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以纳米吸光染料为光吸收剂,羟基丙烯酸酯为预聚物树脂,光学级聚酯(PET)薄膜为基材,采用湿法涂布的方式制备了660nm单一窄波段光吸收涂层。分别研究了光吸收剂添加量和涂层厚度对其光学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吸收剂用量与涂层吸光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光吸收剂添加量和涂层厚度的增加,涂层的全光线透过率急剧下降,雾度增大,光泽度降低;此外,吸收剂用量与涂层吸光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为吸收剂用量的确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将饱和配位铕(Ⅲ)配合物作为转光剂添加到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中,采用母料法制备转光膜,并对其进行荧光分析及其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普通薄膜相比,该转光膜能有效吸收紫外光,在623 nm产生很强的红色荧光,并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转光剂与LDPE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添加不影响薄膜的加工工艺及物理性能;在转光膜的加工过程中,薄膜原有组分的光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但随着转光剂添加量的增加,转光膜的黄度指数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
在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的基础上,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出一类稀土配合物掺杂的透明性高分子材料,表征了稀土配合物在基体中分散情况以及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当稀土配合物质量分数为1.4%时,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拉伸强度达15.85MPa,透光率达91.2%;且该材料在波长为246nm的激发光下,在363nm出现最大荧光发射峰,荧光强度为454,有望应用在光致发光性透明高分子材料领域。  相似文献   

4.
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本文以稀土配合物为切入点,介绍了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对相关的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阐明了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主要受到发射态的能量、激发三重态到稀土离子共振态的能量转移效率、配体对紫外光的吸收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就如何提高铕配合物的性能,扩大在LED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PET膜以其优异的性能在LCD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功能性PET光学膜主要是通过在PET聚酯薄膜表面涂覆各种功能性涂层所得,因此PET型光学薄膜的涂层技术是光学膜的关键技术之一。从光学PET膜用涂层配方、涂层固化方式、涂布工艺和改善膜基材/涂层界面粘接强度的方法等方面,综述了PET型光学膜用涂层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稀土铽-α,α′联吡啶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Tb2(CA)3(dipy)2(CA:樟脑酸根,dipy:α,α′联吡啶),另外,又合成了不同比例铽、钇异核混配三元配合物。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最佳波长为313 nm,即在313.0 nm光的激发下,测定了四种稀土配合物的发射光谱,发射光谱图显示了Tb3+离子的特征光谱,产生四条谱线,分别是5D4-7F6(490.0 nm),5D4-7F5(544.0 nm),5D4-7F4(584.0 nm),5D4-7F3(620.0nm),最强峰为544 nm处Tb3+离子绿色荧光发射峰。对四种配合物荧光发射峰强度变化的研究表明,钇的掺入并没有降低铽离子的荧光强度,说明不发光稀土离子钇对铽离子的荧光发射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铽-樟脑酸-α,α'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稀土铽-α,α'联吡啶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Tb2(CA)3(dipy)2(CA:樟脑酸根,dipy:α,α'联吡啶),另外,又合成了不同比例铽、钇异核混配三元配合物.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最佳波长为313 nm,即在313.0 nm光的激发下,测定了四种稀土配合物的发射光谱,发射光谱图显示了Tb3 离子的特征光谱,产生四条谱线,分别是5D4-7F6(490.0 nm)5D4-7F5(544.0 nm),5D4-7F4(584.0 nm),5D4-7F3(620.0nm),最强峰为544 nm处Tb3 离子绿色荧光发射峰.对四种配合物荧光发射峰强度变化的研究表明,钇的掺入并没有降低铽离子的荧光强度,说明不发光稀土离子钇对铽离子的荧光发射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稀土铽-水杨酸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稀土铽-水杨酸二元配合物以及铽-水杨酸-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同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稀土铽-水杨酸二元配合物的SiO2凝胶玻璃复合发光体。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紫外光激发下,它们均能发射出铽离子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稀土钐配合物在白光材料应用方面的可观前景,报道了在生物医药、荧光探针、农用转光膜、温敏漆和功能化橡胶助剂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同时,概述了稀土钐配合物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面临的问题,为后续工作者对稀土钐配合物的研究提出期待,最后就稀土钐配合物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钐离子(Ⅲ)与苯代三聚氰胺与均苯四酸二酐缩聚并亚酰化后的产物聚酰亚胺的固相配位反应,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功率),稀土离子和聚合物的配比以及温度等因素对配合物产率及配合物中钐离了含量的影响,测量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13C固体核磁共振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并推测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用络合滴定法测定了配合物中钐离子的含量,通过荧光发射光谱测量了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考察了荧光发射强度和配合物中钐离子含量之间的关系,并与相应的常规加热配位进行比较,通过磁化曲线测量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此类配合物只表现出较弱的钐离子的特征荧光峰,说明钐离子的第一激发态能级和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之间不能很好地匹配,但是荧光发射强度随配合物中钐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说明钐离子在配合物中是均匀分布的,另外配合物显示出稀土离子优良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11.
赵鸥  赵劲松 《塑料工业》2005,33(Z1):56-59
探索和开发出一种新型制备抗静电塑料方法。在PVC、PMMA或PC基材板(片)上,涂布有一层表面1 .0~1 .5μm厚的导电涂料的离型PET薄膜,叠放时导电涂料层向下与基材板接触,PET膜向外。为了提高导电涂层与基材板间的粘合强度,还可以在两层间加上一层粘合膜。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Eu3+与对羟基苯甲酸、1,10-邻菲啰啉(phen)的具有新型结构的稀土配合物。通过TEM、元素分析、IR、TG及荧光光谱分析对其表观形貌、粒径、组成结构及荧光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稀土配合物呈球状,粒径在100nm左右;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与稀土铕5D0→7FJ(J=0,1,2,4)的跃迁相对应,最强发射峰位于616.3nm处。将制得的配合物与聚丙烯树脂进行熔融纺丝,制得稀土荧光纤维。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最强发射峰位于618nm处,是Eu3+的特征红色发射谱带。  相似文献   

13.
韩冰  陈静  吴松容  吴海生  夏竹芬 《广东化工》2006,33(9):16-17,41
分别合成了稀土铽-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铽-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邻菲罗啉两种稀土二元及三元配合物。此外,采用溶胶-凝胶湿化学制备手段在SiO2凝胶玻璃中引入了铽-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紫外光激发下,它们均能发射铽离子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14.
影响长余辉发光玻璃涂层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发光玻璃涂层的组成及生产工艺,详细研究了荧光光粉颗粒度、热处理、玻璃载体对发光玻璃涂层发光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实验可知,若荧光粉在掺杂的过程中处理不当会引起荧光猝灭、或表面质量的低劣;而在玻璃涂层的烧结温度下,发光涂层只有少许氧化,不影响发光;SEM及X射线能分析表明,玻璃载体不参与涂层发光过程,亦不与发生光物质起反应,只有保护和粘合发光涂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稀土高分子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合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李建宇 《现代化工》2001,21(4):13-16
发光稀土高分子配合物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功能材料,本文就其3种合成方法进行评述。以稀土离子与含配位基团的聚合物进行反应,难以获得发光强度高的高分子配合物;使稀土离子与高分子配体和小分子配体同时作用,可以得到荧光强度比较理想的产物,但反应难以定量控制;以小分子稀土配合物单体进行聚合反应,也可获得荧光强度较高的高分子配合物,但聚合反应的空间位阻较大。并针对方法3提出了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韩冰  陈静  吴松容  吴海生  夏竹芬 《江苏化工》2006,34(25):11-12,1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铽的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二元配合物,同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稀土铽的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二元配合物的SiO2凝胶玻璃复合发光体,研究了合成的两种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荧光性质。结果表明:在凝胶玻璃中合成的稀土二元配合物,其热稳定性明显提高,而其特征荧光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铽的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二元配合物,同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稀土铽的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二元配合物的SiO2凝胶玻璃复合发光体,研究了合成的两种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荧光性质。结果表明:在凝胶玻璃中合成的稀土二元配合物,其热稳定性明显提高,而其特征荧光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8.
稀土—邻苯二甲酸—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以镝、铽为中心,邻苯二甲酸和2,2’-联吡啶为配体的稀土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测试了配合物的荧光,结果表明,镝对铽的荧光发射起着猝灭作用,而荧光发射峰位置变化不大,红外光谱表明,邻苯二甲酸羧基氧和联吡啶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热分析数据表明,配合物在100℃左右失水,380℃左右开始分解。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铽的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二元配合物.同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稀土铽的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二元配合物的SiO2凝胶玻璃复合发光体,研究了合成的2种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荧光性质.结果表明,在凝胶玻璃中合成的稀土二元配合物,其热稳定性明显提高,而其特征荧光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7种铽的稀土荧光有机材料——铽三元有机配合物,通过荧光光谱的测定,比较了第一配体的改变对配合物发光性能,尤其是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以邻菲啉为第二配体的情况下,第一配体对铽三元配合物荧光强度影响顺序依次是:磺基水杨酸对甲基苯甲酸水杨酸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乙酰丙酮,其磺基水杨酸为第一配体的铽三元有机配合物荧光强度最大,其相对强度为20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