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概要 以蜀冈一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与扬州城市的互动发展为例,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如何兼顾遗产保护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整合城市风景文化、保障城景生态格局、引导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空间发展的城景协调规划策略。目的是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战略层面实现城市与风景的共同发展、和谐共生,让目前较为封闭化、破碎化的风景区破茧化蝶,绽放光彩,唤醒扬州人对淮左名都、千年古城——扬州的乡愁。  相似文献   

2.
共生理念下的风景资源保护和城镇建设对于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我国城市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共生理念的相关概念和内涵,以大理坝区和大理风景名胜区苍山洱海片区为研究范围,从城景共融的资源价值、城景共存的问题矛盾两个维度对共生理念下的大理"山水家园"的资源基础和现状问题进行了解读,进而从资源发展观、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功能分区和城镇风貌设计四个层面提出了以"苍洱大观"的自然风光、深厚久远的南诏文化和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基础特色,因地制宜地保护大理"山水家园"的"山、水、林、田、城"5大要素,协调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城镇建设,利用城景共建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理论实现大理"山水家园"城景共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央型湿地公园作为城市中心的“湿岛”,有着与人居环境共生的特征和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同时也有较为尖锐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本文从城央型湿地公园特征及问题出发,提出基于城市小流域的湿地影响控制范围划定、基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城央湿地分区、湿地生态结构性管控和生态修复等规划策略,并结合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实证案例,对规划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李俊峰  刘佳 《华中建筑》2010,28(3):27-29
为实现精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该文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前沿理念,对城市河道景观规划一体化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方式由灰色向绿色的转型,为我国建构及完善绿色基础设施系统添砖加瓦,达到"水、绿、人、城"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帝陵鉴于其特殊的遗产属性,在城镇更新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同时陵区保护发展与区域空间的调整更新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凸显。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研究与总结,引入共生关系,提出"城陵共生"营建策略,并以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之巅的黄帝陵为例,基于共生关系,从黄帝陵文化遗产的类型、现状,以及黄陵县与帝陵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复杂耦合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以陵养城、以遗塑陵、城陵共融"的共生策略,以期为我国县镇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提供思路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站城一体化"是我国高铁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趋势。铁路客站与城市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再是功能单一的交通孤岛,而是作为城市街区中的城市综合体。铁路交通枢纽与城市共生,协同发展,成为城市更新与发展的新动力。站城一体化的关键因素,是交通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国科博会绵阳会展城项目的立项与发展历程,阐述了作为中型城市会展城项目的功能布局、分期建设等方面"有机共生"的特性,介绍了组成会展城各单体建筑的功能构成和内外部空间效果,以期为中型城市会展城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世界建筑导报》2005,(6):42-43
龙岗龙城公园位于龙岗区中心城,占地189公顷,对于龙城公园这片在高速城市建设发展中幸存的城市中心山林地,北林苑充分利用现有自然山体,河滨等自然资源,寻求与城市的共生与协调发展,将“山”引入“城”,“城”溶于“山”,  相似文献   

9.
正11月22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都·城——我们与这座城市"专题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北京建院与首都城市建设发展的共生"为理念,邀请中外建筑界的各方人士和机构共襄盛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  相似文献   

10.
共生的空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生的空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岳升阳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解决好这一向题的关键所在。一、创造共生空间的必要性保护历史风貌与实现城市现代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谢浩 《住宅科技》2011,31(5):42-46
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文章强调了旧城改造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在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详细探讨了有关旧城保护与更新的问题,包括健全法律法规、制订科学合理的旧城改造规划、延续城市的传统文脉、创造宜人的生态环境、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等。  相似文献   

12.
潘悦  贾绿媛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3):14-19
自然山水是城市生长的基底,能够塑造城市独特的景观格局,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为研究山水环境如何与丽江大研古城营建互相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以古城发展演变为线索,探讨山水环境影响下的大研古城选址、格局发展演变与内部人居环境建设情况.总结古城在景观营造和公共空间营造方面的智慧特征,针对古城人文景观逐渐淡化和缺失...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完善洛带古镇保护与开发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洛带古镇基本概况的阐述,分析了洛带古镇的规划现状及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具体措施,以期找到合理的方法和途径使这些古镇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厦门旧城街巷空间特色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贵盛 《规划师》2004,20(6):28-31
街巷空间作为厦门旧城风貌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体现着厦门旧城的城市特色和品位。面对保护和发展的现实问题,首先应了解街巷空间的特色所在,从总体控制、道路网络保护、骑楼保护、交通疏解等几个方面采取不同对策,努力实现旧建筑的再利用与旧城整体环境更新整合的有机结合,引导旧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谈传统城市广场及街道保护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老城更新是城市空间设计的一个热点,通过对官渡古镇的城市广场与街道的保护和更新的分析,探讨其设计中的得与失,进而找到一些城市更新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孟强  舒韬 《城市建筑》2007,(2):13-16
本文从新城市主义的设计理念和宗旨出发,以上海曹路新镇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从人性化、多样化、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入手,着重探讨适应中国城镇发展的空间模式和城市设计原则,提出人性化城市与适宜技术并存的思考主题。  相似文献   

17.
罗丹 《建筑与文化》2016,(4):139-141
以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建设问题为切入点,讨论了旧城发展过程中空间形态的变化和历史风貌的丢失,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传统空间形式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以及公共空间监管机制的非系统化,指出公共空间更新是从单一的、物质形态的、孤立静态的保护方式向多层次的、文化内涵的、动态发展的保护转变的方法,符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和旧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的下一轮发展机遇将是以宜居为主体,创新为基础,包容为条件下进行的变革。地下空间在这一城市转型关键时期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城市地下空间的实施和建设可以带动土地集约开发与价值提升,打造宜居、高效、低碳、便捷的现代城市模式,建设经济、环境、社会立体共存、相互包容的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空间系统。本文对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促进整体宜居环境发展进行研究。以杭州临平新城地下空间规划为实践基础,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的城市宜居空间。  相似文献   

19.
沙市中山路历史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振兴老城区的步伐加快,历史性街区的开发要么粗暴地采取"剃头式"的大面积拆除方式,要么保守地采取成片保护的模式。该文以沙市中山路改造和再利用为例,从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之间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城市文化发展脉络的可持续性改造与再利用的原则和经营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序 《山西建筑》2006,32(13):17-18
从市场分析的角度谈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通过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客源地理分布三方面对旅游有需求的客体类型作出分析探讨,并对如何开发与保护古镇旅游进行研究,最后指出扩大古镇产业链、打造古镇旅游经济圈的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