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罗庆华 《食品科学》2010,31(19):390-393
该文综述中国大鲵的营养成分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大鲵肌肉营养价值高,其蛋白质质量好,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高,基本无限制性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高;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DHA 含量高。分析大鲵食品的现状,提出蛋白质氨基酸类与功能性油脂类等保健食品可作为大鲵特色食品开发的主要方向。此外,发现不同养殖方式的大鲵肌肉的营养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中华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和传统的名贵食、药用动物,其肉质鲜美,且肉、骨、皮、内脏、油脂和黏液均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食用与药用价值高。随着中华大鲵人工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在大鲵野生资源保护及其子二代合理利用的政策法规引导下,具有独特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的养殖中华大鲵高附加值功能产品有着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我国对养殖中华大鲵生物活性成分的科学研究与精深加工技术相对滞后,对面向大健康的人工养殖中华大鲵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以养殖中华大鲵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的知识产权为分析对象,从知识产权的申请趋势、技术主题分布、专利质量等多个角度,全面剖析我国养殖大鲵产业的相关研究发展现状,为中华大鲵高附加值功能性健康产品的开发与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养殖鳄鱼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鳄鱼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保健价值及经济价值。我国的鳄鱼养殖已具一定规模,可开发利用性强。现有研究表明养殖鳄鱼肉是高蛋白质、低脂肪的良好肉质;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全面;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富含铁、锌及钙。此外鳄鱼肉及血液中还含多种功能性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保健价值。充分研究鳄鱼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对养殖鳄鱼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人工养殖大鲵肌肉和鲵皮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及评价,旨在为人工养殖大鲵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大鲵肌肉和鲵皮中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92.60%(干重)和96.46%(干重);脂肪含量低,分别为6.24%(干重)和4.02%(干重)。鲵肉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全面:共含18种氨基酸,其中6种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77%,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7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68.68%,均符合FAO/WHO理想模式,无限制性氨基酸;鲵皮蛋白质中含硫氨基酸含量丰富,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此外大鲵肌肉和鲵皮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其中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184.96±73.84)mg/100g(干重)和(391.24±87.69)mg/100g(干重);微量元素中,锌和铁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虎杖药用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富含多种药用有效成分,主要含有蒽醌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等。其中蒽醌类大黄素和二苯乙烯类白藜芦醇成分含量较高,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目前对虎杖的研究多侧重于白藜芦醇的提取及应用,对虎杖大黄素的报道相对较少。大黄素不仅可以应用于医疗,也可用于保健和日用化工品中。本文对虎杖中大黄素的提取技术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虎杖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德经 《食品科学》2010,31(18):375-376
通过对大鲵黏液、皮肤及肉中的氨基酸分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结果表明:大鲵黏液及皮肤、肉中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7.30%、70.96%、70.76%,氨基酸种类相同,但不同种类的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对天然功能性食品成分关注度的提升,来源广泛的植物多肽因丰富的生理活性成为食品研发的新宠。苦荞属植物作为药用保健植物,蛋白质和富含的多肽成分蕴含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为深入挖掘苦荞这一优质药食两用资源的应用价值,本文对苦荞多肽的高效制备与提取技术、功能特性评价以及在各类食品中的应用潜力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苦荞多肽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饲养中国大鲵肝脏与肌肉中几种重要脂肪酸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测定饲养中国大鲵肝脏与肌肉中的几种重要脂肪酸含量,发现其中珏需脂肪酸含量高,DHA含量丰富,证明大鲵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枇杷核成分、功效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飞平  周家华  常虹  曾凡坤 《食品科学》2012,33(17):336-340
枇杷核是枇杷果实加工的副产物,研究表明枇杷核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并含有苦杏仁苷、黄酮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功效。我国每年由于加工而产生的枇杷核达数万吨,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使其变废为宝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枇杷核营养价值、药用保健功效以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论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旨在为今后枇杷核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菱角的保健功能及其产品开发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菱角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且具有多种药用功效的植物,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介绍了菱角的营养成分、保健功能,并对功能性产品的研发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大鲵汤加工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大鲵汤加工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测定5个不同熬煮时间(30、60、90、120、150 min)条件下大鲵汤的一系列营养指标,包括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肌苷酸含量、定性定量脂肪酸组成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大鲵汤中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30~60 min间显著增加,在60~120 min间趋于平衡,在120 min后显著增加;肌苷酸含量随熬煮时间延长而增加;测得以棕榈酸、十六烯酸、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四碳烯酸为主的16种脂肪酸,且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saturated fatty acids/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SFA/PUFA)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60 min时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量适宜,且SFA/PUFA值最佳为1.37;大鲵汤中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ssential amino acid/non-essential amino acid,EAA/NEAA),随熬煮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在60 min时达到峰值,总氨基酸含量为239.529 mg/100 g,EAA/NEAA值为0.858。在传统的常压熬煮条件下,熬煮时间为60 min时大鲵汤营养品质好,此时汤中脂肪含量适宜且SFA/PUFA值最佳,氨基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大鲵肉冷藏过程中肌肉理化指标与其代谢产物的关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模型探究大鲵肉在4 ℃不同冷藏时间(0、2、4、8 d)肌肉代谢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鲵肉样品冷藏8 d与冷藏0、2、4 d相比差异较大。以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为标准进行筛选(VIP≥1,t检验P<0.05),不同冷藏时间大鲵肉中共筛选出69 种差异代谢物,包括有机酸类及其衍生物(21 种)、氨基酸类及其衍生物(14 种)、糖类及其衍生物(7 种)、核苷酸类及其衍生物(10 种)、胺类及其衍生物(6 种)和其他类化合物(11 种)。层次聚类热图可将不同冷藏期大鲵肉样品分为3 类:冷藏前期(0~2 d),冷藏中期(4 d)和冷藏后期(8 d)。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表明,在大鲵肉冷藏期间较为重要的代谢通路为嘌呤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丙酮酸代谢、三羧酸循环。代谢通路映射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L-赖氨酸、L-丝氨酸、L-异亮氨酸、L-蛋氨酸、丙酮酸、丁二酸和甘氨酸可作为大鲵肉品质变化的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对大鲵肉肌基质蛋白中提取的胶原蛋白肽和弹性蛋白肽特性进行研究。以大鲵肉肌基质蛋白为原料,分别采用胶原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进行酶解,测定酶解产物光谱特性、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物理特性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胶原蛋白肽和弹性蛋白肽提取率分别为45.11%和37.36%;紫外光谱结果表明,胶原蛋白肽和弹性蛋白肽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210~230、200~220 nm;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在酰胺A、B、Ⅱ带胶原蛋白肽和弹性蛋白肽均有吸收峰,在酰胺Ⅲ带仅胶原蛋白肽有吸收峰;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胶原蛋白肽和弹性蛋白肽含有人体7 种必需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含量较高,芳香族氨基酸含量较低;在分子质量13~150 kDa的Marker标记范围内,观察不到胶原蛋白肽和弹性蛋白肽的电泳条带;黏度测定表明,胶原蛋白肽和弹性蛋白肽具有一定黏性;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胶原蛋白肽结构呈海绵状,片状较大,弹性蛋白肽结构呈大小不一的碎片状,结构松散,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抗氧化能力与多肽质量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鲵肌内脂肪酸组成及其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国大鲵肌内脂肪酸的组成,并研究肌内脂肪酸抗氧化,提供肌内脂肪酸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肌内脂肪酸的组成;通过Schaal烘箱法(63±1℃)研究肌内脂肪酸的抗氧化特性。GC-MS分析结果表明:肌内脂肪主要含13种脂肪酸,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18∶124.2%,C16∶015.4%,C16∶113.7%,C18∶28.2%,C20∶56.7%,C18∶34.5%,C22∶64.3%,C14∶13.0%,C18∶02.8%,C22∶52.6%,C20∶42.2%,C17∶02.0%,C17∶11.9%。饱和脂肪酸(SFA)为20.2%,不饱和脂肪酸(UFA)达71.3%。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为42.8%,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28.5%,具有保健功能性作用的ω-6型PUFA为13.0%,ω-3型PUFA为15.5%。ω-6型与ω-3型PUFA比为0.8。Schaal烘箱法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化剂二丁基对甲苯酚(BHT)、没食子酸丙酯(P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肌内脂肪酸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其中特丁基对苯二酚抗氧化效果较佳。中国大鲵肌内脂肪富含ω-3和ω-6型...  相似文献   

15.
测定连云港特产鱼类——沙光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并对其进行营养学评价。沙光鱼的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分别为76.32%、1.52%、18.06% 和1.23%。沙光鱼肌肉共检测出18 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达到2.27%,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为46.79%,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87.93%。沙光鱼的必需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表明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5.9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二十碳五烯酸(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总脂肪中含量分别为37.97%、22.20% 和10.20%。以上结果表明沙光鱼营养价值较高、并具有保健作用,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大鲵肉腥味成分以及对其进行有效脱腥,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大鲵不同可食部位(头、背、腹、尾、爪和肝)挥发性气味物质差异.结果 表明,GC-IMS技术可以对大鲵不同部位气味物质实现较好分离.大鲵不同部位共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大鲵肉冷藏过程中(4 ℃,0、2、4、8 d)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鲵肉在冷藏期间0、2 d组内和组间差异较小,4、8 d组内和组间差异较大;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相邻组间差异代谢物个数逐渐增加。以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第1主成分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2,t-检验的P≤0.001为筛选标准进行筛选,共得到125 种差异代谢物,包括有机酸类及其衍生物(17 种)、酯类及其衍生物(53 种)、氨基酸类及其衍生物(25 种)、核苷酸类及其衍生物(13 种)、醇类化合物(3 种)、其他化合物(14 种)。其中大部分代谢物冷藏8 d丰度显著下降(P<0.05);此类代谢物中有机酸类及其衍生物(A1类)、氨基酸类及其衍生物(A3类)的丰度累积变化有相似的趋势,即冷藏0~2 d出现小幅度上升,2~4 d出现小幅度下降,4~8 d快速下降;酯类及其衍生物(A2类)、核苷酸类及其衍生物(A4类)的丰度累积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A2类)在冷藏0~4 d缓慢下降,4~8 d快速下降,而核苷酸类及其衍生物(A4类)具有线性下降的趋势。KEGG代谢通路富集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组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赖氨酸降解、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氨酰-tRNA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与大鲵肉品质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肌酸、L-组氨酸、L-谷氨酸、组氨酸、鸟氨酸、L-精氨酸、植物鞘氨醇可作为大鲵肉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潜在标记物。本研究为今后大鲵宰后肌肉代谢及冷藏期间品质调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