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住综合体是高密度城市常见的居住建筑形态。居住综合体将多种居住功能高度集成,在有限的基地上容纳尽可能多的居住空间,具有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塑造标志性建筑和提升街区活力等多重效益。文章以香港天玺项目为例,以九龙站高密度街区为背景,尝试解析该项目与城市系统的关联性、多种混合的功能、高端住区的内部构成以及标志性的建筑形态,旨在从多个维度揭示高密度街区中居住综合体不同于一般高层住区的特性。从多个维度解析高密度街区居住综合体设计,有助于深化对高密度人居形态的认识和提升类似设计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扬 《时代建筑》2022,(4):150-153
现代城市是以有机生命体形式存在的,而居住建筑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借用衡量城市健康的“活力”“感知”“适应”三个维度,分析研究住区的品质,通过系统剖析三湘印象名邸项目的设计,从滨江沿岸活力的激发、设计增加住区的辨识与感知、住宅建筑对环境与人的双向弹性适应性三个方面,揭示了住区与城市的共融需求,指明了未来住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胡德志 《华中建筑》1993,11(3):48-49
住宅设计及住宅建筑经历了长时期的变化和发展,今天的城市住宅从低层至高层、超高层,从室内到室外环境,从空间的利用到外观上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上的发展。而住宅设计中如何最大限度的节约用地,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最大限度的改善居住环境,一直是建筑师探讨和研究的方向。城市住宅屋顶平面在长期的建筑设计中一直是抵抗自然因素的影响,起着保温、隔热、防水的作用。城市住宅屋顶平面如果从这一功能发展到作为人体活动功能使用,作为空中绿化功能改善环境,作为居住高标准套户布置,使城市住宅屋顶平面得到完全的利用,这将是建筑师二次设计的空间和平面。  相似文献   

4.
近10年间,高层高密度住宅在我国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新建住宅的主要形式,甚至在很多县城、乡镇也开始大量出现.高层住宅虽能节约土地,但也更加消耗资源,同时也带来其他问题.高层高密度的居住形态既有市场的因素,也有制度的推手.“百年建筑、千年规划”,高层高密度建设模式正在改变我们的城市,对城市的未来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需要我们更全面、理性地思考.通过对高层高密度住宅存在的问题、与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关系、国际比较等进行探讨,对我国高层高密度住宅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住区的居住密度特征反映深层的城市结构。分析了我国城市中5类典型住区的居住密度特征,包括传统住区、低层低密度住区、低层高密度住区、多层住区、高层住区。具体分析了各类密度住区的居住形态特征,为城市规划中地块开发强度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居住空间风貌是构成城市风貌的元素,而越南河内又因其传统居住空间的历史与现代双重性、自下而上生长性、建筑手法独特性而占据城市特色重要位置。本文在分析了河内传统居住空间的基本格局和形成过程后,得出在受到复杂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延续、土地管理制度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下,传统住区单元演变为功能复合的管式住宅,并构成多层为主、高密度集聚和社会关系紧密的住区。探讨了传统居住空间的风貌格局、人文历史、复合活力等价值,指出过度高密度开发、公共设施缺乏、交通拥堵等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高层低密度住区有效解决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有限的国土资源之间的矛盾。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成为大城市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本文通过对重庆龙湖水晶郦城高层住区景观实地调查,从设计理念、平面构图、地形设计及实景效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设计特点,期望对今后创造出更具重庆地方特色的高层低密住区环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城市郊区的高层高密度住区是目前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建设的主体。以南京西善桥岱山西侧保障性住房项目住区规划为例,从外部自然环境、城市交通、服务设施、邻里空间等几个层面,讨论了借鉴当代"新城市主义"规划的理念,以设计结合自然、公交导向发展(TOD)、设施导向发展(SOD)、传统邻里发展(TND)等方式,进行住区规划的方法,以期对今后规划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居业》2015,(12)
本文从温州市人民路改造工程"65~68#商住楼"和"东联大厦高层公寓商住楼"出发,通过对两个设计项目住宅与朝向关系的阐述,提出了建筑师如何根据所在地区及项目的地形条件,做好建筑平面朝向设计,提高居住环境和节约能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街区住宅"的涵义及其规划设计策略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怿  张玉坤 《建筑学报》2005,(10):10-12
"街区住宅"兼有开放与封闭的特点,融合了居住、商业、文化、服务等多种功能,协调了住区与城市、居住与生活的关系.创造宜人的"街区住宅"必须改革城市规划的许多现有规定,摒弃封闭式的"居住小区"模式,将住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分,寻求住区与城市的交融.  相似文献   

11.
既有住宅建筑与住区的绿色化改造,对节能环保、居住质量提高、城市容颜改善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既有住宅现况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价值评估与病理诊断的基础上,以寒冷地区单元式住区为对象,提出改善市政、整体增固、强化实用、节能改造、全程全责管理等具体的绿色化物化策略与措施。对绿色化设计理念以建筑物实物形式充分表达,使原有不能满足需求的既有住宅建筑与环境不良的住区重新焕发活力,为改善居住环境和条件、提升城市品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城市既有住宅存量规模巨大,普遍存在居住环境和住宅机能老化、退化现象。文章从开放建筑理论出发,研究其核心概念和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开放建筑理论应用到既有住区再生中的可行性。文章以大连某典型的老旧住区为例,通过调研归纳,以开放建筑的视角提出对既有住宅改造的试设计方法,以提升住区品质。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等促使城市居住空问产生分异.城市居住空间整合是目前城市住区开发建设需考虑的问题.本文试就旧住区、单位住区和城乡结合部地区住区的空间再造与整合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住区》2015,(6)
香港是世界上摩天住宅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本文根据建筑高度和隔火层的设置,对高层住宅、超高层住宅和摩天住宅进行了区分,提出了摩天住宅的基本特征。按照建筑形态和住宅单元组织方式的不同,本文对摩天住宅进行了归类,形成单栋式、合栋式和联立式等三种基本类型,并结合案例对不同类型的摩天住宅进行分析,阐述其各自特点。类型的总结和划分有助于探索香港摩天住宅的高耸形态之下的设计逻辑。  相似文献   

15.
李勤  孟海 《工业建筑》2011,(Z1):1-5
城市生态住区作为居住区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实现城市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等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建筑、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寻求生态小区的定义,阐明了绿色住区产生的根源、内涵,探索了生态住区生态环境开发的途径,并从住区的外部环境、内部整体环境以及住宅环境的生态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其规划设计提出了几点新的设想,探索一种适用于我国的城市生态小区类型。  相似文献   

16.
住区风环境直接影响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以及人的健康和舒适程度。通过调查分析合肥市混合住区现状,从不同规划布局、不同建筑高度、不同建筑朝向三个方面得出合肥市混合住区的典型布局形式。同时运用软件Phoenics分别模拟了在夏季主导风向与冬季主导风向影响下的三方面住区空间布局室外风环境,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南部开敞,北部紧凑式的布局、偏向与东西向的夹角控制在15°左右的住宅;西面开敞式空间布局的住区在合肥地区混合住区群体空间处理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住区作为居住区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实现城市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等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将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原理运用到城市住区规划设计领域,从建筑、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寻求生态小区的定义,从住区的外部环境、内部整体环境以及住宅环境的生态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自然生态规划、经济生态规划和社会生态规划等方面,探索一种适用于我国的城市生态小区类型。  相似文献   

18.
高层建筑的出现为城市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维度,过去平面化的发展扩张模式不再是城市发展的首选,人们在城市的上空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而高层综合体建筑则把这种在新维度的拓展与扩张发挥到了极致。高层综合体建筑的功能是呈现出多样化的,居住空间作为高层综合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不断地被推向新的高度。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4年中国城市综合体行业发展现状浅析》数据显示:针对全国重点城市已经开业的城市综合体指数,将综合体区域属性和物业类型进行交叉分析后可以发现,城市核心区的综合体以商业+办公+酒店为主流;城市副中心区的综合体以商业+办公+公寓组合为主;城市新区的综合体以商业+办公+酒店组合为主,可以发现公寓类居住物业在综合体建筑的占比较为突出,综合体建筑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商业、办公、居住为支柱功能的发展运营业态。目前,高层综合体的居住空间主要被用作为公寓住宅、酒店、SOHO(Small Office,Home Office)等居住类物业。相较于低层和多层住宅的居住空间,高层综合体居住空间具有明显有别于前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汪虹 《住宅科技》2008,28(12):39-43
随着我国土地政策改革和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城市住宅建筑趋向于高容积率、高密度、高层数的规划模式。文章从生态、文脉、空间形式和技术手法几个方面,就如何利用庭院空间的形式,改善高层住宅的居住环境,创造出可持续性发展的高质量高层住宅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钟兵 《城市建筑》2009,(1):58-60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居住密度的提高.城市住宅有越来越向高空发展的趋势。但由此带来的环境代价,以及对城市空间造成的压力.都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应对策略之一,我们在深圳城市山谷项目中尝试以低层高密度的复合社区形式为居住者提供更多居住模式的选择.也为城市中心地带营造别样的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