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及监管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根 《食品科学》2015,36(7):177-182
针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风险水平综合量化评价及监管实践的重点环节确定等系统优化问题,利用故障树分析方法从供应链角度建立食品安全评价及监管优化模型。首先,建立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初始事件,以天然毒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为后续事件,以供应链各环节作业故障和监控故障为底事件的食品安全故障树模型;然后,给出食品供应链的系统安全综合风险评价及节点重要度评价计算模型。基于深圳市2011-2013年期间畜禽肉类食品安全监管统计数据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充分利用整个食品供应链监管、检测信息基础上,实现对食品供应链的产品安全风险状态及其关键控制点的快速判断并有效预警,为食品安全监管实践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食品供应链作为食品的"生命线",关乎食品安全的方方面面。基于供应链视角,运用文献与逻辑分析方法,阐述了食品安全风险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从供应链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食品供应链物流行为与技术、食品安全监管行为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探究供应链视角下食品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食品供应链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食品物流技术水平低,食品安全监管不力和食品物流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等问题,造成食品安全风险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3.
鉴于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实践中存在的监管对象弱、小、散、乱和监管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一种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智能监管模式的构建。创新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方法,为建立高效、透明的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食品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为了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探索研究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就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监管等环节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数据架构.该架构提供了各社会共治主体相关...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简称湖北食品检验院)于2013年8月成立,隶属于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是专业从事食品安全检测和科研的技术机构。湖北食品检验院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了以预防为主,基于风险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技术支撑体系,深度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有效履行食品安全抽检监测、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食品产业发展服务以及食品未知风险探索研究等职责。  相似文献   

6.
食品供应链的任一环节的失误都可能会引起食品安全事故。现阶段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日趋复杂,传统的监管模式难以实现对食品安全真正意义上的监管,实施智慧监管显得尤为重要。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探索其在智慧监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探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然后围绕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经常出现的问题,利用人工智能的智能检索、智能代理、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应用;最后希望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相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建立全链路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并应用于食品生产、经营、流通企业的监管。方法 基于多QoS约束服务选择优化算法构建全链路食品安全云监管平台,并依据不同使用场景和习惯,在固定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终端部署应用。结果 基于全链路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通过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将监管单位、食品生产经营(含食品销售)企业和消费者统一管理,使食品安全从源头到终点形成一个全链条闭环,实现对食品安全产销进行追溯查证、过程追踪、风险预警和远程有效监管。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全链路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有助于解决食品安全涉及供应链长、风险点多、数据信息碎片化、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提升监管效率和风控系数,切实强化食品安全全方面监督。  相似文献   

8.
柔性监管的兴起与广泛应用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市场监管朝民主、高效、透明方向发展,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而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仅仅依靠政府采用单一片面的刚性监管难于有效应对。本文以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质量、创新方式方法、挖掘风险监测潜能为主旨,对柔性监管的概念、特征、作用方式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基于柔性监管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在现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柔性监管所具备的协作、服务、激励、引导等特点,促使被监管主体采取改进措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监管部门共同承担食品安全质量建设。为新时期基于柔性监管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赋能,提升风险监测工作质量,发挥风险监测作用,严守食品安全质量红线。  相似文献   

9.
张炜达  张晨 《食品科学》2022,43(13):302-308
算法基于其特有的资源整合与再造优势在现代社会愈显其突出作用,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算法行政逐步将自动化带入社会公共治理领域,形成以算法行政为内容的新的社会治理范式。上海市的“天眼”系统就是算法行政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创新应用。本文聚焦算法行政下食品安全监管新变化以及面临的风险挑战,通过建立评价责任机制、完善算法运行系统、落实信息公开与解释义务、明确算法决策工具属性等,实现算法行政下食品安全监管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王有鸿  费威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6):57-59,70
通过博弈分析,研究了食品安全风险为高低两类的情况下,公共政策法规对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体系的监管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引入供应链中零售商对生产企业进行联合监管的作用。结果表明,无论食品污染的风险是什么类型,公共政策法规绝对强制性地监管会促使生产企业自愿地建立食品安全体系。当食品污染风险较低的行业,食品供应链中零售商的联合监管作用,更会迫使生产企业自愿实施食品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供应链物流环节较长,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对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行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食品供应链物流的现状,指出了食品供应链物流中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包括:食品物流包装不合格、食品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备、信息化程度低和缺乏食品安全监督机制。最后提出了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行机制,主要从建立食品供应链物流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食品供应链物流的科学协同机制、建立食品供应链物流的信息化保障机制以及监督机制4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商务模式,电子商务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电子商务能够充分发挥食品供应链的优势,通过食品供应链和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食品企业能够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有效应对行业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全面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对电子商务在食品供应链及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和优势进行了论述和分析,介绍了基于电子商务的食品供应链和食品安全管理的理念,并立足于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和协同整合对其前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Strategically unlearning specific knowledge, behaviors, and practices facilitates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and new market opportunities and is essential to meet emergent supply chain and customer requirements. Indeed, addressing societal concern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and net zero means elements of contemporary practice in food supply chains need to be unlearned to ensure new practices are adopted. However, unlearning is a risky process if crucial knowledge is lost, for example, if knowledge is situated in the supply base not the organization itself, or there is insufficient organizational food safety knowledge generation, curation, and management when new practices/processes ar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n exploratory, critical review of management and food safety academic and gray literature is undertaken that aims to consider the cycle of unlearning, learning, and relearning in food organizations and supply chain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inertia, and the impact on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and food safety performance. Findings demonstrate it is critical with food safety practices, such as duration date coding or refrigeration practices, that organizations “unlearn” in a way that does not increase organizational, food safety, or public health risk.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extant literature by highlighting the organizational vulnerabilities that can arise when strategically unlearning to promote sustainability in a food supply context. Mitigating such organizational, food safety, and public health risk means organizations must simultaneously drive unlearning, learning, and relearning as a dynamic integrat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anagement approach. The research implications are of value to academics, business managers, and wider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其中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凸现,每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都会被频繁曝光,比如苏丹红事件、毒大米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需要制定食品供应链管理措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本文主要从食品供应链管理机制下分析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事关社会稳定和公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结合食品供应链的内涵和特性介绍了食品供应链,分析了我国食品供应链存在监管不到位、源头安全隐患大、食品生产企业内控不严、流通环节安全控制薄弱和侧重事后处理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政府监管策略、强化事前和事中控制、引入生产者责任延伸、加大食品检测力度、构筑全程安全保障体系和加强食品安全应急预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撑要素,在防控食品安全风险、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对食品安全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食品安全保障技术支撑作用不断强化。文章从基础研究、共性技术与装备研发、全产业链安全控制等关键领域,全面阐述中国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剖析食品安全科技仍存在的问题,总结国际食品安全科技创新经验,旨在为中国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的科学内涵分析与可持续控制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3个角度分析食品安全的科学内涵构成即食品的质量安全、营养平衡与可持续供给安全(数量安全),认为该构成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时代性和发展性。同时对食品安全可持续控制体系从以下6个方面提出体系完善和控制的建议:(1)食品安全的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建设;(2)完善食品的源头生产、流通、加工和销售控制体系;(3)完善食品市场准入、标识、追踪和召回制度;(4)独立的质量监督与检测体系;(5)消费者的科学消费和媒体的正面宣传引导;(6)关注农村与城市社区食品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18.
龚亭亭 《食品与机械》2015,31(5):270-273
中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犯罪防治还存在两个问题,即有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对犯罪嫌疑人震慑力不足,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严重缺失问题。为了有效根治日趋严重的食品安全犯罪问题,应当在考察国外防治食品安全犯罪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加强有关防治食品安全犯罪方面的刑事立法工作,加大刑罚力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缺陷食品召回制度,并尽快完善监管和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