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热致相分离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等规聚丙烯(iPP)熔融指数、聚丙烯初始浓度和冷却速率等因素对热致相分离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随iPP熔融指数降低、聚丙烯初始浓度提高以及冷却速率提高,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平均孔径减小,通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聚丙烯为基材,固体石蜡为稀释剂,聚乙烯蜡为增容剂,取代芳基酰胺类化合物为成核剂,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丙烯膜材料。探讨了制膜条件对聚丙烯膜材料相分离过程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分离温度随着制膜条件中各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改变成膜条件可以很好地控制膜的结构。当聚乙烯蜡质量分数为5%、成核剂为2%、固体石蜡为33%、聚丙烯为35%时,聚丙烯膜材料的综合性质良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等规聚丙烯多孔膜,制膜体系为等规聚丙烯(iP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OP)/TM-1.研究了冷却速率对膜结构与透过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低冷却速率下,球晶尺寸随TM-1添加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高冷却速率下,球晶尺寸随TM-1添加量的增加略有增大;在TM-1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冷却速率提高,胞腔尺寸变小,膜表面变致密;纯水通量随TM-1添加量的增加均先增大后减小,但在高冷却速率下其最大值出现较早,整体上,低冷却速率下的纯水通量较高.实验还发现,提高冷却速率削弱了成核剂对膜结构与透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等规聚丙烯(iP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OP)/成核剂体系的热致相分离行为.成核剂为TM-I或己二酸.利用热台偏光显微镜测定试样的液-液相分离温度,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成核剂的成核效应.通过控制冷却速率.加热模压制备iPP多孔膜,并对膜结构与透过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当共溶剂组成和铸膜液固含量恒定时,加入少量成核剂,不影响体系液-液相分离温度,但动态结晶温度、晶粒尺寸、结晶速率、结晶范围、结晶度等结晶学参数发生变化;发现成核剂能改变多孔腱结构.并明显影响多孔膜的透过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等规聚丙烯(iP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成核剂TM-1体系的热致相分离(TIPS)行为,采用熔融指数(MI)较低的聚丙烯T30S与MI较高的F401作对比研究.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成核效应,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iPP成核与晶粒生长.经过加热模压并控制冷却速率制备iPP多孔膜,对膜结构及其透过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于F401/DBP/DOP体系,TM-1对T30S/DBP/DOP体系表现出更强的成核效应;不同MI聚丙烯制备的多孔膜结构明显不同,加入成核剂后,T30S型iPP多孔膜结构由紧密融合、内含胞腔孔的球晶结构转变为晶粒组成胞腔壁、相对开放的胞腔孔结构,而F401型iPP多孔膜的结构仍为紧密融合、内含胞腔孔的球晶结构,只球晶尺寸变小;相同成核剂添加量下,用T30S制备的多孔膜透过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热致相分离制备聚偏氟乙烯多孔膜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膜材料和稀释剂,基于热致相分离原理,制备了不同组份PVDF多孔膜,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稀释剂含量、冷却条件对膜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不同条件下PVDF/DBP二元共混物的结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VDF/DBP高温溶液体系在降温过程中发生固/液相分离,主要形成球粒状结构;并且在慢速冷却条件下,球粒尺寸明显增大,球体更加规则.该研究为制备理想结构的多孔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高分子微孔膜的原理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热诱导相分离(TIPS)法制备高分子微孔膜的相平衡热力学及相分离动力学原理,并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对PTFE微孔膜、基布、复合过滤材料的透气和耐温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提示复合滤料不能在300℃高温下长期使用,使用中温度应该控制在280℃以下.  相似文献   

9.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钛酸四丁酯(Ti(OC4H9)4)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SiO2/TiO2共混纤维膜,经过煅烧后得到了SiO2/TiO2无机纳米纤维.采用TG-DTA对SiO2/TiO2共混无机纤维的热行为进行了表征,并对不同电压、不同纺丝液配比以及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得到的样品进行了SEM表征,研究不同条件对纤维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纺丝电压+17 kV、接收距离13.5 cm时,纺丝液最佳配比是4.0 g PVP、11 mL EtOH、1.0 mL HAc、1.3 mL TEOS和1.0 mL Ti(OC4H9)4.为了得到形貌和组成兼备的SiO2/TiO2共混无机纤维,确定最佳热处理条件是450℃保温3 h,样品在紫外光照射下对亚甲基蓝的最高去除率达到5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原位表面修饰法制备了有机化纳米SiO2,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6/SiO2纳米微粒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和动态力学热分析(DMA)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和动态热机械性能.研究表明,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4%的复合材料性能提高较为明显,其中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提高51.3%,断裂伸长率提高47.3%,弹性模量提高23.8%;纳米SiO2在尼龙66结晶过程中起到异相成核作用,限制了尼龙66的分子链段运动使得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提高了尼龙66的结晶速率,降低了结晶度;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1%复合材料在0℃时的储能模量较纯尼龙66提高21.1%,损耗模量较纯尼龙66提高83.6%,说明纳米SiO2能改善复合材料的低温脆性.  相似文献   

11.
以乙二胺(EDA)为引发核,通过发散法合成1.0~3.0代树枝状聚合物聚酰胺-胺(PAMAM),并以其作为功能涂覆层制备聚酰亚胺(PI)/PAMAM复合膜,考察PAMAM代数对纯CO2、N2及CH4在复合膜中渗透及CO2/N2、CO2/CH4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MAM对CO2有明显的选择透过能力,PI/PAMAM复合膜对纯CO2的透过系数及CO2/N2、CO2/CH4的分离系数随PAMAM代数的增加而增大;当涂覆层为3.0代PA-MAM时,复合膜对CO2的渗透系数达到106.6 Barrer,CO2/N2、CO2/CH4分离系数分别达到44.25和58.83.  相似文献   

12.
针对以聚丙烯腈为分散相、以高形变性和高回复性的热塑性聚氨酯为基质相的共混物,讨论其相容性、可纺性和拉伸致孔性,并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经熔融纺丝一拉伸制成的具有相界面孔分离膜的共混结构。结果表明:用PAN/TPU共混物可以制成具有界面微孔结构的中空纤维分离膜。  相似文献   

13.
以不锈钢丝网嵌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得微结构模板代替平滑制膜底板,分别以N-甲基-2-吡咯烷酮(NMP)、NMP与水的混合物为溶剂,水为凝胶剂,采用模板辅助浸没凝胶法制备高度疏水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并对膜结构、膜底面的疏水程度及膜的透过性能进行表征,分析模板微结构、PVDF固含量和铸膜液中水含量对膜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底面结构是模板微结构与相分离过程协同作用的结果;模板的辅助作用能显著提高膜底面的疏水程度,并对膜的透过性能有影响;铸膜液中聚合物固含量、水的添加量是影响膜透过性能的关键因素,对膜底面的疏水性稍有影响.研究表明,模板辅助浸入凝胶法是一种简单、理想的高度疏水PVDF微孔膜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高效降解盐酸四环素(TCH)废水,以氢氧化钠、乙醇和水为溶剂,以平板微孔钛膜为钛源和基膜,采用水热法制备出原位生长二氧化钛纳米线的钛基电催化膜(TiO2 NWs/Ti膜)。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TiO2 NWs/Ti膜电极的形貌、晶型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并以TiO2 NWs/Ti膜为阳极构建电催化膜反应器(ECMR)处理盐酸四环素废水。结果表明:原位生长的催化剂锐钛矿TiO2纳米线直径约为40 nm,均匀生长在Ti膜上;负载TiO2纳米线可以显著提高Ti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催化活性,在常温常压下,当盐酸四环素废水质量浓度为50 mg/L、停留时间为10 min、电流密度为0.8 mA/cm2、pH值为7.0、Na2SO4质量浓度为15 g/L、溶液体积为100 mL时,盐酸四环素去除率可达99.5%,TOC去除率可以达到70.5%,明显高于Ti膜构建ECMR(40.2%和12.8%),且经过10次重复使用,催化性能基本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