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锋  宋滨强  林海鹏 《合成纤维》2022,(3):11-15+38
为解决含芳杂环结构的聚酰亚胺(PI)纤维的接枝问题,采用共辐照法对具有不同芳杂环结构的PI纤维进行辐照改性,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电子能谱、吸水率分析等探究辐照接枝处理对含芳杂环结构的PI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含苯并咪唑结构的PI纤维表现出可辐照接枝性,其辐照接枝率可达5.7%;而不含杂环结构的PI纤维则难以辐照接枝;红外光谱与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表明,丙烯酸单体接枝位点为PI纤维分子中的苯并咪唑杂环;经辐照改性后,所得改性PI纤维的亲水性及染料吸附能力得到有效改善,表现出在复合材料及吸附等领域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结构复合材料高耐温等级的应用需求,从改善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基体性能出发,采用分子设计的方法,将刚性苯并咪唑环结构引入单体主链中,以共沸甲苯法合成出含单苯并咪唑结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BZBMI)和含邻苯并咪唑结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OBZ-BMI)。采用核磁共振氢谱与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热重(TG)分析法研究了单体的固化行为及固化物的热稳定性。DSC曲线结果表明,BZ-BMI与OBZ-BMI在210~370℃温度范围内进行交联固化,其固化行为受链段长度、分子结构规整性与相互作用力影响较大;同时,结合DSC曲线确定了单体的固化工艺为200℃/2 h+250℃/2 h+330℃/6 h;FTIR分析表明此工艺可以完全固化。TG分析表明,其热分解温度与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BDM)相当,而P (BZ-BMI)与P (OBZ-BMI)在800℃下残炭率分别为74.7%与70.4%,远高于P (BDM)的测试值(48.3%),说明苯并咪唑结构的引入有效提高了BMI的耐热阻燃性能;OBZ-BMI共聚改性体系保持了...  相似文献   

3.
将化合物中非氢原子进行分类,进而建立非氢原子之间的关系作为化合物结构描述符。对部分含苯环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参数化表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以及逐步回归(SMR)方法成功构建了该类化合物毒性预测的QSAR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4,标准误差(SD)为0.304。模型拟合效果好,预测能力强,对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关系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DMF为溶剂,氨基硫脲和CS2环化生成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该化合物与苄氯反应,生成2-氨基-5-巯基(苯甲基)-1,3,4-噻二唑。2-氨基-5-巯基(苯甲基)-1,3,4-噻二唑与芳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得酰基硫脲类化合物。此外,用不同的方法合成的另外两种取代芳胺胺基化合物,也均与芳酰基异硫氰酸酯进行反应。所得目标化合物均经1HNMR、13CNMR、IR、MS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5.
有机锡羧酸酯是有机锡化合物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对其研究也最为深入。而含有氮、氧、硫等杂原子的羧酸配体由于含有多个供电中心,与锡反应能够生成结构更加复杂有趣的化合物。研究和探讨这些有机锡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既能对有机锡化合物结构的复杂性有更加充分的认识,也对以后探索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春欣  宗春蕾  高翔  郭娟  孙伟 《广州化工》2020,48(8):74-76,123
苯并咪唑化合物是苯环与咪唑环相连构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含这类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杀菌、杀虫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产品中。其结构中质子数量少且化学环境相似,核磁共振(NMR)氢谱芳香区易出现谱峰重叠,不利于质子化学位移指认。~(13)C核性质较稳定,测量精度较高,谱图化学位移值范围较大,不易发生谱峰重叠。本文通过~1H NMR、~(13)C NMR、ROESY、HSQC、HMBC对谱峰重叠严重质子的化学位移进行区分,准确归属~1H、~(13)C核的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7.
康圣鸿  胡德禹  吴剑  宋宝安 《农药》2012,51(4):238-242,245
含腙类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杀虫、杀菌、除草等广泛生物活性,在新农药创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农药用途进行分类,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发展前景作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在最近几十年中,研发人员一直努力发现选择性防治杂草、害虫和真菌病害的对非靶标毒性低、环境友好的高活性化合物。例如,发现哒嗪衍生物为有发展前景的农化产品。哒嗪为含有2个相邻氮原子的一类六元杂环化合物,与其他二嗪化合物嘧啶和吡嗪,以及也含有2个相邻环氮原子的其环缩小的类似物吡唑在化学结构上相关。与吡唑相似,  相似文献   

9.
以绿色廉价的稻壳灰为载体,接着吸附氯磺酸作为固体酸催化剂,微波辅助、无溶剂条件下,利用邻苯二胺和醛分子间的缩合反应一步法制备得到2-取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等加以确证。实验结果表明,600℃下煅烧的稻壳灰经氯磺酸处理后制备固体酸催化剂的用量为8 mol%,800 W功率下微波辐射反应5~10 min即可得目标化合物,且收率为87%~97%,该催化剂易于回收并多次使用。  相似文献   

10.
笼形含能化合物HNIW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文辉  王传印  欧育湘 《火炸药学报》2000,23(1):28-30,,33,
根据X射线单昌衍射测定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北钾种晶型的结构数据,在RHF水平上,分别应用AM1和PM3量子化学半经验分子轨方法,对这四种晶型进行行全参数优化,并从计算的生成热,偶极矩,HOMO和HUMO轨道能级之间的差值△E,预测HNIW的某些性能和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手性双苯并咪唑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改进的Phillips方法用L(+)-酒石酸、L(+)-谷氨酸及L( )-天冬氨酸与邻苯二胺以盐酸盐形式在乙二醇中反应,合成了3种手性双苯并咪唑化合物(1R,2R)-二(2-苯并咪唑)乙二醇(HlbbImed);(1S),3-二(2-苯并咪唑)-1-丙胺(bbImpa),(1s),2-二(2-苯并咪唑)乙胺(bbImea);反应产率比文献方法提高。还用KBH4分别测定了各手性化合物对苯乙酮和丁酮的不对称氢化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带有取代基的水杨醛和各种带有取代基团的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了7种具有荧光性能的苯并咪唑基芳醛化合物。改进了实验方法,收率提高了20%左右。并使用核磁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研究其荧光性能。以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为对照,发现在不同位置引入醛基后荧光均有减弱,其中在苯并咪唑环上连有醛基使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并发现各种取代基团对苯并咪唑基芳醛化合物的荧光性能均有影响,其中硝基的消光作用明显。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施用硅肥,日本年施硅肥100万吨,南朝鲜70万吨.农科部门的研究证明,我国很多土壤需要施用硅肥,如山田、烂泥田、水稻田等.虽然土壤中的SiO_2含量可达60%左右,但绝大部分为不易溶解的SiO_2和铝硅酸盐矿物.能为作物吸收的单硅酸或其盐在某些土壤中常感不足.水稻是典型的需硅作物,每季每亩的SiO_2吸收量可达15-85千克左右.远远超过水稻对氮磷钾吸收的总和.水稻体内硅素含量偏低时,水稻生长受到影响,表现为叶片披垂,植株软弱,易遭病虫危害,不能抗倒伏,灌浆阶段叶片过早死亡,使水稻减产.我国是世界上水稻主要种植国家之一,对硅肥的需求量很大.  相似文献   

15.
郑革 《江西化工》2013,(4):150-152
采用微波的方法提取葛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并将葛根提取物用于护肤品的配制中。考察了加料量、加料顺序、复配时间及复配温度等条件对复配产品的影响,确定出较佳的复配条件并测定了产品的相关性能。  相似文献   

16.
含硅化合物作肥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苯并咪唑是优良的离子探针活性基团,以3种不同取代基结构的B-降胆甾苯并咪唑化合物作为金属离子受体,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对12种不同的金属离子(Co~(2+)、K~+、Na~+、Li~+、Pb~(2+)、Ca~(2+)、Zn~(2+)、Sr~(2+)、Ni~(2+)、Ag~+、Hg~(2+)、Cu~(2+))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对Cu~(2+)离子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抗干扰能力好,可作为选择性光学传感器,检出限分别为7. 31×10~(-8)、7. 99×10~(-8)、5. 85×10~(-8)mol/L,采用Job法测试,3种化合物与Cu~(2+)的配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18.
鞠军  李聪  齐程远  于世钧 《辽宁化工》2011,40(2):115-117
以间二苯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5-[4-(羟乙氧基苯基)偶氮]-1,3-苯二甲酸;进一步与均苯三甲酰氯反应得到新型含偶氮苯结构树枝状化合物,通过FT—IR、UV—vis和。HNMR对中间体及树枝状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TGA分析显示,5%失重温度为225℃,DSC测得树枝状化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嗜)为95.7℃。  相似文献   

19.
鄢龙家  王琴  刘力  乐意 《化学试剂》2022,44(1):52-58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亚胺结构片段的新型喹唑啉酮衍生物,最终的15个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并评价了它们对野生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wt)和两种人癌细胞株(A549、HepG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活性,特别是化合物(E)-2-((4-((3,4-二氟亚苄基)氨基)苯氧基)甲基)-3-甲基喹唑啉-4(3 H)-酮对EGFRwt激酶的IC50达到0.037μmol/L,对A549和HepG2两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优于吉非替尼。  相似文献   

20.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并利用熔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定了其结构。以利阿唑为阳性对照药,对4个目标化合物7-羟基黄酮、6-羟基黄酮、2′-甲氧基-6-羟基黄酮和2′-氯-6-羟基黄酮的抗HL-60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2′-甲氧基-6-羟基黄酮,2′-氯-6-羟基黄酮均有较好活性,其中以2′-甲氧基-6-羟基黄酮的活性最显著,其半数抑制剂量为7.68μmol/L,与利阿唑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