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F 《电脑迷》2006,(20)
最近作了一个Blog,为了让网友联系方便,特意在网页上留下了电子邮件地址。可是却发现垃圾邮件越来越多,原来很多邮件地址都是靠一种邮件地址收集器的软件自动搜索网页中如电子邮件格式字符串而得到的,所以会收到无穷无尽的垃圾邮件了。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最近笔者发现的一款小  相似文献   

2.
邮件地址要保密 任何垃圾邮件发送者都需要获得邮件地址,才能进行传 播,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信息,在论坛上留电 子邮件地址时还可以采用“用户名# 邮箱地址”的方式,也 就是用其它字符来代替@。这样做的目的是躲避邮件地址扫描程 序的搜索。因为这些程序工作原理是搜索@符号,并将@符号前 后的文本定义为一个邮件地址。  相似文献   

3.
有电子信箱的朋友,大凡都收到过一些意料之外的邮件。比如一些广告邮件、匿名邮件甚至是一些反动、色情的邮件,这些邮件都可以称之为“垃圾邮件”。朋友们可能要问,这些邮件的发件人是如何弄到自己的信箱地址的呢?是偶然?还是自己已经被“盯梢”? 一、我的信箱是怎样泄露出去的 一般来讲,那些垃圾邮件的制造者获取邮件地址的方法有四种:一是通过一种称为“邮件地址收集器”的软件到网页和论坛上进行搜集,并把搜集到的邮件地址进行分类;二是有些公司在网站上开设一些所谓的有奖调查,要求你填  相似文献   

4.
关于垃圾邮件给我们带来的烦恼已经毋须再多说了,只要你上网,只要你使用电子邮件,你就离不开垃圾邮件的轰炸。当你收到垃圾邮件时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疑问,他们是从哪里得到我的邮件地址?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答案不难找。你有没有上过BBS?有没有在BBS上贴过帖子?很多热衷于垃圾邮件的人都在这些地方收集各类的邮件地址。不仅  相似文献   

5.
说到收集邮件地址,可能有人马上会联想到“垃圾邮件”。其实,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邮件地址也不例外。利用得不好,骚扰别人;利用好了,则可能造福于人、造福于社会,这大概也是人们当初发明电子邮件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能迅速获得大量真实可靠的邮件地址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用软件到网上去抓,不过,这种软件很多,用哪款好呢?试试E-mail Finder!  相似文献   

6.
妖术揭秘     
垃圾邮件危害深重,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反感,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但是,为什么还会有人乐此不疲呢?利益驱动是最直接的原因。垃圾邮件具有低成本和易于匿名的特点。在国外,发送10万封电子邮件的成本低于200美元,花100美元就可以买到100万个邮件地址列表。  相似文献   

7.
E_Cloaker是一款大小为230 KB的免费软件,适用于 Windows XP/2000/Me/98/95/NT操作系统。 该软件的主要功能是把网页里的EMAIL地址转变为只有测览器才能识别的Unicode编码。这样别人就无法用邮件地址搜索软件轻易的找到你,并给你发垃圾邮件了。 E_Cloaker的主界面如图所示,先在“EmailAddress”里输入原电子邮件地址,再在“AlternateText”里键入修改后的字符,接下来单击“Make  相似文献   

8.
制作网页时,为了方便与网友们进行交流和联系,作者一般都要在网页上公开自己的联系信箱.但“伊妹儿“公开了,如何防止垃圾邮件的侵扰?一般来说,收集邮件地址的软件都是通过分析页面源代码,比如通过寻找网页中的“MAILTO“关键字或“@“来获取你的邮件地址,从而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秘密.因此,只要我们的网页中不出现这些关键字和自己的Email地址(有效地隐藏起来),就可以避免大量的垃圾邮件了.下面给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供广大的网页制作爱好者选用.……  相似文献   

9.
现在垃圾邮件越来越多,最新版Outlook2003对垃圾邮件加强了防御,让你不再受骚扰之苦。防止邮件探测很多时候垃圾邮件制造者仅仅利用随机的电子邮件地址发送垃圾邮件的方法就能确认邮件地址的有效性。什么原因?这就是HTML邮件的功劳了。垃圾邮件制造者在发送垃圾邮件的时候,会在HTML邮件中插入一个图片,可能是一个广告画,或者是一个0~*0像素大小的不可见图形文件,而这个文件的链接则可以类似于“…/123@456.com/~*.gif”(其中123@456.com是收件人的邮箱地址),这样当123@456.com这个用  相似文献   

10.
《玩电脑》2004,(10):78-78
“网银大盗”病毒的警钟尚未停歇,“快乐耳朵”病毒以更猛烈的攻势。再次考验着国内网络银行脆弱的安全性。它利用自身内建的邮件发送模块。向搜索到的邮件地址发送诱惑性件,不明真相和好奇的用户一旦访问相关链接就会自动下载病毒。用户电脑受感染后病毒会继续向外发送大量的垃圾邮件,并且监视特定网上银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1.
俞盛 《程序员》2003,(10):67-69
垃圾邮件,国际通用名称是spam-mail(注意,spam不能全部是大写)。问题由来已久,它随着电子邮件的普及而逐渐发展,到现在成了世界性难题。目前租用一台服务器,利用宽带专门来发送垃圾邮件,一台服务器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达到每天2亿封,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个人发垃圾邮件,全中国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要收到他发送的垃圾邮件。“邮件地址搜集工具”、“百万级邮箱地址库”、“无中继邮件高速群发工具”等等垃圾邮件工具的推广广告我想你肯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无极限     
如何拒绝垃圾邮件 要摆脱讨厌的垃圾邮件,首先,尽量不要在留言薄等公共场所留下自己的邮件地址,而且也不要在那些没有隐私保障的小网站上注册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果你经常收到某一特定主题的邮件,或者是特定邮件地址寄来的垃圾邮件时,你可以使用软件的过滤功能。我们经常使用的邮箱基本都有这个功能,这样也可以帮你减少不少的麻烦。 其次,就是要慎重使用自动回复功能。虽然这个功能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但是如果对方也  相似文献   

13.
刊首语     
承健 《个人电脑》2004,10(3):8-8
不知你的电子邮箱如何,反正《个人电脑》编辑部各位同仁的电子邮箱早已被垃圾邮件轰炸得不亦乐乎。因为电子邮件已经成了我们离不开的工具,邮件地址也广泛传播,获得垃圾邮件发送者的青睐毫不奇怪。每天早晨打开信箱收到几十封垃圾邮件相当正常—有一个比较敏感的同事不胜其烦恼  相似文献   

14.
邮件制造者你的邮箱地址,它们是如何不请自来的呢?这个问题早在电子邮箱刚流行时就出现了。在当时,还很少有垃圾邮件的说法,偶尔一两封不请自来的邮件大家通常都会“心情愉快”地阅读一番,即使是商业广告也不会介意。人们似乎很习惯在网络上留下自己的邮箱地址,许多BBS论坛、聊天社区也都会要求用户先留下邮箱地址后才能获得登录权限,而垃圾邮件制造者往往会用专门的软件将这些地址收集起来存入自己的数据库。显然,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邮件地址数据库包含的信息会越来越多、发送的垃圾邮件数量也就越来越多,这就是为什么垃圾邮件愈演愈烈的…  相似文献   

15.
葛博士诊所     
防止垃圾邮件 问:我如何设置Outlook Express才能防止垃圾邮件的侵扰?我不太懂计算机,可别讲得太复杂啊!答:作为一般防止手段,现在很多网页上都介绍了,大致上有这么几条: 1.不要响应不请自来的电子邮件或者垃圾邮件。 2不要把您的邮件地址在INTERNET页面上到处登记注册.尤其是港台的网站。 3.不要登录并注册那些许诺在垃圾邮件列表中删除您名字的站点。  相似文献   

16.
经常在各种小论坛里遇到蛮不讲理的版主,看他高不高兴就能决定一个论坛会员的账号“生死”;还有的论坛搞邀请制,不让随便注册;如果碰上需要邮件验证才能通过的论坛,你还必须得把你的邮件地址暴露给可能的垃圾邮件制造者。以上的种种不爽,就使很多人放弃了注册论坛会员的想法,转而成为一名职业潜水员(潜水员是指在论坛中长期不露头不发言的人),不过在很多论坛中没有注册的用户都会受到功能限制,比如最普遍的就是非注册用户无法使用搜索功能……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每个潜水员都变成黑客,然后攻陷论坛并打开匿名搜索功能。我们就以国内使用最广泛…  相似文献   

17.
诞生只有几年的“垃圾邮件”对于业界很多人士来说并不陌生,有邮件地址的人大多会每天收到或多或少与己毫不相关的邮件内容。如果最初偶尔收到几封这样的来信还感觉新鲜的话,那么每天删除几十封就是件比较烦恼的事情,而我的一位同事面对每天几百封垃圾邮件,简直是有些“出离愤怒”了。事实上,我们正受到越来越多垃圾邮件的困扰。  相似文献   

18.
最近因为求职在网络上公布了自己的邮箱,没想到一天内就接到了1000多封邮件(绝大多数都是垃圾邮件),自己的电脑怎么都收不下来。请问这种问题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9.
每天上班都能收到上百封垃圾邮件,而我也将这些邮件地址列为Foxmail中的“不速之客”,尽量减少垃圾邮件的骚扰。而且还可以将自己的黑名单共享给其他同事,让他们也尽量避受到垃圾邮件的危害。其实,Foxmail将黑名单保存在〈\Foxmail\AntiSpam〉下的Black.lst文件中。它实际上是一个文本文件,你可以使用任何的文字处理软件将其打开、查看或编辑。与黑名单相比,White.lst文件保存的白名单。知道了这些,只要将黑名单Black.lst文件复制到同事电脑中的相应目录就可以了。黑白名单也共享@王霞…  相似文献   

20.
安全前沿     
一种名为“爱丽兹”的恶性病毒已经开始在国内蔓延传播,这种病毒采用汇编语言编写,自动搜索通讯簿中的邮件地址,以不同的邮件主题进行发送,用户在未打开邮件或进行预览时就会造成病毒发作,最终造成用户电脑系统变慢,直至瘫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