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半纤维素水解产物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半纤维素水解产物的分离进行了研究。在适当的条件下,半纤维素被半纤维素酶水解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Bio-Gel P-2)柱层析法及纸上分配层析法分离半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可以得到木低聚糖、木糖、阿拉伯糖和甘露糖等组分。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羊毛脂乙酰化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乙酰化试剂的用量为30%(质量分数)、反应温度140℃和反应时间2h为该反应的最优条件;减压回收过量乙酰化试剂和醋酸副产物是对羊毛脂乙酰化产物进行后处理的有效方法,最后通过水洗和真空脱水操作可以使乙酰化羊毛脂的酸价降至4以下。 相似文献
3.
程海涛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10)
本试验研究了丝素蛋白乙酰化的工艺条件,主要对丝素蛋白乙酰化工艺参数,如丝素蛋白浓度、乙酸酐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pH值等作了探,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乙酰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丝素蛋白浓度2%、乙酸酐用量15%、反应时间20分钟、反应温度40℃、反应pH8.5,乙酰化程度达到47.8%。 相似文献
4.
玉米芯是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利用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与传统的加氢催化工艺相比,具有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能耗小、产品质量好等优势。文章通过对木糖醇发酵液进行浓缩并投加适量晶种的情况下用结晶法分离出高纯度的木糖醇晶体,研究了适宜的结晶提取条件为:初始木糖醇浓度730g/L,结晶温度-8℃,木糖醇晶种为1.2‰。 相似文献
5.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6-51
以香蕉皮为原料,探讨去除半纤维素与木质素获得优质香蕉皮纤维素的最佳工艺。对时间、温度、去除剂用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后,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别优化了去除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的最优条件。NaOH体积分数为3%、搅拌时间为45 min、温度为60℃时,半纤维素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为25.56%;NaClO质量浓度为20 g/L、乙酸用量为25 mL/L、温度为80℃时,木质素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为14.69%,此时纤维素的含量为89.18%。此方法可以为香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讨对亚麻二粗纤维进行乙酰化改性的工艺,通过乙酰化改性对亚麻二粗纤维物理机械性能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了亚麻纤维的性能和可纺性指标,以适应高支和满足生产高档亚麻针织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甲壳素的脱乙酰化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钱和生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8,24(2):100-103
研究了甲壳素的脱乙酰化反应时,碱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各种因素对反应产物的脱乙酰度、粘度和红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溶液中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增加,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作用增加。甲壳素经一次反应的乙酰化度不超过90%,在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得到的壳聚糖在稀酸溶液中的粘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以蔗糖、果胶、羧甲基纤维素或木聚糖为碳源培养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对所产生的半纤维素酶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半纤维素酶系主要是由木聚糖诱导,半纤维素酶中的木聚糖酶分布在胞外,木糖糖苷酶分布在胞内,阿拉伯糖苷酶胞内胞外都有分布,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5.8,在PH5.4-7.0时比较稳定,保温1h酶活的半衰温度是55℃,木糖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为6.6,在PH6.6-7.4时比较稳定,保温1h酶活的半衰温度是52℃,阿拉伯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5.0,在PH4.6-6.2时比较稳定,保温1h酶活的半衰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分别对合成杜仲胶、天然杜仲胶进行共混改性,并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杜仲胶、天然杜仲胶体系中的硫、高密度聚乙烯、白炭黑、KH-560等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1、15、20(40)、2;最佳硫化温度为165℃、155℃;最佳硫化时间为15min、20min.合成杜仲胶、天然杜仲胶混炼胶的软化点分别为56℃、53℃,热回复率高且回复极快,冷回复率几乎为0;体系中加入KH-560后,材料的记忆性能和力学性能增强;天然杜仲胶的熔点、硬度都比合成杜仲胶小,其制品颜色较合成杜仲胶深,其它物理机械性能与合成杜仲胶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仓方桃采后半纤维素(HC)微观结构的演化过程及降解模式,结果发现:新鲜桃HC含量为41.8 mg/100 g,且随时间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新鲜桃相比,桃储藏第18天和41天时HC中具有较大链宽值的链相对较少,这说明在桃果实储藏过程中HC链发生了降解.新鲜桃HC链宽值集中在70.31~156.25 nm,储藏第18天链宽值多集中在70.31~101.56 nm,而在储藏第41天链宽值多小于70.31 nm.与8℃和15℃相比,2℃能够更好地抑制桃果实HC分子链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
12.
培养条件对杜仲愈伤组织形成及次生代谢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研究表明,诱导出愈率在不同外植体类型、外植体年龄与部位、外植体接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5 mm×5 mm大小、叶龄为15 d左右的糙皮杜仲叶片的中下部外植体在采用叶片背面贴置于培养基的培养方式出愈率最高;培养基类型、激素水平和光照条件对出愈效果均有显著的影响,在附加2,4-D(0.5 mg* L -1 )和BA(0.6 mg*L -1)的Harada培养基和附加2,4-D(0.5 mg*L -1 ) 、BA(0.6 mg*L -1 )和BA(0.6 mg*L -1)或附加NAA(0.5mg*L -1 )的Bourgin & Nistc h 培养基上,以24 h的黑暗启动培养加以光暗交替培养(光照14h+黑暗10 h),并在接种后12 d 内更换培养基,均能诱导出杜仲愈伤组织,以叶片作外植体时,BA的浓度建议不高于1.0 mg*L -1,KT的存在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在附加了KT(0.7 mg*L -1 )、NAA(0.8 mg *L -1 )和10 mg*L -1葡聚糖的MS培养基上,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递进浓度的丙酮酸研究表明,杜仲愈伤组织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桃叶珊瑚甙的产量;通过继代培养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发现,培养温度、碳源、培养基类型及激素水平对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及愈伤组织中的氯原酸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适宜愈伤组织生长的培养条件有别于适宜于氯原酸积累的培养条件;添加了5 mg*L -1的苯丙氨酸的White培养基比不含苯丙氨酸的 MS培养基和Bourgin & Nistch培养基,更有利于杜仲愈伤组织中氯原酸的积累,表明硝态氮的存在有利于氯原酸的积累,而铵态氮的存在则较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研究杜仲绿原酸积累的动态规律,为确定杜仲合理栽培模式和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定期定点采集乔林栽培和叶林栽培的每年4~10月杜仲叶、皮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杜仲体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杜仲体中绿原酸动态积累有一定规律,叶林模式栽培的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最高,且在6月达到全年最大值.实验结论:根据杜仲体中的绿原酸积累动态规律,杜仲的最佳栽培模式为叶林栽培,最佳采收期为6月. 相似文献
14.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s in the barks and leaves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chromatograms and mass spectra technique, heuristic evolving latent projections (HELP),
alternative moving window factor analysis (AMWFA) algorithms and normaliz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peak areas; the flavones
in the barks and leaves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were separated on an ODS column by gradient elution carried out with the flow phase consisting of water, methanol
and phosphoric acid (0.1%), and their contents were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by standard curve method and diode array detection
(DAD) at 362 nm. The results show that 68 and 73 compounds respectively from essential oils of the barks and leaves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are identified, and there are 33 mutual compounds among 108 compounds determined. The total contents of thes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the two samples possess 92.9% and 97.75% of the gross of the relevant essential oils,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the rutin, quercetin and kaempferol in the barks and leaves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are 0.016 9, 0.003 6, 0.002 1 and 0.064 4, 0.030 2, 0.010 0 mg/g, respectively, and the determination recoveries are
95.2%–106.2%.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for the barks and leaves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components of the relevant essential oils and flavones.
Foundation item: Project(20235020)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5.
采用湿式氧化法在2 L反应釜中处理某吡虫啉农药生产厂废水,研究温度、压力、均相催化剂种类及用量等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湿式氧化法处理吡虫啉农药生产废水的最敏感参数,250℃时,COD去除率达到72%,而在150℃时,COD去除率仅为27.6%;适当增加氧分压亦能提高COD去除率,氧化温度190℃时,氧分压从1.2 MPa增加到1.6 MPa,COD去除率从43.7%增加到65.1%;选择的系列均相催化剂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硝酸铜的催化活性最高,COD去除率达到97.5%.催化剂适宜用量为0.25 kg金属离子/m3废水. 相似文献
16.
证明了n阶齐次线性微分方程d^nx/dt^n+a1(t)d^n-1x/dt^n-1+…+an-1(t)dx/dt+an(t)x=0的Liouville公式W'(t)=W(t0)e^-∫t0^lal(s)ds是一阶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x'=A(t)x所对应的Liouville公式W'(t)=W(t0)e^∫t0^l∑i=1^naii(s)ds的特殊情形。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lasiokaurin的生物活性和冬凌草的构效关系,以提取的冬凌草甲素为原料,经选择性保护、乙酰化和脱保护三步反应以69.3%的收率合成了lasiokaurin,所合成的化合物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等确证结构.测定了冬凌草甲素和lasiokaurin的抗原虫epimastigote活性,发现lasiokaurin的半数致死浓度为25μM,抗原虫活性高于冬凌草甲素,说明1位对冬凌草甲素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天然植物体的热塑化改性是生物质技术应用的瓶颈,在受热过程中,热塑化植物体分子结构和链段的变化对其应用和性能至关重要.文章利用热裂解-气质联用分析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制备烷基化竹粉在受热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烷基化竹粉的热裂解产物中含有反应上去的烷基基团,烷基化反应破坏了竹粉中纤维素的结晶结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热裂解产物糠醛的含量从21.57%增加到35.07%,这样较为松散的分子结构有利于竹粉的热成型加工;经过烷基化反应的竹粉的分子链或链段的运动能力增强,从而使竹粉具有热塑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取代度为0.6~1.6的乙酰淀粉溶解在DMF溶剂中,与氯丙烯发生亲核取代醚化反应,均相合成烯丙基淀粉乙酸酯的方法。考察了碱试剂、反应物配比、催化剂、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时烯丙基淀粉乙酸酯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叔丁醇钠是比较适宜的碱试剂;当氯丙烯的物质的量是乙酰化淀粉残余羟基值的1.2倍,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h,催化剂为NaI时,乙酰淀粉的烯丙基醚化度可达0.05~1.20。IR和化学分析数据证实了上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