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pH7.0的PBS缓冲液中,采用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溶菌酶与胭脂红相互作用的发射光谱特征,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二者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热力学参数△GΘ、△SΘ、△HΘ及室温下溶菌酶与胭脂红的能量转移距离。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和离子液体存在下溶菌酶与胭脂红结合常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胭脂红有效猝灭溶菌酶内源荧光是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使溶菌酶分子与胭脂红分子结合为配合物造成的。同步荧光、瑞利共振散射光谱研究显示:与胭脂红相互作用后,溶菌酶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位于疏水性比较弱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在生理酸度(pH7.4)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桑色素与溶菌酶(LYS)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研究发现,桑色素对溶菌酶的内源荧光产生强烈的猝灭作用,其荧光机理为静态与动态并存的复合猝灭方式。求出了不同温度下桑色素与溶菌酶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由Van’t Hoff方程式计算了桑色素与溶菌酶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值分别为-30.26kJ/mol和26.76(J/mol·K),表明桑色素与溶菌酶之间的作用力以静电引力为主。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桑色素与溶菌酶色氨酸残基之间的结合距离为4.05nm。同步荧光光谱显示,桑色素使得溶菌酶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杆菌肽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杆菌肽能使溶菌酶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在不同温度下研究杆菌肽对溶菌酶的荧光猝灭作用,证明荧光猝灭机理属于二者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发现杆菌肽与溶菌酶具有1 个结合位点,并计算得到了不同温度下杆菌肽与溶菌酶的结合常数(KA):3.60×105 (298 K)、1.90×105 (308 K)、4.51×104 L/mol(318 K)。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杆菌肽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是静电作用。三维荧光光谱实验显示,杆菌肽的加入引起溶菌酶构象的变化,表现为蛋白质内部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疏水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赤藓红与溶菌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赤藓红能够以静态猝灭形式有效地猝灭溶菌酶的荧光,形成1∶1复合物。热力学结果表明赤藓红与溶菌酶体系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分子对接的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个观点。根据荧光实验数据建立了赤藓红与溶菌酶的结合率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无论是蛋白结合率还是色素结合率都呈现下降的趋势,结合体系的稳定性越来越低,并且由分子对接结果得知结合作用会对溶菌酶的活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赤藓红与溶菌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赤藓红能够以静态猝灭形式有效地猝灭溶菌酶的荧光,形成1∶1复合物。热力学结果表明赤藓红与溶菌酶体系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分子对接的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个观点。根据荧光实验数据建立了赤藓红与溶菌酶的结合率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无论是蛋白结合率还是色素结合率都呈现下降的趋势,结合体系的稳定性越来越低,并且由分子对接结果得知结合作用会对溶菌酶的活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元亨  马李一  郑华  张弘  甘瑾  李坤 《食品科学》2010,31(17):73-76
以DPPH 自由基、ABTS+·及O2 -·3 种自由基为实验对象,通过比较特定波长下自由基溶液吸光度的变化,评估胭脂红酸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与抗坏血酸清除3 种自由基的能力做比较。结果显示:胭脂红酸与抗坏血酸对3 种自由基:DPPH 自由基、ABTS+·及O2 -·均具有清除活性;当胭脂红酸达到一定质量浓度时,对DPPH 自由基、ABTS+·及O2 -·的清除率分别可达83%、85% 及46.84% 左右。结果表明胭脂红酸是一种对自由基具有一定清除活性的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溶菌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海  张法琴  唐旭日 《酿酒》2007,34(3):55-56
就溶菌酶的特点、性质以及用途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分光光度法测定胭脂红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检测胭脂红酸的方法。结果表明,pH4.0浓度为1.0mol/L的磷酸钠缓冲液较适宜作胭脂红酸的溶解剂,胭脂红酸在1.251xg/mL~16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的吸光度值线性相关系数达0.9997,方法回收率为104%~110%,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0.78%-2.13%。  相似文献   

9.
以溶壁微球菌为底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microscope,AFM)观察到了不同浓度的溶菌酶与溶壁微球菌相反应的作用过程。结果发现,在溶菌酶浓度为0.01mg/mL的情况下,反应菌液逐渐变澄清,溶壁微球菌的裂解程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剧;而在酶浓度增大为1mg/mL时,反应菌液反而不再变清,AFM观察到溶壁微球菌仅发生变形,但未裂解。AFM是观测酶活生理过程的有力工具,同时还为酶活测定开辟了新思路,是传统酶活测定方法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0.
胭脂红酸测定方法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胭脂虫中胭脂红酸测定方法及稳定性研究表明:用标准曲线法与FCC标准法测定胭脂红酸的结果一致。在遮光、室内散射光、温度20~90℃、pH6~8、不同浓度的盐酸、氧化剂H2O2、低浓度的还原剂Na2SO3胭脂红酸液是稳定的,而pH4~5和9~11胭脂红酸溶液相对稳定,在日光、白炽灯、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高浓度的还原剂Na2SO3胭脂红酸溶液是不稳定的;添加Cu2+、Mg2+、K+的不同浓度对胭脂红酸溶液是稳定的;Zn2+、Ca2+的不同浓度对胭脂红酸溶液相对稳定;Fe3+72h出现黑色沉淀,呈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食用天然红色素胭脂虫红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证胭脂虫红色素的品质,该文重点研究了pH值、日照、温度、储藏、部分金属离子和部分食品添加剂等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色素适宜在弱酸性至中性环境中使用;其光稳定性较差,日照24h后色素保留率仅为18.4%;热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良好;对氧化性金属离子较敏感;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其稳定性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胭脂萝卜酱的加工工艺,并对胭脂萝卜酱的打浆和调配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葛根打浆的最佳工艺和胭脂萝卜酱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胭脂萝卜的较佳打浆条件是:匀浆速度8000r/min,匀浆时间3min;葛根的最佳打浆条件是:葛根在料水比为1∶1.2,匀浆速度为9000r/min,打浆时间为3min。胭脂萝卜酱的最佳配方为:复合料比为13∶7,白砂糖50%,柠檬酸0.2%,食盐0.8%,黄原胶0.3%。制得胭脂萝卜酱可溶固形物含量为48%,总酸为0.15%,总糖含量为40.3%。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胭脂萝卜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晖  曾召银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4):325-328,331
以胭脂萝卜为原料,对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胭脂萝卜色素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以提取率为指标,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胭脂萝卜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50%乙醇为浸提剂,在液料比为42.6∶1、提取时间为50min、提取温度70℃、浸提剂pH4.6时,提取率最高为75.15%;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胭脂萝卜色素其的提取率明显高于乙醇浸提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溶菌酶酶解物的抑菌能力,为扩展溶菌酶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胃蛋白酶对溶菌酶进行酶解,得到溶菌酶酶解物(Lysozyme hydrolysate,LH);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LH对几种常见食品腐败菌的抑菌能力;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种,通过抑菌圈实验探讨LH的抑菌活性,并与溶菌酶和乳酸链球菌素作比较。结果:LH对几种常见阳性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未经热处理时,LH的抑菌活性略低于溶菌酶,而高于乳酸链球菌素;经热处理后,LH的抑菌活性高于溶菌酶和乳酸链球菌素。菌酶酶解物有望被开发成一种天然的食品防腐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壳聚糖-海藻酸钠内源乳化法制备溶菌酶微胶囊的工艺条件。海藻酸钠浓度2.0%,溶菌酶浓度1.5%,壳聚糖浓度为0.3%,Span80的添加量为油相体积的1.0%时,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碳酸钙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7:40,水相与油相体积比为30:70,冰醋酸与碳酸钙质量比为1.4:1。然后,研究了溶菌酶微胶囊的粒径分布以及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控制释放效果和包埋后的溶菌酶在模拟胃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微胶囊粒径大小为483.7μm,粒径分布指数为0.6;优化得到的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2h释放率为35.5%,在模拟肠液4h后总释放率达88.9%;模拟胃液处理后溶菌酶保留活性达90.0%。  相似文献   

16.
利用蛋白酶对胭脂虫干体内的胭脂红酸进行萃取,通过天然染料胭脂虫色素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利用蛋白酶进行色素提取,具有温度低、萃取时间短、提取效果好等特点.实验确定提取工艺为:蛋白酶浓度1%,50℃搅拌60 min,调pH值为4,升温至90℃,搅拌60 min.通过对上染工艺中的胭脂虫红色素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pH值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分析,得到了最佳的染色工艺:胭脂虫红色素浓度60%,pH值4,染色温度90℃,染色时间50 min,浴比1:40.  相似文献   

17.
在溴化钾存在下和盐酸介质中,利用碘酸根氧化靛红,提出了测定碘酸根的新方法——靛红褪色分光光度法,其最大褪色波长位于605nm,在该波长处碘酸根的浓度在5~40μg/10mL之间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0.0117C(C的单位:μg)-0.055,相关系数r=0.9987,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048×104L.mol-1.cm-1,并成功地用于实际加碘食盐样品中碘酸根的测定,测定结果与紫外光度法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以胭脂萝卜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胭脂萝卜中的果胶,以确定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果胶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胭脂萝卜果胶的最佳提取方法为:萃取液pH为2、液料比25∶1、微波功率为450W、微波加热时间为8min,此时胭脂萝卜果胶提取率12.58%。微波提取果胶操作时间短、萃取剂的用量少,可作为生产实践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天然染料胭脂虫色素提取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天然染料胭脂虫色素提取工艺中温度、pH、天然胭脂虫用量、时间等影响因素正交设计分析和各单因素试验探讨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天然胭脂虫用量100g/L,pH7~9,10~20min,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