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工科建设对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新性的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水平制药工程人才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北京化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出发,分析了目前该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论+实践"贯通式培养课程群和"四步走"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而培养出社会认可度高、就业竞争力强、实践能力突出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的提出为磷化工行业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改革与探索提供了一个"中国方案"和全新视角。基于磷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了"1+X"复合型磷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实际,从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方案的建立、"双导师"培养、"工程师角色扮演"、实践环节训练五个方面提出磷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3.
培养具备能源转化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完成这项根本任务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把科研运用于教学。通过探索教师把科研内容带入理论课程、教师把科研内容带入实践课程以及教师把科研内容带入课外科技活动这三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成效,验证了科研促进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食品添加剂为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OBE理念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从学情实际出发,从社会需求出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食品添加剂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以期为许昌学院的应用型课程建设提供经验,为探索"新工科"和"新农科"背景下食品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家正在建设"新工科",更强调创新性、实用性与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物理化学是众多工科专业的基础课,其知识体系与能源、材料、生命、环境等学科密切相关。对于物理化学知识体系的学习与掌握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人才的基础。在此背景下,面向工科开设的物理化学课程进行了设疑启发、问题导向、慕课建设、物理化学史案例教学和物理化学题库建设等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达到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介绍了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剖析了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依托省级科研平台"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探索、构建了一套符合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新理念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新工科建设内涵和EIP-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分别从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以期为培养新工科应用型复合型化工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华南农业大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采用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学科交叉教学,并且探究多学科交叉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通过研究和构建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促进专业国际化,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突出"能源是面向环境改善的能源,环境是服务于能源转化和利用的环境"的特点,形...  相似文献   

9.
地方性师范院校中增设工科专业,是为了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同时,工科专业的设置,也为师范院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可以带动整个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换代。目前师范类院校中在工科专业的开设过程中,遇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以包头师范学院化学学院中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对地方性师范院校中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广州化工》2021,49(18)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战略性行动。这不仅仅是综合性及行业特色性院校的主战场,也是地方院校突出特色优势,服务区域经济,推动新工科全方位建设的必然要求。以渭南师范学院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地方院校能源化工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从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以及学科竞赛角度探索工程人才的培养,总结了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师范院校工科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性坤 《广州化工》2009,37(2):206-207
师范院校开办工科专业,增加了师范院校的办学活力,使师范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增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应该不断修订与改革其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进步中对人才的需求。对师范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修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框架性思路,并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老牌工科专业需结合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来培养综合型创新人才。以东莞理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综合课程设计探索为出发点,通过针对全国北方供暖城市进行供热设计,集"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供热工程"、"空气调节"、"工程制图"等课程融于一体的创新型综合课程设计,促进新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潘萍  彭高丰  朱智平 《粘接》2023,(3):141-145
校企合作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针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PDCA循环理论为基础,设计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企业实践新模式。为评价PDCA企业实践模式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采用BA对SVM模型的参数组合进行优化,得到了用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BA-SVM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武汉市某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中。评价结果表明,BA-SVM模型相对于SVM模型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准确率高,PDCA实践教学相对于传统实践教学对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大提升。研究对提升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针对工科专业人才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而以学科赛训为载体,“赛训一体”开展工科设计教育,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针对本校制药工程“赛训一体”的办学经验和优势,探索在制药工程人才“赛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制药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在地方院校的实施,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工程教育的先进模式与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首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积极响应新工科建设。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建设三个方面着手,探索了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院校培养具有创造性、应用性和复合性特质的化工类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西安交通大学能源环境工程专业通过构建以优化实验课程结构和丰富教学资源为核心的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实验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培养了适应社会需求的环境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拔尖创新人才短缺,急需各个高校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文章以百色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为例,从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体系的改革及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化工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传统的化工行业也衍生出新的产业领域和方向。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等行业对化工专业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在新工科建设中,将化工与材料、化工与能源、化工与环境、化工与信息技术进行交叉融合,开展化工类专业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化工+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新机制,提出了一套“化工+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与方法,为综合性大学的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目前国内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及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可以看出无论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还是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难以达到高分子材料企业对质量管理人才的要求;根据高分子材料企业对质量管理人才的要求,确定了"工、质管融合"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深入推进,急需加快新工科建设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提供人才保障。在分析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问题和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制定、导师队伍发展、课程设置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优势学科——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本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化工技术人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化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