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其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分析水体沉积物中磷的不同赋存形态,对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沉积物中无机磷和有机磷赋存形态的分类,总结了沉积物中磷的提取方法和测定方法,提取方法包括Willimas法、Hieltjes-Lijklema法、Golterman法、Ruttenberg法和SMT法等,测定方法包括流动分析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技术等,并就其优、缺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改进的化学连续提取法,将所提取的黄河中游(包头河段、临河河段)沉积物中的样品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六种形态磷的含量,以便为该河段防治水污染提供基础依据。测定结果表明:(1)黄河包头段、临河段沉积物中的磷主要以钙结合磷和有机磷为主;(2)包头河段六种化学形态排序:Ca-POrg-PAl-PFe-PEx-PObs-P,临河河段沉积物中磷的六种化学形态排序:Ca-POrg-PAl-PEx-PFe-PObs-P。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级提取的发展概况,分析比较了各提取法的优缺点,阐述了不同形态磷的生态学意义,总结了沉积物磷分级分析的发展趋势,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沉积磷在不同pH条件下的转化及释放行为,有效控制内源磷向水体释放,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内源污染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考察了pH值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元素释放与转化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在不同pH水平下,沉积物中内源磷的相互转化及向水体释放的总磷(TP)、总溶解磷(TSP)、溶解反应磷(SRP)、总反应磷(TRP)、溶解水解磷(SHP)等5种形态磷的含量。结果表明,受试沉积物样品TP含量为760mg/kg,属于中等富营养化水平:pH值是影响内源磷释放的重要因素,pH在5~9之间,沉积物中5种形态磷的释放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5.
湖泊内源磷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理化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物磷含量及其形态决定浅层湖泊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而环境因素通过影响磷的形态转换及分布,可以显著地间接影响磷的释放强度及释放量。本文综述了温度、照度、DO、Eh、pH、水力挠动等主要理化因素对浅层湖泊沉积物内源磷形态转化及释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摘磷是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本文综述了湖泊沉积物中主要磷形态,并讨论了水生植物生长导致周围环境因子的改变以及其生理形态特征,对水-沉积物界面各形态磷的影响机理。以期为水生植物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化工》2021,50(1)
环境中磷的赋存状态决定了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磷的形态进行分离提取极为重要。对近年来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行了总结,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环境中磷形态分析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限制性因子,其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化学形态和迁移转化过程是调控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文章综述了沉积物磷的化学形态、无机磷和有机磷连续提取方法及发展演变,分析和总结了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最后详细介绍了当前较前沿的沉积物磷分析方法,如X射线吸收光谱、原子配对分布函数和核磁共振光谱等,总结了各项分析技术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指出各种分析技术应与磷连续分级提取方法有机结合,多种表征手段优势互补,以期为沉积物中磷素形态表征和转化机制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通过磷形态分级提取法方法,分析了东平湖沉积物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态组成并探讨了沉积物有效磷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东平湖表层沉积物有效磷的含量范围为1.61~20.90 mg·kg~(-1),占总磷含量的0.32%~2.57%,参与沉积物-水界面磷循环进而影响上覆水体磷浓度的能力较弱;表层沉积物各形态有效磷平均含量表现为Al-P(5.11 mg·kg~(-1))Ex-P(1.23 mg·kg~(-1))Fe-P(0.86 mg·kg~(-1)),其中Al-P是主要的潜在磷源。沉积物有效磷含量在水平上表现为在老湖码头北部近湖区、腊山码头和大汶河入湖口附近区域相对较高,受人为污染较重;在垂直上表现为除个别采样点外,沉积物有效磷含量在2~4 cm变化较大,而在深度10 cm以下较为稳定。东平湖沉积物内源磷负荷相对较低,但是由于该湖易发生水力扰动,沉积物中有效磷的潜在释放风险增加,需要对其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16年4月对舟山本岛南部近海海域生态环境的调查结果,从水质、沉积物和渔业资源三个方面对该海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机氮超标是影响舟山本岛南部近海海域水质的主要因素,沉积物均符合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渔业资源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改进的SEDEX方法,对内蒙古段黄河上游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磷的形态提取分析,研究了内蒙古黄河表层沉积物自然粒径的各形态磷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可交换态磷、铁磷和有机磷含量都小,而钙磷、碎屑磷含量大.内蒙古段黄河沉积物无机磷的含量远远比有机磷的要高.其顺序为PCa>PDe>PFe>Por>Pex.  相似文献   

12.
2013年2月对头门岛海域进行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体质量和海域生态环境现状(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质、沉积物、生物体质量监测项目中无机氮和磷酸盐严重超标,其余项目均能满足海洋功能区划要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生物种类较单一,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  相似文献   

13.
乌兰布和沙漠与黄河沉积物磷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改进的SEDEX方法,对乌兰布和沙样和黄河上游沉积物进行了磷的形态提取分析,研究了乌兰布和沙漠不同粒径沙洋的各形态磷的差异及其与黄河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样130~150μm粒径的Ca-P、De-P、Or-P都比小于63μm粒径含量小。乌兰布和沙样和黄河上游沉积物无机磷的含量远远比有机磷的要高,其顺序为Ca-P>De-P>Fe-P>Or-P>可交换态磷。原样和100~120目(130~150μm)样品的可交换磷以化学吸附为主,而250目以上(<63μm)的样品则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4.
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关于水生植物对沉积物中磷营养盐的影响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植物能减少沉积物再悬浮,抑制颗粒态磷的活化;研究选用的水生植物多数是沉水植物,对挺水植物的研究相对比较少,而对于沉水植物与挺水植物两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对比研究就更少。因此,应对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对各赋存形态磷的影响效果做对比研究,以便提出更有效的降低沉积物中磷释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温州市山下河和九山外河为例,在对两条河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磷赋存形态变化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其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磷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山下河和九山外河的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当初始磷浓度小于0.2 mg/L时,山下河仅在2013年7月份时沉积物处于释放磷状态,九山外河在2013年4个月份时沉积物均处于释放状态;两条河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均随着初始磷酸盐-磷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大,当模拟初始磷酸盐-磷质量浓度达到20mg/L时,九山外河沉积物的最大吸附量在2013年10月份(0.988mg/g),山下河沉积物的最大吸附量在2013年1月份(1.976mg/g);两条河沉积物在15~20h内达到对磷吸附/解吸平衡点,而后趋于稳定。在模拟状态下,山下河表层沉积物平均吸附速率为0.06mg/(g·h),九山外河表层沉积物平均吸附速率为0.02mg/(g·h)。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综述湛江湾海水、沉积物及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梳理了湛江湾重金属的含量水平、赋存形态、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为湛江湾及国内其他海湾的污染防治提供借鉴。研究表明,湛江湾水体重金属浓度普遍较低,整体上低于Ⅲ类海水质量标准,湾内环境质量整体较好;海水中的重金属呈现出从内湾向湾口下降、岸边高于深海的规律;除Hg之外,湛江湾海水中重金属产生的生态系统风险均较小。湛江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浓度均低于其他海湾;除Cd、Hg及Cr存在中强或较强的生态风险外,湛江湾表层沉积物中其他重金属污染水平均较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岸边高于深海、从湾内向湾外降低的整体趋势;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赋存形态为氧化态和残渣态。湛江湾水生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平均水平呈现出Zn>Cu>Pb>Ni>Cd>Cr,湛江湾生物体中各重金属的含量整体上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综合以上研究,后期应对湛江湾污染较重及生态风险较高的重金属加强重点监测,同时加强重金属与其他污染物复合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1海洋药物的研究 1.1海洋生物研究的对象 海洋药物研究的物质基础是海洋天然产物。迄今,人们已涉猎的世界各大洋和海区的浅海、近海和岛礁附近的海洋生物达22门,1822属和3018种。报道较多的海洋生物包括海绵、海鞘、软珊瑚、软体动物、苔藓虫、棘皮动物、海藻、微藻、细菌、真菌等。  相似文献   

18.
采煤塌陷湿地沉积物-水界面磷的环境化学行为与其它类型湿地存在较大差异,且鲜有报导。对淮南矿区潘北煤矿2处塌陷湿地水体沉积物进行磷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等温实验研究,拟合实验结果得出:实验地区水体沉积物的磷吸附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强,其饱和磷吸附容量最高达609mg/kg,饱和磷吸附容量以及吸附反应的自发程度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微生物在沉积物的磷吸附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7年秋季对嘉兴附近海域的水质、沉积物和生物体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两大营养盐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较高是影响调查附近海域海水水质的主要因素。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重金属(铜、锌、铅、镉、铬、汞、砷)的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调查海域代表性物中的铜、铅、锌、镉、汞、铬、砷和石油烃的含量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化工时刊》2008,22(4):34-34
据有关方面人士介绍:上海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思路之一是走高科技发展之路,积极开展海洋生物资源、新型能源、海洋生态环境、深海科技等领域的科技攻关。上海将优先发展海洋工程、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和海洋生物医药三大海洋高科技产业。在海洋工程方面,上海市将积极研制海洋潜水和海底工程设备,形成海洋石油采、储、运成套设备的制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