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化工》2012,35(7)
粪大肠菌群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详细介绍了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纸片法、酶底物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粪大肠菌群的优缺点及主要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建 《河北化工》2012,(7):32-35,49
粪大肠菌群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详细介绍了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纸片法、酶底物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粪大肠菌群的优缺点及主要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纸片快速法和酶底物法是目前国内测定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常用标准方法。分别从方法的检出限、方法操作、准确度和方法间的一致性四个方面对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出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分析人员根据实际条件和水样类型选择最佳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固定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的检测效果,为监测站耐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选择提供技术支持。2018年11月~2019年3月,选取广州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和水源调查点采集的地表水为样本,用固定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两种方法分别对51份水样中耐热大肠菌群进行比对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固定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相比,在检测一致性方面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但固定酶底物法具有检测时间短、效率高、人力成本较低、结果更加精确、安全性较好等优势,既可作为地表水常规检测方法,又可用作应急、灾害时监测的快速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环境水体中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粪大肠菌群作为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对地表水的水质监测评价具有重要作用。采取较为精确、快速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对控制流行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章对检测粪大肠菌群发酵法、滤膜法、酶底物法、纸片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酶底物法可用于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中耐热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通过6家实验单位对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各30组水样分别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来做比对。结论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检测数据存在相关性,且相关程度很高,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酶底物法可应用于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中耐热大肠菌群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酶底物法、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中的效果。通过加标试验检测和实际水样检测等方式,比较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对水中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效果算,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式在不同菌株检测适用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针对水中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选择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结果一致,说明两种方式均可用于水质微生物检测中,均有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用多管发酵法和酶底物法检测水源水样本中耐热大肠菌群,比较了两者检测结果的等效性.结果表明,多管发酵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水中耐热大肠菌群的结果是等效的.酶底物法可以用作评价水中粪源性微生物污染的可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中进行了多管发酵法和酶底物法检测水中(耐热)粪大肠菌群结果的对比。首先,试验通过对认证的商售IDEXXQC大肠埃希氏菌和绿脓假单胞菌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控制菌株进行检测,其结果显示均在置信范围。其次,用较清洁的水样和污水进水水样分别进行多管发酵法和酶底物法平行检测,并进行配对t检验。较清洁的水样结果显示P=0.818(0.05)、相关系数r=0.947;污水进水水样结果显示P=0.712(0.05)、相关系数r=0.6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均大于0.6,两种检测方法相关性均较强,说明多管发酵法和酶底物法检测水中(耐热)粪大肠菌群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楼小平  林增飞 《净水技术》2020,39(6):14-17,37
多管发酵法和酶底物法检测总大肠菌群的结果差异大小与样品的细菌种类组成有关,而多管发酵法和酶底物法检测原理的不同导致检测的目标菌有一定的差异,也是两者结果差异的根本原因。酶底物法对肠杆菌属中的桑树肠杆菌Enterobacter mori(R18-2)、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EN-119)有特异性,而多管发酵法未表现出特异性。酶底物法对阴沟肠杆菌(CICC 21539)表现出一定的迟滞效应。酶底物法可作为生产企业检测控制手段,但用作产品合格检验或仲裁检测时应慎重,统一总大肠菌群的定义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云南化工》2020,(2):47-49
为探讨酶底物法在三峡库区水质检测中的适用性,用酶底物法对库区地表水、污水厂出水中的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测,测定结果 RSD<4%,测定标准菌株结果符合要求,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对不同样品进行比对,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满足水质监测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应立春 《广州化工》2014,(6):117-118
对污泥中粪大肠菌群菌值目前通用的多管发酵法进行优化。将污泥接种到乳糖胆盐发酵管,(44.5±0.5)℃培养24 h,阳性发酵管转种到EC培养液,(44.5±0.5)℃培养24 h,查MPN检索表,求倒数算出粪大肠菌群菌值,并与优化前的国标方法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比国标方法减少了平板分离和染色镜检过程,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结果的重现性,但两者在结果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改进后的多管发酵法可以用于污泥中粪大肠菌群菌值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检测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采集50种地表水和污水厂水样,分别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进行比较,从检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的数据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好。相比之下,酶底物法更加高效、简便、快速、准确、二次污染少,是取代传统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结合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水质总氮测定过程中总氮空白值偏高的问题,从实验用水的选择、过硫酸钾试剂的选择和配制储存以及消解过程的问题等方面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以及优化建议。对浑浊水样探讨了不同处理方法包括絮凝沉淀法、离心后消解法、0.45μm滤膜过滤后消解法、消解后离心法和消解后0.45μm滤膜过滤法等分别对其总氮结果的准确性影响,通过比对分析得出消解后离心分离法和消解后0.45μm滤膜过滤法都能快速有效地去除浊度干扰,提高总氮测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带有火焰发射法功能原子吸收光谱仪来测定滤膜中钾元素,探究其可行性。通过火焰发射法测定工作场所中钾含量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比较。利用火焰发射法测定滤膜中钾含量该方法线性方程:Y=0.88992 X-0.01281,r=0.9994。检出限为0.002 mg/L,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0.21%,加标回收率为94.4%~107.3%,参加实验室间比对Z比分数为0.4,结果评定为优秀。利用该方法测试钾元素简洁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滤膜法为现行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酶底物法测定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已通过国内外多个标准认证。采用酶底物法与滤膜法对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测。通过标准菌株加标试验,酶底物法检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方法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0.8%~9.0%,定量质控样品测定的所有结果均在真值范围内,且方法的相对误差为0.8%。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种方法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与滤膜法相比,酶底物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性高、稳定性好等特点,酶底物法可作为评价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7.
3 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的发酵技术 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的发酵技术多种多样,按培养基物理状态分为固体发酵法、半固体发酵法和液体发酵法;按细胞的活动状态可分为游离细胞发酵和固定化细胞发酵;按水解与发酵是否同步可分为水解和发酵分步进行的两步法和水解和发酵同步进行的一步法;对原料处理方式而言,可分为中温蒸煮工艺、低温蒸煮工艺及无蒸煮工艺;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发酵乙醇的工艺主要有直接发酵法、间接发酵法、混合菌发酵法、同步水解发酵法(SSF法)、非等温同步水解发酵法(NSSF法)、固定化细胞发酵法等;根据乙醇生产形态方式分为间歇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三种.  相似文献   

18.
乙醇的生产方法有两种:发酵法和合成法。1930年以前,所有工业用乙醇都用发酵法生产。但是,以发酵法生产乙醇要消耗大量粮食或农副产品,据统计。每生产1吨乙醇需消耗4吨多粮食或12吨多马铃薯,因此发展合成法以代替发酵法生产工业乙醇,在客观上显得非常必要。从乙烯生产合成乙醇的方法,主要有间接法(或称硫酸水合法)和直接法(或称催化水合法)两种。其它合成方法,如乙醛加氢,乙醚水合,及费托法烃类合成副产乙醇等虽亦曾进行研究,但目前都缺乏实际工业意义。美国的合成乙醇生产,在1934年只占乙醇  相似文献   

19.
钟蓓  黄伟民 《广东化工》2013,(14):240-241
文章研究目的是研究脉冲式均质器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前处理中的影响和效果。通过对样品分别进行脉冲法、拍打法、搅拌法的前处理,使用快速检测法和国标法进行比对试验,得出脉冲振荡处理样品稀释液不会对微生物造成杀灭作用,在快速检测中不造成干扰的结果。在微生物快速检测中,使用脉冲式均质器均质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检测的干扰性,适合应用于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前处理中。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旋转管式微滤膜分离器所具有的高切变特性、离心压差特性和传质机理特性基础上,将影响旋转管式微滤膜透过能力的因素归纳成能够反映微滤膜不可逆污染并随时间增加的结构透过因子、膜管静止时的可逆污染因子和膜管旋转产生的强化因子等3个要素.提出以膜管静止时的透过能力为比尺来度量膜管旋转强化时的透过能力,并将其定义为相对强化因子以表征膜管旋转产生强化作用的程度.在实验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浓度、不同压力和不同传质控制机理下旋转管式微滤膜的相对强化因子随旋转Taylor数的变化关系及其特性,进而分析产生其特性的原因,获得了旋转Taylor数对分离强化性能影响的辩证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