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幸宏伟  程琳 《食品科技》2011,(10):153-156,160
分别由红皮黄心、红皮白心、白皮红心3种红薯渣原料制备,通过实验比较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结果表明:红皮白心红薯是提取并转化获得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理想材料。以干燥、粉碎的红薯渣为原料,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1:3混合提取红薯渣膳食纤维,利用纤维素酶法将原料中的膳食纤维降解为可溶性膳食纤维,经4倍无水乙醇沉淀后获得可溶性膳食纤维。实验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纤维素酶法降解膳食纤维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120μL,反应温度50℃,酶作用时间为2.5h,pH为4.0,未采用纤维素酶降解的对照组实验所得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32.19%,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后得到的红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60.97%,提高了28.78%。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酶法制备高品质麦麸膳食纤维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麦麸为原料,对纤维素酶法制备高品质膳食纤维的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对影响酶解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进行了正交实验,得到纤维素酶制备高品质膳食纤维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料液比1:10、酶用量20 U/g、pH 5.0、温度40℃、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所得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2.47%,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38.15%,其比值为1:3.06.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酶解提高红薯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纤维素酶解法对经过淀粉酶、蛋白酶处理得到的红薯膳食纤维进行生物改性处理,提高水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含量,以提高其活性。探讨了改性过程中酶添加量、溶液pH、酶解温度及时间对改性的影响,采用正交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00%,溶液的pH为4.8,酶解温度为50℃,时间为1.5h,此条件下SDF的含量为15.33%;酶解后,红薯渣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提高了48.35%。  相似文献   

4.
以马铃薯渣为原料制备膳食纤维,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因素及水平,通过响应面法优化2种酶复合使用的工艺条件,得到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5(g/mL)、纤维素酶添加量0.41%、木聚糖酶添加量0.40%、pH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55 h。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23.15%,比原马铃薯渣提高10.7%。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品质红薯渣面条的加工工艺。结果显示,产品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处理红薯渣、红薯渣的添加量为11%、海藻酸钠的添加量为0.35%、食盐的添加量为0.25%,在此工艺条件下,产品的烹煮损失率为8.77%,断条率为0。  相似文献   

6.
高湿挤压米糠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酶法制备高湿挤压米糠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适制备工艺参数,以高湿挤压米糠渣为原料,研究料水比、纤维素酶添加量、溶液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料水比1:15,纤维素酶添加量0.8%,溶液pH4.5,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1.5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产率为24.14%,明显高于未经高湿挤压的米糠渣。  相似文献   

7.
以马铃薯干渣为原料,采用α-淀粉酶和蛋白酶提取膳食纤维后,用纤维素酶对其进行改性,研究酶添加量、p 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马铃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正交实验优化酶反应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添加量25 U/g,p H5,酶解温度45℃,酶解2.5 h为最佳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28.78%,而未用纤维素酶处理的得率为16.18%。通过AOAC 993.19酶-重量法测定马铃薯干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7.01%提高至13.13%。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高温蒸煮结合纤维素酶酶解改性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以枣渣为原料,采用高温蒸煮、纤维素酶酶解改性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以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高温蒸煮结合酶解改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经120℃高温蒸煮60 min,纤维素酶改性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浓度0.55%、p H4.6、料液比1∶27 g/m L、酶解温度43℃,酶解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20.03%±0.58%,与模型预测值20.37%较为一致。响应面回归方程与实验结果拟合性好,说明此模型合理可靠,可为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改性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酶法制备紫红薯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酶法制备紫红薯膳食纤维的最优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纯度,以膳食纤维的膨胀力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对酶法制备紫红薯膳食纤维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紫红薯渣按1:10(质量比)用水调成浆,糊化后冷却至75℃,按干薯渣的0.5%加入混合酶[m(淀粉酶):m(糖化酶)=7:3],保温处理150min;灭酶后降温至60℃,按原料的0.2%加入木瓜蛋白酶处理60min.样品的酸性洗涤膳食纤维含量达75.46%.该法为紫红薯膳食纤维的制备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复合纤维素酶法制备玉米水溶性膳食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为原料,对复合纤维素酶法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SDF)进行了研究。采用六偏磷酸钠及高温蒸煮等处理方法强化酶解过程以提高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结果表明,高温蒸煮有助于提高玉米皮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条件为121℃,3 h。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复合纤维素酶法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玉米水溶性膳食纤维的较佳提取条件为:复合纤维素酶的添加量2%,底物浓度40 g/L,酶解温度55℃,pH4.0,酶解11 h。在此条件下,玉米SDF得率达到10.37%。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麸皮膳食纤维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解法对小麦麸皮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制备可溶性麸皮膳食纤维。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确定了纤维素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10、酶用量20 U/g、酶解p H 4.8、酶解温度60℃、酶解2 h,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2.67%。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在可溶性膳食纤维超声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响应法优化超声波提取膳食纤维的工艺,在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液料比、酶添加量、超声功率5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膳食纤维得率为响应值,考查各因素对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液料比16:1、超声时间25min、超声温度50℃、酶添加量0.5%、超声功率450W时,膳食纤维的得率达到23.83%。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高得率的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以碱处理豆渣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后剩余的不溶性残渣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对其进行酶解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了不同酶解条件对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80%,酶解时间3.5 h,酶解温度48℃,酶解pH4.8。在此条件下,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可达到7.64%,且其品质符合国家粮食行业标准规定的指标。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酶法制备的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颗粒较小,呈现蜂窝状,有利于其水合特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新鲜米糠为原料,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挤压工艺和酶解条件对米糠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挤压膨化辅助酶水解技术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热量法等表征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结构及物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挤压温度130℃、螺杆速度200 r/min、物料含水量20%,酶用量2.0%、酶解温度75℃、酶解时间90 min、p H 6.0的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30.35%。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表面形态疏松,呈蜂窝颗粒状,内部由纤维素类物质形成支撑主体,热力学相对稳定。与未经挤压膨化处理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相比,挤压辅助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更高的持水力、结合水力、溶胀力、结合脂肪能力及丰富的空间网状结构,结构及物化特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枣渣为原料,分别采用稀盐酸酸解、高压蒸煮和超声分散进行预处理,再用纤维素酶进行酶解提取膳食纤维,根据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得率来选择最佳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方法。结果表明:枣渣经121℃,0.1 MPa高压蒸煮30 min后,再加0.5%的纤维素酶水解,SDF的得率达11.3%。和其它方法相比,该工艺过程的水解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法优化菜籽皮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酶法和化学法结合提取菜籽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采用纤维素酶和氢氧化钠提取菜籽皮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时间、碱解pH、碱解时间、碱解温度等因素对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确定了酶-化学法制备菜籽皮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纤维素酶加酶量为0.4%,酶解时间60 min,碱解pH 13,碱解温度70℃、碱解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菜籽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7.18%。因此,采用纤维素酶和氢氧化钠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菜籽皮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侯传伟  魏书信  王安建 《食品科学》2009,30(22):119-121
以玉米皮超声提取天然水溶性膳食纤维后的副产物——不溶性玉米皮渣为试材,应用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组合酶解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组合研究确立一套由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改性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添加量40mg/g 底物、木聚糖酶添加量40mg/g 底物、料液比1:14(g/ml)、酶解时间90min,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5.96%。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黑糯玉米芯为实验对象,分别采用α-淀粉酶、糖化酶、中性蛋白酶对原料进行前处理,以纤维素酶制备玉米芯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黑糯玉米芯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条件,同时测定了玉米芯可溶性膳食纤维中的还原糖、总酚、花色素含量、热稳定性、红外结构和超微结构等理化性质,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料液比在1:25 g/mL,纤维素酶加酶量为2.5%,酶解温度在45 ℃,酶解时间为70 min时,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得率最高,为4.36%。与华玉15号玉米芯相比,黑糯玉米芯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酚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更高;热稳定性较弱;结构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除总还原能力稍弱外,黑糯玉米芯可溶性膳食纤维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高于华玉15号玉米芯,显示了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