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钛白废酸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研究了钛白废酸浸出含锌氧化物料的湿法冶金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得了高品位钛黄、氧化铁红、碱式碳酸锌、活性氧化锌和含锌镁硫酸铵复合肥。最大限度地从含锌氧化物料和钛白废酸中回收了锌、钛和铁,硫酸得到利用,同时对环境不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2.
南通三圣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钛白废酸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工艺技术及装置”,并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从工艺技术革新、装置水平.经济效益及能耗分析、防腐材料及设备的开发、国产化装置的实施和优越性比较等几个方面证实了该装置的技术含量已世界先进水平.充分论证了钛白废酸的综合治理、回收利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益诺欧环保集团首个硫酸法钛白粉废酸资源回收项目在四川攀枝花大互通钛业有限公司全线贯通,并完成调试顺利达产。该项目将质量分数22%废酸净化后浓缩,获得达到工业一级品标准的质量分数65%的硫酸产品,酸回收率高达95%。大互通循环利用项目是国内首个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废酸及废水回收项目,采用益诺欧的钛白粉酸性废水处理资源全回收技术,以大互通现  相似文献   

4.
钛白废酸的综合利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酸法钛白生产中,每生产1t钛白约产生硫酸质量分数在20%左右的废酸8~10 t,废酸的治理和综合利用是解决钛白生产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工作.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钛白废酸治理与综合利用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介绍了硫酸回收常用的浓缩、扩散渗析及萃取等方法;总结了以钛白废酸为原料生产硫酸亚铁铵、石膏、人造金红石、过磷酸钙、聚合硫酸铁及铁红颜料的各种工艺;重点阐述了从钛白废酸中分离提取钛、钒、钪、铁等有价金属的方法.提出了治理废酸的同时,综合利用钛白废酸中的各种资源,变废为宝,指明钛白废酸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钛白水解废酸中钪的回收及钪与钛的分离。在P204-TBP萃取体系中进行了钛白水解废酸提钪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钪的萃取等温线,并进行了串级逆流萃取实验。针对萃取后含钪钛的有机相,提出了用洗脱剂EL洗脱负载有机相中的钛,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对除钛后的有机相,考察了钪反萃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204-TBP萃取体系基本可以实现钪的回收富集,经洗脱剂EL三级逆流洗脱,钛的洗脱率可达到98%,而钪的损失率仅为4%,钪钛的分离效果明显。洗脱钛后的有机相用氢氧化钠反萃,钪的单级反萃率能达到97%以上。钛白水解废酸经一次萃取、洗脱、反萃后得到的粗钪产品纯度可达到85%。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钛白水解废酸中钪的回收及钪与钛的分离。在P204-TBP萃取体系中进行了钛白水解废酸提钪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钪的萃取等温线,并进行了串级逆流萃取实验。针对萃取后含钪钛的有机相,提出了用洗脱剂EL洗脱负载有机相中的钛,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对除钛后的有机相,考察了钪反萃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204-TBP萃取体系基本可以实现钪的回收富集,经洗脱剂EL三级逆流洗脱,钛的洗脱率可达到98%,而钪的损失率仅为4%,钪钛的分离效果明显。洗脱钛后的有机相用氢氧化钠反萃,钪的单级反萃率能达到97%以上。钛白水解废酸经一次萃取、洗脱、反萃后得到的粗钪产品纯度可达到85%。  相似文献   

7.
采用DF120阴离子交换膜,通过扩散渗析法对钛白废酸中的硫酸回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扩散时间、流量及流量比等因素对硫酸回收率及金属离子截留率的影响。动态扩散渗析结果表明,当废酸流量为10 m L/min,酸水流量比为0.5时,硫酸回收率可达到93.5%,金属离子截留率均在95%以上。将上述条件下所得渗析残液进行二次回收,硫酸回收率可提高到96.7%。可见,扩散渗析对于酸和金属盐的分离是一个极其有效的工艺。  相似文献   

8.
扩散渗析法从钛白废酸中回收硫酸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针对钛白废酸的回收,在静态扩散条件下测定了硫酸、硫酸亚铁在阴离子交换膜中的渗析系数以考察膜的分离性能。进一步考察动态扩散操作参数如流量、流量比、停留时间等对回收率及回收酸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使用的阴离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酸盐分离系数达23.6,在水酸流量比维持在1~1.1,废酸流量维持在0.6L·h-1左右的条件下,硫酸回收率大于85%,硫酸亚铁透过率小于7%。  相似文献   

9.
为了回收利用钛白废酸中的稀有金属元素钪,采用由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磷酸三丁酯、仲辛醇组成的复合溶剂萃取回收,并将其制备成氧化钪产品,考查了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体积分数、磷酸三丁酯体积分数、萃取时间和反萃取温度等4个因素对从钛白废酸中回收钪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从钛白废酸中回收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体积分数27%,磷酸三丁酯的体积分数6%,萃取时间40 min,反萃取温度75℃。分析表明,氧化钪晶体为棒状,长度为20μm,结晶度较高,在煅烧温度为300℃以上时热稳定性较好。该方法可以有效回收钛白废酸中的钪,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
硫酸废渣与钛白废酸综合利用—饲料级硫酸亚铁生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叙述了以工业三废为主要原料生产饲料级硫酸亚铁工艺,为硫酸工业、钛白粉工业的三废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张威  韩颖  薛文波  刘孟博 《山东化工》2023,(21):260-263
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钛白废酸(H2SO4约20%),其为危险废弃物,具有极大的环境风险。本文探究采用冷冻结晶对废酸的提纯效果,以实现废酸的资源化处理。根据硫酸亚铁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特性,通过废酸的冷冻结晶,使硫酸亚铁过饱和并以七水硫酸亚铁的形式析出,达到废酸提纯的目的。提纯的废酸可回用于钛白粉厂的生产。获得的七水硫酸亚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应用在新能源等领域。与传统的废酸直接中和得到红石膏相比,提纯的废酸经中和法处理后得到白石膏,表明杂质铁得到有效去除。因此从源头上减少红石膏的产生,这也扩大了其应用场景。此外,根据废酸的高温特点(50~65℃),在实际应用中设计能量回收工艺,以实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3.
钛白废酸用于硫酸铝生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把硫酸法钛白生产中副产的废酸浓缩到50%后与铝土矿反应,并用硫化钡除去废酸带入的Fe~艹与铝土矿中的Fe_2O_3,生产出工业用一级品硫酸铝。  相似文献   

14.
硫酸法钛白的三废主要是绿矾和废酸。本文指出:制备氧化铁系颜料可处理大量绿矾,在生产硫酸的钛白粉厂、绿矾可与硫铁矿掺合焙烧制酸。对于废酸的处理,在生产磷肥的单位可将废酸作配酸用;无磷肥生产的单位,建议将废酸浓缩至65%或更高的浓度。至于1—2%稀酸,绝大多数厂仅仅中和处理后排放,这是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合理的作法是改革水洗工艺,提高稀废酸浓度,返回系统使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硫酸法钛白粉工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用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的工厂已超过一百家,规模多在1000t/a以上。用硫酸法生产的钛白粉是化工生产中消耗硫酸最多的产品,每吨钛白粉消耗硫酸量在4t以上。但是,钛白(TiO_2)却不是硫酸盐,它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硫酸,  相似文献   

16.
秦松岩  方玉倩  赵立新 《应用化工》2021,(1):204-209,216
追溯了我国无机废酸的来源及特点,并基于多种废酸各自特点对各种分离回收技术进行了概述.其中膜分离技术可用于多种无机酸分离,具有应用广泛绿色环保的鲜明特点,未来可能会成为无机废酸回收的重要发展方向,而耐酸高分离效率的新型膜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膜技术应用于无机酸回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追溯了我国无机废酸的来源及特点,并基于多种废酸各自特点对各种分离回收技术进行了概述。其中膜分离技术可用于多种无机酸分离,具有应用广泛绿色环保的鲜明特点,未来可能会成为无机废酸回收的重要发展方向,而耐酸高分离效率的新型膜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膜技术应用于无机酸回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硫酸法钛白废酸利用及发展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红  殷咏梅  李鑫 《无机盐工业》2007,39(6):10-11,17
简要介绍了目前中国钛白粉的生产状况以及发展前景,着重介绍了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中排出的废酸的几种利用方法,并作了详细的阐述:如废酸用于钢材酸洗除锈,生产聚硫酸铝铁混凝剂,生产工业级七水硫酸镁,浓缩回收,联产红、白石膏,还原解毒铬渣。强调今后钛白发展必须树立环保治理新理念,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清洁生产,重点应放在改变矿源结构,改革生产工艺,从源头上降低“三废”的排放,并进一步提高废酸利用的资源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钛白废酸提钪及钪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林生 《杭州化工》1991,(2):21-22,18
  相似文献   

20.
硫酸法生产钛白粉会产生大量的废酸,为了对废酸进行综合治理实现资源化利用,国内外科技人员开发了多种处理方法,即废酸浓缩后回收利用、废酸中和工艺、废酸浸取矿石等,分析各处理方法的利与弊,为钛白企业的技术改进提供参考。同时,对钛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推动钛白硫酸法走向一条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