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催化裂解多产低碳烯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市场需求、催化裂解工艺、反应机理及裂解催化剂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催化裂解多产低碳烯烃的研究进展,指出深入研究催化剂孔性质及酸性质与催化裂解性能之间的关系,设计具有梯级孔道分布,活性中心高度可接近性的新型催化剂,将会对低碳烯烃生产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闫鸿飞 《现代化工》2020,(12):73-76
介绍了不同原料、不同催化剂的各类催化裂解工艺的技术特点和工业应用情况,提出了催化裂解工艺应关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不同环烷烃催化裂化反应途径及主要影响条件,在催化裂解下双环及多环的开环反应容易发生,生成含单环环烷烃的裂解产物。在环烷烃的转化当中存在裂化反应和氢转移的竞争关系,当环烷烃与链烷烃共存时,会影响链烷烃的低碳烯烃收率和选择性。环烷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关键是单环环烷烃的开环和抑制氢转移反应。用于富含环烷烃原料催化裂解的催化剂应具有高的开环和裂化能力以及低的氢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4.
石脑油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脑油催化裂解的反应体系和集总理论,建立6集总动力学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求解ZSM-5分子筛催化剂作用下的石脑油催化裂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丙烯收率大大高于乙烯收率,丙烯与乙烯的质量比为1.0~2.0,明显高于传统的石脑油水蒸气裂解工艺,各集总的反应活化能均大于100 kJ/mol。通过对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误差均小于15%,表明该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石脑油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反应。  相似文献   

5.
乙烯和丙烯等低碳烯烃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们的生产技术关系到石油化工的发展,随着催化裂解技术的发展,低碳烯烃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本文从生产工艺和催化剂两方面系统介绍了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技术。  相似文献   

6.
对以石油路线生产低碳烯烃的催化裂解工艺进行了综述。催化裂解结合了传统蒸汽裂解和流化催化裂化的优势,表现出良好的原料适应性和较高的低碳烯烃产率,针对不同的石油裂解原料已经开展了相应工艺技术的研究。本文总结了目前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ZSM-5分子筛催化剂、热力学平衡限制和动力学反应条件是催化裂解反应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和研究内容。催化剂研究仍是催化裂解工艺开发的重点,而热力学和动力学是研究反应规律的有效方法,这是今后实现石油烃类定向转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马新龙  张萍  高道伟 《广州化工》2012,40(8):37-39,42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以轻烃到重油范围内为原料的催化裂解工艺技术,着重介绍了我国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DCC、CPP及HCC工艺。而重油催化裂解更适合于我国国情,并指出在研制与工艺技术相匹配的高效新型催化剂方面,找到催化剂酸强度、孔道分布、金属含量和活性组分含量与催化裂解活性之间的关系,为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工艺技术能够全面实行工业化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前言催化裂解是一种从重质原料油生产轻质烯烃而主要产品为丙烯的原料。它与蒸汽裂解和流化催化裂化工艺相比,具有下列明显的特点。 1.催化裂解工艺的气体烯烃总产率要比从催化裂化获得的气体烯烃高得多。对减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3.0 Mt·a-1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所用原料油为原料,考察反应温度和剂油质量比对重油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性能的影响,在确定的适宜操作条件下研究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重催装置原料在不同催化剂上的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较适宜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590℃,剂油质量比为7,与降烯烃催化剂和重油裂解催化剂相比,多产丙烯催化剂的低碳烯烃产率可达25.53%,更适合作为重油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时使用。  相似文献   

10.
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技术和工业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建明 《化工进展》2011,30(5):911-917
近年来全球聚烯烃生产对丙烯的需求日益增加,但传统蒸汽裂解制丙烯/乙烯的产出比一直低于丙烯/乙烯的需求比,丙烯供应产不足需,因此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蒸汽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技术工业应用的现状,分析了KBR公司石脑油催化裂解多产低碳烯烃(ACO)技术工业示范试验以及目前已实现工业应用的6种减压瓦斯油/常压渣油催化裂解多产低碳烯烃技术的最新进展,认为我国低碳烯烃生产应从国情出发,认真贯彻“轻质化、多元化、炼化一体化”方针;同时建议我国加工石蜡基和中蜡中间基的大型炼化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几套大型催化裂解装置,多产低碳烯烃特别是丙烯,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董国辉  许凌子  王珠海  时维振 《广东化工》2011,38(5):30+35-30,35
文章详细叙述了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反应机理、催化裂解催化剂的分类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影响催化裂解反应产物分布的因素,举例介绍了近十年来开发研究的新型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工艺和国内外催化裂解工业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小型固定床实验装置研究了乙基环己烷在基于ZSM-5分子筛介孔催化剂上的裂解性能,发现乙基环己烷具有较好的裂解性能,原料转化率在80%以上,乙丙烯收率(质量分数)可达41%,低碳烯烃收率(质量分数)接近50%,液体产物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同时考虑乙基环己烷催化裂解过程中的热反应与催化反应,建立了包含14个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基于4个反应温度下的裂解实验数据,求取了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参数。求得的表观活化能均在90 kJ·mol-1以下,主要组分收率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不高于10%。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小型固定床实验装置研究了乙基环己烷在基于ZSM-5分子筛介孔催化剂上的裂解性能,发现乙基环己烷具有较好的裂解性能,原料转化率在80%以上,乙丙烯收率(质量分数)可达41%,低碳烯烃收率(质量分数)接近50%,液体产物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同时考虑乙基环己烷催化裂解过程中的热反应与催化反应,建立了包含14个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基于4个反应温度下的裂解实验数据,求取了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参数。求得的表观活化能均在90 k J·mol-1以下,主要组分收率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不高于10%。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低碳烯烃,尤其是丙烯、乙烯的需求越来越大。开发以石油为原料,通过催化裂解的工艺,生产低碳烯烃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生产的趋势。本文结合重油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工艺,对催化裂解催化剂以及我国的重油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反应机理、催化剂的类型及研发进展,重点探讨了我国重质油催化裂解工艺的特点,展望了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中高性能催化剂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碳四烷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述了碳四烷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催化剂体系、影响因素及催化裂解方式。该催化剂体系包括硅铝酸盐及锆硫酸盐,氧化铝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混合物,负载型催化剂等3种类型。其中分子筛(晶体硅铝酸盐)及其改性催化剂是研究开发的主要方向。除操作条件外,稀释剂、引发和抑制剂和裂解反应方式对催化裂解反应均有影响。催化裂解反应机理与催化剂的种类和反应条件相关。对于酸性分子筛催化剂有2种比较公认的机理:正碳离子机理,自由基与正碳离子机理两种形式。研究表明碳四烷烃,特别是正丁烷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具有良好的低碳烯烃收率,收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李强  王雷  张琪皓  罗国华  魏飞 《化工学报》2004,55(7):1103-1108
建立了一套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反应装置,利用此装置进行了重油催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的实验研究.以中间基丙烷脱沥青油(DAO)为原料、工业CHP-1分子筛平衡剂为催化剂,主要考察了下行床反应器中反应温度和剂油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当以丙烯、丁烯为目标产物时,反应温度存在最佳值,剂油比越大低碳烯烃收率越高.由于下行床具有短停留时间、气固流动更均匀和返混小的优点,能获得更高的产品收率,使干气收率受到抑制.试验结果说明下行床反应器是一种适合于石油烃类裂解工艺过程的反应器形式.  相似文献   

19.
催化裂解(DCC)工艺──重质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新技术编者按:“技术转让”栏目主要介绍石化系统研究开发成功的新技术,大部分技术可转让推广。对这些新技术有兴趣的企业或单位可来函来电与本编辑部联系。1概述针对我国原油普遍偏重,石油化工对乙烯、丙烯及丁烯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炼化一体化和煤制烯烃产能的快速扩大,石化行业C4/C5烯烃的资源总量越来越大,但高效利用的途径较少。目前,全球对丙烯的需求不断增长,利用烯烃催化裂解技术将C4/C5烯烃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丙烯、乙烯成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工艺路线。从烯烃裂解催化剂、国内外烯烃裂解工艺等角度详细介绍了现阶段烯烃催化裂解技术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显示催化剂是烯烃催化裂解技术的关键,不同工艺技术路线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并对烯烃催化裂解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其中高选择性催化剂和大型化技术的开发是未来需要深入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