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紫芽绿茶的最佳杀青方法。方法:以自选紫芽品系9803的一芽二、三叶为原料,分别用微波、锅炒、蒸汽、热风4种杀青方法对鲜叶进行杀青处理制备绿茶,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绿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滋味品质和香气品质分析。结果:4种杀青方法中,微波绿茶样感官审评的综合得分最高(89.65),且微波绿茶样的主要理化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花青素、氨基酸和咖啡碱保留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绿茶(P<0.05);且酚氨比值、酯型儿茶素与总儿茶素的比值均为最低,分别为12.18和0.72。结论:4种杀青方法中以微波杀青工艺制备的紫芽绿茶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杀青工艺对杜仲绿茶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杜仲鲜叶直接采用复干机杀青有利于减少活性成分的损失;2)低温短时杀青利于活性成分的保留,杀青条件以100℃、3min最佳。  相似文献   

3.
杀青工艺对杜仲绿茶活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杀青工艺对杜仲绿茶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杜仲鲜叶直接采用复干机杀青有利于减少活性成分的损失;2)低温短时杀青利于活性成分的保留,杀青条件以100℃、3min最佳。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秋季黄金芽鲜叶为原料加工绿茶,比较滚筒、蒸汽和微波三种不同杀青方式对其品质的影响。感官评估结合品质成分分析表明,三种杀青方式所制秋季黄金芽绿茶均品质优异,但不同杀青方式处理的茶叶色泽、香气、滋味存在较大差异。滚筒杀青处理的干茶色泽最绿,香气最优,栗香明显,氨基酸含量比蒸汽和微波杀青分别高11.01%和5.20%,茶多酚含量低3.54%和3.94%,滋味醇和鲜爽;蒸汽杀青处理后滋味得分最高,拥有最高的茶氨酸(7.69 mg/g)和最低的咖啡碱(27.91 mg/g),同时电子舌结果表明,其鲜味值、丰度均最大,苦味值最小;电子舌滋味属性与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表明,秋季黄金芽绿茶茶汤鲜味值与茶氨酸含量有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9;苦味值与苦味儿茶素含量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99;此外,不同杀青方式的黄金芽绿茶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不同,总抗氧化能力依次为微波杀青(0.83)>蒸汽杀青(0.80)>滚筒杀青(0.66)。综上所述,滚筒杀青滋味醇和,香气高长;蒸汽杀青滋味醇厚,色泽黄绿。虽有所侧重,但所制秋季黄金芽绿茶均体现了其良好的品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以理化成分、感官评价及香气成分为指标,研究了微波杀青、蒸汽杀青、烫漂杀青及炒青等不同杀青处理对山楂叶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的山楂叶茶的外形、滋味、汤色、叶底均表现较好,感官审评分数达92.9;蛋白质、黄酮和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是0.56%,5.67%,28.57%。山楂茶叶主要香气成分有芳樟醇、D-柠檬烯、β-月桂烯、反-4,8-二甲基-1,3,7-壬三烯、正戊醛、天竺癸醛。  相似文献   

6.
杀青叶在不同浓度风味蛋白酶液中浸润后,经过揉捻、干燥制作成绿茶,探讨风味蛋白酶对绿茶风味成分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浓度为5.0~20.0 g/L的风味蛋白酶处理绿茶,茶叶中具有苦涩滋味的EGC、EGCG和ECG等酯型儿茶素分别下降3.35%~31.42%、4.11%~18.67%、1.05%~9.27%,具有醇和滋味的D,L-C含量增加54.51%~141.72%,儿茶素总量下降3.24%~19.03%,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降低率分别为2.99%~5.34%、1.57%~10.58%。鲜味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下降2.33%~7.76%和2.58%~6.89%。当风味蛋白酶浓度小于10.0 g/L时,茶汤苦涩滋味明显降低,且具有一定的鲜爽度。该研究结果为利用风味蛋白酶改善夏秋季绿茶品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相同原料、经过相同杀青与揉捻后,采用不同做形工艺制作针形绿茶。结果表明,其成茶品质有一定的差异:以手工做形和以理条机做形辅以手工做形的加工工艺,其成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接受国家技术监督局下达的任务,于1996年第一季度,对全国红、绿茶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总合格率为65.0%,不合格率为35%,其中感官品质不合格率占32.5%。下面就抽查中红、绿茶感官品质审评情况作一综述,并对如何提高茶叶品质提出几点建议。 一、红、绿茶感官品质情况 本次红、绿茶感官品质审评方法,按《G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进行密码审评。审评结果的判定,执行企业标准,无企业标准的,执行相应茶类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空气、金属、波能量三种热导介质对绿茶品质成分及感官的影响。方法:基于氨基酸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感官审评方法,对采用不同热导介质干燥的绿茶进行滋味物质与香气物质及感官品质分析。结果:烘青绿茶清香品质更持久,鲜爽醇厚度和汤色绿亮度最好,其次是滚炒绿茶、微波干燥绿茶。不同热导介质干燥的绿茶氨基酸变化具有相似性,在氨基酸单量上茶氨酸占比最大,其后依次为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丝氨酸,部分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热导介质干燥对绿茶儿茶素总量及分量、咖啡碱含量有影响,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不同热导介质干燥绿茶中微波干燥绿茶的香气物质种类更丰富,但主要香气物质差异不大。烘青绿茶和滚炒绿茶香味成分相对含量更高,其中壬醛、癸醛、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芳樟醇是主要的香气贡献物。结论:不同热导介质干燥绿茶中空气热导干燥更有利于游离氨基酸、儿茶素总量的积累,其清香品质更持久,鲜爽醇厚和汤色绿亮更好,其次是金属热导,最后是微波。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茶饮料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原料用绿茶适宜的烘焙工艺及其品质变化,以绿茶饮料加工常用的蒸青绿茶为材料,分别采用焙煎机和烘箱两类设备,设置不同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和添水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适宜的工艺参数;并分析评价其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和特征香气。结果表明:烘焙可去除绿茶青草气,增加花果香、烘焙香,降低苦涩味;烘焙过程中,绿茶的主要理化成分含量呈降低趋势;焙煎机烘焙的绿茶香气浓郁,茶多酚等主要理化成分及呈焙香的挥发性组分含量高,而烘箱烘焙的绿茶汤色、滋味更佳。研究条件下茶饮料用绿茶烘焙优化工艺为:焙煎机:18%添水量、140℃烘焙10min;烘箱:15%添水量、140℃烘焙5h。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论述了江西修水双井绿茶制作过程中各工序控制重点。采摘特级采雨前茶,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一、二级采节前茶,一级以一芽一叶为主,二级以一芽一叶与一芽二叶约各半。摊青一般约需2-5h,杀青锅温120-150℃,先高后低,每锅投叶量300-400g。揉捻加压要轻,揉时要短。初焙温度90℃左右,以焙至叶子不粘手为适度。整形搓条锅温60-80℃,团条锅温60℃左右,约八成干时转入提毫。提毫锅温40-50℃,提至白毫显露转入复焙。复焙温度60-70℃,先高后低,焙至含水率5%-6%时下焙。  相似文献   

12.
添加剂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正交设计,探讨了L-抗坏血酸、焦磷酸盐、β-CD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L-抗坏血酸和焦磷酸盐对罐装绿茶水的色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焦磷酸直能有效阻止沉淀的形成,而β-CD对阻止沉淀形成无明显效果,相反L-抗坏血酸还有反作用,相反L-抗坏血酸还有反作用。品质成分分析表明,三种添加剂地茶多酚、咖啡碱总量无显著影响,但添加L-抗坏血酸可有效防止主要儿茶素L-EOCG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柿子果酒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莫海珍  张浩  李霞 《中国酿造》2004,(6):30-31,38
以柿子为原料,采用带皮渣发酵法酿制柿子酒。根据发酵过程中糖和单宁的变化以及正交试验法结果,确定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度200g/L、pH值4.0、发酵温度18℃、酵母添加量0.5g/L。  相似文献   

14.
柿叶茶的保健功能及其制作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柿树是河南省的传统优势树种,如何利用现有柿树资源制作柿叶茶,对进一步挖掘、提升柿树种植效益、增加柿农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柿叶保健茶的功能及其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5.
绿茶皮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皮冻是以绿茶的浸提液与猪皮及其相关配料精制而成。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进行正交试验的因素和水平,用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为:猪皮500g,绿茶叶25g,料液比1∶2.0,加热时间60min,盐20g,白酒5g,醋5g、姜块3g,葱结2g,白糖2g,味精0.5g。在生产皮冻过程中用绿茶的浸提液代替所需水后,其色泽、质地、风味及营养组分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茶汤纳米聚集体是茶多酚和蛋白质等自组装而成的纳米胶粒,是各组分介于游离分子与沉淀颗粒的中间状态。为探究牛奶对茶汤茶多酚分布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蒸青绿茶、红茶为原料,以1:50茶水比浸提茶汤,按不同比例添加全脂、半脱脂和脱脂牛奶,利用超滤离心技术分离茶汤纳米聚集体,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分析各组茶汤纳米聚集体的总光强和平均直径,采用福林酚法分析其茶多酚浓度和分布率,比较研究牛奶添加比例、脂肪含量和茶类等因素对纳米聚集体物理化学特性和茶多酚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脂肪含量的牛奶均会促使部分牛奶纳米胶粒与茶汤纳米聚集体结合,导致茶汤超过90%的茶多酚富集于纳米聚集体,使绿茶和红茶的游离茶多酚比例分别降低78%和67%。初步证实:添加牛奶会促进绿茶、红茶的茶多酚参与分子聚集,使游离茶多酚比例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7.
薛友林  韩双双  张鹏  李江阔  张敏  李冬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2):354-358,363
柿果实在成熟后极易变软,不耐贮藏和运输,直接影响柿果实的商品价值,因此选择合适的贮藏保鲜方法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3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柿果实保鲜研究现状,简要阐述了各种保鲜技术的机理、优缺点等,并对我国柿果实保鲜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的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灭菌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玉琼  张家年 《食品科学》2001,22(11):40-43
本文在分析高温灭菌前后绿茶水中主要品质成分及感官品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L-抗坏血酸对茶汤中儿茶素、氨基酸组分及色泽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经高温灭菌后,绿茶水中茶多酚氨基酸含量下降,咖啡碱则相对稳定,茶汤色泽黄变,香味熟钝;低级原料茶汤品质劣变程度较轻。添加L-抗坏酸对儿茶素、氨基酸组分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能达到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19.
茶绿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茶绿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荼绿色素的光谱特性在663 nm为特征吸收峰;茶绿色素对热较稳定;金属离子K+、Na+、Zn2+、Cu2+、Mg2+,Ca2+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Al3+、Fe2+和Fe3+对其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或破坏作用;pH对该色素的影响明显,在弱酸性条件下(pH=5~6)稳定性较好;光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苯甲酸钠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该色素抗氧化性较弱,抗还原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