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热烘箱老化、刚果红、电导率和热失重(TG)4种方法考察了氨基脲嘧啶(GNMD)/乙酰丙酮钙(Ca I)/高氯酸钠(NaClO_4)与单硬脂酸甘油酯锌(ZnGlyA)/硬脂酸钙(CaSt_2)(3%)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GNMD/Ca I/NaClO_4的质量分数为2%时(质量比3∶1∶1),PVC制品长期、初期热稳定性最好,不易"锌烧",热老化稳定时间、静态热稳定时间和热稳定时间分别达到100,90.5 min和125 min,较添加Zn GlyA/CaSt_2的PVC制品分别提高30,60 min和50 min,热重结果显示,最大失重率所对应的温度可以达到315.62℃,第一、二阶段失重率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GNMD/Ca I/Na Cl O4热稳定剂与Zn Gly A/CaSt_2体系之间具有优良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聚氯乙烯加工热稳定剂的功能,合成并复配制成一种新型硬脂酸镧/己二酸钙/己二酸锌复合热稳定剂。利用热重分析仪、平板流变仪、动态力学谱仪等对聚氯乙烯热稳定性(刚果红法)、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己二酸钙与己二酸锌的质量比为1∶4 时,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时间最长;当加入硬脂酸镧且己二酸钙与己二酸锌的质量比为2∶3时,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时间由原来的86 min提高到135 min,冲击强度提高了30 %;加入硬脂酸镧降低了聚氯乙烯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  相似文献   

3.
Ca/Zn复合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Ca/Zn复合热稳定剂及辅助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Ca/Zn复合热稳定剂与辅助热稳定剂并用,可以抑制ZnCl2对聚氯乙烯(PVC)的催化降解和"锌烧"现象,延长PVC的热稳定时间;进一步提高Ca/Zn复合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能,加大其在硬质PVC中的应用,是今后Ca/Zn复合热稳定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液体有机锡、固体有机锡、钙/锌(Ca/Zn)复合稳定剂、稀土稳定剂以及与辅助稳定剂水滑石(LDHs)复配对软质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等性能的影响;采用热老化试验箱法、热失重法和转矩流变仪表征了材料的静态热稳定性和动态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固体有机锡具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和透明性,Ca/Zn复合稳定剂的长期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优异;Ca/Zn复合稳定剂与LDHs类混合使用后具有良好的协同效果,不仅提升了PVC的热稳定性,也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氰尿酸、氢氧化钙和氧化锌为原料,去离子水为溶剂,分别合成了聚氯乙烯(PVC)用热稳定剂氰尿酸钙、氰尿酸锌。采用元素分析仪(E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失重分析仪(TG)以及扫描电镜(FESEM)对氰尿酸钙/锌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烘箱热老化和刚果红测试考察了氰尿酸钙/锌对PVC制品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并对热稳定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单独加入PVC质量1%的氰尿酸钙或氰尿酸锌,PVC制品的热稳定性要优于加入等量的硬脂酸钙或硬脂酸锌;氰尿酸钙/锌复配后表现出良好的协调作用,氰尿酸钙/锌最佳质量比为3∶1,热稳定时间达28 min,PVC试片在70 min完全锌烧;并且,环氧大豆油(ESBO)是一种非常适合氰尿酸钙/锌体系的辅助稳定剂,能够进一步提高PVC体系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6.
《塑料科技》2016,(10):95-99
以马来酸酐和三羟甲基氨基乙烷(Tris)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多元醇化合物N-(1,1-二羟甲基-羟乙基)马来酰胺酸(MT),并将其用作硬聚氯乙烯(PVC)的辅助热稳定剂。静态老化和脱氯化氢实验研究表明:在延缓聚氯乙烯(PVC)试样初期变色和“锌烧”方面,硬脂酸锌(Zn St2)/MT复合体系较之Zn St_2/季戊四醇(PER)及Zn St_2/Tris复合体系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高锌比例下,即当Zn St_2/MT=1.2/0.3、0.9/0.6、0.6/0.9时,所制备PVC样品的“锌烧”时间分别达到80、130和240 min,均明显优于相应的Zn St_2/PER和Zn St_2/Tris体系。另外对于Zn St2/硬脂酸钙(Ca St_2)/多元醇体系,在高锌比例下(Zn St_2/Ca St_2=1.2/0、0.9/0.3、0.6/0.6),MT具有较之Tris更好的辅助热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刚果红法和注塑动态试验研究复配Ca/Zn稳定剂对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塑料(ACS)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并与进口热稳定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环氧大豆油、季戊四醇酯与Ca/Zn稳定剂复配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抑制"锌烧"现象;水滑石的热稳定效果优良,但添加过量会导致ACS热老化后色泽恶化。Ca/Zn稳定剂经复配可较好解决高温剪切导致的ACS降解。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软质聚氯乙烯(PVC)的初始白度和长期热稳定性,制备由具有不饱和链的油酸锌和含氨基的脲嘧啶(6-氨基-1,3-二甲基脲嘧啶,DAU)组成的复合热稳定剂,添加合适的辅助稳定剂和增塑剂,进行聚氯乙烯热加工。采用刚果红试验法和干燥箱热老化试验法分析复合稳定剂对PVC静态热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转矩流变测试评价其对PVC动态热稳定性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复合稳定剂的热稳定机理。结果表明,油酸锌与脲嘧啶复合后,稳定剂与PVC的相容性提高,初始白度得到改善;复合稳定剂中DAU与油酸锌(DAU/Zn)的最佳比例为4∶1,长期热稳定性可达100 min;另外,加入辅助稳定剂和增塑剂使PVC的热稳定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环氧大豆油(ESO)、亚磷酸酯(Phosphite)、β二酮(β-diketone)和水滑石(LDHs) 4种辅助稳定剂和钙锌(Ca/Zn)主稳定剂复配对聚氯乙烯(PVC)软制品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烟密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辅助热稳定剂相比,LDHs和Ca/Zn稳定剂复配对PVC软制品具有较好的长期热稳定性,并使PVC复合材料的烟密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CZ-900A型Ca/Zn复合热稳定剂在PVC制品中的应用效果,报道了其热稳定性能、流变性能和环保性能,并与目前国内同类产品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Z-900A型Ca/Zn复合热稳定剂可以抑制Z n C l2对PVC的催化降解和"锌烧",具有较优的静态热稳定性、动态热稳定性和流变性能,且产品不含铅、镉等重金属,是新一代绿色环保型热稳定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得到MWNTs-PBA,并以此对聚氯乙烯(PVC)改性,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VC/MWNTs-PBA复合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采用ATRP法成功地将PBA接枝到MWNTs的表面。接枝了聚合物的碳纳米管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5 oC左右)、耐热温度(20 oC左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导电性能也同时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杨旭  方健  覃敏  于雷 《中国塑料》2022,36(11):14-23
以壳聚糖(CS)和结冷胶(GG)为原料,采用溶液流延法并结合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CS/GG双层膜,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双层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阻水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S质量分数1.7 %、GG质量分数1.5 %、CS与GG成膜液体积比4/6、甘油质量分数25 %条件下双层膜的拉伸强度为38.83 MPa、透湿量为750.76 g/(m2·d);与单层膜相比,CS/GG双层膜表面光滑、截面致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双层膜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双层膜可以有效改善纯CS膜、纯GG膜的力学性能和阻水性能。  相似文献   

13.
To reduce the thickness of the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we have prepared 1-xSrTiO3-δ?xSrAl12O19 ceramics by hot?pressing sintering in the vacuum. The microstructure, dielectric,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1-xSrTiO3-δ?xSrAl12O19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 The 0.95SrTiO3-δ??0.05SrAl12O19 has high permittivity, the real part is from 1662.2 to 704.9 and the imaginary part is from 208.6 to 12. The absorption bandwidth (reflection loss ≤?5?dB) of 0.95SrTiO3-δ??0.05SrAl12O19 can cover 8.6???12.4?GHz and its thickness is only 0.232?mm which is much thinner than these recently reported by other researchers. For 0.942SrTiO3-δ??0.058SrAl12O19, the peak value of reflection loss is up to ??58.5?dB with a thickness of 0.75?mm. The 1-xSrTiO3-δ?xSrAl12O19 films could be excellent candidates for highly efficient and ultra?thin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万能拉伸试验机检测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合金置于烷基苯后拉伸应变和拉伸强度的变化,研究了烷基苯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过60 ℃烷基苯浸渍处理30 d后,分别添加了马来酸酐接枝低密度聚乙烯(PE?g?MAH)、马来酸酐接枝ABS(ABS?g?MAH)、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g?GMA)的PC/ABS的断裂拉伸应变变化率下降了58.8 %、25.4 %和41.3 %;相比于ABS,PC组分是导致断裂拉伸应变下降的一个关键因素;有效的相容剂能延长PC/ABS合金在类烷基苯溶剂中保持力学性能稳定性的时间;阻燃剂分散在PC/ABS体系中,在烷基苯渗透作用下更容易发生韧?脆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15.
选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与市面上制备工艺最成熟的聚酰胺12弹性体(PEBAX)共混挤出,制得EVA/PEBAX复合材料,再使用模压成型工艺将其进行化学发泡,制备出新型的EVA/PEBAX微孔发泡材料.结果表明,EVA/PEBAX复合材料可成功进行化学发泡,相比于传统EVA发泡材料,其性能有所提升,当PEBAX...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我国首台醋化器国产化制造技术 ,主要包括平底封头的冲压成型、釜体及搅拌器的机械加工 ,醋化器装配、调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医用薄膜对聚乙烯树脂的要求,确定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产品的技术指标及生产工艺条件,开发了医用LDPE薄膜专用树脂Q281D。分析表明:Q281D产品的性能达到国家标准(正己烷溶出物质量分数≤2.00%,灼烧残渣质量分数≤0.20%),质量稳定,完全满足医用薄膜用LDPE专用树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和聚乳酸(PLA)进行共混,然后添加竹粉、木质素和秸秆粉,利用混合熔融造粒、挤出吹膜工艺制备了PBAT/PLA/生物质粉(BP)(质量比74.26/4.95/19.80)复合垃圾袋,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测试(XRD)、热重分析仪(TG)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垃圾袋的微观形貌、组成、耐热性能、拉伸性能及抗漏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对其实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3种BP在PBAT/PLA基体中分散性较好,对薄膜结构和热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添加竹粉和木质素材料的垃圾袋相比于添加秸秆粉的垃圾袋有明显的强度优势,强度提高了40 %以上。本研究对于降低PBAT/PLA垃圾袋的生产成本、促进生物降解材料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口模拉伸法制备了轻质、高强、高模的聚丙烯(PP)/碳酸钙(CaCO3)复合材料,分析了口模拉伸对材料微观结构、晶体结构、热性能和密度的影响,揭示了口模拉伸过程中材料结构演变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拉伸过程的进行,材料内的原始球晶向微纤状晶体转变,同时发生晶粒细化现象,结晶度增大表明存在拉伸诱导结晶现象。微孔尺寸的显著增大及材料密度的显著降低主要发生在材料离开收敛流道壁面后的自由拉伸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非洲高硅低品位铜钴矿氨浸体系下的浸出工艺与动力学。首先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系统研究了浸出剂浓度、添加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液固比对铜钴浸出率的影响,其次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对高硅低品位铜钴矿和浸出渣的物相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最后,对高硅低品位铜钴矿氨浸提取铜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硫酸铵作为浸取剂,在硫酸铵浓度为300 g/L、还原剂用量为0.7 g、浸出温度为353 K、反应时间为240 min、液固比为6:1的工艺条件下,铜的浸出率可达97.29%,钴的浸出率可达95.18%。高硅低品位铜钴矿氨浸提取铜的活化能、硫酸铵浓度的反应级数及粒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76.06 kJ/mol, 1.50和0.25,表明其应遵循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