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佰清  陈丹 《食品科技》2007,32(10):43-45
试验利用自制的脉冲强光冷杀菌装置,对青霉菌进行杀菌试验。闪照次数32次,输入电压3000V,菌液厚度3.4mm,菌液透光率100的条件下,致死率达100%,菌落直径为0mm,产孢量为0.875×106cfu/mL。结果表明,脉冲强光对青霉菌冷杀菌效果明显,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脉冲强光对月饼表面杀菌的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闪照次数、闪照距离、闪照能量为因素,霉菌杀菌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模型确定脉冲强光杀菌的最佳条件为:闪照次数为34次、闪照距离为10cm、闪照能量为400J,此条件下脉冲强光对月饼表面霉菌杀菌率可达到99.85%。采用上述分析的最佳杀菌条件处理的月饼,在国标规定的霉菌数量范围内,其货架期比空白样品延长了30d,并且其酸价和过氧化值都符合国标规定,说明脉冲强光对月饼油脂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不会影响月饼品质。  相似文献   

3.
赵晨 《福建轻纺》2012,(4):32-36
文章研究脉冲强光对氨基酸饮料中微生物杀灭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优化脉冲强光对氨基酸饮料杀菌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杀菌参数为:闪照距离8cm,闪照时间25s,染菌浓度为104CFU.mL-1。对脉冲强光杀菌处理和模拟常规热杀菌处理进行对比试验,分析2种杀菌处理技术对氨基酸饮料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脉冲强光杀菌技术可以较好的保护饮料中的营养成分,为脉冲强光杀菌技术应用于饮料杀菌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脉冲强光杀菌是一种新兴的冷杀菌技术,自制脉冲强光杀菌装置,光脉冲的脉冲宽度为20μs,最大输入能量为644J.使用该装置对大肠杆菌进行杀菌实验,对脉冲强光的杀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脉冲强光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十分显著,输入电压2500V时,闪照4次能达到完全致死.各因素对脉冲强光杀菌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是:闪照次数>输入电压>菌液透光率>菌液厚度.此外,杀菌菌液的物理性质对杀菌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脉冲强光杀菌技术对巴氏奶杀菌的效果,以巴氏奶为研究对象,用霉菌灭菌率作为衡量脉冲强光灭菌技术的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闪照次数、闪照距离、闪照能量和样液厚度为自变量,霉菌灭菌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条件为闪照次数35次、闪照距离12.8cm、闪照能量300J、样液厚度2mm。在此条件下,霉菌灭菌率达到99.97%。借助电子鼻测定分析,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法(LDA)进行气味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利用Alphasoft分析软件对奶样进行货架期预测,得到空白样和对照样的预测货架期天数分别是5d和7d,说明脉冲强光灭菌技术可以有效延长巴氏奶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油塔子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防腐剂的添加量、紫外杀菌时间和紫外杀菌距离考察各因素对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大肠杆菌数量、色差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杀菌工艺为:0.012%的Nisin添加量、紫外杀菌45min,距离为10 cm。此工艺条件处理后,结果表明:冷藏条件下,实验组油塔子在保藏19 d时,霉菌/酵母菌数量为2.85 log(cfu/g),超过国家标准限值2.18 log(cfu/g),而对照组油塔子在保藏9 d时,霉菌/酵母菌数量达到了2.28 log(cfu/g),为腐败油塔子;常温保藏条件下,实验组在第5 d时霉菌/酵母菌超标,而对照组第3 d时就测得其霉菌/酵母菌超过国家标准数量,为2.43 log(cfu/g)。本试验的复合杀菌处理将油塔子的货架期在常温条件下延长到4 d,在冷藏条件下延长到17 d,为油塔子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脉冲强光对鲜牛奶细菌杀灭工艺条件,以闪照频率、闪照能量、闪照距离和样液厚度为影响因子,以灭菌率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脉冲强光对鲜牛奶细菌杀灭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闪照频率29Hz、闪照距离12.8cm、闪照能量300J、样液厚度2mm时能达到最佳的灭菌效果,在此条件下的细菌灭菌率达到99.996%,闪照能量对鲜牛奶细菌杀菌效果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脉冲强光对馒头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脉冲强光技术在馒头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中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控制闪照距离为9~21 cm,单脉冲能量为100~500 J,闪照次数为0~20次,分析不同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失活规律,并将该优化条件应用于馒头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试验,最后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分析脉冲强光技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结构的影响,从而分析其杀菌机制。结果脉冲强光在闪照距离为9 cm,单脉冲能量为500 J的情况下,闪照16次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良好的杀菌效果。该脉冲强光处理技术能降低馒头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72 log CFU/g。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说明了脉冲强光可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和菌体胞质内容物,从而造成细胞的失活。结论脉冲强光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较强的杀菌效果,在馒头加工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不同灭菌处理对“冷蒸”微生物指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灭菌处理对"冷蒸"的微生物指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采用臭氧、巴氏灭菌以及两者组合对样品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臭氧与巴氏灭菌的结合(10 min+80℃/20 min)处理的感官品质评分较高,该处理在温度为4℃下贮藏30 d后,其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酵母菌总数分别为20 cfu/g、3 cfu/g、10 cfu/g以及无霉菌生长。结论:经臭氧灭菌10 min与巴氏灭菌(80℃/20 min)相结合对样品处理后,其产品感官品质得分较高,且将其贮藏时间从10 d延长至30 d。  相似文献   

10.
洪晨  潘忠礼  王蓓  马海乐  周存山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8):105-109,116
为研究脉冲强光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应,试验以大肠杆菌ATCC 8739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生长期、pH和温度对脉冲强光杀菌效果的影响,并对其杀菌动力学进行Linear和Weibull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培养了6 h的对数期大肠杆菌对脉冲强光处理最为敏感,处理1 s能够降低(2.31±0.16)lg cfu/mL。pH和温度对脉冲强光杀菌效果有很大影响,介质温度在35~45 ℃,pH4.0~6.0或pH8.0都能促进脉冲强光的灭活作用。不同脉冲距离和时间下,Linear和Weibull模型都能够很好地拟合脉冲强光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R2>0.99),且Weibull模型更为精确,但杀菌效果最终取决于辐射通量(可通过调节脉冲距离和脉冲时间改变)。总之,脉冲强光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杀灭大肠杆菌的非热杀菌技术,其杀菌过程符合Linear和Weibull模型,且Weibull更为精确,该模型可以为饮用水消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150 g塑料杯装新鲜甜酒分别采用热力和微波2种方法进行杀菌来研究新鲜甜酒的贮藏期,确定保持新鲜甜酒风味的杀菌强度,并对杀菌处理后的产品在5℃条件下进行稳定实验。结果表明,经70℃、21 min,75℃、16 min,85℃、7 min和80℃、12 min热杀菌及功率为800 W的微波炉处理55 s后的产品,其感官质量指标基本没有受到影响;85℃处理7 min的产品保鲜期可长达40 d;微波灭菌55 s的产品保鲜期可长达50 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改进玫瑰甜酒酿制作工艺并解决其杀菌后底部出现沉淀物、玫瑰香气不足且色泽呈淡棕红色,感官品质较差等问题。方法 采用模糊感官评价法对原工艺与改良工艺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以黑糯米浸泡液代替过滤水浸泡白糯米(7±1) h,并加入0.4%柠檬酸(以白糯米重量计)调整酸度,有助于维持并改善玫瑰甜酒酿的色泽;发酵完成后,按体积比2:1的比例将玫瑰浸提液与玫瑰细胞液复配后代替玫瑰浸提液补充到甜酒酿中,有助于提升玫瑰甜酒酿的香气与滋味。结果 改良后的玫瑰甜酒酿其色泽呈玫红色、汁液清亮,玫瑰香气突出,且总黄酮、总糖、总酸、蛋白质等指标含量较原工艺分别提高了4.1 mg/100 g、3.2 g/100 g、1.75 g/kg、0.53 g/100 g。结论 该工艺可为企业制作花卉类甜酒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脉冲强光对连续流动状态下黄酒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脉冲强光对黄酒中微生物进行杀灭研究,并探讨其对黄酒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了流速为1L/min条件下,脉冲强光循环处理1次、2次、3次时,黄酒中微生物、理化指标及感官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脉冲强光对黄酒中的微生物有一定的杀灭效果。脉冲强光处理次数越多,杀菌效果越好;在流速1L/min、脉冲强光处理3次时,黄酒中细菌、霉菌、酵母菌的杀菌率分别达到87.30%、68.58%、81.34%,总糖、总酸和β-苯乙醇含量分别降低55.52%、17.76%、15.72%,而对氨基酸态氮含量基本没有影响。本研究表明,脉冲强光对流动状态下黄酒进行杀菌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黑糯米葛根酒的研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黑糯米葛根酒的酿造工艺,并对成品酒成分进行分析与检测。采用黄酒酿造工艺,以黑糯米、葛根为原料,按优质黑糯米与鲜葛根重量以2∶1配料,酒药用量为总量的2%,温度30℃,二次补料发酵36h,18℃以下后酵20d左右。结合葛根自身特性,发酵前添加少量淀粉酶、糖化酶对葛根进行一系列优化处理,加速微生物发酵作用,使黑糯米、葛根中黄酮等有益物质充分溶解在发酵酒液里面,研制出酒味爽口、独特、无异味,并含有一定黄酮物质的黑糯米葛根酒。  相似文献   

15.
郭海艇  邬勇奇 《酿酒科技》2005,(9):59-61,64
通过对瞬时巴氏杀菌、隧道式喷淋巴氏杀菌、膜过滤啤酒技术对瓶装啤酒生产新鲜度的研究比较,研究了瞬时巴氏杀菌用于瓶装啤酒生产的关键工艺参数以及控制模式。比较了3种杀菌模式生产的啤酒的理化指标、保鲜期长短的变化。结果表明,瞬时巴氏杀菌对啤酒泡持性和保鲜期的延长优于膜过滤纯生啤酒和隧道式巴氏杀菌啤酒。瞬时巴氏杀菌消耗低、成本低、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6.
以鲜榨樱桃番茄汁为原料,研究其分别经巴氏杀菌(85 ℃、15 min)和超声波杀菌(200 W、40 ℃、30 min)后的品质动力学变化。杀菌后的樱桃番茄汁分别贮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0、4、10、15、20 ℃),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其色泽、VC含量和菌落总数。结果表明:2 种杀菌方式后樱桃番茄汁的色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和贮藏温度的升高变化越明显;以VC含量变化为指标,在0~10 ℃条件下,超声波杀菌比巴氏杀菌的货架期延长了3.8~4 d;以菌落总数为评价指标,2 种杀菌方式的货架期差异不显著,菌落总数的变化符合一级反应模型,该模型可准确预测0~20 ℃各贮藏温度条件下的货架期。鲜榨樱桃番茄汁在0~10 ℃条件下贮藏,经超声波杀菌推荐货架期为6~9 d,经巴氏杀菌推荐货架期为6~8 d。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1株可用于纯菌种酿造糯米酒的酵母菌,将烧酒曲稀释涂布在淀粉培养基(YPS)平板上培养,得到1株产淀粉酶酵母菌(YW12)。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鉴定,YW12为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YW12在YPS液体培养基中28℃培养4 d,用Yoo改良法测其粗酶液的淀粉酶活力为49.8 U/mL。YW12在糯米糖化液(含175 g/L葡萄糖)中28℃发酵3 d的酒精度为5.63%(v/v)。YW12既能同化淀粉又能发酵产生酒精,具有用于纯菌种酿造糯米酒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以安琪混合酒曲为发酵剂,对糯米酒的酿酒新工艺进行探究。以发酵酒液的酒精度、总酸、外观糖度、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液比、发酵剂添加量对酿造米酒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糯米酒的最佳酿造工艺。结果表明,发酵工艺条件为安琪混合酒曲(安琪甜酒曲:安琪纯种活性干酵母为4:1)添加量0.625%,料液比1.0:1.6(g:mL),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8 d。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糯米酒的感官评分为92分,酒精度12.2%vol,外观糖度12.8%,总酸3.50 g/L。糯米酒酸甜适中,口感醇厚,具有独特的芳香。  相似文献   

19.
米酒奶凝乳剂——江米酒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江米酒是我国传统乳制品米酒奶的凝乳剂,其品质直接影响着米酒奶的质量。实验中筛选出适合的酒曲,并研究江米酒的发酵特性,以期得到适宜的米酒奶凝乳剂。研究发现,酒曲C适合用于制作米酒奶的江米酒发酵。发酵条件为,酒曲添加量0.8%,30℃发酵9 d。江米酒在4℃冷藏期限为28 d。  相似文献   

20.
甜酒药中的菌群分析及保鲜甜酒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传统生产的甜酒药进行微生物的种类分析,得出甜酒药中存在3大主要菌群:根霉3.6×107 CFU/g,细菌9.5x103 CFU/g和酵母茵1.7x 105 CFU/g.对分离出来的根霉进行淀粉水解酶的活性测定,得出甜酒药中根霉的淀粉水解酶活力为2380.6U.保鲜甜酒的制作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为36h左右,发酵温度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