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补贴与碳税是我国政府在践行碳减排过程中常见的策略之一。基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理论下,建立了以社会总福利为目标函数的模型,比较了政府不同财税政策下的补贴与碳税政策。分析了政府补贴与碳税对高碳产品和低碳产品制造商决策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情况下两种产品的均衡价格、均衡需求、均衡收益以及社会总福利。研究表明,无论政府采用哪种策略,社会总福利均会增加,但政府采用只向生产低碳产品的制造商进行补贴的策略,比只向生产高碳产品的制造商碳税的策略达到的社会总福利的效果要好,而综合考虑碳税和补贴的策略比前两种策略要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风险规避和碳税对制造商低碳竞争策略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垄断及竞争市场模型,分析了风险规避型制造商在不同模型下的生产策略选择,得出不同均衡策略的满足条件以及该策略下制造商产量及期望效用。研究发现,消费者同质时,无论是否存在竞争,制造商总会选择在碳税较低时生产普通产品,而在碳税较高时生产低碳产品;风险规避态度仅影响制造商产量及期望效用而并不影响制造商策略选择,但特别地,在竞争市场中风险规避态度会降低制造商竞争力。消费者异质时,除碳税因素外,制造商的策略选择还会受到消费者偏好的影响,但风险规避态度会削弱这一影响力度。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政府补贴的前提下,研究了一个同时提供生产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制造商的延保决策问题;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制造商延保服务选择的影响,以及政府补贴在不同延保模式下对再制造产品销量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1)不论政府补贴如何设定,制造商为再制造产品提供延保服务都能够增加利润且双延保模式最佳。(2)不论制造商选择哪种延保模式,政府补贴总能增加再制造品的销量与制造商的总利润;但是在市场发展初期,只有政府补贴达到一定程度,双延保模型下再制造品的销量才能超过无延保模型。(3)政府补贴会促进制造商再制造产品减排研发活动,并且研发努力水平随政府补贴力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政府补贴的前提下,研究了一个同时提供生产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制造商的延保决策问题;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制造商延保服务选择的影响,以及政府补贴在不同延保模式下对再制造产品销量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1)不论政府补贴如何设定,制造商为再制造产品提供延保服务都能够增加利润且双延保模式最佳。(2)不论制造商选择哪种延保模式,政府补贴总能增加再制造品的销量与制造商的总利润;但是在市场发展初期,只有政府补贴达到一定程度,双延保模型下再制造品的销量才能超过无延保模型。(3)政府补贴会促进制造商再制造产品减排研发活动,并且研发努力水平随政府补贴力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政府补贴和企业成本分担对绿色供应链绿色努力水平、定价策略以及利润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政府补贴模式下决策结果的差异性,运用博弈论及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3种决策情形下的绿色供应链最优决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成本分担能够有效激励制造商提高绿色努力投入,但分担比例越大对零售商越不利。政府补贴对供应链成员均有利且有激励作用,但是政府补贴且零售商分担成本时的激励效果弱于仅有政府补贴的情形,此时零售商成本分担的激励作用被弱化甚至产生不利影响。无论零售商是否分担绿色努力成本,政府补贴消费者的激励效果要优于补贴制造商。研究有助于政府与绿色供应链企业在决策互动中作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纳什均衡市场下政府补贴对再制造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再制造商回收旧件进行再制造的企业实践,利用博弈理论建立原产品制造商和再制造商之间的纳什均衡博弈模型,对比分析无政府参与和政府参与下的最佳策略以及最佳收益情况,阐明政府财政干预的宏观调控作用;并采用数值算例进一步探讨不同消费者认可度下,政府补贴对再制造战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从制造商处征收产品回收处置费并用于补贴再制造商的调控措施能够促进再制造产品销量的提升,从而改善再制造商的盈利状况。特别是在消费者认可度较低的市场环境中,再制造产品因无人问津导致再制造商陷入无利可图的困境,此时推动再制造战略就更加需要政府的介入。  相似文献   

7.
基于市场中的绿色消费者细分,考虑直销渠道的存在,构建政府对制造商和消费者实施差别权重补贴下的两种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探讨供应链成员定价策略的选择以及政府差别权重补贴、绿色消费者比例和普通消费者接受度对闭环供应链产品定价和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新产品和再制品不同渠道销售模式下,补贴权重仅影响再制品价格,政府补贴额对再制品定价的影响取决于补贴权重的取值范围;接受度的增大不一定阻碍新产品定价,也并不完全利于制造商的利润提升;相较于零售商而言,制造商的定价策略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蔡东  胡七丹  郭春香 《工业工程》2019,22(5):133-140
来自市场和政府的压力迫使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完成减排目标。因此,在碳交易且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对制造商低碳技术创新投资决策和政府的激励合约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时,通过激励合约的设计,政府可以观察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实现最优激励;激励合约有效提高了制造商技术创新的动力,得出了制造商最优决策及影响因素;提出制造商和政府要通过广告、政策等方式努力提高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政府补贴、绿色供应链制造商及零售商的互惠利他偏好对双方定价策略、利润、产品绿色度及绿色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影响,运用博弈理论结合数值仿真方法对4种决策情形下的绿色供应链成员最优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商或零售商单方面的互惠利他偏好均会降低自身利润,提高产品绿色度、对方利润及供应链整体利润,且当双方互惠利他程度相同时,零售商的互惠利他偏好更能有效提高产品绿色度;无论是制造商或零售商具有互惠利他偏好,政府增加补贴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互惠利他偏好对产品绿色度、对方利润及供应链整体利润的提升作用,但不同的是,当制造商具有互惠利他偏好时,政府增加补贴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其互惠利他偏好对其自身利润的损害作用,当零售商互惠利他时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考虑潜在制造商的市场进入成本,采用两阶段分析法研究了碳税对市场进入制造商技术策略选择的影响,以及政府社会福利最大的碳税政策制定问题。第一阶段,政府和制造商stackelberg博弈制定碳税政策标准。第二阶段,在位制造商和市场进入制造商Cournot博弈决策技术选择。研究发现:①如果在位制造商采用普通技术,增加碳税有利于制造商采用减排效率较高的低碳技术进入市场;②如果在位制造商采用低碳技术,增加碳税不利于制造商进入市场;③市场进入成本较高情形下,碳税能够引导在位制造商采用低碳技术;市场进入成本较低情形下,当市场需求较大时碳税能够引导制造商都选择低碳技术;市场需求较小时,碳税政策部分或完全失效。  相似文献   

11.
肖敏  张耀 《工业工程》2020,23(4):28-35
为了研究制造商产能约束下政府的环境税和回收补贴双重干预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决策的影响,并为政府的干预政策提供建议,构建了由一个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并运用Stakelberg博弈和逆向归纳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结果发现,当政府向制造商征收的环境税达到特定水平时,能够使制造商充分履行环境责任,但会对制造商和供应链整体经济效益和回收量造成损失,而政府的回收补贴能够弥补这些损失;回收补贴的增加对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造成冲击;再制造产能系数的增加会对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生有利影响,对再制品的生产和销售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消费者绿色偏好和政府补贴的不同水平对供应链成员营销策略的影响问题,本文建立了仅包含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营销策略选择模型,分别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Matlab软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只有当消费者绿色偏好以及政府补贴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有效促进制造商和零售商双方均采取绿色营销策略;当消费者绿色偏好或政府补贴处于较低水平时,零售商往往会通过搭便车的方式分享制造商绿色营销所带来的收益;随着制造商和零售商采取绿色营销策略所需投入成本的上升,双方采取绿色营销策略所需消费者绿色偏好水平也会上升,随着市场上消费者绿色偏好水平的上升,双方采取绿色营销策略所需政府补贴将会下降。  相似文献   

13.
如何有效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基于2001-2017年中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用研发投资衡量创新投入数量,用专利产出衡量创新投入转化质量,从理论上分析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数量和投入转化质量的作用机制,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联立方程模型等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一,政府研发补贴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研发投资额,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存在数量激励,同时,企业研发投资对专利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增加创新投入资金数量是确保投入转化质量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第二,在控制内生性后,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专利产出具有不显著负向影响,表明政府研发补贴未能形成创新投入质量导向;第三,在政府干预程度较低、法治水平较好的情况下,政府研发补贴能够同时提升企业研发投资与专利产出,证实寻租行为、逆向选择行为和缺乏政府监管等是政府补贴无法有效发挥投入质量导向作用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碳排放权抵消机制对制造/再制造生产决策的影响,分别构建基于配额和基于排放量两种抵消机制的生产决策优化模型。分析抵消上限、再制造品接受度对产量、企业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抵消机制会提高新品产量并降低再制造品产量,增加企业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以上变化幅度随抵消上限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再制造品接受度较高时,最优解对抵消上限变化更敏感。政府应将抵消上限设定在低水平且谨慎调整,可通过适度牺牲企业利润提高社会福利。拥有高配额的企业在配额机制下运作更具效益,反之在排放量机制下更优。  相似文献   

15.
In the face of growing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manufacturers to manage their limited resources in quite the opposite manner of the way they have been managed in the past. Just-In-Time (JIT) is a practice which, by eliminating waste, improving quality, and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has helped manufacturers meet the competition. The core requirement of JIT in practice, however, is the timely delivery of quality products. This requirement has exerted significant economic pressure on short-run JIT suppliers that provide low-volume, diversified product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ans by which JIT methods and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may be applied jointly to short run production in an environment with demand uncertain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hreefold: (1) to examine the cost structure of short-run production, (2) to propose the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3)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controlled production planning on the cost structure of JIT supplier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conomic impact of JIT demands on the cost structure of short-run production and proposes Controlled Production Planning (CPP) for generating signals for delivery failures or overproduction plans. Establishing CPP minimizes short-term production plan fluctuations, reduces inventory based on the market situation, and reduces the total cost of production. Using a computer simula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CPP is a viable method for achieving these inventory and production goals. Based on this proposal, three inventory strategies are recommended to short-run suppliers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ir operating costs under different business conditions. The first strategy uses CPP to determine an inventory cap that requires the maintenance of an average level of stock as a lower control limit to cope with short-run demand fluctuation. This strategy is applicable to a business condition with high product quality and low flexibility to respond to fluctuating demands. The second strategy is zero inventory exercised by sole suppliers offering standard products. The third strategy is a flexible production system combined with zero inventory, which is applicable to suppliers facing strong competition without the market position to absorb their production surplus.  相似文献   

16.
考查由1个生产商和1个零售商构成的两级绿色供应链系统,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由产品价格和产品绿色度共同决定。假设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偏好程度是非对称信息,生产商无法准确预测消费者的绿色偏好。构建3种不同情形下的博弈模型,得到3种情形下的批发价、产品绿色度、零售价、生产商利润和零售商利润的最优解。比较分析3种情形下最优解的不同变化,并分析消费者的绿色偏好程度对最优决策和利润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碳排放政策对于供应链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单个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供应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强制排放和碳税两种碳排放政策。利用模型仿真,分析两种排放政策对于供应商、销售商及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和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强制排放模型中,不同的碳排放额度会使销售商选择不同的订货周期,发现合理的排放额度才能引导供应链双方降低排放,否则不仅达不到减排的目的,反而影响供应链效率;而在碳税模型中,提高碳税税率虽然会使政府获取一定的收益,但是实际上可能带来供应链总成本的上升和碳排放的增加,需要合理制定碳税税率引导绿色供应链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碳限额交易政策及消费者低碳偏好条件下,针对两个制造商(一个碳减排、一个不进行碳减排)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分析了碳限额及消费者碳排放敏感系数对产品零售价和最优碳减排量的影响,并利用Shapley值法协调供应链。研究发现:最优碳减排量、产品零售价不仅依赖于碳限额和消费者碳排放敏感系数,还与初始碳排放量相关;清洁型制造商最优碳排放量为零;政府应该实行差异化碳限额交易政策,对于中间型及轻污染型制造商应该适当降低碳限额,对于重污染型制造商应该适当提高碳限额并给予企业碳减排补贴;对于清洁型及中间型制造商,政府应该提供低碳消费补贴;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强节能环保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