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治国  张鹏  刘英  李卫 《广州化工》2014,(22):208-209,228
产学研联合培养是目前解决高校研究生培养资源瓶颈的有效方法和必由之路。然而,目前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培养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观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还有待完善。本文针对以上方面进行了探讨。初步实验表明,从产学研结合的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能够有效地服务于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有利于高质量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为高素质、应用性和专门性的工程人才。本文以济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为例,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导师队伍建设和学位论文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实践表明,该体系对材料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探讨了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在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培养模式的建设、制度建设、日常管理、双方权责的完善等方面着手,阐述了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基地培养的有效机制,为更好实现适应社会高层次人才发展的需要提供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为例,全面阐述了本校对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导师制度和评价体系等多个层面进行的探索式改革和取得的成果。该学科形成了一套依托行业、服务行业的独具本校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其它学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辰  熊壮  吴盼盼 《广州化工》2022,(9):232-234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校企双方深度融合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五邑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围绕如何重构课程体系,如何培养本校优质生源,如何加强校内校外双导师工程实践指导,如何结合企业需求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如何凝练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地方院校专业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背景下,对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实践能力成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专业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以济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充分利用本学科在本校的专业优势,围绕课程内容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双导师制度、学位论文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培养模式,为社会探索并输出适应材料工程领域需求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途径和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我国产教融合在合作模式、资源分配、育人平台、协调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和不足,介绍了课题 组与天津(滨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面向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以培养模式和机制探索为重点,在人 才培养、平台建设、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等多维度深入合作,积极开展基于产教融合的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根据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结合赣州地方产业的优势与特点,文章具体阐述了江西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点立足区域经济特色、面向行业开展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方法及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其他地方高校和行业院校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定向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针对煤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太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对煤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理念、模式、平台、导师队伍以及培养过程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入手,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以产学研用为支撑的多维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以期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为例,结合专业特色及地方经济、产业需求,积极探索和实践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构建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教育+科研+项目+成果”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结合新时代形势政策变化,总结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三个一体化”实践成果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11.
围绕为制药领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研究和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以适应国家研究生培养类型和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2.
工程硕士专业教育认证是高层次工程人才跨国执业的通行证,有利于专业学位的国际互认。本文以工程硕士专业教育认证标准为依据,通过对国内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研究,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体系建设的新思路;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工程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新的培养模式和机制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论文总结并分析"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及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5个共性问题,提出加强企业深度介入培养过程的建设理念,即加强实习/实践环节、相关课程由高校导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担当、确定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毕业论文选题领域、严格双导师制、毕业论文由专门的小组统一开题以及统一答辩等关键环节,藉此提出一套可行的有利于提高"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汤建伟  魏新利  陈卫航  章亚东  王瑞波  李雯 《广东化工》2011,38(10):244-245,247
介绍部分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实践,论述实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比较工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差别,提出做好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及建设与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相适应的导师队伍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的扩张,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成为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议题,建立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也成为促进高校育人模式变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以郑州大学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煤气化公司共建实践基地为例,介绍了实践基地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的一些措施。其中的一些做法可为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改革及案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创业实践过程是个人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对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高分子材料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在进行创业所需技术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依托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将高校的教育科研优势与企业的工程实践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强化专业技术储备,增加企业家授课环节,依托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开展实习实训,进而达到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素养,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目的。使专业学位研究生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深入推进,急需加快新工科建设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提供人才保障。在分析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问题和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制定、导师队伍发展、课程设置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优势学科——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本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化工技术人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化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跨学科学生在研究生招生中所占比例的日益增加,跨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受到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本文首先对跨学科教育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随后以"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为例,根据该专业在招生工作、导师体制、课程设置和科研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对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开展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是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有效途径之一。面向纺织类专业研究生开展案例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构建了开放式的新型纺织材料案例库,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案例教学的教学组织和实践方法,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化工设计通讯》2019,(11):164-165
在当今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校企合作是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和重点发展方向,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可实现社会与教育资源的共享,可实现"知识-工程应用-人才"的有效迁移。结合我校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情况,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动因,以及人才培养中成绩、不足与成因,探讨并改进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获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为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