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食用槟榔消费人数的增加,食用槟榔生产加工企业迅速发展,人们对其安全问题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本文综合论述了近几年来食用槟榔加工过程中常出现的安全问题、安全风险评估现状、检测方法及其发展情况,并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述目前食用槟榔加工主要采取的工艺方法、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化学及微生物污染风险,阐述目前槟榔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指出未来食用槟榔加工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4.
吴凯  许纲  简小朋 《食品工业》2022,(7):232-237
湖南省食用加工槟榔是在海南省槟榔原果的基础上经过干燥、泡籽、纤维软化、发制入味、闷香、点卤等工序加工而成。产品的纤维柔软度、卤水结构、口味的持久性、微生物控制等因素是影响槟榔产品品质的关键,通过对食用槟榔微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纤维软化技术、口味持久技术等多种品质提升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总结,阐述食用槟榔在纤维软化、增香保润、减害等方面遇到的瓶颈问题,展望食用槟榔未来在行业标准的制定、增香保润技术、减害产品研发方面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以期为食用槟榔品质提升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食用槟榔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通过对槟榔的传统制作工艺的研究,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研究工业化生产食用槟榔的生产工艺。系统地解决了槟榔去烟垢、苯并芘及槟榔碱的控制、炮制入味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6.
槟榔碱是槟榔化学成分中最为重要的生物碱,其含量也在众多槟榔生物碱中最高,对动物及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学作用。槟榔碱是槟榔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本文分别从毒性、生理活性两个方面综述了槟榔碱对人体及动物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槟榔碱对人体及动物的致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生殖系统毒性、神经系统毒性及促胃肠道消化作用、驱虫灭螺作用、抑菌作用,以期为今后槟榔及槟榔碱研究者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食用植物油作为人类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其安全尤为重要.确定植物油加工中原料验收、碱炼、脱色和脱臭为4个关键控制点,通过正态分布随机函数生成模拟生产数据,筛选4个关键控制点的食用植物油危害因子(如重金属、真菌毒素和农药残留)和质量因子(完整粒率、损伤粒率等)数据进行植物油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计算植物油加工中4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食用槟榔经2450MHz、650W微波处理50s,可使细菌总数低于10cfu/g,细菌总数远低于检测水平。经2450MHz、850W微波处理40s的食用槟榔,室温下(20~35℃)保质期可达3个月。微波处理对食用槟榔的槟榔碱含量、口味、咀嚼性没有明显影响。实际生产中食用槟榔微波灭菌可选择2450MHz、850W微波处理40s。  相似文献   

9.
食用槟榔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槟榔的传统工艺进行研究,对传统工艺加以改进,重点解决了槟榔在生产过程中护色难的问题及销售过程易受微生物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煮、蒸、碱、酸、微波、酶和反复冷冻7种方法软化槟榔,以未软化的样品为对照,研究软化方法对食用槟榔的咀嚼性、碎渣性、槟榔碱含量、TPA(质构分析)测试、五针穿刺测试和味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蒸(88.1分)、碱(85.3分)和微波(83.2分)的咀嚼性得分最高;对照(84.7分)、煮(80.7分)和冷冻(78.8分)的碎渣性得分最高;对照(4.90%)、冷冻(4.49%)、碱(4.17%)和酸(4.14%)的槟榔碱含量较高;从TPA测试结果看,酶、微波、蒸和碱的软化效果最好;从五针穿刺测试结果看,微波、碱、酸、酶和蒸的软化效果最好;从味觉指标分析看,煮和蒸可以去酸、苦、涩,但是会降低鲜味,微波和冷冻对风味几乎没影响,碱可以去酸、增咸和增鲜,但是会带来苦和涩,酸会给槟榔带来酸和苦,酶对去酸和涩有轻微作用。综合来看,蒸、微波、酶和碱处理具有软化效果显著、对风味影响较小等特点,更适合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槟榔干果品质,结合新型环保槟榔烘烤炉对槟榔干燥和烟熏特性进行研究。本实验通过对干燥温度、湿度和风速的调控以及烟熏过程关键点的控制,对比质构数据和槟榔最大周长变化,得出最优烘烤工艺参数。在温度为55℃、湿度60%RH和风速1.2 m/s的烘烤环境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好品质的槟榔干果。通过对烟熏时间的控制,在保证烟熏风味的同时能减少1/2的烟熏时间,降低有害物质残留量和槟榔黑果的硬度,提高了食用槟榔干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规定,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用槟榔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为其测定方法的探讨和检测报告的评估提供依据。不确定评估结果显示,回收率分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量、测量重复性分量这3项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不确定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食用槟榔中苯并芘的污染来源以及检测食用槟榔中苯并芘的前处理方法,归纳了几种常用的检测食品中苯并芘的仪器分析方法,指出目前已有的苯并芘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对槟榔中苯并芘的检测方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加工助剂对食用油脂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用油脂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通过对油脂加工过程中各种助剂使用情况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助剂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危害食用油脂安全因素,提出进一步统一助剂使用规范,避免因助剂使用不当造成的食用油脂安全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槟榔籽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通过柱色谱法分离纯化槟榔籽乙醇提取物,结合抗氧化活性筛选,分离得到槟榔籽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Fr-4。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经波谱分析确定该物质为表儿茶素。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槟榔果仁油理化性质和存贮稳定性,依据中国食用油标准探讨其理化指标,并通过测定过氧化值变化探讨光照、温度、氧气和抗氧化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果仁油提纯前后理化性质有所变化,提纯后槟榔果仁油碘值、水分含量等符合中国国标要求;利用超临界CO2提取的槟榔油提纯后折光指数为1.468 0,碘价为198gI2/100g,皂化价为194.3mgKOH/g,酸价为0.89mgKOH/g,过氧化值为0.50meq/kg,各项指标均符合食用油脂理化性质要求,油脂碘价与折光指数较高。光照、高温都对槟榔油的过氧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温度影响显著;同一时间和温度,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过氧化速度越快;试验表明常用的抗氧化剂能防止油脂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其中TBHQ抗氧化效果最好,PG、BHT次之,BHA效果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食用油脂鉴伪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地沟油事件多次引起人们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担忧。由于缺乏有效的食用油脂中地沟油鉴别检测技术,制约着相关方面的食品安全监管和预警体系建设。由于地沟油通常是作为一种添加物掺入食用油脂中,更有甚者,地沟油渣直接冒充正常油脂流向餐桌,因此食用油脂鉴伪技术研究对地沟油的检测有较大借鉴作用。基于此,该文对近几年来食用油脂鉴伪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脆弱性评价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关注的研究方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脆弱性评价的概念及方法,并鉴于传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局限性,进一步探讨了脆弱性评价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最后,提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领域中脆弱性评价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环境的恶化及资源的短缺,世界范围内正面临着一场粮食危机,转基因育种技术也因此得以迅速发展与应用。主要介绍了转基因大米的育种技术,同时对转基因大米的食用安全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