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纳氏试剂比色法是最常用的测定饮用水、地表水和废水中氨氮的方法。温度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应用纳氏试剂比色法,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找到最适宜氨氮检测的温度条件,以提高纳氏试剂比色法检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刘永华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1,(3):51-55,59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是测定地表水、饮用水和生活污水中氨氮含量的常用方法,在测定过程中条件变化对检测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地表水测定过程中的实验用水、酒石酸钾钠纯度、采集样品的保存、显色反应时间、酸化样品的pH值、不同属性样品7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氨氮测定结果的因素。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检测精密度和结果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过程中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水质检测中氨氮的测定多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GB/T7479-1987)。该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影响测定结果,本文对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过程的影响因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利用《纳氏试剂比色法》(GB7479—87)进行水中氨氮的测定时,试剂简单且消耗少,反应快,易操作,但对实验条件的要求事实上是比较严格的,稍有疏忽,就会直接影响到氨氮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为此提出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8.
9.
通常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监测地表水中氨氮的含量,若水样浑浊或者有颜色时,需要用絮凝沉淀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但该处理方法操作过程相对复杂,等待时间偏长。尝试用0.45μm滤膜过滤水样,操作简单且无需等待。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发现标准样品测定和实际水样的测定均数据稳定、符合标准。因此,采用0.45μm滤膜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可应用于地表水中氨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测定水体中氨氮含量最常用的国家标准方法为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本文主要阐述了氨氮测定的过程中,实验室条件、实验用品、实验用水以及水样本身浊度、金属与非金属离子、有机物质及氯离子等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并对这些干扰因素的消除进行了讨论,这为今后做好氨氮测定的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试验模拟剖面在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的负压观测资料为依据 ,用土壤水能量的观点 ,探讨了天山北麓细土平原区包气带水分的运移规律及其与潜水的转化关系。试验研究成果对农业生态环境、水盐运移、三水转化及区域水循环等均有重要意义。同时 ,对其它内陆干旱平原区包气带的研究也具有一定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土地资源稀缺,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矛盾将会日益突出甚至进一步加剧,土地会越来越成为影响浙江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浙江省的低丘红壤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对低丘红壤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及其作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应用江西省10个县(市)典型沙土流失42个小区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红壤丘陵水力侵蚀区降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两者乘积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且降雨量、降雨强度两者的乘积与土壤侵蚀量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在第四纪红壤坡地和花岗岩发育红壤坡地,分别采用幂函数方程和二次曲线方程揭示降雨因子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排除下沉庭院雨水,设计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地地势,将小区雨水系统分为两套系统混合排放,高处楼幢下沉庭院与小区场地、屋面雨水合用管道采用重力流排放,低处楼幢下沉庭院雨水单独汇流集中设置提升泵站加压排放。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雨水重力流、水泵压力流混合排放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并与常规方式进行了综合造价及技术指标比较。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 of immobile water content on contaminant advection and dispersion in unsaturated porous media has been studied using a formulation which assumes that even in the immobile liquid zone, there occurs minor liquid flow. An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computing this liquid velocity. One 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mmobile water content on the time of appearance of contaminant at the bottom of an unsaturated column. The numerical model developed is verified using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simple advective-dispersive cases. From the simulations, it was observed that increase in the immobile water content leads to quicker appearance of contaminant. 相似文献
17.
对南方红壤丘陵区的荒坡地采取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后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前埂后沟梯壁植百喜草的梯田果园对减小土壤密度、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和改善土壤通气状况的效果最好,横坡间种农作物的坡地果园对改善土壤结构效果最好;采取不同生态恢复措施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含量均高于裸露地,且以前埂后沟梯壁植百喜草的梯田果园各指标含量最高。采取不同生态恢复措施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同样以前埂后沟梯壁植百喜草的梯田果园最高。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措施的生态果园对土壤的生态恢复效果较好,尤以前埂后沟梯壁植百喜草梯田果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实中土体含水量任意变化的情况,采用滤纸法测定非饱和膨胀土任意循环路径下对应的总吸力和基质吸力,得到了任意含水率变化下的总吸力曲线和土水特征曲线。将曲线进行拟合,利用毛细滞回内变量模型进行计算,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对于膨胀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滤纸法测得的土水特征曲线与传统方法测得的曲线大致相同。含水量任意变化下的曲线不与完整脱、吸湿曲线重合,相同含水率下,脱、吸湿开始点之间含水率差值越小,脱湿后吸湿的曲线,基质吸力越高;吸湿后脱湿的曲线,基质吸力越低。毛细滞回内变量模型适用于非饱和膨胀土,计算结果与实际值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非饱和带裂隙岩体水分汽液转化规律的研究较少,但在实际工作中,常需要考虑岩体内部水分汽液相态相互转化对岩体造成的影响。以河南宜阳锦屏山为试验场,利用Apresys179-DTH温湿度记录仪对试验场岩壁水汽进行长期监测,从热力学角度研究非饱和带裂隙岩体内部水分汽液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是决定水汽运移和液态水产生的关键因素,绝对湿度的变化规律与温度的变化有极强的相关性;春夏两季外界水汽向裂隙岩体移动,绝对湿度上升;秋冬两季裂隙岩体中的水汽向外界移动,绝对湿度下降;裂隙岩体绝对湿度含量较高的时段为22:00点至次日6:00,该时段内易产生液态水,14:00~16:00时,虽然监测孔内水汽含量较高,但难以达到或超过对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液态水不易产生。 相似文献
20.
针对粗粒土击实土样含水率试验方法这一问题,在分析了<土工试验规程>中含水率试验方法的严密性后,提出了一种分粒组取样测含水率,然后加权平均计算全料含水率,弥补了规程中试验方法的不足.在许多工程中应用,效果很好,为工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同时完善了粗粒土击实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