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明胰蛋白酶水解作用对乳清蛋白致敏性或者抗原性的影响,利用小鼠动物模型从体外和体内两个方面研究了水解作用对乳清蛋白致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物中β-乳球蛋白抗原性降低率为53.92%,α-乳白蛋白抗原性降低率为82.31%.酶解组小鼠过敏症状较未水解的乳清分离蛋白(WPI)组相比明显减轻.与WPI组相比,酶解物显著抑制特异性IgE的产生,IgE质量浓度下降了40.55%.血浆组胺实验表明,酶解物降低血浆中组胺的释放,组胺质量浓度比WPI组下降了28.72%.  相似文献   

2.
以胰蛋白酶为水解用酶,利用小鼠动物模型从体外和体内两个方面研究了水解作用对牛乳蛋白抗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胰蛋白酶水解的最适条件为50℃,E/S为0.6%下水解1.5 h。此水解条件下乳蛋白的总致敏性降低最多,分别为α-乳白蛋白(α-LA)抗原性降低率为80.16%,β-乳球蛋白(β-LG)抗原性降低率为51.94%,酪蛋白(CN)抗原性降低率为73.26%。动物实验表明:酶解组小鼠过敏症状较未水解的牛乳蛋白组相比明显减轻。与乳蛋白相比,酶解物显著抑制特异性IgE的产生,IgE质量浓度下降了42.36%。血浆组胺实验表明,酶解物降低血浆中组胺的释放,组胺质量浓度比乳蛋白组下降了32.77%。  相似文献   

3.
以牛乳中主要过敏原β-乳球蛋白为研究对象,制备和鉴定具有T细胞表位和口服免疫耐受性的水解物,旨在为牛乳过敏患者口服免疫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β-乳球蛋白的T细胞表位,通过质谱分析6种蛋白酶水解β-乳球蛋白水解物的氨基酸序列,用T细胞增殖实验鉴定水解物中多肽免疫耐受作用,体内实验测定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E、IgG1、IgG2a)、Th1细胞因子(IFN-γ、IL-17)、Th2细胞因子(IL-4、IL-5、IL-13)、组胺、几丁质酶-3样蛋白1的水平及小鼠脾脏细胞亚群的变化水平,验证β-乳球蛋白水解物的口服免疫治疗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胰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物具有口服耐受性,其中复合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物具有口服耐受性是创新性发现。中性蛋白酶水解物虽然含有T细胞表位,但是仍然具有致敏性。因此含有T细胞表位的水解物不一定具有口服免疫耐受性,需要体内实验验证。研究结论以期为新型抗过敏乳基料的开发和临床治疗牛乳过敏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部分水解乳清蛋白(pHWP)联合不同剂量低聚果糖(FOS)和动物双歧杆菌Bb-12(Bb-12)对小鼠牛乳蛋白过敏(CMPA)的改善效果及免疫耐受调节机制。方法:4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被分成正常对照组、致敏对照组、pHWP和pHWP+FOS+Bb-12干预组。试验期间,干预组小鼠每天用含pHWP(15 mg/mL)或pHWP(15 mg/mL)+FOS(0.4/4.0 mg/mL)+Bb-12(1×105/106 CFU/mL)的水溶液替代常规饮用水进行饲喂干预;试验第7,14,21,28,35天,致敏对照组和干预组小鼠采用CMP(20 mg/只)+霍乱毒素(10 μg/只)灌胃致敏,正常对照组小鼠灌胃无菌生理盐水;试验第42天,对所有小鼠进行CMP(50 mg/只)灌胃激发,并于激发后1 h内完成过敏症状评分,同时检测血清抗体和组胺含量、脾细胞增殖反应及上清液Th1、Th2和Treg相关细胞因子(INF-γ、IL-4和TGF-β)水平。结果:pHWP+FOS+Bb-12干预组小鼠过敏症状评分(0~1)、血清总IgE(169.4~272.7 ng/mL)、CMP特异性IgE(sIgE)(0.038~0.414 OD)和sIgG1(0.252~0.379 OD)、组胺(19.56~27.35 ng/mL)、脾细胞增殖刺激指数(1.48~1.58)及上清液IL-4(18.48~29.60 pg/mL)均显著低于致敏对照组(P<0.05),而TGF-β(143.1~177.2 pg/mL)、INF-γ(189.5~230.2 pg/mL)和INF-γ/IL-4(6.46~12.71)均显著高于致敏对照组(P<0.05)。相较于pHWP,pHWP+FOS+Bb-12对CMPA的缓解效果更强,且以使用高剂量Bb-12(1×106 CFU/mL)时最为显著,部分指标包括血清总IgE、CMP-sIgE、脾细胞上清液IL-4和INF-γ/IL-4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pHWP联合FOS和Bb-12可通过提高CMP免疫耐受有效改善小鼠CMPA症状,其作用可能与阻断IgE、CMP-sIgE、sIgG1和组胺分泌,抑制脾细胞增殖及上调TGF-β和INF-γ/IL-4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果胶是否能够降低Balb/c小鼠对OVA(鸡卵清白蛋白)的过敏反应水平,以及同时经口给予双歧杆菌是否能够调整小鼠肠道菌群,从而影响过敏反应的发生和反应强度。方法连续40 d经口给予小鼠20μg/只(低剂量)和200μg/只(高剂量)的果胶溶液或溶有双歧杆菌(2×106 CFU/只)的果胶溶液,每10 d腹腔注射OVA和铝佐剂致敏小鼠,10 d后进行大刺激,采血测定组胺、肥大细胞蛋白酶-1、免疫球蛋白E水平,并对脾脏T细胞进行体外刺激,检测IFN-γ和IL-4的水平,同时取小鼠粪便筛选双歧杆菌培养。结果果胶处理组小鼠血浆中组胺、肥大细胞蛋白酶-1水平与OVA致敏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处理组小鼠血清总IgE水平显著低于OVA致敏组(P0.05),特异性IgE及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双歧杆菌筛选培养可以看出,果胶有增加双歧杆菌数量的作用,但经口给予双歧杆菌活菌无显著作用。结论补充果胶不能降低Balb/c小鼠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抗体水平以及细胞因子产生水平;果胶有增加肠道内双歧杆菌的作用,但经口给予活菌不能增加肠道内双歧杆菌水平。  相似文献   

6.
牛奶是婴儿饮食中最早引入的食物之一,也是引起食物过敏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此,低致敏奶粉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4周龄雌性BALB/c小鼠,以灌胃方式致敏。将乳清蛋白浓缩物作为阳性对照,通过观察过敏症状,计算脾脏系数,测定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E(IgE)和组胺含量,对适度水解乳清蛋白婴儿配方奶粉进行致敏性评价。结果表明:乳清蛋白浓缩物组出现了明显过敏症状,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E(IgE)、组胺含量以及脾脏系数显著高于空白及佐剂对照组,说明乳蛋白致敏模型成功建立;适度水解乳清蛋白婴儿配方奶粉组无过敏症状,与空白组及致敏佐剂组相比,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E(IgE)、组胺含量以及脾脏系数均无显著差异,说明适度水解乳清蛋白婴儿配方奶粉未引起小鼠过敏;同样,由于深度水解破坏了乳清蛋白抗原表位,深度水解乳清蛋白粉也未引起小鼠致敏;而普通脱脂奶粉致敏小鼠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E(IgE)、组胺含量以及脾脏系数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及致敏佐剂组,说明普通脱脂奶粉导致小鼠致敏。因此,适度水解乳清蛋白婴儿配方奶粉可有效降低或缓解牛奶过敏症状,但仍有待于更多临床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7.
建立牛乳蛋白、河虾蛋白的ICR小鼠过敏模型,检测食品过敏原体外激发小鼠致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率,探讨食品过敏原鉴定并验证所建过敏原体外评价新方法。方法以牛奶蛋白、河虾蛋白,氢氧化铝佐剂免疫ICR小鼠,建立IgE高反应性食物过敏动物模型。间接ELISA测定激发后第7、14、21d血清中过敏原sIgE水平;并在激发第14d分离小鼠腹腔肥大细胞,过敏原体外激发,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类胰蛋白酶定向释放水平。①模型小鼠血清s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过敏激发后第14dsIgE效价最高,河虾组和牛奶蛋白组的sIgE效价分别达到1/25 600和1/12 800。②牛奶组类胰蛋白酶释放率达38.5%;河虾组的类胰蛋白酶释放率达47.1%,所有模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建立了一种小鼠过敏模型,通过检测过敏原体外激发类胰蛋白酶释放率可以作为一种鉴定与评价食品过敏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核桃过敏患者和核桃过敏原Jug r 1致敏小鼠血清筛选Jug r 1的IgE线性抗原表位,比较两者所筛选的表位的差异性,为今后利用小鼠血清替代人血清筛选食物过敏原表位提供理论依据,对食物过敏原研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固相合成肽法合成44个覆盖了Jug r 1一级序列的重叠短肽,通过圆点印迹试验利用核桃过敏患者血清和核桃过敏原Jug r 1致敏小鼠血清分别筛选出IgE抗原表位。结果:核桃过敏患者可以识别的IgE结合的线性抗原表位分别是肽段~1AALLVALLFVANAAA~(15)、4LVALLFVANAAAFRT18、~(16)FRTTITTMEIDEDID~(30)及~(125)CGISSQRCEIRRSWF~(139);核桃过敏原Jug r 1致敏小鼠所识别的抗原表位分别是1AALLVALLFVANAAA15和~(125)CGISSQRCEIRRSWF~(139)。结论:通过小鼠过敏血清筛选出的两个IgE线性抗原表位存在于过敏患者血清筛选出的4个IgE抗原表位中,提示在利用致敏小鼠血清代替过敏患者血清筛选IgE抗原表位时,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即有部分IgE线性抗原表位没有被识别。  相似文献   

9.
李艾黎  孟祥晨  徐渐  邵红  马冬雪 《食品科学》2012,33(15):279-282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对牛乳β-乳球蛋白(BLG)致敏小鼠Th1/Th2细胞平衡及血清抗体水平的影响,以研究其缓解过敏反应的作用。方法:用牛乳BLG和弗氏佐剂的混合液腹腔注射诱发BALB/c小鼠致敏,建立动物过敏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过敏组与不同剂量的嗜酸乳杆菌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总IgE、BLG特异性IgE和总IgG含量。体外分离培养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水平。结果:中、高剂量嗜酸乳杆菌组小鼠的IFN-γ/IL-4比值(代表Th1/Th2细胞平衡)显著高于过敏组(P<0.05);而其血清中的总IgE、BLG特异性IgE和总IgG水平显著低于过敏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嗜酸乳杆菌干预可改善小鼠的BLG过敏症状,其作用可能与促进Th1占优势的Th1/Th2细胞平衡,阻断IgE及IgG分泌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果胶是否能够降低Balb/c小鼠对OVA(鸡卵清白蛋白)的过敏反应水平,以及同时经口给予双歧杆菌是否能够调整小鼠肠道菌群,从而影响过敏反应的发生和反应强度。方法:连续40天经口给予小鼠20μg/只(低剂量)和200μg/只(高剂量)的果胶溶液或溶有双歧杆菌(2*106CFU/只)的果胶溶液,每10天腹腔注射OVA和铝佐剂致敏小鼠,10天后进行大刺激,采血测定组胺、肥大细胞蛋白酶-1、免疫球蛋白E水平,并对脾脏T细胞进行体外刺激,检测IFN-γ和IL-4的水平,同时取小鼠粪便筛选双歧杆菌培养。结果:果胶处理组小鼠血浆中组胺、肥大细胞蛋白酶-1水平与OVA致敏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处理组小鼠血清总IgE水平显著低于OVA致敏组(P<0.05),特异性IgE及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双歧杆菌筛选培养可以看出,果胶有增加双歧杆菌数量的作用,但经口给予双歧杆菌活菌无显著作用。结论:补充果胶不能降低Balb/c小鼠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抗体水平以及细胞因子产生水平;果胶有增加肠道内双歧杆菌的作用,但经口给予活菌不能增加肠道内双歧杆菌水平。  相似文献   

11.
食品过敏原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黄峙  郭宝江 《食品科学》2003,24(8):240-244
过敏原生物活性包括过敏原性即引起致敏个体发生过敏症的活性和致敏原性即引起人群致敏的危险性两个方面。随着转基因作物及相应食品的大量出现,评价和检测食品过敏原生物活性日益受到重视。迄今,食品过敏原性的主要检测方法有:皮肤试验、双盲安慰剂对照激发试验、血清IgE检测和组胺释放试验等;对食品致敏原性还没有建立可靠的评价和监测技术,FAO/WHO采纳的分级评价策略包括血清学测定、过敏原分子结构和序列同源性比较及胃肠液消化稳定性评价等。本文对食品过敏原生物学活性的评价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物模型对于模拟人体食物过敏的可能性以及用来评价食品致敏性的可行性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中使用BALB/c小鼠研究了其作为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并对几种食物中蛋白的致敏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大豆球蛋白、卵清白蛋白、马铃薯碱性磷酸酶作为受试物,对各蛋白进行BALB/c小鼠模型研究,模拟胃液消化试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取3~4周龄雌性BALB/c小鼠,经口给予蛋白诱发致敏。大刺激后,测定动物血浆中组胺水平,血清中特异性Ig E、Ig G1水平,m MCP-1水平和肠道渗透性,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给予BALB/c小鼠一次经口致敏各蛋白,各组间特异性抗体Ig E、Ig G1水平、m MCP-1水平、组胺水平以及白蛋白水平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而给BALB/c小鼠多次接触过敏原时,特异性抗体Ig E、Ig G1水平、组胺以及白蛋白水平都有显著性升高,产生明显的Th2型免疫反应,且BALB/c小鼠能区分这些蛋白的致敏性,即大豆球蛋白卵清白蛋白马铃薯碱性磷酸酶。模拟胃液消化试验也验证了动物试验对受试蛋白致敏性的分析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对抗原指数分析,同样发现大豆球蛋白致敏性显著高于卵清白蛋白和马铃薯碱性磷酸酶。结论:BALB/c小鼠用于研究食品过敏原中的大豆球蛋白、卵清白蛋白、马铃薯碱性磷酸酶的致敏性是可行的,能够区分这些食物蛋白的致敏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虾过敏动物模型及其腹腔肥大细胞过敏模型。方法:运用虾蛋白粗提液免疫致敏C57/BL6小鼠,采用Western Blot鉴定致敏小鼠血清中特异性lgE和lgG1抗体;收集小鼠腹腔致敏肥大细胞(PMC),运用虾不同的过敏原组分诱导PMC体外定向释放组胺,HPLC和荧光酶标仪法检测组胺释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致敏小鼠血清IgE和IgGl与相对分子量为36ku的原肌球蛋白反应率分别为57.1%和74.1%,与80ku过敏原的反应率均为42.9%,与21ku过敏原的反应率分别为42.9%和28.6%。HPLC和荧光酶标仪法检测PMC定向释放组胺的结果无显著差异,36ku的原肌球蛋白定向诱导组胺的释放率最高,分别为18.52%和21.59%,80ku和21ku蛋白次之,表明36ku的原肌球蛋白是C57/BL6小鼠的主要虾过敏原,21ku和80ku蛋白是次要过敏原,这与人类虾过敏的状况相一致。结论:C57/BL6小鼠是一种有效的虾过敏动物模型,其腹腔肥大细胞是一种可行的检测和评价食物过敏原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制备牡蛎肽的基础上,探讨其抗过敏性和低致敏性。结果表明,牡蛎肽氨基酸组成丰富,含有较高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牡蛎肽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 u的水解物占比高达90.4267%,易于人体直接吸收。透明质酸酶体外抑制试验和RBL-2H3体外细胞模型显示牡蛎肽能显著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对RBL-2H3细胞组胺的释放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LISA和等温滴定量热试验表明,牡蛎肽与过敏血清IgE的反应性与牡蛎蛋白相比明显降低(P0.05),牡蛎肽与致敏血清IgE的结合常数也小于牡蛎蛋白,说明牡蛎肽具有良好的抗过敏性和低致敏活性,为其作为新型配料应用于功能性运动饮料、保健食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比较5种乳酸菌对致敏肥大细胞模型组胺释放量、脱颗粒的影响,筛选具有最佳抗过敏作用的乳酸菌;体内检测最佳抗过敏作用芽孢乳酸菌09.712对致敏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等的影响,探讨其缓解过敏的免疫调节作用机理。方法:体外构建P815肥大细胞致敏模型,与芽孢乳酸菌09.712共培养,采用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组胺含量,甲基红染色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数,筛选最佳抗过敏乳酸菌。建立小鼠虾原肌球蛋白致敏模型,芽孢乳酸菌09.712灌胃处理,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和细胞上清液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m RNA表达量。结果:比较5种乳酸菌,芽孢乳酸菌09.712可有效降低组胺含量,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体内试验表明,芽孢乳酸菌09.712处理组小鼠的过敏症状减弱,Th1/Th2、Treg/Th2比值显著高于致敏组小鼠(P0.05),且Th1型细胞因子IFN-γ分泌量增高,Th2型细胞因子IL-4、IL-13分泌量降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 E和Ig G1水平显著低于致敏组小鼠。此外,芽孢乳酸菌09.712还显著增加Foxp3、TGF-β和IL-10的m RNA表达水平(P0.001)。结论 :芽孢乳酸菌09.712能有效缓解小鼠过敏症状,其作用与促进初始T细胞向Th1和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以及调控Treg平衡Th1/Th2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主要坚果类过敏原致敏机理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坚果过敏蛋白为抗原,构建小鼠动物致敏免疫模型,探讨坚果过敏原的致敏机理,为坚果类食物安全评价和安全开发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选取六种坚果为原料,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小鼠,坚果蛋白液以0.01 mg/g进行灌胃致敏,第33 d和34 d以0.02 mg/g激发致敏,通过测定小鼠血清IgE、IgG、腹腔肥大细胞及类胰蛋白酶和血象指标,研究其病理特征。结果表明,致敏激发后小鼠IgE与IgG最高水平为0.91和0.93,组胺释放率阳性组为58%,中剂量组为40%,高剂量组为55%;小鼠腹腔肥大细胞体外激发后脱颗粒高剂量组最多以及类胰蛋白酶活性也最高;中和高剂量组、阳性组白细胞数较高(9.7±6.1、9.6±2.4、9.2±2)×109/L,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血小板数依次降低。说明致敏后小鼠凝血功能显著减弱,免疫系统受到侵袭,体内诱发产生IgE抗体,并启动过敏介质的释放机制,导致过敏反应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血清筛选试验和模拟胃肠液消化稳定性试验,探讨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OsrHSA)是否具有潜在致敏性。方法 选择对虾、小麦、屋尘螨、鸡蛋、牛奶过敏,特异性IgE抗体浓度大于3.5 kUA/L的患者血清75份和健康人血清4份,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探讨OsrHSA能否与过敏血清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结合;按照国家标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食用安全检测模拟胃肠液外源蛋白质消化稳定性试验方法》进行OsrHSA的模拟胃肠液消化稳定性试验,评估OsrHSA的消化稳定性。结果 有3份对牛奶过敏的血清与OsrHSA发生免疫交叉反应,该蛋白与牛奶过敏原可能存在抗原交叉性;OsrHSA在模拟胃肠液中15 s内即被消化完全,表明该蛋白极易被消化。结论 OsrHSA的潜在致敏性较低,对牛奶过敏的人群需要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茶多酚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抗αs1-酪蛋白致敏机理,首先用αs1-酪蛋白致敏BALB/C小鼠,在激发阶段用EGC和EGCG给予营养干预,以降低αs1-酪蛋白致敏小鼠的过敏反应。以小鼠体内肥大细胞蛋白酶含量、组胺含量、特异性抗体IgE水平、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为主要指标,评价EGC和EGCG降低αs1-酪蛋白致敏小鼠过敏反应的能力。结果表明:EGC和EGCG均可显著降低过敏小鼠的肥大细胞蛋白酶、组胺、特异性IgE抗体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同时,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EGC和EGCG显著降低肠、胸腺、脾脏和肺的病变程度。本研究结果可为茶多酚调控牛乳过敏原致敏反应发生的路径提供理论参考,未来可从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水平方面进一步探讨抗过敏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两步复合酶解工艺处理对牛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 WPI)结构和致敏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邻苯二甲醛法、体积排阻色谱法分析WPI水解物在不同酶解时间下的水解程度,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ELISA)、细胞模型和小鼠模型对水解物进行体外和体内的致敏性评估,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UPLC-MS/MS)分析水解物中的残留过敏原表位。结果 WPI经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顺序酶解3.0h后水解度达到14.19%,在水解2.0~3.0 h期间, WPI水解物主要由小肽(<5.0 kDa)组成。水解3.0 h后,水解产物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能力降低了97.83%,细胞模型和小鼠模型结果证实,酶解产物的体外、体内致敏性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UPLC-MS/MS结果表明WPI水解3.0 h产物中70.59%的肽段不含过敏原表位。结论 复合酶解工艺有效降低了WPI致...  相似文献   

20.
以大米蛋白为过敏原,腹腔注射致敏雌性棕色挪威大鼠(BN大鼠),建立大米蛋白过敏BN大鼠动物模型。观察BN大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及体重、体温、免疫脏器指数变化,检测其血清特异性Ig G、总Ig E和特异性Ig E水平,并测定血浆组胺释放水平及各组大鼠的血象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第42 d大米蛋白激发实验后,实验组大鼠全部呈过敏反应阳性,且体温降低,脾脏指数显著增大(p0.01),体内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数目升高(p0.05);实验组血清特异性Ig G显著升高(p0.01),总Ig E以及血浆组胺释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第14 d和42 d血清特异性Ig E高于对照组,第28 d无明显变化(p0.05)。本实验结果证明BN大鼠是评价大米蛋白致敏性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