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北某市"土法炼砷"土壤中化学砷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昆峰  宋卫锋  钟宜航 《广东化工》2006,33(12):76-77,88
粤北某市“土法炼砷”造成的砷污染,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而且砷还会进入河流或地下水,严重威胁了当地及北江下游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本文对“土法炼砷”遗址现场进行调查取样,并对砷污染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黄颖莹 《广州化工》2022,50(7):140-142
介绍了抽出-处理技术在上海市某地下水砷污染地块修复的应用案例.通过对该污染地开展土壤与地下水场地环境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发现该地块部分区域地下水中重金属砷对建筑工人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超出了可接受水平.通过修复技术筛选、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等确定修复方案.该案例采用分区抽提的方式,同时结合多次抽提、药剂注入辅助措...  相似文献   

3.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表明,砷是点位超标较为严重的类金属。砷因其具有可变价态,并可形成具有不同毒性的物质,从而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国内外主要利用固化/稳定化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土壤淋洗技术和电动修复技术等对砷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本文综合美国超级基金项目、欧洲国家修复案例和国内案例,讨论了不同修复技术的修复周期、经济成本和国内外应用情况,并对国内砷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前景提出建议,为砷污染场地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钢渣用作砷污染地下水修复PRB介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钢渣的资源利用特性与污染风险的基础上,模拟研究钢渣作为可渗透反应墙(PRB)介质对砷污染地下水的去除性能,分析初始砷浓度、原水流速等对除砷性能的影响,并对钢渣用作砷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材料的可行性进行探索。结果表明,钢渣的主要元素为Ca、Fe、Si、Mg、Al,主要矿物质为Ca2SiO4和Ca3Mg(SiO4)2,利用钢渣碱度高,机械强度大,呈多孔结构,可作为良好的过滤性能和吸附材料;钢渣浸出液的pH、重金属与氟含量均低于我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环境污染风险很小;在流量相同的情况下,钢渣PRB对砷的去除率在初始砷质量浓度0.1 mg/L时达到最大,流量为0.5 mL/min时,初始砷质量浓度对去除效果影响不明显,去除率均在96%以上;在初始砷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钢渣PRB对砷的去除率随流量的增大而降低;整体上钢渣PRB对砷的去除率随处理水样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处理水样量为3 L时,去除率最低仍可达90%以上。钢渣作为PRB材料处理高砷地下水成本低、稳定可靠、去除效率高,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应用前景的PRB材料。  相似文献   

5.
工业和城市活动导致水体中的铬、砷污染物浓度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近年来,使用零价铁(ZVI)处理地下水和废水中的毒性污染物备受关注,该法被证明有较高的处理效果。该文综述了ZVI处理水中铬、砷污染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污染是我国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以成都平原地区为例,从地理位置介绍了成都平原的地下水资源,介绍了该地区地下水污染的现状、造成原因及危害,并据此提出了治理地下水污染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砷是一种有毒并致癌的化学元素,稻田砷污染对我国食品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目前,用于治理土壤砷污染的方法和技术并不少,但应用于大面积中轻度污染治理的技术还不成熟。水稻施硅是一种可行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但其叶面施硅技术的效果和机制目前上不明确。本文研究了叶面施纳米硅溶胶对水稻砷吸收的影响,确证了纳米硅溶胶对水稻根茎叶砷积累的降低作用,为农田砷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砷是一种常见于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具有高毒性的非金属。饮用水的砷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害。几种技术(混凝、吸附、离子交换、过滤膜处理等)被用于从饮用水中去除砷。本文评估了3种砷的去除技术。间歇式试验结果显示涂有铁的沙子(IOCS.2)能够从合成的水中去除〉90%的砷。试验在pH为3(6、7、8)的条件下进行,初始砷的浓度为260μg/L。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污染已呈现由点向面扩展的趋势,这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污染防治迫在眉睫。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我国地下水污染概况;并介绍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分类:物理处理法、化学法、生物修复法及复合技术法。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除砷常用工艺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砷化物具有相当大的毒性,对人体危害很大。由于矿物及岩石的风化、火山的喷发、温泉的上溢水及矿石的开采、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水体中砷污染严重。这就要求必须采取措施对含砷饮用水加以处理。根据国内自来水行业使用较多的除砷工艺,本文就常用饮用水除砷工艺进行了具体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对广东某地进行了污染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共布设13个土壤采样点和5个地下水采样点。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块地下水存在1个点位砷超标,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经过计算,在不饮用地下水的情况下,地块内地下水中的砷不会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吕成成 《清洗世界》2023,(10):65-67
地下水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本文以肥城某工业园为例,研究分析了园区在建园初期、发展过程中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差,存在一定程度污染;随着园区的建设发展,同时环保要求越来越严的情况下,区域地下水硝酸盐氮、总硬度有变好趋势,重金属砷、镉有增加趋势。结合园区内企业发展情况,分析了可能污染途径,并针对性的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下水污染严重,PRB是处理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渗透性反应墙(PRB)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类型,PRB反应介质和反应机理。简述国内外PRB研究和应用状况,分析PRB技术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家饮用水除砷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砷去除工艺虽然效果良好,但是成本较高,对于砷污染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难以承受。本文探讨了铁过滤、吸附、离子交换、超滤、反渗透和生物技术在处理含砷饮用水方面的应用,对各种处理方法的机理和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为寻找经济性、环境友好性兼备的砷污染处理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化学工程师》2005,(5):8-8
被砷污染的地下水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于一般不进行实验室分析便直接使用的私人用井问题更为突出。现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抗砷污染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永祥  王晋昊  井琦  李雅君 《化工进展》2021,40(8):4486-4496
纳米零价铁(nZVI)具有较强的还原和吸附能力,能有效去除多种类型的污染物质,在地下水环境修复领域一直备受关注。但由于其易团聚和易钝化等缺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综述了nZVI的常用制备方法,并对nZVI的常用改性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各种改性方法起到的具体作用,指出改性过后的复合材料依然存在着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改性nZVI在去除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应用进展,总结了改性nZVI材料在去除过程中起到的具体作用和反应机制,并进一步归纳现阶段nZVI在地下水修复中的传输手段。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指出应改进现有制备方法实现nZVI的量产,在考虑nZVI生物毒性和材料再回收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多种改性方式实现nZVI的材料制备,选择符合污染场地实际情况的传输手段,从而提高nZVI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使用寿命和对目标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地下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对地下水污染源进行分类,从工业、农业、自然、生活四个方面依次分析了地下水污染的途径及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在我国现今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普遍存在着地下水管理责任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地下水环境污染的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关于nZVI修复环境污染在工业废水、地下水等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较多,对其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报道较少。梳理了nZVI常用的制备与改性方法以及不同方法制备nZVI的优缺点;阐述了nZVI与污染物的作用机理主要为还原、吸附和共沉淀;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nZVI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研究报道,发现nZVI对土壤中铅、镉、汞、砷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可能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壤本底菌群结构和微生物多样性。强调了生物炭负载的纳米铁改性基碳材料是一种修复效果显著、环境友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材料;指出了纳米铁基材料在土壤重金属修复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在土壤重金属修复领域中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应用推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水中的砷被认为是最危险的有毒物质之一,处理含砷污水,实现清洁排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电絮凝法处理含砷污水工艺简单、适用性强、对水中的砷去除效率高,是一种高效除砷的先进技术。本文简述了电絮凝处理含砷污水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综述了电絮凝法处理含砷污水常用的电极材料、电极连接方式、反应器类型的技术现状,并对电絮凝法处理含砷污水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中的氟离子过量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造成氟斑牙、氟骨病等[1]。我国氟污染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地下水,部分地区最高含量可达5 mg/L,远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最大允许浓度1.0 mg/L。该文针对近几年采用壳聚糖处理地下水中氟污染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综述了壳聚糖除氟的吸附机理、改性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壳聚糖处理地下水中氟污染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