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1/20比例的15层和7层两相邻框架剪力墙模型结构连接粘滞阻尼器的振动台试验,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位置连接阻尼器的结构减震效果,探讨了多遇、基本、罕遇和大遇四种水准地震下结构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在7度多遇和基本地震下,阻尼器连接对结构地震反应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剪力响应的控制效果相对较差;7度罕遇地震和大震下,有阻尼连接时,主结构地震响应的控制效果较小、甚至使反应增大,大部分次结构反应不降反增;7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最大值均满足抗震性能目标要求;阻尼器连接在次结构顶层、顶层和一层连接时减震效果较好,但主结构的部分位置(底层、高度方向的中间层、接近顶部的几层)与次结构的底层位置为薄弱位置。  相似文献   

2.
对15层主结构与7层次结构的两相邻框架剪力墙模型结构在三个不同位置连接黏滞流体阻尼器,输入三种振动台地震波及三种不同加速度峰值,以主结构顶层最大相对位移最小为优化目标,寻求出三种阻尼器连接位置对应的最优阻尼系数,并对两相邻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结果显示,当阻尼器选择合适的安放位置和合理的阻尼参数时,主、次结构的地震反应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起到较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基于响应面法进行减震结构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试验设计、有限元分析、响应面函数拟合和参数优化.以一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参数优化为例,以所有粘滞阻尼器提供的阻尼力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函数,层间最大位移限值作为约束条件,建立粘滞阻尼器参数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非线性规划优化方法进行参数优化.算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响应面法进行粘滞阻尼器参数优化,既能保证结构层间位移小于限值,又能降低建造成本.  相似文献   

4.
网格结构减震控制中的粘弹性阻尼器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性价比思想,从网格结构的节点位移、加速度和杆件轴力等角度,提出多种优化目标函数,并建立相应的优化数学模型,选用非线性规划中的复形法,编制了相应的优化分析程序,对粘弹性阻尼器在网格结构减震控制中的参数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复形法进行阻尼器参数优化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实现了目标函数最小化。  相似文献   

5.
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减震结构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考虑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斜撑的施加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研究了支撑刚度对阻尼器减震效果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为粘滞阻尼器支撑结构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罗尽华 《中外建筑》2012,(9):112-113
通过对剪切型软钢阻尼器的特点,工作性能的简单介绍,提出与其连接构件验算的要求。并按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10)中对该类问题的要求,介绍进行中震不屈服设计的方法、SATAWE参数修改,模型简化等做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粘弹性阻尼器参数设计及位置优化实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弹性阻尼器是减振被动控制中一种十分有效的耗能减震装置.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粘弹性阻尼器用于结构抗震控制的设计方法,根据粘弹性阻尼器的耗能原理友抗震规范方法提出了粘弹性阻尼器位置优化实用方法,比较了粘弹性阻尼器在不同位置布置下的减震效果,并为粘弹性阻尼器几何参数及位置确定提供了实用可行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8.
粘滞阻尼器连接的相邻隔震与非隔震建筑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较大,可能会与相邻非隔震结构之间产生碰撞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简化模型对隔震与相邻非隔震结构之间布置粘滞阻尼器的减震控制的工作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隔震与相邻非隔震结构之间布置粘滞阻尼器减震控制的数值仿真分析模型,研究了粘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布置位置以及隔震结构隔震层刚度对结构顶点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阻尼器阻尼系数和隔震结构隔震层刚度的增加,隔震结构顶层位移也随之增大,阻尼器布置位置越靠近隔震层,相邻非隔震结构顶层位移控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粘弹性阻尼器的性能与特点以及消能支撑计算模型的分析,建立了粘弹性阻尼器参数优化的计算模型:以粘弹性阻尼材料的储存剪切模量为设计变量;以各层最大层间位移的最大值的控制率和各层耗能梁段最大梁端弯矩的最大值的控制率为约束条件;在考虑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地震反应以及结构的经济效益的目标下,建立了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文中以设置粘弹性阻尼偏心支撑的五层平面钢框架为例,使用ANSYS软件中的优化设计模块,通过APDL语言编制优化设计程序,建立了参数优化模型,并对该问题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并对偏心支撑结构和消能偏心支撑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ANSYS软件中的优化设计方法稳定可行;消能偏心支撑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对顶层位移的最大减小量可达44.96%;耗能梁段梁端弯矩的最大耗能效果达到37.4%,这样可以延缓耗能梁段的屈服时间,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选用两相邻单自由度体系(2-sdof)作为算例模型进行连接阻尼器的参数优化设计研究,以结构的位移响应传递率为性能指标,推导同时连接金属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时结构的位移响应,并基于定点理论得出对应于不同金属阻尼量的最适粘滞阻尼参数公式。根据振动微分方程自编程序,选取两条不同的地震波对结构算例模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依据位移、加速度响应和能量的分布对单质点体系减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相邻结构之间附加按照理论公式得出的阻尼量,能够充分发挥出金属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的双重性质,从而使得结构的地震响应得到大幅度地降低。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粘滞阻尼器减震结构时程分析中各参数物理意义及取值方法。建议按阻尼力输出一致的原则采用线性阻尼系数换算非线性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并作为初始参数进行消能结构的时程分析。最后,以四川某教学楼的减震设计为例,分析结果表明,按文章建议的参数估算值与最终确定的阻尼器参数较为接近,减少了由于参数初选的盲目性带来的反复试算过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应用磁流变阻尼器控制斜拉桥拉索振动中参数优化这一关键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建立了目前常用的RD-1005型磁流变阻尼器非线性双黏性模型,得到了基于输入电压、激振频率、振动幅值等参数的磁流变阻尼器等效黏性阻尼系数计算公式;然后提出了考虑拉索垂度、弯曲刚度和倾角等因素影响的黏性阻尼器拉索减振设计方法,修正了Pacheco的设计曲线;最后提出了磁流变阻尼器拉索减振的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实桥试验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3.
阻尼器不仅可以减轻结构震害,也可以用于结构抗震体系的优化。本文针对某工程实例,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要求和结构的抗震要求,用减震框架结构代替配置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通过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了上述两种结构类型模型,对二者进行了多遇地震弹性和罕遇地震弹塑性变形分析。结果表明,与配置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相比,减震框架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经济优势,在结构抗震体系优化选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该工程的结构抗震体系选型。  相似文献   

14.
根据黏滞阻尼器连接相邻结构减震体系的2-DOF模型,以平稳白噪声为地震激励,建立了结构振动能量表达式,分别以单体塔楼和整体结构的振动能量最小为控制目标,建立了优化连接阻尼参数理论表达式.分析了结构频率比和质量比的随机性对优化连接阻尼、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以及连接阻尼参数随机性对减震效果的影响.最后对某工程算例进行了位移反应分析,对比了减震效果.结果表明,依据简化模型得到的优化连接参数可以适用于多自由度体系,两结构频率比的随机性对优化连接参数及减震效果有一定影响,质量比的随机性对二者影响较小,而优化连接阻尼随机性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则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针对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结构现有设计理论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现有方法利用定点理论获取阻尼器优化设计参数时,存在忽略主结构固有阻尼,优化参数适应频带窄以及附加质量比取值不明确等问题。基于遗传算法的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适应目标,能够综合考虑共振频率和非共振频率对结构的影响。研究中针对主结构为单自由度的体系,对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既有方法,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更为有效地得到系统的优化解,获得更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康 《建筑施工》2012,34(4):291-292
上海浦江双辉大厦连接通道工程根据两侧大基坑及其支护体系的现状,运用三维模型验算结构安全状况,对原有南北向对撑进行了优化,改为东西向对撑,从而解放了两侧的钻孔灌注桩排桩,使其和大基坑内原有保留支撑同挖土流程一起,从上向下一同拆除、外运,使分隔墙的拆除、后浇带的封闭工作大大提前,取得了工期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高层建筑、地铁、地下停车场等现代化建筑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增多.想要很好的进行高层、地铁和地下停车场等建筑物的建筑,地下的施工是必须要注意的.可以说只有地下建筑稳固安全,地上的建筑才能顺利进行.基坑支护结构就是地下结构施工安全保障的结构,本文就岩质基坑支护结构在实际相邻建筑物中的应用中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不足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MGA)和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 API接口,开发了一种面向偏心结构中阻尼器快速优化布置的平台,提出了两种为抑制偏心结构扭转效应而设计的评价函数,分别采用了二进制的对称分组和自由分组两种编码方法,基于拟合标准反应谱生成的人工地震动记录,首先与穷举法结果比较,验证了该优化平台对于偏心结构中、给定数目粘滞阻尼器位置优化结果的可靠性和高效性;然后引入两个性能评价指标,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对偏心结构中阻尼器位置优化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结果表明:评价函数的设计和编码方法的选择对阻尼器优化影响较大,场地地震动输入会影响阻尼器的位置优化,且与编码方法的选择相关,同一编码影响不大;力学参数的改变不影响阻尼器的位置分布,但粘滞阻尼器阻尼系数和阻尼指数取值适中,可以兼顾层间位移角最大楼层和结构总体反应两个方面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孙文成  李伟 《山西建筑》2011,37(26):48-50
主要介绍了结构碰撞的类型、实验和理论上的主要研究成果,并给出了避免和减轻结构碰撞的措施和建议及相邻建筑碰撞灾害评估方法,对结构碰撞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将单质点结构附加金属阻尼器的方式研究金属阻尼器在参数改变时的减震效果变化。通过对金属阻尼器抗侧刚度k_d、屈服位移u_(dy)和屈服强度F_d的改变来研究金属阻尼器参数以及地震加速度峰值对金属阻尼器减震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