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解决烧鸡皮质柔软易破的问题,以模糊数学评判法对烧鸡的色泽、质地、香味、滋味进行感官分析,并以计算出的综合评分作为响应值,利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烧鸡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烧鸡卤制1 h,并在1 kW功率下微波光波烘烤4 min为最优工艺,烧鸡整体酱红油亮、香味浓郁、肉质紧实不软烂,模...  相似文献   

2.
以鲜杨梅果汁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杨梅干红生产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主发酵时间7d,以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蔗糖添加量为影响因素,以杨梅干红的酒精体积分数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杨梅干红酒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为0.38g/100m L,发酵温度为26℃,蔗糖添加量为9%。  相似文献   

3.
通过二次发酵法研究蒸烤馒头的生产工艺。分别进行了醒发时间、轧面次数、蒸烤时间及温度、和面时间、面团pH值5个因素对蒸烤时间及温度〉轧面次数〉醒发时间〉和面时间〉面团pH,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醒发时馒头品质影响的单因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蒸烤馒头品质的因素依次为蒸烤间60min、轧面次数20次、蒸烤温度及时间180℃(25min)、和面时间20min、面团pH值6.46。  相似文献   

4.
以谷朊粉和淀粉为原料,经保温发酵后高温蒸制成烤麸。利用响应曲面法对烤麸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谷朊粉含量、酵母添加量和发酵时间三因素对烤麸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烤麸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谷朊粉含量为95.4%,酵母添加量为1.36%,发酵时间114 min,在此条件下,生产的烤麸感官得分为90.9分。  相似文献   

5.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GSH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GSH产量的3个重要因素,分别为葡萄糖、蛋白胨、KH2PO4.在此基础上,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借助于MINTAB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葡萄糖、蛋白胨、KH2PO4最佳发酵质量浓度分别为2.75%、3.03%、0.11%.在优化的培养基中,GSH产量达到147.02mg/L,比优化前的98.94mg/L提高48.60%.  相似文献   

6.
舒服华  朱兵 《中华纸业》2017,(16):37-43
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了铜版纸原纸3个生产工艺参数:湿强剂、打浆度和松香胶与原纸4个工艺目标紧度、抗张强度、表面吸收质量、光泽度之间的二次回归方程。并对铜版纸原纸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工艺目标和综合工艺目标优化。优化结果为:湿强剂为1.0%,打浆度为35°S R,松香胶为2.0%;此时,纸张的紧度为0.4822g/cm^3,抗张强度为5.7056k N/m,表面吸收质量为46.133g/cm^2,光泽度为26.781。验证试验表明,实际铜版纸质量指标与优化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响应面法对人工窖泥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人工窖泥发酵的几个主要因素(黄泥添加量、水分含量、p H、发酵时间),以及这四个因素的取值范围。以窖泥的感官品质和微生物功能菌数量的综合得分为评判指标,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法(RSM)优化人工窖泥的生产工艺参数,结果得到人工窖泥的最佳生产工艺为黄泥添加量为83%、水分含量为55%、p H为5.56、发酵时间为70d,在此条件下生产的人工窖泥综合得分为86.9,与预测值接近,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8.
在单因素试验选取食醋添加量、稳定剂含量、食盐添加量及均质时间的基础上,选择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调味辣椒汁最佳生产工艺参数:食醋添加量27%、黄原胶添加量0.4%、食盐添加量5%、均质时间3min。  相似文献   

9.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酵母菌发酵黄芪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初始pH值为响应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影响黄芪总黄酮含量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初始pH值,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9.46 d,发酵温度29.07℃,接种量10.45%,初始pH 6.52,总黄酮预计含量为0.890 mg/mL,在此基础上调整发酵参数进行试验,实际总黄酮含量为0.866 mg/mL,与预计含量相差2.70%。响应面法优化黄芪发酵工艺合理,可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与油脂》2015,(12):40-44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老面冷冻面团馒头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老面添加量、加水量和发酵时间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研究,分别以馒头比容、硬度和感官总分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老面冷冻面团馒头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老面冷冻面团馒头品质的影响顺序为老面添加量>加水量>发酵时间,所得最佳工艺参数为老面添加量51.79 g、加水量40.10 m L和发酵时间62.42 min。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醒发时间、轧面次数、烤制时间和烤制温度对蒸烤馒头的品质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烤制温度和时间对蒸烤馒头品质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为烤制温度170℃/(12 min),醒发60 min,轧面20次。  相似文献   

12.
采用响应面法对可食性膜的封口工艺进行优化。选取膜厚度,封口时间和封口温度为随机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以封合强度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表明,可食性膜热封试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膜厚度为0.083 mm,封合时间为4.6 s,封合温度140.2℃,在此条件下,可食性膜的封合强度理论值为7.493 N/15 mm,验证实测值为7.471 N/15 mm,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29%。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蒸烤馒头储存过程中柔软度的变化,经过数学软件的分析处理,设计柔软度改良剂的最佳配方,并得出柔软度与3种改良剂呈显著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大豆肽与钙离子螯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优化大豆肽-钙的螯合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大豆肽与氯化钙的混合质量比、水浴时间以及无水乙醇添加倍数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试验探讨并确立了最佳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无水乙醇添加倍数显著地影响了大豆肽-钙螯合效果,混合质量比、水浴时间次之,优化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质量比4.2∶1,水浴时间21.3 m in,无水乙醇添加6倍,在此条件下,大豆肽-钙的得率为65.4752%,钙质量比为7.74 g/(100 g大豆肽-钙产品)。大豆肽与大豆肽-钙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照结果显示:在大豆肽-钙的螯合工艺中,氨基与羧基均参与了螯合反应。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分析法优选灵芝超声波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灵芝超声波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灵芝超声波提取方法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探讨超声波时间、超声波功率、料液比3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最佳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时间、超声波功率和料液比显著影响灵芝的超声波提取效果,优化灵芝超声波提取条件是:超声波时间43min,超声波功率650W,料液比1:48。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馒头储存过程中的柔软度以及菌落总数、乳酸菌、霉菌几种微生物指标的数量变化,并将蒸烤与蒸制相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米根霉利用葡萄糖、木糖共发酵产L-乳酸的产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的试验方案设计。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其结果进行二次回归分析,获得的最佳产酸条件为:葡萄糖100g/L、木糖50g/L、 (NH4)2SO4 3.0g/L、KH2PO4 0.3g/L、摇床转速180r/min、温度32℃、接种量12%、装液量50mL。该条件下摇瓶发酵72h,L-乳酸产量为119.216g/L,转化率为79.48%。  相似文献   

18.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生产短梗霉多糖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研究了培养条件对响应值的影响程度,发现(NH_4)_2SO_4和K_2HPO_4的质量浓度对多糖产量的影响显著。然后利用最陡爬坡法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最后在上升最高点处由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其最优培养条件。并通过实验测得优化培养条件后的多糖产量为24.652 g/L,与预测值24.597 g/L非常接近,且比优化前多糖产量提高了28.4%。  相似文献   

19.
应用响应曲面法研究金华火腿生产过程中磷脂酶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取 6 0条杂交猪后腿作原料按传统金华火腿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分别在原料、盐后、晒后、成熟中期、成熟后期、后熟 (1)、后熟 (2 )工艺段随机取 5条腿的股二头肌作为样品测定潜在的磷脂酶活力 ,结果显示潜在的磷脂酶活力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下降 ,原料中酶活为 3 0 5 ,到后熟 (1)酶活为 0 . 16 ,在后熟 (2 )已测不到酶活。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磷脂酶在生产过程中实际酶活的变化情况并建立酶活变化数学模型 ,结果表明 ,温度和盐含量是影响磷脂酶活力的显著因子 ,通过模型预测 ,生产过程原料中的实际酶活为 0. 2 1,盐后为 0 . 13,之后酶活不断提高 ,到成熟后期达最高 ,为 0 . 4 1,之后再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得到一株产灵菌红素的黏质沙雷氏菌为发酵菌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提高黏质沙雷氏菌生产灵菌红素的效率,结果表明,黏质沙雷氏菌最优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为玉米粉用量10 g/L、菜籽饼粕用量21.7 g/L、硫酸锌质量浓度0.05 g/L、发酵液初始pH 5.8、接种量5.5%、装液量80 m L/250 m L三角瓶、温度27℃、摇床转速200 r/min,培养24 h后,发酵液中灵菌红素产量达到11.56 g/L。本研究为高温菜籽饼粕原料发酵生产灵菌红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