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品在储藏过程中易受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的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许多研究发现有些乳酸菌能够通过产生的有机酸、短肽、过氧化氢、以及其自身的吸附能力等抑制霉菌生长,吸附真菌毒素,以降低食品中霉菌及其毒素的含量,延长食品货架期。对乳酸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抗真菌活性的深入研究表明,乳酸菌作为生物防腐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2.
纳他霉素——一种抗真菌生物防腐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他霉素是26种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的一种,主要由3种链霉菌产生,分别是恰努加链霉菌(Streptomyces chattanovgensis)、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和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经发酵、提取、精制获得的具有广谱、双效的生物防腐剂。它既可以抑制各种霉菌、酵母的生长引起的食品腐败,又能抑制真菌毒素的产生,防止造成毒素型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3.
乳酸菌素生物防腐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统的食品保藏中,常需要加入化学防腐剂,近年来,消费者强烈呼吁减少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因此,用生物防腐剂代替化学防腐剂已成为食品保藏技术的发展趋势。乳酸菌素作为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生物防腐剂,受到科技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 乳酸菌素是由乳酸菌产生的具有抑菌活  相似文献   

4.
生物防腐剂--乳酸菌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乳酸菌素的研究进展、抑菌机理、分类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作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抗真菌性乳酸菌生物保护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霉菌和酵母不仅引起果蔬、谷类、乳制品和肉制品等食品及农产品腐败变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霉菌还产生有害于人体健康的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单端孢霉烯、赭曲霉素A和棒曲霉素等真菌毒素,给食用者带来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消费者对鲜活和微加工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化学防腐剂在食品中应用受到限制,食品生物保护剂研究及应用已成为热点。乳酸菌通过生态位竞争、形成酸性环境和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对致病菌和腐败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作为一新型生物保护剂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本文对食品中抗真菌性乳酸菌的筛选和应用、乳酸菌产生的抗真菌代谢产物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究乳酸菌抗菌机理,研发高效食品生物保护剂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琼脂扩散法,以酸奶常见腐败真菌(黄曲霉、马克思克鲁维酵母、季也蒙毕赤酵母)为指示菌,从140株乳杆菌中筛选出1株抑菌效果明显的菌株F32-2,经过16S rDNA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将F32-2作为辅助发酵剂应用于酸奶生产和防腐保鲜,对贮藏期酸奶的感官和理化性质进行测定,评价F32-2在酸奶中的生物防腐效果.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8.
乳酸菌抗真菌活性及其抑制真菌毒素的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讨论了乳酸菌抗真菌的活性及其清除真菌毒素的3种可能机制,即①乳酸菌通过对霉菌生长的直接抑制,从而抑制真菌毒素的形成;②通过产生代谢产物抑制真菌菌株或降解真菌毒素到无毒或毒性较低的化合物,以此降低真菌毒素的危害;③借助乳酸菌细胞壁与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物理结合来清除介质中的毒素危害。乳酸菌的抗真菌活性和清除霉菌毒素的能力显然受到菌株、细胞浓度、细胞处理方式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新型发酵乳菌株筛选过程中应该考虑乳酸菌菌株的抗真菌活性及其清除真菌毒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是近年来公众关注的焦点,常规的食品防腐剂由于其可能的致癌致畸副作用,促使人们寻找可替代的天然安全防腐剂。乳酸菌具有充当天然防腐剂的潜质和优势,其抗真菌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人们经过研究发现乳酸菌可以产生有机酸、肽类及脂肪酸等抗真菌类物质。本文就当前抗真菌乳酸菌研究进行综述,对不同抗真菌物质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是近年来公众关注的焦点,常规的食品防腐剂由于其可能的致癌致畸副作用,促使人们寻找可替代的天然安全防腐剂。乳酸菌具有充当天然防腐剂的潜质和优势,其抗真菌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人们经过研究发现乳酸菌可以产生有机酸、肽类及脂肪酸等抗真菌类物质。本文就当前抗真菌乳酸菌研究进行综述,对不同抗真菌物质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乳酸菌肉品发酵剂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发酵肉制品中分离、纯化乳酸菌132株,对它们的主要发酵特性进行了测定,以生产干发酵香肠誓前篓,从中选出4株乳酸菌优选菌株R17、P20、P30和J33。4株菌生长速度有显著差异,温度对其生长速度有显著的影响。其中R17和P20之间没有拮抗关系,可以作为混合发酵剂。P30和J33可以作为单菌发酵剂。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及其生物工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简术字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实际应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着重从无耐药因子的乳酸菌,产生特殊酶系的乳酸菌,而氧性能强的乳酸菌,具有粘附性和定植能力的乳酸菌,能合成细菌素等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乳酸菌,以及能产生风味好的,促进发酵食品成熟的乳酸菌等6个方面,讨论了目前乳酸菌及其生物工程 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乳酸菌的生物拮抗作用,包括对致病菌和乳酸菌之间的拮抗。并简要论述了产生拮抗作用的可能因素或机理,为乳酸菌进一步开发提供一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皮革霉变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婷  梁秀芝  刘成君 《中国皮革》2005,34(23):10-13
从成都地区自然霉变的皮革制品中分离、纯化到6株霉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白曲霉、拟青霉、黄绿青霉、黄曲霉、产黄青霉和黑曲霉。从西藏地区不同地点采集的土样中筛选拮抗菌,结果显示: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白曲霉、拟青霉和黑曲霉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介绍了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可能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在体外实验中,乳酸菌及其无细胞提取物能清除机体羟自由基(HO)、过氧化氢(H2O2)、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可抑制脂质过氧化、螯合金属离子,具有总还原能力及SOD酶活性。并介绍了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体内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抗突变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对乳酸菌抗突变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乳酸菌抗突变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酸奶中乳酸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在酸奶的加工贮藏过程中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对乳酸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酸奶加工过程中可加入1%的食盐和5%的海藻糖,并且可适当提高脂类和蛋白质的含量,在酸奶装罐前应将其pH值调至4.0左右,将成品贮藏在2℃~7℃环境下,以求最大限度的保持酸奶中活乳酸菌的数目.  相似文献   

18.
非发酵剂乳酸菌是干酪中主要的次生菌群,不属于发酵微生物,通常不能很好的在牛奶中生长,不能产酸,但对干酪的风味形成有很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非发酵剂乳酸菌的一些特征,包括不同原料制成的干酪中非发酵剂乳酸菌的来源、生长能源的利用、自身存在的蛋白分解系统对干酪风味形成影响及作为一种提高干酪品质的附属发酵剂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