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乔海霞  刘连  高善朴  李佳  杨水旺 《矿产勘查》2022,13(8):1166-1174
临沂市境内的沂沭断裂带为地热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本文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热等资料基础上,从热源、热储、盖层、通道等方面对该区地热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分析了沂沭断裂带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条件、分布规律及特征,认为北北东向沂沭断裂带为该区导热、储热构造,结合区内地层岩性分布及埋藏条件,分“新生代古近系热储、中生代白垩系热储、古生代寒武系及奥陶系热储类型。研究结果为临沂市境内进一步研究、勘探及开发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1):30-34
查孜地热田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断块隆起区之当惹雍错-许如错南北向地堑区,区内岩浆岩分布较为广泛,活动性断裂较为发育,拥有形成地热的良好地质条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地热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查孜地热田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地热田的热储层为古近纪古-始新统火山岩。大气降水及融雪水的入渗补给为地热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活动性断裂构成了地热水深循环的通道,广泛分布的岩浆岩体为地热水提供热能来源,本区地下热水的成因类型可划归为岩浆岩-构造断裂型。  相似文献   

3.
干热岩地热能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资源,其规模高效开发一直是世界性的研究热点。为解决完整干热岩地热EGS(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开发所面临的热交换体积小、换热效果差等问题,深入研究深部天然干热岩体的裂缝分布特征。通过实地勘察发现,深层花岗岩体构造裂缝普遍会被热液或岩浆充填,形成裂缝后期充填花岗岩体。通过显微观测试验得出,受充填体高温作用影响,裂缝后期充填花岗岩热破裂裂缝数量随着距胶结界面距离的变化可分为裂缝数量平缓波动区、裂缝数量剧烈增加区和裂缝数量波动减小区。裂缝后期充填花岗岩主要产生长度大于50μm及长度大于100μm的微裂缝,且不同尺度裂缝数量最大值的位置皆位于距胶结界面一定距离的母岩中。当裂缝充填体厚度为3.4 cm时,裂缝充填体高温作用的单侧影响范围约为1 m。普遍赋存的裂缝充填体使花岗岩母岩形成巨大的弱面结构。通过水力压裂试验得出,弱面结构可成为水力压裂建造人工储留层的破裂通道,并且可大幅减小破裂压力,从而实现规模高效建造干热岩人工储留层。以此为基础研究干热岩地热开采中人工储留层建造新技术,即构成了干热岩地热开发的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任磊  薛宝林  罗晓春  李春波 《矿产勘查》2020,11(9):1981-1985
河北省西部山区山间盆地型地热热储主要受构造控制。在勘查过程中,采用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对勘查区进行地质分层、构造圈定以及判断断裂构造的富水性等地质特征;依据土壤氡气、米地温测量等方法,判断深部构造的活动性。在确定热储构造平面位置后,根据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资料,推断热储构造深部空间形态,判断产状。勘查过程中通过多方法、多参数的紧密结合,互为补充,互相验证,可为地热资源勘查和地热勘探井位的布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温泉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入手,利用环境同位素和SiO2温标测算研究资料提供的地热水与补给区的相对时空位置关系,在系统解析补给区与温泉区地貌、地质构造特征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认为温泉地热水的成因与庐山地质构造演化所形成的特殊地貌、地质构造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有其特殊的形成条件和自然历程。  相似文献   

6.
评估区位于凉州区西北部,区内针对地热的勘查工作较少,论文将通过分析既有的区调资料、物探资料及周边地区有关地热资料,充分的分析区内干热岩形成的条件以及分布情况,并评估其潜力。  相似文献   

7.
杨文亮  金光荣 《矿产勘查》2017,8(2):337-342
文章结合区域地热地质特征以及温泉的水化学、热储构造、热能来源,分析了泗塘温泉所处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并从地热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方面对泗塘温泉成因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泗塘温泉受塘头断层、石阡断层控制,属断裂性温泉;其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即大气降水通过岩溶管道、裂隙下渗至含水层,在地温加热下形成地热水;地热水沿深部断裂构造线由北东向南西径流,在断裂的导水控制以及河谷切割下岀露形成。希望文章研究成果为泗塘温泉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展深层干热岩的系统评价对于坳陷地热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收集的1∶20万重力数据38870 km2、1∶5万航磁数据26630 km2和胜利油田以往实施的钻井、地震勘探资料,采用Parker-Oldenburg反演迭代算法、重力-地震联合剥层方法、重磁正反演等方法,开展莫霍面、居里面、壳断裂-岩石圈断裂、基底构造和基底岩性等地热地球物理研究。通过实施大地电磁测深剖面116 km,验证了壳幔过渡带熔融体发育特征。从居里面深度、莫霍面深度、地温梯度、热储层岩性、盖层厚度、潜山规模6个方面评价优选了5处干热岩靶区。济阳坳陷具“壳幔生热、构造控热、潜山储热、盖层保温”四位一体地热成因特征,是以“传导型干热-水热共存、对流型水热补充”为主要特征的盆地复合型地热系统,潜山型干热岩靶区具有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王跃  赵振远 《矿产勘查》2019,(5):1248-1253
贵州省黔东南州北西部地热资源整装勘查为2013年度省地质勘查基金整装勘查项目(第三批),勘查区受挽近期活动构造带的影响,区内断裂储热、导热较好,热储单元条件较好,热储主要为带状热储,带状热储主要是指受断裂控制,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的热储。文章通过对勘查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地球物理等特征综合分析后,勘查区的热储类型主要为典型带状热储,其储水、储热、导热层均为断层破碎带,其地热水资源量估算与评价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丁正云  范爱玲  黄渊孝 《矿产勘查》2023,14(12):2366-2376
广东龙门永汉地区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对该地区水热型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及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研究,对更好开发利用其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地热地质调查、钻探工程及降压试验等方法,对该地区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地热流体质量并计算了地热资源量。研究表明,较高的区域背景热流和高生热率的花岗岩体是永汉地区热储的良好热源,大气降水沿断裂带向深部渗透,经深部循环,接受热量加热形成热水后以沿升流通道向上运移形成水热对流系统,并在有利的地段聚集形成地热田。地热资源量4225.93×1012kJ,地热流体可开采量13980 m3/d,加权平均水温57.8~72.4℃。地热流体体质量较好,主要为HCO3-Na型中性低矿化度的淡温热水,其开发利用方向为理疗洗浴、采暖、农林渔业等,可进行梯级开发利用。研究成果可为永汉地区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该文综合了地质路线调查、机民井(地热井)地温测量、水化学分析、物探剖面测量等工作成果,对冀东燕山中段的地热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区内地热资源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冀东燕山中段地热异常区主要分布在肖营子岩体边部,地热流体的分布、运移和储存受断裂控制;热储岩性为片麻岩或花岗岩,基本无盖层。热储深度3000~3200 m,温度105~110℃,热水形成时间12.3~27.8a。地下流体化学成分主要受肖营子岩体影响。热量来自于地壳深部。活动性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交汇部位、背斜核部、高热导率且具有一定延深的岩体或隐伏岩体与低热导率地层接触带附近、区域地下水排泄区等为山区地热形成有利地段。通过估算,研究区内各地热异常区地下热水总可开采量为207.03×104 m3/a,其产生的能量为21.59×1010 kJ/a,相当于7367.59 t标煤或5156.29 t石油产生的能量。为今后研究区内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规划、采矿权设置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地热资源勘查风险决策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开展地热地质工作是在收集现有地热田的水文地质背景、地热勘探点的基础地热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表有限的线索来判断地下深部未知点的水量和水温,难度相当大,勘查风险也较大,为了控制地热资源勘查风险,对其建立一个风险评价模型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中包含了热储构造开启程度、热储构造部位、沟谷切割程度、物探效果、热储埋深、热储厚度、热储岩层倾角、热异常情况等9个风险因子,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最后,该风险模型在本文中应用于万盛区黑山谷实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1,(1):72-77
干热岩的勘探开发近年来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相关研究大多是从开发角度进行研究,而对干热岩中热量富集传递的研究甚少。为了解干热岩岩体中热量富集与传导机理,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与总结,结合构造地质学、传热学、地热学、矿物岩石学等理论方法,进行岩石三轴热导率的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的三轴热导率存在差异,使得地下热流在岩石中的传导存在各向异性。因此,提出了岩石导热各向异性指数,及干热岩岩体中的热量传导公式,进而研究分析了干热岩岩体中热量传导规律与聚集特征,并认为"热源—热通道—干热岩储层—盖层"的垂向构造组合有利于干热岩中热量的富集。  相似文献   

14.
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查明地热资源的深部热储构造关系,结合大功率激发极化剖面,划定深部地热资源延伸至近地表(300m以内)的破碎通道,最终指导工程钻探的布置。本文简单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工作原理、特点。实践表明,联合两种方法,既保证了深部地热勘探的效果,又降低成本,在深部地热田勘探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4):623-626
通过对贵州省石阡县城区附近石阡断裂区域出露地热水资源地热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石阡断裂构造是控制区内地热水资源形成和富集的主要因素,总结了沿石阡断裂上下盘地热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和赋存等特征,提出了石阡断裂上盘是进行理疗矿泉水资源勘查和开发的理想构造部位,下盘是进行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构造部位,为后期区内地热水资源的勘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4):623-626
通过对贵州省石阡县城区附近石阡断裂区域出露地热水资源地热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石阡断裂构造是控制区内地热水资源形成和富集的主要因素,总结了沿石阡断裂上下盘地热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和赋存等特征,提出了石阡断裂上盘是进行理疗矿泉水资源勘查和开发的理想构造部位,下盘是进行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构造部位,为后期区内地热水资源的勘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宋涛  赵松  包怡  吴建峰  吴灿  孙璐 《矿产勘查》2023,14(8):1450-1457
苏北盆地建湖隆起赋存丰富的地热资源,通过综合物探地质解释确定热储层对建湖隆起中段射阳湖地区地热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广域电磁法、重力勘探及大地电磁测深法,查明了宝应县射阳湖镇6 km2范围内地热地质特征,从源、通、储、盖4个方面开展地热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地热成因分析优选钻井点位,设计探采结合井1口(设计井深2200 m),经钻探工程验证,终孔于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终孔深度2060 m),井口水温75℃,降深6.39 m出水量2095 m3/d。实践证明,综合物探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中,可提供热储层、导水导热构造、盖层等关键地热地质信息,为地热钻井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2,(3):445-450
正安县桐梓垭地区在三江河谷边缘有温泉群出露(水温33.2℃)。通过对区域地热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为混合热储类型,地热水成矿条件较好。因该区属背斜隆起紧密褶皱带区,岩层产状陡,两翼地热水埋藏深度大,轴部强烈隆起、热储含水层抬升,地热水埋藏深度较浅;考虑断裂构造具有良好导热导水作用,建议以群乐背斜轴部为勘探构造部位、以在热储含水层中揭露断裂构造为勘探目标,从而实现增加成井率、减少勘查风险。  相似文献   

19.
冀东北部山区地热资源丰富,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对查找深大断裂构造,圈定地热异常范围有着良好的效果。本文以冀东北部山区某项地热勘查项目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实施了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技术(CSAMT)与视电阻率测深为主的勘查手段,两种技术方法的应用大致揭露了本研究区构造走向及位置,查明2条主要控热导热构造F01、F02。辅以激电测深技术,加之6参数对含水层与断裂的良好反应,基本确定了热储位置及空间分布规律。圈定了地热异常区与地热资源可开发利用的范围,为下一步地热地质勘查与钻探布孔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祝小辉 《四川建材》2012,38(4):179-180
广东河源仙塘热水温泉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和平凹褶断束(Ⅳ4)与永梅凹褶断束(Ⅳ8)的交汇复合地段,河源断裂的上盘.河源断裂为区域性河源深断裂的主干断裂,对本温泉热储的产生主要具控热作用,属控热构造.NW向F1断裂北端切割河源断裂形成地热流体的运移及卸压条件,中段切割东江形成地表水体的有利补给条件,由此推断:F1断裂具导热作用及控制热矿水的汇集赋存作用,属导热、导水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