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乳酸及乳酸乙酯含量过高影响白酒的风味,甚至出酒率.丙酸菌可以利用乳酸作为碳源,发酵生成丙酸,具有“增丙降乳”的效果.从特型酒窖泥中分离得到高产丙酸的菌株,将其应用于特型酒生产.当丙酸菌浓度增加6.7×105个/g糟醅时,与空白样对照,特型酒中乳酸含量降低了3.67g/L,乳酸乙酯含量降低了0.806g/L,丙酸乙酯含量提高了0.005g/L,且基酒风格突出、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特型酒生产中特型大曲蛋白酶活力对特型酒醛、有机酸、酯、醇等呈香呈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入池发酵酒醅中蛋白酶活力达到2~5 U/g糟时,所产酒的醛类物质、杂醇油含量较低,四大酯及丙酸乙酯含量较高,对应酸的含量也高;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此条件下所产酒的风格突出、口感较好、诸味谐调。  相似文献   

3.
利用丙酸菌实现浓香型白酒增己降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厂经过一年多来的摸索试验,利用丙酸菌直接分解乳酸这一特性来降低白酒中乳酸和乳酸乙酯的含量;同时利用己酸菌来增加白酒中已酸乙酯的含量,从而提高白酒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原理丙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利用多种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生成CO2、丙酸、乙酸等.丙酸菌可直接利用乳酸作为营养物质产生丙酸等.其生物反应原理:乳酸(丙酸菌)/酶→丙酸+乙酸+二氧化碳+水  相似文献   

4.
活氧处理对葡萄酒酯类物质和高级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速葡萄酒的陈酿,利用活氧的氧化能力加速酒的氧化反应和酯化反应。采用TLJ-6Ab型活氧灭菌消毒机处理干红葡萄酒,利用岛津GC-17A气相色谱仪测定甲酸乙酯、乙酸乙酯、正丙醇、异丁醇、乙酸异戊酯、异戊醇和乳酸乙酯含量,并对其进行感官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葡萄酒经活氧处理5min后,甲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等4种酯的含量从17.75mg/100mL增加至18.27mg/100mL,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异丁醇等3种高级醇的含量从14.96mg/100mL降低至12.74mg/100mL,后者显著低于前者(p<0.05);感官评定分数从63分增加到83分。  相似文献   

5.
仰韶酒微量组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甲烷菌、己酸菌二元复合菌发酵培养人工老窖技术提高了仰韶酒己酸乙酯的含量,丙酸菌的作用抑制了乳酸乙酯的生成,利用先进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仰韶酒微量组分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木聚糖酶在特型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固态发酵工艺中木聚糖酶对特型酒中醛、醇、有机酸、酯等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入池发酵酒醅中木聚糖酶添加量为500 U/kg糟时,所产酒的醛类物质、杂醇油含量最低,四大乙酯及丙酸乙酯含量较高,对应酸的含量也高。当木聚糖酶添加量为200 U/kg糟时,所产酒的风格突出、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7.
选取38%vol浓香型白酒作为研究对象,向其添加己酸、乙酸、己酸乙酸混合酸及酒尾,并研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不同添加量对酸酯含量的影响,以找出抑制低度白酒中酯水解的方法。结果表明,添加60 mg/100 mL己酸能有效抑制己酸乙酯的水解;添加60 mg/100 mL乙酸能有效抑制总酯含量的降低;添加90 mg/100 mL的己酸、乙酸混合酸能较好地同时抑制己酸乙酯、总酯的水解及总酸含量的升高;添加6%低度酒尾能有效抑制乳酸乙酯的水解。  相似文献   

8.
《酿酒》1984,(2)
黑龙江省浓香型白酒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是主体香不突出,己酸乙酯含量低,乳酸乙酯含量高,二者比例失调,造成酒味不协调、闷而不爽净、后味短而淡、喷头小、余香短等缺点。我们经过三年的试验,采用高度摘酒的方法,降低了乳酸乙酯的含量;利用己酸菌发酵液和双轮底长期发酵的措施,增加了己酸乙酯的主体香味物质。成品酒中己酸乙酯的含量由原来的101.71毫克增加到358.6毫克/100毫升;乳酸乙酯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9.
以新酿制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试验材料,通过橡木片浸泡加温处理,对葡萄酒进行人工催陈,研究经不同温度浸泡后新鲜干红葡萄酒中乙酸乙酯含量、乳酸乙酯含量和感官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将其处理效果与自然木桶陈酿一年酒和二年酒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橡木表面积与葡萄酒体积之比为1.2cm2/100mL的条件下,保温50℃,处理4天,葡萄酒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含量分别上升到33.29mg/L和67.61mg/L。酒香醇厚,尖酸味减弱,苦涩味协调,结构感适当,橡木味适度,感官评价总分上升到16.5,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明显好于新酒,但还达不到一年酒和二年酒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不同酒度的枸杞浸提酒品质最佳,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3种不同酒度(42% vol、45% vol、53% vol)的枸杞浸提酒在不同枸杞浸提时间下的色泽、黄酮、多糖、甜菜碱及香气成分等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2% vol枸杞浸提酒的最佳浸提时间为10 d,枸杞浸提酒黄酮含量为0.046 mg/mL,枸杞多糖含量为9.36 mg/mL,甜菜碱含量为1.412 mg/L,典型香气成分辛酸乙酯含量为1.608 mg/mL;45% vol枸杞浸提酒的最佳浸提时间为10 d,枸杞浸提酒黄酮含量为0.045 mg/mL,枸杞多糖含量为7.89 mg/mL,甜菜碱含量为3.070 mg/L,典型香气成分辛酸乙酯含量为1.779 mg/mL;53% vol枸杞浸提酒的最佳浸提时间为20 d,枸杞浸提酒黄酮含量为0.031 mg/mL,枸杞多糖含量为5.83 mg/mL,甜菜碱含量为1.089 mg/L,典型香气成分辛酸乙酯含量为2.785 mg/mL;枸杞浸提酒色泽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通过两因素交互重复实验,模拟不同原料(高粱、玉米和稻谷)、小曲(3个不同区域的川法小曲白酒生产常用的糖化发酵剂)的传统川法小曲白酒酿造工艺生产(培菌1 d、固态发酵7 d),探讨两因素对川法小曲白酒酿造特性的影响,以及探清其酒体的主要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定性定量分析酒体挥发性风味物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原料对出酒率、酒体总酯含量及感官评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小曲及小曲与原料的交互对酒体总酯含量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酒体共检测出46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15种、醇类10种、醛酮类6种、烷烃类5种以及其他10种,其中相对百分比含量较高的是乙酸乙酯、异丁醇、异戊醇等。定量方法显示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2>0.99,稳定性试验的RSD<5%,回收率试验在85%~130%之间,方法适合定量分析。高粱小曲酒中乙酸乙酯浓度最高达到192.24 mg/100 mL,玉米小曲酒中异戊醇浓度最高达到185.73 mg/100 mL。稻谷小曲酒中乙酸乙酯浓度最高达176.29 mg/100 mL,但其β-苯乙醇的浓度远高于高粱、玉米小曲酒,达到24.13 mg/100 mL。定量到的挥发性成分基本位于川法小曲白酒中微量成分的最佳浓度范围。原料及小曲对川法小曲白酒酿造特性的影响对混粮生产川法小曲白酒及改善川法小曲白酒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兰明科 《酿酒》2011,38(1):30-31
分析了西凤浓香酒中己酸乙酯含量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西凤浓香酒中己酸乙酯含量的具体措施,使己酸乙酯含量由原来的平均值240mg/100mL提高到360mg/100mL,达到了提高己酸乙酯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英俊 《酿酒科技》2006,(12):68-71
通过借鉴浓香型名优酒的传统工艺,结合风型酒生产工艺,对凤兼浓型白酒工艺进行技改。制曲方面调整制曲原料和配比,改革制曲工艺,包括工艺流程、润麦、原料粉碎、配料拌和、入房培养等;制酒方面采取高粱粉清蒸排杂、人工窖泥的培养、提高酒体中己酸乙酯含量等措施。结果表明,工艺技改后,酒的总酸、总酯分别增加了56%和42%,杂醇油下降18%,总酸增加0.025mg/100mL,总醇减少0.18mg/100mL;四大酯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己酸乙酯由28mg/100mL增至163mg/100mL,而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的增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白酒基酒典型风味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与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新的、同时测定杜康不同级别白酒基酒中11 种典型风味物质含量的气相色谱外标法,采用AT.LZP-930型色谱柱(25 m×0.32 mm,0.1 μm),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检测,进样口温度220 ℃,检测器温度250 ℃,柱流速2.0 mL/min,载气为氮气(纯度99.999%),载气流速30 mL/min,H2流速30 mL/min,空气流速300 mL/min,尾吹流速25 mL/min;采用分流进样方式,分流比10∶1,进样量1 μL。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性高;通过对不同级别白酒基酒中11 种典型风味物质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合品酒师的品评结果可以得出:杜康不同级别中白酒基酒11 种典型风味物质中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4 种物质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己酸的含量随着级别的降低而显著递减,而乳酸乙酯的含量随着级别的降低而递增,其他7 种物质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己酸乙酯与乳酸乙酯、己酸乙酯与乙酸乙酯的最佳比例分别在1.2∶1以下和1.7∶1~1.4∶1,己酸含量在160 mg/100 mL时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产量,本文以从浓香型窖泥中已筛出的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广西梭菌(Clostridium guangxiense)、煎盘梭菌(Clostridium sartagoforme)3株产酯性能较好的菌株为试验材料,对3株菌进行混合培养试验,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对各菌株的复配条件进行优化,并确定最佳复配条件。结果表明:3株菌两两之间均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同时添加3株菌复配发酵效果最优,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协同发酵试验结果(p<0.05);复配发酵中3株菌接种量最佳配比为Y1:Y2:Y3=4:1.5:4.5,在此优化培养条件下,己酸乙酯产量可到达32.25mg/100m L,比优化前(19.78 mg/100 mL)提高了0.63倍;丁酸乙酯产量可到达117.68 mg/100 mL比优化前(45.37 mg/100 mL)提高了1.59倍,优化后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优化前(p<0.05)。可以通过发挥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达到提高白酒风味物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红曲霉发酵生成的酯化酶液,催化酿酒尾水中的有机酸和醇,来制备含酯量较高的酯化液。本研究采用液态发酵法制备酯化酶液,添加到酿酒尾水、乙醇、己酸的混合液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以混合液总酯含量和各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设计单因素实验考察影响酯化反应因素的范围,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各酯化反应的条件。正交实验所得的最优条件为乙醇添加量为10%、酯化酶液添加量为9%、己酸添加量为1.5%、酯化反应温度为35℃,在此条件下混合液中总酯的含量达137.01 mg/100 mL,其中己酸乙酯含量高达222.71 mg/L,乳酸乙酯的含量由92.93 mg/L下降到74.61 mg/L,乳酸乙酯与己酸乙酯的比值小于1。所得酯化液适合用于白酒的勾调,不仅大幅提高了酒体中总酯含量,还减少了乳酸乙酯对主体香型的抑制和青涩杂味,使酒体香气更为突出协调。  相似文献   

17.
马氏珠母贝肉蒸煮液主要呈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分析了马氏珠母贝全脏器、闭壳肌和内脏团蒸煮液的主要呈味物质。结果表明:蒸煮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与呈鲜味和甜味相关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4种氨基酸含量占到50%以上;ATP及其关联化合物含量中HxR的含量最高;内脏团蒸煮液中甜菜碱的含量最高,达到191.00 mg/100mL;琥珀酸在全脏器和内脏团蒸煮液中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了125.00 mg/100 mL和124.00mg/100 mL;内脏团蒸煮液中糖原含量最高,达到了105.34 mg/100 mL,与呈味有着密切关系的阳离子K+、Na+在3种样品蒸煮液中的含量均较高,而阴离子PO43-在闭壳肌蒸煮液中含量最高、Cl-在内脏团蒸煮液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闽南地区小曲酒工艺特点及香味成分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闽南小曲酒以大米为原料,以“厦门白曲”为糖化发酵剂,用曲量少,为原料的1%左右,酒酸度低,出酒率高,60度酒原料出酒率可达63%-65%,以大缸为发酵容器。其香味成分酯类以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为主,含量均在35mg/100ml以上,占总酯的95.5%;酸类以乳酸为主,占总酸量的61%以上,乙酸占总酸的31%,两者含量均在10mg/ml以上;醇类以异戊醇和异丁醇含量最多,分别为90mg/100ml和46mg/100m以上,占总醇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和三维荧光光谱(3D-FS)技术测定不同发酵时间清香型白酒基酒的风味物质轮廓,探究延长固态发酵时间对于二茬基酒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影响。通过绘制范氏图分析不同发酵时间基酒样品中风味物质的多样性变化,并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基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与其3D-FS的关联。结果表明,基酒样品中共鉴定出52种风味物质,其中十六酸乙酯[(641.64±53.1)~(823.26±27.49) mg/L]、月桂酸乙酯[(246.46±12.94)~(361.84±34.70) mg/L]、乙酸乙酯[(253.18±20.1)~(320.00±64.73) mg/L]、十四酸乙酯[(182.37±17.1)~(273.36±34.25) mg/L]、癸酸乙酯[(143.48±9.81)~(374.53±48.06) mg/L]、异戊醇[(143.94±20.18)~(169.00±7.01) mg/L]含量较高,共同赋予二茬基酒清香纯正的风味特征。范氏图结果表明,在O/C<0.3和H/C=2的信号区域中,存在较高丰度的酯类物质,并且二茬基酒三维荧光光谱与酯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及类型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20.
伏特加酒和白酒的检测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广麒  王克菲 《酿酒》2008,35(2):45-47
利用气相色谱对五种产自俄罗斯、瑞典、美国的伏特加酒和四种不同香型的传统白酒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伏特加酒试样的杂醛和杂醇含量都很低,其中UVVODKA试样酒中的杂醛总量最高为6.649mg/100mL,Водка Родня试样酒和золотой Велес试样酒中的杂醇总量最高为16.237mg/100mL和11.944mg/100mL,五种酒样均未检出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组分;白酒试样可检出多种醛、醇、酯类物质,其中汾酒试样中的杂醛总量达75.101mg/100mL,三花酒试样和郎酒试样的杂醇总量分别为144.562mg/100mL和120.579mg/1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