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飞 《净水技术》2023,(S2):53-59+85
青岛市某污水处理厂因生物反应池曝气系统的微孔曝气器老化,导致曝气系统整体氧转移效率下降,造成污水处理厂运行单耗升高。针对该问题,开展了曝气池微孔曝气系统更新改造工程,阐述了曝气系统更新改造过程,总结了工程经验,对比了曝气系统更新改造前后的氧转移效率和系统运行能耗变化。结果表明:更换新曝气器后,试验廊道微孔曝气系统的平均氧转移率从18.41%提高到49.84%;在出水水质均达标的前提下,相比旧曝气系统,新曝气系统的气水比、单耗分别降低32.5%、31.6%,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能耗降低8.9%以上。实践表明,当曝气设备达到运行年限时,及时更换微孔曝气器,对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和节能降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曝气沉砂池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经验,分析了郑州市某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系统常见运行故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郭海鹏  陈乐荣 《广州化工》2014,(10):156-157,164
针对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A2/O工艺曝气效率下降的问题,对曝气系统实施大修改造,使工艺运行更稳定,出水水质略有提升,曝气系统运行能耗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SBR间歇曝气和充氧能力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1.0 L的SBR研究了曝气运行方式和充氧能力对活性污泥系统中SMP产出的影响。实验表明,相对于传统的SBR曝气方式,间歇曝气不仅提高系统的脱氮效率,而且还能够降低出水中SMP产出量,曝气运行方式对SMP产出量的影响超过SRT和充氧能力对其的影响;增强反应器的充氧能力会提高SMP的产出量。  相似文献   

5.
制药污水处理系统最早采用CASS工艺,由于原水、曝气系统设计以及工艺设计不足等影响,该系统自投入运行后,出水COD一直未达到设计指标。将原有的CASS工艺改为A/O工艺,针对AO系统曝气能力不足的问题,又将原有的膜片曝气改为射流式曝气,氧转移率大大提高,COD、氨氮降到标准以下,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信息与简讯     
技术改造破解污水处理难题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稠油联合站针对污水生化处理曝气系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现场试验:发现生化处理系统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含油污泥和死亡微生物的脱落,堵塞曝气通道,使微生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现场调研技术人员对耗氧段曝气系统进行了工艺改造,提升原曝气管道30~40cm,采用倒伞形状曝气头。实践证明脱落污泥、死亡微生物或产生的杂物不再堵塞曝气通道,曝气效果得到有效改善,确保外排污水各项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不同曝气方式对M-CASS处理酒精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循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CASS)内放置由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制成帘式膜组件组成M-CASS工艺,并采用实际酒精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非限量曝气、半限量曝气和间歇曝气3种方式对去除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曝气方式对膜出水COD、NH3-N的去除率影响不大,均能满足未来新国标<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标要求;对TN的去除率影响较大,特别是采用间歇曝气方式时效果最好.综合考虑,按照间歇曝气方式运行时,系统出水各项指标去除效果更好,运行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崔小林 《广州化工》2014,(11):158-160
在污水处理工程中采用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极为普遍,其中曝气设备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目前我国大中小型的污水处理采用的曝气设备一般有:鼓风机+曝气盘(底曝)系统、转刷/转碟系统、表曝机、潜水推流曝气机等,通常选用曝气设备的原则是:根据进水、出水水质,水量,运行费用,使用寿命,维护费用,一次性投资,负面影响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综合考虑选用。  相似文献   

9.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稠油联合站针对污水生化处理曝气系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现场试验:发现生化处理系统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含油污泥和死亡微生物的脱落,堵塞曝气通道,使微生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现场调研技术人员对耗氧段曝气系统进行了工艺改造,提升原曝气管道30-40cm,采用倒伞形状曝气头。实践证明脱落污泥、死亡微生物或产生的杂物不再堵塞曝气通道,曝气效果得到有效改善,确保外排污水各项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鼓风曝气系统是活性污泥法中最重要的处理系统,本文依托某污水处理厂多年的生产运行实际,分析、诊断出该厂管式微孔曝气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案。对于橡胶管膜式微孔曝气器表现出的一些自身缺陷,可通过生产性试验考虑更换为盘式曝气器。  相似文献   

11.
对采用AmOn工艺的贵州省桐梓县污水处理厂曝气系统进行改造,将原有效率较低、能耗较高的射流式曝气器,改用为中高压型三叶罗茨鼓风机及池底微孔曝气盘。改善了出水水质、提高了出水达标排放率保障,大大降低了运行电耗,且减轻了曝气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张小玲  李强  王靖楠  王欣泽  林燕 《化工进展》2015,34(7):2023-2030
总结了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形式和特点以及滤料、进水水质、水力负荷、气水比、反冲洗等因素对滤池运行效果的影响, 回顾了国内外对曝气生物滤池去除各类污染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阐述了该工艺在废水的固体悬浮物(SS)和有机物去除、硝化除氨、反硝化脱氮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 同时指出了传统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针对传统滤池在较高的进水有机负荷条件下, 其硝化性能受到明显抑制的情况, 引入了一种在结构、曝气形式及运行方式上进行优化设计的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 对其结构组成、运行方式以及工艺特点等作了介绍, 并指出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系统的硝化性能受进水有机负荷的影响明显减小, 改良后的工艺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得到强化。此外, 根据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现状及自身优点对其在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污水处理厂Carrousel氧化沟运行情况,从一种新的角度———氧的传递出发,建立氧的传递反应模型,通过清水充氧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在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小试装置中,投加悬浮生物填料及改变曝气方式后系统氧的传递效果。结果表明,填料投配率为30%时,系统的氧的传递系数KL,α最大;且将系统原倒伞曝气改为倒伞+微孔的联合曝气方式后,氧的传递效果大大增加。最终确定系统优化工况为:填料投配率30%,HRT=10 h,污泥龄为25 d,采用联合曝气(倒伞转速为58.5 r/min,微孔曝气体积流量为80 L/h),夜间间歇曝气。  相似文献   

14.
对于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而言,供气系统包括曝气方式/装置、气体输送管线、曝气器(气体释放头)、反应器/反应池以及结合运行程序的监控仪表等,以节能降耗作为考察目标,本文全面分析了供气系统中的常见曝气方式的适用范围、影响因素、优化控制与节能途径.以鼓风曝气方式为主要考察对象,分析了空气从风机到曝气池释放的全过程耗能及节能途...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20,(1):22-27
构建了双室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MFCs),分析了曝气强度对系统脱氮和产电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间歇曝气对污染物的去除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阴极MFCs实现了污染物去除和能量回收的双重目的,生物阴极MFCs稳定运行时,最大功率密度、开路电压和电池内阻分别为2.72 W/m~3、660 mV、131Ω。曝气强度40~100 mL/min、DO浓度在4~6 mg/L时,电压输出最大为253 mV,产电周期最长,生物阴极MFCs对COD去除以及脱氮效果较为理想。间歇式曝气运行方式既能有效提高生物阴极脱氮性能又可以减少维持高浓度DO的能量输入。控制间歇曝气2 h,对污染物TN去除效果最好,比持续曝气提高20%。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双室生物电化学系统和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为试验装置,比较了生物电化学强化、间歇曝气、低氧曝气3种途径下各组系统(分别标记为BES、S1和S2)的启动进程、氮素转化性能及其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在3种运行模式下,各系统的NH4+-N转化性能与NO2--N产率均能得到强化.其中BES的启动进程最短,其稳定运行后的NH4...  相似文献   

17.
采用供气式低压射流曝气系统的改良型氧化沟对箱板纸废水进行处理,并对整个调试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运行结果表明,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出水水质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8.
间歇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小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探讨了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连续进水、间歇曝气运行方式与传统的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运行方式在不同负荷下COD、NH3-N、TN和TP等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5.8 h,连续曝气4 h,停止曝气1.8 h的情况下,间歇曝气运行方式的混合样出水水质达到了传统运行方式的处理效果,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的要求.为节能工艺的开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空气悬浮风机与微孔软管曝气系统组合运行在污水厂在降低能耗方面的优势,以及两者组合应用在节能降耗运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但MBR中膜污染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从MBR系统运行条件入手,通过实验方式定性分析了曝气强度强弱、抽停时间占比与膜污染的关系。实验得出对应工况下,最佳曝气强度为0.4 m3/(m2·h)和最佳抽停时间比4:1。最后,将优化的运行条件应用于工程实际,经过3个月的正常运行,该MBR系统膜污染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