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黄铜基体上镀银的黑化工艺,讨论了黑化温度、时间、黑化荆浓度对黑化层外观的影响,确定了黑化的最佳工艺为:多硫化铵15 mL/L,温度80℃,时间120s.黑化层烘干后用铜刷刷光,镀层不起皮,且色泽更加光亮.耐热试验表明,黑化层耐热效果较好,能满足须黑化的零部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在黄铜件表面获得黑色古银外观的新方法,介绍了其工艺流程和各工序配方。该工艺在镀银前用黑色油墨将工件均匀涂覆,经研磨、砂面处理后镀银。该方法对原工艺进行了改进,减少了擦拭工序,节约了人力,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黑化时间、黑化温度和黑化剂浓度对银镀层黑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一种电镀银化学黑化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两步:第一步将银镀件于室温下在0.2 mmol/L的Na_2S醇溶液中预黑化15 min,第二步在0.2 mol/L的C_(12)H_(25)SH溶液中黑化15 min。进一步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交流阻抗等方法对镀银黑化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黑化后银镀层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的钝化膜;硫化银粒子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65.9 nm,其自腐蚀电位为-130mV,且黑化后仍保持一定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4.
《化工文摘》2007,(3):6-6
相比其他地区,欧盟化工行业遭受的环境法规限制更为严厉,但这些法规在欧盟的一些领域内并不受欢迎。[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铝合金腔体镀银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二次浸锌与氰化镀锌相结合预处理的光亮镀银工艺。介绍了工艺流程及相关参数,讨论了浸锌溶液的配制、温度、时间等因素对镀层性能的影响。该工艺所获得的镀层细致,光亮度好,结合力强。  相似文献   

7.
8.
针对具有特殊要求的镀黑镍零件,对其前处理、镀光亮镍、闪镀镍等工艺做了较详细的实验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流程和工艺范围,获得了外观乌黑光亮及防变色能力、结合力和耐蚀性优良的镀层,满足了大生产需要和零件对镀层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进染料后处理工艺和方法,提升了拼混染料的强度,开发了新型的高强度环保分散黑.经应用性能测试,产品质量稳定,生产工艺合理可行,具备工业化投产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李广艳  胡东伟  葛歆 《电镀与涂饰》2014,33(21):922-924
介绍了铝合金无氰镀银工艺,其流程主要包括化学除油、弱蚀、出光、预镀铜、电镀镍、预浸银、电镀银。介绍了各工序的配方、工艺条件和操作要点。浸锌、预镀铜、电镀镍等前处理工序可有效防止铝合金在清洗之后生成氧化膜。所得银镀层呈银白色,表面均匀、无麻点,结合力合格,达到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化学镀法制备镀银云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敏化–活化两步法对云母粉进行预处理后再化学镀银。研究了镀液p H、银含量和云母粉与Ag NO3质量比对镀银云母粉导电性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镀银云母粉的组织结构。通过表面形貌分析,研究了粗化预处理对云母粉化学镀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粗化可提高粉体表面的粗糙度,使后续银镀层更致密。当Ag NO3投加量为15 g/L,云母粉与Ag NO3质量比为2.5∶1,p H为12时,银沉积率最高,镀银云母粉的表面形貌和导电性最好(体积电阻率约0.088?·cm)。化学镀银云母粉有望替代部分银粉作为导电填料,并在涂料或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双脉冲DMS氰化光亮镀银工艺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脉冲氰化光亮镀银的工艺流程和工艺配方。讨论了脉冲电源参数、镀液中的硝酸银、氰化钾和DMS光亮剂的质量浓度以及镀液温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对镀层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与直流电镀相比,在20~30℃的镀液中,采用双脉;中DMS氰化光亮镀银工艺,可以获得外观光亮的银镀层,且其抗变色性能增强.同时生产效率提高30%,每年可以节约银20%、铜刷72只、工时1240h。  相似文献   

13.
化学镀铜在PCB生产中应用广泛,但常用的还原剂甲醛对人体和环境有害。本文综述了化学镀铜中替代甲醛的环保型还原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以醛糖类、含硼化合物、低价金属盐、次磷酸盐作还原剂的化学镀铜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Ni-P-SiC-MoS2化学复合镀工艺,给出了化学复合镀液成分及实验方案,讨论了温度及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对化学复合镀速、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和镀层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施镀温度为90°C,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60mg/L时,镀速最快,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较好,镀层显微硬度可达684HV。  相似文献   

15.
刘群  付明 《电镀与涂饰》2010,29(12):14-15
介绍了用于X105CrMo17马氏体不锈钢保持架的电镀银工艺,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电化学除油,超声波清洗,酸蚀,活化-预镀镍,电镀银,干燥。采用活化-预镀镍前处理方法,能有效提高镀层的结合力。最佳的工艺配方及操作条件为:氯化镍240 g/L,浓盐酸126 mL/L,室温,电流密度5~8 A/dm2,时间10~15 min。采用该工艺可在不锈钢表面获得结合力良好的镀银层(平均厚度为18.9μm),适用于批量加工。  相似文献   

16.
低氰脉冲光亮镀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开发出一种低氰脉冲光亮镀金工艺。研究了工艺条件对其镀层性能的影响。本工艺具有施镀电流密度范围宽、镀液稳定可靠以及镀层性能优越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碱式碳酸铜为主盐,以EDTA为配位剂,研制了一种无氰碱性镀铜工艺。通过极化曲线、镀层性能的测定,考察了电解液组分和工艺参数对镀层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Cu2(OH)2CO310~20g/L,C6H5O7K3·H2O25~40g/L,KNO34g/L,配合比2.5,pH11~13,温度50~70°C,电流密度0.5~3.5A/dm2。该工艺镀液稳定,电流效率高,镀层光亮致密,孔隙率低,结合力良好。  相似文献   

18.
钛阳极由于其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和耐蚀性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钛基体导电、导热性能不好,造成了安装部位接触电阻过大,局部温度过高,缩短了钛阳极使用寿命.为了降低钛阳极安装部位的接触电阻,可以在安装部位进行局部电刷镀银.本文研究了电刷镀银工艺,获得了电刷镀银工艺参数:AgNO3100~180g/L,稳定剂100~150g/L,(NH44)2S2O3 250~300 g/L,工作电压4~10 V,镀液温度20~30℃,相对运动速率5~12m/min.阳极寿命由原来的10~12个月延长到12~15个月.  相似文献   

19.
电镀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宜从何处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电镀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系统技术改造的必然性,提出了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时必须从源头采取措施(如采取间歇式逆流漂洗与喷淋清洗组合的清洗方式、设置回收槽、使用高频开关电源、改造加热设备等),以节约水资源、回收流失的资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降低能耗、提高电镀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