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本文研究了黑化时间、黑化温度和黑化剂浓度对银镀层黑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一种电镀银化学黑化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两步:第一步将银镀件于室温下在0.2 mmol/L的Na_2S醇溶液中预黑化15 min,第二步在0.2 mol/L的C_(12)H_(25)SH溶液中黑化15 min。进一步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交流阻抗等方法对镀银黑化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黑化后银镀层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的钝化膜;硫化银粒子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65.9 nm,其自腐蚀电位为-130mV,且黑化后仍保持一定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4.
5.
6.
8.
针对具有特殊要求的镀黑镍零件,对其前处理、镀光亮镍、闪镀镍等工艺做了较详细的实验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流程和工艺范围,获得了外观乌黑光亮及防变色能力、结合力和耐蚀性优良的镀层,满足了大生产需要和零件对镀层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11.
化学镀法制备镀银云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敏化–活化两步法对云母粉进行预处理后再化学镀银。研究了镀液p H、银含量和云母粉与Ag NO3质量比对镀银云母粉导电性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镀银云母粉的组织结构。通过表面形貌分析,研究了粗化预处理对云母粉化学镀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粗化可提高粉体表面的粗糙度,使后续银镀层更致密。当Ag NO3投加量为15 g/L,云母粉与Ag NO3质量比为2.5∶1,p H为12时,银沉积率最高,镀银云母粉的表面形貌和导电性最好(体积电阻率约0.088?·cm)。化学镀银云母粉有望替代部分银粉作为导电填料,并在涂料或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双脉冲DMS氰化光亮镀银工艺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脉冲氰化光亮镀银的工艺流程和工艺配方。讨论了脉冲电源参数、镀液中的硝酸银、氰化钾和DMS光亮剂的质量浓度以及镀液温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对镀层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与直流电镀相比,在20~30℃的镀液中,采用双脉;中DMS氰化光亮镀银工艺,可以获得外观光亮的银镀层,且其抗变色性能增强.同时生产效率提高30%,每年可以节约银20%、铜刷72只、工时1240h。 相似文献
13.
化学镀铜在PCB生产中应用广泛,但常用的还原剂甲醛对人体和环境有害。本文综述了化学镀铜中替代甲醛的环保型还原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以醛糖类、含硼化合物、低价金属盐、次磷酸盐作还原剂的化学镀铜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了用于X105CrMo17马氏体不锈钢保持架的电镀银工艺,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电化学除油,超声波清洗,酸蚀,活化-预镀镍,电镀银,干燥。采用活化-预镀镍前处理方法,能有效提高镀层的结合力。最佳的工艺配方及操作条件为:氯化镍240 g/L,浓盐酸126 mL/L,室温,电流密度5~8 A/dm2,时间10~15 min。采用该工艺可在不锈钢表面获得结合力良好的镀银层(平均厚度为18.9μm),适用于批量加工。 相似文献
16.
17.
18.
钛阳极由于其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和耐蚀性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钛基体导电、导热性能不好,造成了安装部位接触电阻过大,局部温度过高,缩短了钛阳极使用寿命.为了降低钛阳极安装部位的接触电阻,可以在安装部位进行局部电刷镀银.本文研究了电刷镀银工艺,获得了电刷镀银工艺参数:AgNO3100~180g/L,稳定剂100~150g/L,(NH44)2S2O3 250~300 g/L,工作电压4~10 V,镀液温度20~30℃,相对运动速率5~12m/min.阳极寿命由原来的10~12个月延长到12~15个月. 相似文献
19.
电镀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宜从何处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电镀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系统技术改造的必然性,提出了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时必须从源头采取措施(如采取间歇式逆流漂洗与喷淋清洗组合的清洗方式、设置回收槽、使用高频开关电源、改造加热设备等),以节约水资源、回收流失的资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降低能耗、提高电镀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