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采用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检测碳纤维施工质量,可以从定性及定量的角度对碳纤维的粘接质量进行评价,检测方法直观,检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在成型和使用过程中易产生的缺陷及产生缺陷的原因,提出无损探伤技术对缺陷进行检测是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质量保证的必要手段;对国内外适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的几种探伤方法进行比较,认为超声波法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一种检测缺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施工质量的检测评估是保证其有效工况的一个重要手段。检测方法的有效性、覆盖性决定了对整体质量的评价。现有的国家验收规范在具体检测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了不同于现有规范的检测方法,将红外热像法引入到检测工作中,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物加固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中,碳纤维布是用得较多的一种,但到目前,还没有针对碳纤维及其配套胶统一的产品标准。通过论述碳纤维布及其配套胶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醒各使用单位及检测单位应注意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5.
码头混凝土加固施工广泛采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碳纤维布性能检测满足要求时应用施工,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对加固效果进行实体检测分析。通过对碳纤维布加固码头混凝土的整个过程的简单探究,发现碳纤维布加固对混凝土结构性能有明显加强,在加固施工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对某水塔进行检测,在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固方案。采用粘碳纤维布和粘钢板复合加固水塔池壁,其工程经验可为类似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于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当前标准采用检测其正拉粘结强度的方法来进行评定。论文通过研究相关标准的具体规定,并对C15-C45等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块侧面粘贴碳纤维后,进行了碳纤维正拉粘结强度试验。论文指出,轴心抗拉强度与正拉粘结强度在概念上不相同,试验数据也表明当前标准中碳纤维施工质量评定指标似偏于严格,易...  相似文献   

8.
张立成 《建筑知识》2013,(10):298-298
由碳纤维布及其配套胶复合而成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因其优点众多,被广泛地应用于混凝土的加固、修复工程中。本文对碳纤维布复合材的抗拉强度标准值检测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减小影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建筑材料中,混凝土的应用非常普遍。其应用环境、操作环境等比较复杂,人员流动性大,因此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混凝土成型后,受到环境的影响,对其进行养护、维护时也容易出现问题,引起混凝土损伤。本文主要论述了损伤混凝土的类型以及检测鉴定的方法,并且对损伤混凝土的碳纤维加固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郑述海  武秀荣  房军 《山西建筑》2007,33(10):122-123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对砌体结构进行主体检测的要点,并通过验算,建议采用粘贴碳纤维、粘钢等加固方案,为同类砌体结构工程的检测与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试验测试方法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谢鹏  张国栋 《电瓷避雷器》2006,(5):36-38,41
为保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的安全运行,必须测试避雷器的电气性能。目前,检测避雷器的方法主要有周期性停电预试、带电测试和在线监测等。重点介绍了周期性停电预试和带电测试的应用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比较。认为带电测试时,当IRIP/IX<20%,可判断避雷器是正常运行的。对于MOA的维护,可以带电测试为主,停电预试为辅相结合的方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地铁接地电阻的检测工作是地铁各设备防雷及电气安全性能检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准确性是确保检测数据公正科学的前提,但实际检测中受到检测环境和对象的限制,不能按规定要求布置接地棒或使用标准长度测量导线的情况经常发生,文中介绍地铁接地的含义并结合其特殊性论述接地电阻检测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张永山  张鹏 《工程质量》2009,27(10):22-25
结合检测实践,探讨了砂石桩的检测和评价方法。介绍了制定检测方案、选择测试方法、给出检测结论等具体的检测实践方法;提出了在检测过程中,要考虑检测的经济合理性,在有载荷与动探的对比关系或经验方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采用动探原位测试来增大检测样本、减少检测成本,把建设方和施工方的风险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4.
桩基动测的工程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简单回顾国内外桩基动态测试应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探讨桩基动测技术的发展对策。文章分析了“低应变”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高应变”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局限性 ,同时介绍作者的桩基承载力动态设计与测试分析应用系统PDDA的工程特性。最后 ,提出我国商品经济社会中 ,应真正重视应用研究的学术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5.
沈立龙  董洋  罗龙清  熊群峰 《煤气与热力》2021,41(3):13-15,10041,10042
对金属构件无损检测的方法进行对比,选取脉冲涡流检测对低温工况下不锈钢管道在线检测进行研究。介绍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检测过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实验室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在低温、带保冷层和局部腐蚀等恶劣条件下,脉冲涡流检测技术检测不锈钢管壁厚有96.43%的值与真值的相对误差在士10%以内,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高应变动力试桩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静载试验而言,高应变动力试桩的误差来源要丰富得多。本文较系统地对这些误差进行总结,提出了浅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的误差的概念,并通过工程实践分析说明。对如何减小误差、更好地应用和发展高应变动力试桩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应变路径试验研究的意义、试验技术和试验步骤,对如何改善应变路径的控制精度提出了具体方法。作为应用,文中介绍了用应变路径试验方法研究砂土应变软化的一些成果。试验结果表明,应变路径对砂土的硬化和软化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大林  龚维明  藏勤建 《工业建筑》2006,36(Z1):673-675
介绍了桩自平衡测试法在南京圆通广场中的应用,并与南京圆通广场的静载试验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了在桩基静载试验中,自平衡测试法是一种有效、方便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9.
董宝柱 《山西建筑》2014,(29):162-163
介绍了探地雷达检测路面厚度的基本原理、厚度计算方法和探地雷达对路面结构层厚度检测的过程,根据传统检测方法和运用探地雷达检测结果的比对,证明了探地雷达检测路面厚度在实际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在建筑检测领域,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把检测数据实时传输作为监督检测质量的一种手段,监督平台的建设是这一方法实施的关键。基桩检测作为建筑检测的一部分,远程监督平台的建设也不可避免。本文设计构建了基桩动测数据远程监督平台,该平台由2部分组成:在检测现场的具有无线发送功能的基桩动测仪和具有网络功能的远程数据中心。实现了现场检测数据的实时传输,远程数据中心可以实时记录、备案数据等起到监督、管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