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魔芋胶(KGM)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壁材,分子蒸馏单甘酯(GMS)为乳化剂,应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配方优化,以喷雾干燥法制备了扁杏仁油微胶囊,并对扁杏仁油微胶囊的包埋率、抗氧化性、微观结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扁杏仁油微胶囊最佳配方是扁杏仁油质量分数27%,魔芋胶质量分数2.8%,分子蒸馏单甘酯质量分数1.8%,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68.4%,制得的扁杏仁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93.9%。产品表面光滑,粒径均匀,具有抗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辛相余 《中国油脂》2020,45(6):76-81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麦芽糊精(MD)为壁材,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大扁杏杏仁油微胶囊。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大扁杏杏仁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扁杏杏仁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芯材与固形物质量比0. 35∶1、SPI与MD质量比0. 30∶1、固形物质量浓度0. 28 g/mL、大豆卵磷脂质量浓度0. 04 g/m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为89. 98%。微胶囊化可有效延长大扁杏杏仁油的货架期。所制得的微胶囊产品为乳白色粉末状,颗粒平均粒径为13. 87μm,略有清香,水分含量为2. 46%,溶解度为94. 35%,具有一定流动性,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满足GB 7101—2015要求。  相似文献   

3.
杏仁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杏仁油,以萃取所得杏仁油为囊芯,探讨利用干酵母细胞作为囊壁材料制备微胶囊的可行性,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包埋温度、包埋时间、杏仁油与干酵母配比(芯壁材比)对微胶囊化杏仁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60℃和35 MPa萃取条件下,萃取率可达0.408 g/g杏仁;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杏仁油中主要脂肪酸为油酸和亚油酸;在包埋温度75℃、包埋时间7 h和芯壁材比为1:1(w/w)的条件下,杏仁油包埋率达到45.76%,微胶囊化处理后杏仁油氧化稳定性显著增强.经最佳工艺制成的杏仁油微胶囊产品的颗粒外形较圆整,大小分布均匀,表面光滑.这种新型的微胶囊化方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包埋率高和不引入有机溶剂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粮食与油脂》2017,(6):14-16
为防止杏仁油的氧化,将杏仁油加工为微胶囊,对超高压微射流制备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研究超高压微射流压力、温度、pH和处理次数对包合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高压微射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140MPa、温度55℃、pH7.6和处理3次。在此条件下的包合率为95.6%。表明超高压微射流处理,可将杏仁油和壁材充分乳化,为进一步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扁杏仁油工艺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以正己烷为溶剂微波辅助提取扁杏仁油的工艺。采用响应表面优化法(RSM)对扁杏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是:微波功率661 W,提取时间10 min,料液比1∶20。在此条件下,杏仁油的一次提取率达55.31%。利用GC-MS和HPLC-MS对扁杏仁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扁杏仁油的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94.53%;还有少量的维生素E和原花青素聚合物。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喷雾干燥技术对桂花精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确定了壁材配比、均质压力、进口风温度和进料速度四个因素的取值范围;在芯材与壁材配比保持1:6 (g:g)不变的条件下,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桂花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壁材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配比1:2.5 (g:g)、均质压力40 MPa、进口风温225 ℃、进料速度8 mL/min。在此条件下,桂花精油微胶囊包埋率预测值为98.23%,实际包埋率为97.67%,相对误差小于1%。且桂花精油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感官及物化特性,桂花精油含量为12.62%。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6):143-148
以乳脂包埋率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壁材配比、芯壁比、固形物中乳化剂的添加量和固形物浓度对乳脂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喷雾干燥法制备乳脂微胶囊产品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乳脂微胶囊化的最佳配方为,壁材为乳清蛋白和麦芽糊精,二者质量比1∶2.6,芯壁质量比1∶3,乳化剂添加量为3%,固形物浓度为23.5%;喷雾干燥的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40 MPa,微胶囊化乳脂的包埋率93%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混合物为壁材,牡丹籽油为芯材,采用响应面法研究牡丹籽油微胶囊喷雾干燥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确定牡丹籽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材配比3.28∶1、芯材与壁材比1∶6、均质压力42.09 MPa、进风温度213.82℃、进料速度8.89 m L/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在90.93%;且微胶囊产品气味纯正,颗粒表面平整光滑,细小均匀,具有良好的流散性,牡丹籽油含量为13.52%,包埋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韭菜籽油的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本研究以韭菜籽油作为芯材,分别以明胶-阿拉伯胶、明胶-CMC、HI-CAP 100-明胶以及HI-CAP 100-麦芽糊精4种组合作为壁材,利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并对比冻干和喷雾干燥两种干燥方式对微胶囊的影响。以韭菜籽油微胶囊包埋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构表征图为反应指标,在反应pH、壁材浓度、壁材比及芯壁比四种不同因素下,确定最佳组合壁材为HI-CAP 100-麦芽糊精,喷雾干燥制备得到的微胶囊性能优于冻干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分析,确定韭菜籽油微胶囊最佳优化工艺条件:反应pH为4.56,壁材比为1.07:1,芯壁比为1.28:1,壁材浓度为1.04%,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0.80%。该研究为韭菜籽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肉桂醛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肉桂醛的工艺条件 .探讨了壁材组成、乳化剂用量、固形物质量分数、芯壁比、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喷射压力等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 .经过正交试验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 ,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的最佳质量配比为 1∶1,蒸馏单甘酯的用量为 0 .4 g/dL ,固形物质量分数为 4 0 % ,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 1mL∶10 g ,肉桂醛微胶囊化的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 2 2 5℃ ,进料流量 2 10mL/h ,喷射压力0 .18MPa .实验还表明 ,肉桂醛微胶囊产品有一定的缓释抑菌效果 .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甜杏仁油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西地区大扁杏为原料,利用酶法提取杏仁油。选取料液比、酶用量及酶解时间3个因素,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分离杏仁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为1:5.3,碱性蛋白酶1.1%,中性蛋白酶0.9%,酶解时间132min(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分别为66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杏仁油提取率为39.88%,说明响应面法优化杏仁油提取工艺参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甜杏仁油中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为减缓其氧化,通过喷雾干燥法将甜杏仁油微胶囊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芯材含量、乳化剂含量、酪蛋白含量、固形物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埋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甜杏仁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参数:甜杏仁油质量分数24%,乳化剂添加量2%,酪蛋白含量4.3%,固形物浓度26%。该条件下获得的微胶囊包埋率为94.56%。  相似文献   

13.
结合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Box-Behnken分析法对苦杏仁脱胶油碱炼脱酸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脱酸前后的苦杏仁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探究脱酸工艺对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杏仁油碱炼脱酸的最佳条件为脱酸时间30 min、超碱量0. 25%、NaOH质量分数9. 5%,在该条件下苦杏仁油脱酸率达到89. 42%;脱酸前后的苦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95%,组成基本不变,说明碱炼脱酸工艺对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杏仁脱皮去苦及杏仁油脱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淼  张华  鲁明 《食品科技》2007,32(2):90-92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杏仁脱皮去苦及杏仁油脱色,从中筛选出最佳工艺参数。在沸腾的pH值为9的碱液中浸泡5min杏仁脱皮效果好;在pH值为4的35℃的酸性溶液中浸泡36h,可以完全去除苦杏仁的苦味;粗制杏仁油脱色,用自制的脱色剂,油剂比20∶1,在85℃下搅拌5min后过滤可获得微黄透明的脱色杏仁油。  相似文献   

15.
杏仁油的提取及精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阐述了杏仁油的提取工艺、精炼工艺和参数。选用正已烷作为提取杏仁油的溶剂,通过研究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对杏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杏仁油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料液比为1:12、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60min、浸提2次。并针对杏仁油的特性进行试验,通过精炼加工,去除异常滋味、气味,制得清香透明的高级精炼杏仁油。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樟树籽油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樟树籽油的出油率和品质,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樟树籽油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功率为自变量,樟树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并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显示,模拟得到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拟合性好,樟树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液料比14 mL/g,提取时间31 min,超声功率120W,在此条件下,樟树籽油提取率理论值为36.83%,验证实测值为37.45%,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1.68%.  相似文献   

17.
水酶法提取甜杏仁油及水解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小娜  王璋  许时婴 《中国油脂》2007,32(11):26-30
采用水酶法提取甜杏仁油和水解蛋白。经筛选,确定选用复合植物水解酶、果胶酶12∶配比后与Alcalase蛋白酶联合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固液比为15∶(W/W),复合植物水解酶与果胶酶添加总量为2.5%,反应时间5 h;碱提pH 8.5,温度60℃,碱提时间60 min;Alcalase蛋白酶反应初始pH 10,反应温度60℃,添加量1.5%,反应时间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游离油得率为72.58%,水解蛋白得率为82.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