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污水脱氮的反应工艺,综述对比了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SHARON)工艺、限氧自养硝化-厌氧反硝化(OLAND)工艺、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SHARN-ANAMMOX)工艺和单相CANON(SHARON-ANAMMOX)这五种生物脱氮工艺工作原理,脱氮效果和工艺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双马来酰亚胺(BMI)基复合材料的共混改性树脂及典型的树脂基体,综述了其增强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烯和碳纤维等)和成型工艺(缠绕成型工艺、拉挤成型工艺、热压罐成型工艺和液体模塑成型工艺等)的研究进展。最后对BMI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是改进并提升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而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工艺是一种环保高效、成本低、高精度的闭模成型工艺。概述并分析了传统RTM成型工艺过程及优缺点,并对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HPRTM)、轻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LRTM)、真空辅助树脂灌注工艺(VARTM)、西门(Seeman)树脂浸渍技术(SCRIM P)等RTM衍生成型工艺的研究进展与应用进行了介绍分析。  相似文献   

4.
生产氯化钾(KCl)的工艺有很多,但是由于利用膜分离工艺、溶析工艺、萃取工艺以及化学沉淀工艺生产氯化钾(KCl)的具有诸多缺点(例如,苛刻的生产设备要求、复杂的工艺流程、成本较高的试剂需求以及较大的生产毒性等),很难在工业中进行规模化生产。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生产氯化钾(KCl)的"冷分解-浮选工艺"、"热溶结晶工艺"、"反浮选-冷结晶工艺"等三种常见生产工艺,并对它们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IMO-SBR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MO-SBR工艺是结合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与SBR工艺的一种全新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充分利用了固定化微生物和SBR的优点,既保留了固定化微生物,又较好地利用了成熟的SBR工艺。在实验反应器内装填由聚氨酯泡沫制成的生物膜载体,并以实际高浓度氨氮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温度、进水m(C)∶m(N)、pH对IMO-SBR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运行条件为:温度在30℃、m(C)∶m(N)=3∶1、pH=8,该工艺条件下,氨氮去除率稳定在55%以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国内某石化企业已应用的含油废水深度治理技术,提出了适合石化行业含油废水深度治理技术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采用的曝气生物滤池(BAF)、工程菌-曝气生物滤池(EM-BAF)、膜生物反应器(MBR)和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技术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MBR总得分为417.5,要高于BAF工艺(397)、EMBAF工艺(380.5)和MBBR工艺(330.75)。综合考虑,MBR工艺是处理石化行业含油废水的最优工艺。可为相关企业技术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煤浆制备及添加剂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水煤浆厂(装置)9座,采用的制浆工艺种类较多,基本上包括了世界各国的制浆工艺、如洗精煤(低灰原煤)高浓度磨矿工艺、洗精煤中浓度磨矿工艺、浮选精煤高浓度磨矿工艺、浮选精煤和水洗精煤高浓度联合制浆工艺等。国内自行设计的制浆厂均采用洗精煤(低灰原煤)高浓度磨矿工艺或浮选精煤高浓度磨矿工艺。  相似文献   

8.
概括介绍了LNG的关键技术——液化技术,详细介绍了当前主要的液化工艺,如丙醇预冷却混合制冷剂液化工艺(PPMR)、优化级联液化工艺(OCLP)和双混合制剂液化工艺(DMR)等。同时还介绍了建立LNG工厂时需考虑的其他关键问题,如换热器、压缩机、动力设备及其他设备的选择参考原则。  相似文献   

9.
李军民 《广东化工》2013,40(6):130-132,109
文章主要讲述了石灰石—石膏串联塔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分析了该工艺的工艺路线(基本原理)、工艺系统、以及影响该工艺的具体因素和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某铬盐厂的两种不同污染特性铬渣污染土壤(A土和B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三种异位修复工艺(淋洗、稳定化、湿法解毒)去除铬渣污染土壤中总Cr和Cr(Ⅵ)的效果,并采用改进BCR顺序提取法分析了不同修复工艺对土壤中各形态Cr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异位修复工艺对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去除效果为湿法解毒稳定化淋洗,湿法解毒工艺对A土、B土中Cr(Ⅵ)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3.26%、92.94%;对铬污染土壤总铬去除效果最佳的是异位淋洗工艺,异位淋洗工艺对A土、B土总铬消减分别达54.87%、80.16%。异位淋洗工艺实现了对水溶态Cr(Ⅵ)、酸溶态Cr(Ⅵ)的泥水分离,是总铬消减的主要原因;稳定化工艺和湿法解毒工艺降低了土壤p H,促进了水溶态Cr、酸溶态Cr及可还原态Cr向可氧化态Cr的转化,因此土中总Cr并未发生显著消减。高浓度铬渣污染土壤经三种异位修复工艺处理后,A土Cr(Ⅵ)仍然残留736.6 mg·kg~(-1),B土Cr(Ⅵ)仍然残留245.47 mg·kg~(-1),酸溶态Cr的残留是导致三种工艺修复Cr(Ⅵ)效果受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邹彦明 《广东化工》2013,(9):134+92
对干法烟气脱硝工艺中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法以及两者的联合工艺进行了描述、分析,并根据工程实例提出了脱硝工艺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国内环氧丙烷(PO)的生产情况。比较了4种PO工业化生产工艺,其中过氧化氢制PO(HPPO)工艺具有原料利用率高、绿色环保、投资成本低等优点,代表了PO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方向。详细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HPPO工艺。  相似文献   

13.
程瑶 《河北化工》2012,(10):23-26
综述了维生素B12(VB12)发酵工艺路线、菌种选育、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VB12发酵工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诺拉曲特(Nolatrexed)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的、非经典的高效胸苷酸合成酶(TS)抑制剂,其合成工艺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笔者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该化合物合成工艺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各合成工艺的优缺点,并对其合成工艺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对颜料废水高含盐、高氨氮的特点,采用蒸馏、絮凝和厌氧好氧生化组合工艺对着色剂废水处理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pH值、聚铝投加量对絮凝的COD_(Cr)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厌氧、好氧工艺的工艺参数。组合工艺处理后COD_(Cr)300mg/L,COD_(Cr)去除率约84%,NH_3-N含量低于15mg/L,达到企业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6.
沼气净化制取高纯度生物质甲烷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和对比了国内外沼气利用技术现状,综述了高压水洗工艺、化学吸收工艺、变压吸附工艺(PSA)、膜分离工艺、低温分离工艺和原位脱碳工艺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概况,对各种工艺技术进行了对比和总结,指出需要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对净化工艺进行选择和开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某湿法炼锌厂采用硫化锌精矿、亚硫酸锌、二氧化硫对低酸浸出液进行Fe~(3+)还原的条件试验,确定了工艺路线,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该还原工艺,可高效还原硫酸锌溶液中Fe~(3+),又有利于后序铟绵水解的工艺控制,提高了铟绵品位。试验结果表明,硫化锌精矿比较适合作Fe~(3+)还原剂,还原温度为95℃,还原时间为3 h,Fe~(3+)还原率可达96%~99%。该工艺可在湿法炼锌生产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SBR工艺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是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在SBR工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些SBR的变型工艺,例如ICEAS工艺、CASS工艺、UNITANK工艺、ASBR工艺、BSBR工艺等。今后应加强SBR工艺中微生物的研究和可靠的工程设计模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内外高性能热塑性树脂的基本性能与开发应用现状.详细论述了预浸渍(反应链增长浸渍工艺、熔融浸渍工艺和溶液浸渍法)和后浸渍(纤维混合法、粉末混合工艺、Fit工艺和薄膜叠层法等)两大类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的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应用较少的溶液浸渍法,并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对比分析了热塑性复合材料缠绕成型三条工艺路线(预浸带缠绕/原位固结工艺,预浸带缠绕/后固结工艺和在线浸渍缠绕/原位固结工艺)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最后介绍了本课题组采用在线溶液浸渍缠绕/原位固结成型工艺制备连续纤维增强新型可溶性聚芳醚砜酮(PPESK)树脂基复合材料(套筒部件和NOL环)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第一代煤直接液化技术在德国实现工业化,到第二代美国的氢一煤法(H-coal)工艺、溶剂精炼煤法(SRC-Ⅰ、SRC-Ⅱ)工艺、供氢溶剂法(EDS)工艺,再到德国的IGo R+工艺,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最终国家能源集团(原神华集团)结合国外先进工艺,研发了一套适合本国的煤直接液化工艺,该工艺是结合国内研究机构20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国家“863”高效合成煤直接液化催化剂的成功开发经验、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