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DIO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体现了最新教育理念。将CDIO教育模式引入到化工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实践CDIO模式,在教学改革中探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正确方向,进一步提升化工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以期为其他专业课程实施CDIO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校材料工程专业学位培养和能源材料课程教学的特点,引入CDIO教学理念,从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结果表明能源材料课程CDIO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  相似文献   

3.
工程化学是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后一个教学成果。针对该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改革,以适应非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基础化学教学的新体系,巩固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化工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在教学改革中实现CDIO模式,进一步提升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以期为同类课程实施CDIO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剖析了化工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本校实际出发,阐述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实践表明,CDIO模式以化工产品或过程设计为导向的工程教育,做中学,学中做,建立起了以往化工工科教育中缺乏的工程价值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了其学习态度,全方位培养了学生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团队精神、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多学科、大系统掌控能力,形成了化工设计课程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了化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四川大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以下简称为基地)自1996年正式启动建设,其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一个能适应21世纪工程人才培养需要,教育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先进的国家级开放式的工科基础化学教学工作的示范点,教学研究的中心点,教学改革的试验点和教师队伍的培训点.  相似文献   

7.
CDIO教学模式是目前工科教学中受到广泛关注的教学理念,本文浅谈以CDIO理念为指导,针对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药物合成课程论文(设计)进行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分任务小组,小组内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工程理念、综合所学知识、沟通合作等多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坤  马晓轩  张鹤 《化工时刊》2023,(4):102-105
“工程化学基础”是工科非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传授学生的化学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新工科背景下通过对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和评价模式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用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拥有多视角、多层面和多学科的视角知识和相关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次教学改革也为培养面向未来的、拥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环境化学》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结合贵州民族大学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行CDIO工程教学改革模式下的教学要求,对《环境化学》进行教学改革。主要是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增加学生自主讨论和实践在教学环节过程中的参与度。本文就教学实践效果提出分析,提出了该门课在工程类学科CDIO教学模式下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工科基础化学》作为工科专业最为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为工科学子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族院校由于其特殊的生源结构,势必出现学生基础层次各异,学习能力强弱不同,理解领悟相差较大,最终导致少数民族学生成绩不理想,整体学习效果不均衡。本文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发展要求,结合民族院校学生的实际,针对工科化学的教学现状与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评价过程等方面着手,探讨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能够切实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具有民族院校特色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是工科材料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文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面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编写过程 1995年初,华东理工大学开始了面向21世纪工科化工类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探索。经国内外教材和教学调查,走访北京和上海中学教学改革和教材编写组,研究工科化学系列课程面向21世纪整体改革方案,提出了一个在化学理论课程教学中以物理化学为枢纽,全面安排通用理论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的两个阶段新模式。物理化学既是化学各分支学科(无机、有机、分析、生化等)公共理论基础,又是工科(尤其是化工类)各专业必备的化学理论基础。为此对大一化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由无机化学起步的传统,将物理化学初步内容构成了化学原理部分,为后续化学课铺设台阶,安置接口,避免不必要的课程间的重复,并引导学生对化学理论有深入探究的欲望;进而展开现代化学知识概要介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工科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在理解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针对作者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专题讨论以及项目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参与课堂,促进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4.
《物理化学》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将CDIO工程教学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表明,该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0月,原国家教委提出在部分普通高校建设40个左右的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设立“教学基地”,是为了推动高等学校不断加强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若干个能为全国其它高等学校的同类课程及相关学科提供示范教学和师资培训的先进学校,在教育方面投入的一项重点工程。 1996年1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我校“工科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基地”建设正式启动。基地建设的总目标是:经过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建设、改革和充实提高,建立和形成适应21世纪工程科学技术的教学思想和工科化学类课程新的教学体系;建设一支忠诚教育事业、热心教育改革、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创立和建设一批先进的、适应“教学基地”教学需要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新模式,针对工程化学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工程化学跨学科课程改革新思路,以土木专业为例,采用广域课程模式,构建以模块化教学、项目式课程、梯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工程化学土木专业跨学科教学体系,完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当前高校化工制图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选取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为案例,以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工科人才为核心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对化工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将工程理念贯穿课堂始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工程思维,为培养应用型工科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工科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主要以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平衡和分析检测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将来从事化学、化学工业生产方法的开发、生产中个个环节的分析与设计、化学分析检测运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本文结合本校课程培养要求及开课对象为工科化工类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质量管理几个方面出发,对工科化学课程群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严祥辉  薛同  李东  房国丽 《广州化工》2020,48(16):150-151
《工科基础化学》是高等院校工科非化工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针对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化学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以及《工科基础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公式多、记不住、理解难、假设条件多等问题,以热力学第一定律章节为例,将思维导图嵌入到其课程教学与章节复习总结中,探索了思维导图在构建知识脉络体系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总结能力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械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两部分。根据工程教育和新工科建设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解决学生对课程学习及应用前景不明确的问题。文章以就业为导向、以项目驱动式教学为方法、以实际工程为教学案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地方高校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战略定位,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达到企业相应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该教学方法可以为其它工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