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组成比组分构成共混纤维分散相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3种不同ηγ的PA6和3种不同MI的PE,以多种共混组成比熔融纺丝。通过调整PA6与PE的熔体粘度比,可使高组成含量的PA6构成共混纤维的分散相。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纺制PE/PA6皮芯型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技术,结果表明,采用48孔皮芯结构喷丝组件,生产169 dtex/48 f PE/PA6皮芯型复合纤维FDY时,侧吹风风速为(0.8~1.5)土0.02 m/s,风温为12~20℃;纺丝速度800~1 200 m/min,牵伸温度60~80℃,定型温度100~115℃,牵伸倍数3.5~4.5,可纺制出性能优良的复合型热熔锦纶纤维。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度)PA6/PE定岛型海岛纤维及超细纤维革基布的研发及产业化获奖等级:三等奖主要完成单位:泉州万华世旺超纤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服装学院主要完成人:李革、王锐、蔡鲁江、朱志国、曾跃民、李杰、吴发庆项目将PA6 (聚酰胺)与PE (聚乙烯)两种原料采用双螺杆分别进行熔融,经过复合纺丝形成定岛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3种不同相对粘度的PA6切片,与LDPE以5种不同的共混比通过熔融纺丝法纺制PA6/LDPE基体-微纤(海岛)型纤维。研究了不同相对粘度的PA6和PA6/LDPE共混质量比不同时对纺丝工艺条件的影响规律,以及对PA6/LDPE共混海岛纤维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6相对粘度增加及共混体系中PA6比例增加,需提高纺丝温度;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力随PA6/LDPE共混纤维中PA6组成比和PA6粘度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聚己内酰胺(PA6)纤维的结强比和勾结韧性,采用PA6/聚己二酰己二胺(PA66)共聚酰胺切片进行熔融纺丝,制备PA66质量分数分别是10%和20%的PA6/PA66共聚酰胺纤维,测试并分析不同牵伸倍数的PA6及PA6/PA66共聚酰胺纤维的物理性能(包括结晶度、取向度、线密度和回潮率)和拉伸性能(包括直接拉伸法、单勾结法和双勾结法)。结果显示:PA66共聚单体的引入使得PA6/PA66分子链规整性降低,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断裂强度均有所下降,回潮率略有上升,结强比和断裂伸长率保持率较PA6纤维的大幅度提高。PA6/PA66共聚酰胺纤维非常适合用于勾结类织物。  相似文献   

6.
研究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乙烯(PE)和聚酰胺(PA)复合膜的阻隔性,并应用于冷鲜肉的包装,评估其货架期。对PE/EVOH/PE和PE/PA/EVOH/PA复合膜的阻隔性进行测定,并选用常用的PA/PE复合膜进行对照,对冷鲜肉进行真空包装。通过对菌落总数、p H值和汁液流失率等指标的测定来确定其对冷鲜肉货架期的影响。由PE/EVOH/PE和PE/PA/EVOH/PA复合膜包装的冷鲜肉货架期均可达到23 d,与PA/PE复合膜相比PE/EVOH/PE和PE/PA/EVOH/PA复合膜的汁液流失率也小。PE/EVOH/PE和PE/PA/EVOH/PA复合膜较PA/PE复合膜可显著延长冷鲜肉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7.
不同包装条件对米糠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糠资源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其贮藏稳定性差导致品质迅速下降。本实验以米糠为研究对象,分析自然贮藏条件下采用PE、PE/PA及编织袋包装的米糠在常压密封、真空密封条件下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结果发现:贮藏30d后,PE/PA/真空组水分含量下降0.99%,粗脂肪含量下降3.74%,脂肪酸值升高77.7mg KOH/100g,而对照组相应指标分别为PE/PA/真空组的3.6、2、5.33倍;PE/PA/真空组VE、γ-谷维素含量分别下降了0.4mg/100g、0.01%,对照组降幅分别是PE/PA/真空组的2.78倍和6倍;菌落总数PE/PA/真空组由初期的2.82×108CFU/g减少到0.3×107CFU/g,性状保持良好,具有米糠特有的香味,而对照组菌落总数增加到1.8×1010CFU/g,且出现明显的霉味,颜色变深,结块严重。结果表明不同包装对提高米糠贮藏稳定性效果依次为:PE/PA/真空>PE/PA/常压>PE/真空>PE/常压>编织袋>对照,各样品结果呈显著差异(P<0.05)。采用PE/PA真空包装贮藏能有效提高米糠贮藏期品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对电池隔膜提出了更薄、更密的要求,对其制备原料的纤维直径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然而,目前中国产的超细纤维难以满足单丝线密度≤0.5 dtex的要求。本文将聚丙烯(PP)和聚酰胺(PA6)进行双组分复合纺丝,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纺流丝的横截面形态,确定纺丝组件及原料组分比例;在此基础上,通过优选工艺条件,确定纺丝温度、牵伸倍数、纺丝速度;同时对纤维的线密度、拉伸性能和取向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PP与PA6进行中空橘瓣型复合纺丝时,PP螺杆挤出机各区温度为225℃/225℃/230℃/230℃、PA6螺杆挤出机各区温度为270℃/270℃/275℃/275℃、PP纺丝副箱体温度为230℃、PA6纺丝副箱体为275℃、纺丝主箱体温度为270℃、PA6与PP的质量比为40︰60、纺丝速度为2 800 m/min、牵伸倍数为3.0时,纤维的可纺性、拉伸性能及取向良好。制备的中空橘瓣型复合超细纤维满足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用超细纤维直径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锦纶6/聚乙烯(PA6/PE)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为研究对象,借助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两种表征手段分析了处理温度和时间对纤维开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复合纤维的开纤程度呈现增加的趋势。从而得到了PA6/PE复合超细纤维的最佳开纤工艺,为PA6/PE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在生产上的加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锦纶6的综合性能,文章通过熔融纺丝制得石墨烯/锦纶6(PA6)预取向丝(POY),然后将经石墨烯改性的PA6 POY拉伸假捻变形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PA6 DTY,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规格的石墨烯改性PA6 POY在制备过程中石墨烯含量、喷丝板、纺丝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及后续DTY加工过程中加弹速度、拉伸比、D/Y等工艺参数对成品丝性能的影响。经表征,发现石墨烯均匀分散于基体PA6中,石墨烯/PA6 DTY具有优异的电导率、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1.
静电纺PA 6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静电纺丝可形成由纳米级纤维组成的纳米纤维膜,由于该膜孔径小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可用作组织工程支架、传感器感知膜、过滤材料和防护材料等。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对其适用性和耐用性有重要影响。以PA 6甲酸溶液进行静电纺丝,研究了纺丝液喂入速度和纺丝距离对静电纺PA 6纳米纤维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纺丝液喂入速度较低时,形成的纳米纤维膜力学性能差;纺丝距离增大时,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度降低;PA 6溶解于98%甲酸中配制成13%(质量分数)纺丝液,在喷嘴口径0.9 mm、电压30 kV下进行静电纺丝,纺丝液喂入速度在0.2~0.3 ml/h、纺丝距离为8~10 cm时可获得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PA 6纳米纤维膜。  相似文献   

12.
赵楚楚  潘志娟 《纺织学报》2015,36(11):27-33
以聚酰胺6(PA6)为原料,采用螺旋片式无针头静电纺丝设备,探究了纺丝工艺参数对静电纺PA6纳米纤维膜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螺旋片式静电纺PA6纳米纤维直径随纺丝电压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纺丝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发生器转速的增加呈波动趋势,纤维的均匀性均无明显变化。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纺丝电压70~80 KV,纺丝距离185 mm,发生器转速8 r/min。此条件下所纺纤维平均直径为163 nm,纤维CV值为26%。初步探索了等离子体纺粘丙纶(PP)基布预处理对PA6/PP复合膜粘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 w 30 s的条件下,剥离能可较未处理试样提高2.82倍,最大剥离强力可提高1.97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超高速纺丝,可以获得高取向、结构稳定的可织LEY,而且纺丝速度越高,其物理性能越好。在纺制LEY中,当侧吹风风速在0.4m/s、单体抽吸风速在1.2m/s时最为理想。为确保丝饼成形良好,要求在纤维冷却成形前提高纺丝张力,而在纤维冷却成形后要尽可能降低卷绕张力。  相似文献   

14.
介绍桔瓣型PET/PA6复合长丝生产基本条件,讨论用于复合的PET和PA6两种原料的特性和应符合的条件,单纤纤度设计和复合比例,纺丝温度的选择,复合纺丝组件使用周期的确定,纺丝卷绕速度的选择及拉伸加弹工艺条件的确定。对复合纤维的剥离处理和织物染色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PA6、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为原料,利用自制的静电纺丝装置,探索了碳纳米管增强PA6纳米纤维纱的连续静电纺丝。研究了纺丝电压、纺丝高度、电场强度等参数对PA6/MWNTs纳米纤维纱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大,纤维和纱线的直径、纤维结晶度、断裂强力增加,纤维间黏连减少;随着纺丝高度的增加,纤维的定向排列程度、纤维结晶度提高,纱线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增加;电场强度一定时,随着电压和纺丝高度的增加,纤维的平行排列程度提高,纱线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初始模量和断裂强度都增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经改造的海岛纤维纺丝组件,纺制出以PA6为海相、PET为岛相的78dtex/36f×37的皮芯型仿纯PA6 FDY。该纤维品质与PA6相差不大,而生产成本却远远低于纯PA6,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纺织教育》2007,(2):19-19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北京服装学院科研项目“PA6/PE共混海岛法超细纤维及人造麂皮的系列化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该校历史上首次由本校教师牵头获得的最高级国家奖励,2005年该项目曾荣获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本项目属纺织高科技新材料领域。采用两种非相容性高聚物聚酰胺6(PA6)和聚乙烯(PE)共混纺丝,得基体—微纤型纤维;经溶解分离,使分散相形成超细纤维。以该超细纤维的高密度无纺布和特殊的聚氨酯树脂为原料制成基布,采用环保型染料和助剂以及独特的染色工艺进行染色加工,再经过片皮、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无针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锦纶(PA) 56/荧光素纳米纤维膜,研究了纺丝液性质及PA56/荧光素纤维膜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PA56/荧光素溶液静电纺丝性能良好,获得的PA56/荧光素纳米纤维膜直径均匀,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随荧光素加入量的增加,纤维膜荧光强度增加,断裂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的表面功能化处理及其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不同VGCF含量的聚酰胺6(PA6)纳米纤维毡,并以VGCF/PA6纳米纤维增强聚乳酸(PLA)得到复合材料。研究发现,经过混酸处理的VGCF水溶液,在加入聚合物前后各用超声波处理1小时,VGCF的分散性较好;表面活性剂处理VGCF,明显提高了其在聚合物溶液中的分散效果。在PA6/甲酸溶液中加入VGCF后,纤维毡的力学性能增强,在纺丝液中VGCF质量分数为0.03%时,断裂强度达到最大值(14.68MPa)。随着VGCF/PA6纳米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并在VGCF/PA6质量分数为7.39%时达到峰值(25.80MPa)。  相似文献   

20.
为制备功能性的聚酰胺6(PA6)纳米纤维膜,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6/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共混纳米纤维膜,并对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和亲水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PA6纺丝液质量分数为28%,PVP的加入量为0.5 g时,纤维膜的微观形貌较好,制备出的纤维直径为132 nm,断裂强度为9.68 MPa,断裂伸长率为31.89%,亲水角为(32.4±1.2)°。研究了不同纺丝时间对纤维膜空气过滤性能的影响,当纺丝时间为0.5 h时,纤维膜具有较好的过滤性能,过滤效率为99.5%,过滤压降为476 Pa。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在PA6中加入PVP,在搅拌的过程中二者均匀融合,PVP小分子填充在PA6大分子中,可使纤维膜的亲水性提高。制得的PA6纳米纤维膜可作为加湿器中的湿膜材料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