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维视角下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以东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生态城市的相关研究是当今的一大热点,本文在回顾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进展、阐明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以东营为例,基于东营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功能定位,研究提出共性指标与特色指标相结合、核心指标与支撑指标相衔接、核心指标动态调整的指标体系多维构建策略,建立了符合东营实际的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明确了指标体系实施的具体措施,以推动指标体系真正付诸实施,切实发挥指导低碳生态实践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2.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东营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论述实行低碳生态城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为指导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从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构建目标管理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低碳生态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南京作为生态优良的绿色城市,为河西低碳生态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利支撑。河西低碳生态城目前正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其指标体系的建立引导了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各环节,并获得实施成效。通过对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促进了河西低碳生态城的发展,并为国内城市转型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探索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体系,明确关键要素及其实施途径,有利于以公共政策的形式引导和保障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为城市规划专业介入生态城市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在解析低碳生态城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低碳生态城的系统构成、建设内容、规划内容与基本特征的相关性,从5大子系统、7项建设内容、5类规划内容,结合低碳生态城基本特征,与城乡规划技术体系进行对接,构建了低碳生态城的规划指标,明确关键要素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新视角和新方向,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沙梅溪湖新城作为国内首批8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其开发建设既是长沙落实"两型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构建低碳生态城市的崭新探索。以长沙梅溪湖新城的规划建设为例,重点探索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前,低碳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范式.现基于规划要素管控思路,探讨控规阶段如何落实低碳生态目标、实现有效的生态管控.首先通过城市碳汇源界定了城市中低碳生态要素,再将其转译为城市空间要素,并以此来构建基于要素管控思路的低碳生态控制性规划体系.在此指导下,以崇明县陈家镇国际实验生态社区控规修编为例,探讨“土地利用、绿色交通、生态景观环境、绿色建筑、可持续资源利用”五大规划管控要素在系统层面和地块层面如何予以具体落实,并形成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方案与管控手段,以期为未来同类型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7.
面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笔者对比分析了欧洲绿色城市指数评价体系、美国LEED-ND、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重庆市绿色低碳生态城区评价指标体系等4个国内外典型生态城建设指标体系,以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健康发展。各指标体系在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指导原则、城市功能与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和保护、能源利用与资源节约、人的行为层面的管理等方面具有共性特征。此外,生态城指标体系的建设应充分结合城市所在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以及发展规划与定位,合理制定适合自身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城市节水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圳市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大环境下,根据城市节水节能的实际需要,构建多层次、整体性的城市综合节水示范体系。重点介绍深圳市在产业结构优化、政策法规保障、战略规划引导、市场监督管理、资金支持保障等方面的各项举措,以期为其他城市提供可资借鉴的城市综合节水模式和经验,共同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一些地方出现了对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的误读和工作偏差。作者结合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理论和工作实际,分析了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多元性、紧迫性、长期性、阶段性、适度性、复杂性等基本特点,阐述了低碳城市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的内涵和外延、低碳规划与城市规划、低碳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等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了培养系统思想、顺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等有关城市低碳生态发展七个方面的实施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煜辉  张卫丽 《规划师》2012,28(8):73-77
低碳交通是当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将其与山地城市空间的生态化拓展紧密结合,能较好地解决城市空间有机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节能之间的矛盾。山地城市应采取低碳化、立体化、信息化策略,推动城市空间的生态化拓展:通过建立低碳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机制,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的耦合;通过构建低碳交通单元,形成城市生态空间骨架;通过发展立体化交通,扩大城市空间容量;通过组织低碳交通体系,实现交通快捷链接和无缝换乘;通过构建山地城市综合交通管理新模式,促进低碳化出行。  相似文献   

11.
低碳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状态,或工作生活的方式,所有参与能量交换的个体都时刻影响着承载生命的城市;通过技术层面降低碳排放量是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但探讨如何从城市形态结构的视角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功能形态亦是低碳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城市形态结构中的"高碳"现象,引用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案例,从生态本底、城市街道和社区环境三个实现城市形态结构低碳化的规划途径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低碳生态规划理念的深化扩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生态问题,本文选取低碳生态城市中绿化系统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互动关系,梳理辽东湾新区金帛岛生态型景观的构建引导模式,提出减少城市碳排放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阶段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论文阐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介绍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标准,分析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层出不穷的城市内涝、炎热、地下水枯竭、水环境污染、雾霾污染等问题,融合国内外最新的生态还原、低碳城市、自然调节等改善城市环境理念.提出以新型路面、绿地和水系为主体,构建海绵型城市,转变依赖大规模水利工程设施和管网建设的传统思路,探索城市以“生态呼吸”实现自我修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层出不穷的城市内涝、炎热、地下水枯竭、水环境污染、雾霾污染等问题,融合国内外最新的生态还原、低碳城市、自然调节等改善城市环境理念,提出以新型路面,绿地和水系为主体.构建海绵型城市,转变依赖大规模水利工程设施和管网建设的传统思路,探索城市以“生态呼吸”实现自我修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晶  孙婷  赵迎雪 《规划师》2013,29(1):15-19
21世纪是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时代,对于处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是重要的战略途径。深圳市作为我国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市",试图通过建立量化目标导向下的规划管理执行机制,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渐进常态化"方面做出有益探索,由此开展"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研究综合采用比较分析、空间分析、统计分析、部门走访、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多种方法,着眼于与部门事权相对接,构建起了一套兼顾通用性与地方特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的目标指标体系,为深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量化标准和考核依据。  相似文献   

17.
袁敬诚  陈石  张伶伶 《规划师》2015,(1):146-152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指引下,辽东湾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城镇规划实践,以低碳生态规划思想为指导,总结了低碳生态城镇规划地域性要点,从生态优先、低碳集约和量化管控3个方面出发,探索了编制和实施低碳生态规划的具体策略。辽东湾新区的低碳生态规划探索,为辽宁沿海新城镇的低碳生态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其他城市的低碳生态规划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规划师》2015,(Z1)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指引下,辽东湾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城镇规划实践,以低碳生态规划思想为指导,总结了低碳生态城镇规划地域性要点,从生态优先、低碳集约和量化管控3个方面出发,探索了编制和实施低碳生态规划的具体策略。辽东湾新区的低碳生态规划探索,为辽宁沿海新城镇的低碳生态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其他城市的低碳生态规划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城市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11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于6月27日至28日在扬州召开,低碳生态城市仍是本届大会的中心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会上作了题为《复杂科学与城市转型》的主旨报告,提出了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原则。2010年是我国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一年。政府高度重视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从宏观层面进行引导;有关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主题和理念逐渐清晰;各类  相似文献   

20.
一、背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关注,我国的以生态城市为建设目标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截止2012年6月,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提出"低碳生态城"相关建设目标的城市已达到280个,占比重98%[1]. 我国目前以生态、低碳和绿色为目标理念的城市建设,从技术路径上来说基本上为:确定建设目标→制定指标体系→建设落实.已确定了生态、低碳和绿色建设目标的各地新城,纷纷提出了相应低碳、生态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