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为了研究槟榔籽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通过柱色谱法分离纯化槟榔籽乙醇提取物,结合抗氧化活性筛选,分离得到槟榔籽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Fr-4。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经波谱分析确定该物质为表儿茶素。   相似文献   

2.
槟榔花是一类比较重要的植物资源,含有丰富的槟榔多酚、槟榔碱和黄酮类物质等活性成分。目前研究表明,槟榔花具有降血糖血脂胆固醇、抗氧化、抗菌等生理活性,同时具有止咳、健胃等药理活性,有着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和价值。但现阶段对于槟榔花的综合利用研究尚不深入,且槟榔花中的槟榔多酚和槟榔碱等活性成分易受到干燥条件、提取条件等影响,槟榔花中的活性成分的损失较大,降低槟榔花的利用价值。采用条件较为温和的新型干燥、提取、纯化工艺则可以尽可能避免槟榔花活性物质的损失。对槟榔花进行进一步精深研究亟待开展。该文对槟榔花的化学成分、综合利用技术及其提取物的生理活性进行阐述,以期为槟榔花进一步的精深加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黑莓籽是黑莓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花青素、黄酮、多酚类化合物等天然活性物质.以黑莓籽作为提取原料,以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C作为标准参照,研究黑莓籽中抗氧化性物质的提取工艺,并将黑莓籽提取液添加到面膜中,研制具有抗氧化功效的活性面膜产品,为黑莓籽资源应用指出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水酶法制取辣木籽抗氧化肽的基础上,研究温度、pH、金属离子、糖类对辣木籽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5℃加热20min可显著提高辣木籽肽的抗氧化活性;辣木籽肽在酸性环境下抗氧化活性较高;酸性条件下,辣木籽肽加热后,其抗氧化活性提升较大;非热处理条件下,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辣木籽肽的抗氧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热处理条件下,随着Ca~(2+)、Mg~(2+)、Zn~(2+)、K~+浓度的升高,辣木籽肽的抗氧化活性变化不大,但略有降低,然而,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辣木籽肽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热处理条件下,加入糖类物质包括:果糖、半乳糖、葡萄糖、乳糖、蔗糖、甘露糖、麦芽糖、低聚半乳糖会大大提高辣木籽糖的抗氧化活性,各种糖对辣木籽肽抗氧化活性提升的高低顺序为:果糖半乳糖低聚半乳糖葡萄糖乳糖=蔗糖=甘露糖=麦芽糖。该研究对辣木籽肽作为功能性配料用于食品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槟榔花及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为材料,运用GC-MS技术检测了槟榔的主要代谢产物,共检测到46种已知物质,其中包含14种含氮化合物,13种有机酸和14种糖醇类物质和其他5种已知代谢物。同时测定了其主要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利用Topsis法对不同发育时期的槟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种子中含氮化合物含量随着发育呈上升趋势,果皮中呈下降趋势,雄花大于雌花;种子中有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糖醇类物质在S140大量积累。槟榔的不同部位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抗氧化能力各异,种子中S110最强,果皮P80最强;雄花略强于雌花。该研究对理解槟榔的生长发育历程和药用槟榔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有益于槟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厚朴籽抗氧化成分,测定厚朴籽90%乙醇粗提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同时测定其总酚及总黄酮含量。结果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最高,含量依次为(253.64±7.25)和(179.11±0.61)mg/g。厚朴籽乙醇粗提物和萃取物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显著(P<0.05)高于阳性对照BHT,其IC50仅为(29.33±2.31)μg/mL;乙酸乙酯萃取物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与VC相当,IC50分别(30.33±1.53)和(31.67±3.06)μg/mL;厚朴籽乙醇粗提物和萃取物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较低,均显著(P<0.05)低于阳性对照VC和BHT。相关性显示,厚朴籽三种体外抗氧化活性均与总酚和总黄酮极显著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可以富集厚朴籽酚类物质,为下一步厚朴籽抗氧化物质分离奠定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麻疯树种子的开发利用价值,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对麻疯树籽仁/壳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分别以麻疯树种子中的籽仁和籽壳为原料,经75%乙醇提取,在对提取物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V为阳性对照,测定两种提取物对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还原能力以及抑制亚油酸自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麻疯树籽仁/壳乙醇提取物中多糖类物质总含量分别为47.67%和52.21%,酮类物质总含量分别为0.774%和4.22%,麻疯树籽壳乙醇提取物中还含有0.30%的多酚类物质;麻疯树籽仁/壳乙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籽壳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好;麻疯树籽仁/壳乙醇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和对亚油酸自氧化的抑制能力相对较弱。麻疯树籽壳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优于籽仁乙醇提取物,可能与籽壳乙醇提取物中含有较多的黄酮类和多酚类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与超声耦合技术对冬瓜籽中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分离试验,结果显示:提取物对光照核黄素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Fenton反应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7.0%、88.0%,对卵磷脂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为69.1%,该法提取物抗氧化活性高于乙醇、乙酸乙脂回流提取法,活性成分初步鉴定为酚类、皂苷、有机酸等。  相似文献   

9.
刘少静 《中国油脂》2021,46(11):57-62
以4个产地(陕西宝鸡、山东菏泽、安徽亳州、安徽铜陵)凤丹籽为研究对象,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凤丹籽提取物(90%乙醇提取)中多酚含量,以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评价其降糖活性,并运用液相色谱-加热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法(LC-MS/MS-HESI)对活性最佳的凤丹籽提取物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铜陵凤丹籽提取物多酚含量最高,为40.69 mg/g;4个产地凤丹籽提取物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和降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和降糖活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安徽铜陵>安徽亳州>山东菏泽>陕西宝鸡;从安徽铜陵凤丹籽提取物中鉴定出24种多酚类化合物。安徽铜陵凤丹籽提取物的多酚含量及抗氧化、降糖活性优于其他3个产地,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食用槟榔加工后槟榔籽被当作废弃物而基本无大规模利用的问题,本研究以食用槟榔加工后的废弃籽为研究对象,75%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超声辅助提取,得到加工后槟榔籽75%乙醇提取物(processed seed extraction,PSE),测定其总多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采用DPPH法、ABTS+法和Fe3+还原法3种测定方法对槟榔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本文还研究了PSE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PSE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等活性物质,其中,总多酚含量为(127.29±5.16)mg 没食子酸/g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为(421.84±13.82) mg 芦丁/g提取物,原花青素含量为(87.83±6.60) mg儿茶素/g提取物。PSE检测到44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儿茶素相对含量高达77.27%。PSE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310.10±0.62)和(150.10±11.57) μg/mL。另外,PSE表现出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抑制能力(IC50值为(90.10±1.89) μg/mL)显著(P<0.05)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值为(453.60±4.02) μg/mL)。因此,回收再利用食用槟榔加工后的槟榔籽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朱莉  罗士数  张海德  李远颂 《食品科学》2010,31(24):151-154
目的:从槟榔籽中提取槟榔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超临界萃取的最优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0MPa、CO2 流量20L/h,槟榔籽油的萃取得率为17.81%。结论:槟榔籽油中主要含棕榈酸(9.10%)、亚油酸(15.46%)和油酸(11.26%)。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槟榔果仁油理化性质和存贮稳定性,依据中国食用油标准探讨其理化指标,并通过测定过氧化值变化探讨光照、温度、氧气和抗氧化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果仁油提纯前后理化性质有所变化,提纯后槟榔果仁油碘值、水分含量等符合中国国标要求;利用超临界CO2提取的槟榔油提纯后折光指数为1.468 0,碘价为198gI2/100g,皂化价为194.3mgKOH/g,酸价为0.89mgKOH/g,过氧化值为0.50meq/kg,各项指标均符合食用油脂理化性质要求,油脂碘价与折光指数较高。光照、高温都对槟榔油的过氧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温度影响显著;同一时间和温度,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过氧化速度越快;试验表明常用的抗氧化剂能防止油脂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其中TBHQ抗氧化效果最好,PG、BHT次之,BHA效果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产槟榔为实材,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方法提取槟榔子中的精油,并借助气质联用仪分析槟榔精油成分,从气质分析所得总离子流色谱图中共分离出105个峰,利用随机GC-MSSolution工作站美国国家标准谱图库(NIST-MS,2005)自动检索各组分质谱数据,共检出87种化合物并且确定了其化合物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提取所得精油以醇、酸、烷烃类为主,其中醇类相对含量为49.79%,酸类相对含量为17.76%,烃类相对含量8.31%。功能性成分如甾醇、维生素E、反式角鲨烯所占比例较高,为研究槟榔油的生理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机器对槟榔点卤出现漏点或者点空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H分量的图像分割方法来识别槟榔。将采集到的RGB彩色图像进行伽马增强再转换至HSV颜色空间,分离HSV颜色空间得H通道图像,再对H分量图像进行Otsu图像分割处理,结合图像形态学和区域生长法去除二值图像中出现的孔洞和小连通区域,最后通过绘制矩形框操作对识别出的槟榔进行标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完整地将槟榔从背景中分割出,且不会出现过度分割或者分割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槟榔生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槟榔是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以及多种生理活性成分,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在国内外,槟榔果作为一种嗜好品-槟榔嚼块的主料而被广泛的使用。从槟榔的临床药用、抗菌驱虫、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以及其的遗传及细胞毒性等方面对槟榔生理效应的研究加以综述,并对其的发展前景作了探讨,以期让基础科研人员、公共卫生工作者以及广大槟榔嗜好者对槟榔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小个体槟榔的识别精确率以及槟榔加工厂的自动化程度。方法:设计并选取Mob-darknet-52作为新型特征提取网络,采用多尺度检测尺寸,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YOLO算法的槟榔定位与识别的方法。结果:Mob-YOLOV3-SPP对槟榔果实分类的检测精度为94.8%,准确率为94.5%,召回率为95.1%,模型的检测时间为6.679 ms。结论:基于改进型YOLOV3网络的优化算法可以实现密集环境下槟榔果实的快速定位与识别。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槟榔干果品质,结合新型环保槟榔烘烤炉对槟榔干燥和烟熏特性进行研究。本实验通过对干燥温度、湿度和风速的调控以及烟熏过程关键点的控制,对比质构数据和槟榔最大周长变化,得出最优烘烤工艺参数。在温度为55℃、湿度60%RH和风速1.2 m/s的烘烤环境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好品质的槟榔干果。通过对烟熏时间的控制,在保证烟熏风味的同时能减少1/2的烟熏时间,降低有害物质残留量和槟榔黑果的硬度,提高了食用槟榔干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张海德  黄玉林  韩林 《食品科学》2009,30(22):298-300
采用硅胶柱层析、气相色谱- 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槟榔油进行分离纯化和成分分析,确定以正已烷-丙酮(8:2,V/V)体系作为槟榔油分离的洗脱液。分离纯化后的槟榔油经GC-MS 测定共有18 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有十四烷酸(肉豆蔻酸)26.08%、十八碳烯酸(油酸)24.20%、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22.70%、十六烷酸(棕榈酸)14.09% 和十二烷酸(月桂酸)7.87%。可见,槟榔油可开发为具有调节血脂、延缓衰老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食品包装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以槟榔包装生产线改造为例,分析对比改造前后槟榔包装生产线的工艺流程。结合槟榔包装的特点以及技术要求,给出了槟榔包装生产线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生产线关键零部件进行了设计。采用三菱公司PLC和触摸屏设计了生产线控制系统,实现食品包装自动化。实际生产表明,该自动化生产线构造合理,可以满足槟榔包装生产自动化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To reduce the adverse physical effects on the oral mucosa caused by excessive hardness of betel nut fibers, steam explosion was used to soften betel nuts. The effect of three operating parameters (pressure holding time, explosion pressure, and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on the morphology, tex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betel nuts was investigated. The fiber hardness and Shore hardness decreased by 56.17%–89.28% and 7.03%–34.29%, respectively, and the transverse tensile strength and fiber tensile strength also decreased by up to 60.72% and 24.62%,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coefficient of static friction and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ed. After steam explosion, the betel nut increased in transverse diameter, became darker and more yellow–red in color, and showed a damaged microstructure. The contents of free phenol and alkaloids decreased after steam explosion treatment, with free phenols and total alkaloids decreasing from 34.32 mg(GAE)/g and 7.84 mg/g to 21.58 mg(GAE)/g and 6.50 mg/g, respectively, after the A-50 s treatment condition. The steam explosion increased the quantity of phenols, alkaloids, and soluble solids released from the betel nut under the same simulated release conditions of the texture analyzer. The research also showed that increased pressure holding time and explosion pressure enhanced the explosion efficiency, while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was reduced the explosion efficiency. Therefore, steam explosion is an effective pretreatment approach to soften betel nut and facilitat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betel nut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