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实验室保藏的49株碱性脂肪酶产生菌中筛选出产低温碱性脂肪酶菌株LP28,初步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脂肪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为9.0,粗酶液在室温条件下处理48h仍具有93.78%的残余酶活.该菌经16SrDNA鉴定为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同源性为99%.摇瓶实验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为(g/L):淀粉10,牛肉膏20,K2HPO41,PvA-大豆油20.最高酶活为3.06U/mL.  相似文献   

2.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酶性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56个土样中分离获得253株脂肪酶产生菌,其中NQ23菌株产酶活性最高,从其形态特征确定为根霉属。对该菌株进行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诱变,酶活力提高52%。对该菌的产酶条件及部分酶性质进行了研究后发现该菌株所产脂肪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最适作用温度较高,为50℃左右。  相似文献   

3.
从32个土样中分离获得碱性脂肪酶产生菌166株,其中4631号菌株产酶能力最高,达到9.1IU/ml。初步鉴定为假单孢菌属。对研究结果统计分析表明,D/d值与LA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青岛市区含油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酵母S9菌株,它可以同时产生较高酶活的脂肪酶和酯酶.对影响S9产脂肪酶和酯酶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1%的可溶性淀粉为最佳碳源,最适的初始培养pH和温度分别为pH 6.5和28℃,对S9脂肪酶和酯酶的各种酶学性质进行的研究表明,脂肪酶和酯酶的最适作用温度都为30℃,最适作用pH分别为7.0和8.0,两者都属于常温酶,在30~40℃范围内比较稳定,脂肪酶在中性偏碱的pH环境中比较稳定,酯酶属于碱性酶,在pH 7.5~10.5范围内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5.
一株低温碱性脂肪酶产生菌TS182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Tween-80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从连云港海域海水及海泥样品中分离的菌株中筛选获得一株低温碱性脂肪酶高产菌株TS182。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TS182为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TS182所产脂肪酶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15℃和9.0。  相似文献   

6.
通过利用罗丹明B培养基和溴甲酚紫培养基初筛和酶活的测定法复筛,从制革厂含铬污泥(2.77mg/L)中筛选出一株产脂肪酶的真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鉴定该株菌为子囊菌门煤炱目下Teratosphaeriaceae科的一种,暂定名为Teratosphaneriacen8Crl2.同时对该菌株的摇床培养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为5.5,培养温度为35℃,种龄18h,接种量为2.5%(v/V),发酵周期为72h,转速为150r/min,酶活力最高达到8.5U/mL.  相似文献   

7.
海洋微生物碱性脂肪酶生产菌的分离选育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海水,海泥,海洋生物的消化道,碱厂土样等43个样品中分离获得碱性脂肪酶产生菌286株,其中Q53菌株产酶能力最高,达11.4IU/mL,初步鉴定为假单孢菌落属,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明,D/d值与LA有线性相关关系,对Q53脂肪酶合成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由尿素和玉米浆组成 的有机氮源为产酶培养基的最佳氮源,橄榄油和豆油有利于脂肪酶的合成,而可溶性淀粉不利于酶的合成,产酶最适条件,起始PH9.5,温度31度,摇瓶转速150r/min,发酵周期48h。  相似文献   

8.
用筛选抗性突变株法选育碱性脂肪酶的高产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圆弧青霉白色变株PB227为出发株,通过多次诱变,筛选抗真菌抗生素的抗性株和抗底物,底物结构类似物或分解产物的抗性株,获得一株己酸抗性突变株PG37,其产酶水平比出发株PB227菌株提高了1.5倍,达到557μmol/(min·mL)PG37所产脂肪酶的最优作用pH为10.0,最适作用温度为25℃,在pH7.0~10.5范围内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紫外线诱变获得产脂肪酶菌株UV_7-2,使其脂肪酶活力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0%。同时对该酶的酯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并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合成油酸正丁醇酯的最佳条件。最佳条件为温度35℃,时间10h,加酶量为300μ(约干细胞粉0.85g)。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假单胞菌JW12脂肪酶在2L和25L和容积发酵罐的补料分批发酵工艺。通过调整碳源补加速率,控制产酶期发酵液PH在8.2左右,能有效提高脂肪酶的酶活和表观生产率。在25L标准发酵罐中,连续补加吐温-80,最高脂肪酶酶活力129.2μmol/(min.mL),表观生产率为15.91。  相似文献   

11.
南极假丝酵母生产脂肪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南极假丝酵母(C. antarctica DMS 3855)发酵生产胞外脂肪酶。通过摇瓶和15 L发酵罐发酵实验,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和操作条件,得到较优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生产的工艺条件。在培养基组成:豆粉40 g·L-1,淀粉15 g·L-1,豆油5 mL·L-1等;操作条件:温度24 ℃,初始pH6 0,通气量10 0 L·min-1,发酵周期缩短到54 h。由15 L发酵罐生产酶液的酶活达到19 2 U·mL-1。  相似文献   

12.
A strain HB-03 to produce alkaline extracellular lipase was isolated from oil-rich soil samples and identified as Aspergillus awamori.The growth conditions and nutritional factors for lipase production by strain HB-03 were optimized,and the maximum lipase production of (45.9±2.3) U/mL was obtained at 30 °C and pH 7.0 after 36 h using olive oil (1%) and sucrose (0.5%) as carbon sources and combination of peptone (2%),yeast extract (0.5%) and ammonium sulfate (0.1%) as nitrogen sources.The lipase was purified...  相似文献   

13.
离子交换树脂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蔗糖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脂肪酶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对其进行固定化可以很方便地实现酶的回收和再利用.采用4种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对来源于南极假丝酵母的脂肪酶进行了吸附固定化,并对固定化酶催化合成蔗糖乙酯的活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弱碱性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214为载体的固定化酶活性最高.固定化酶制备过程中缓冲液的最适宜pH值为8.4,最佳固定化时间为3h,最佳酶液浓度为8mg/mL,最适固定化温度为35℃.所得固定化酶催化合成蔗糖乙酯,酯化率达57.12%,蔗糖-6-乙酯的选择性达到51.21%.10批反应后,该固定化酶仍有较高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14.
以活性炭为载体固定化脂肪酶,研究了活性炭粒度和吸附条件对脂肪酶固定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粒度减小,其吸附酶量和固定化酶活力增大,但吸附酶量过大会导致酶分子相互凝结,降低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当酶液质量浓度在0.01~0.05 mg/mL时,提高酶液质量浓度可以提高载体吸附酶量和固定化酶活力。酶液pH和温度仅对固定化酶活力有影响,而对载体吸附酶量无影响。在pH 7.0、30℃和150 r/min振荡条件下,采用40目活性炭吸附0.05 mg/mL酶液1 h,制得的固定化脂肪酶活力达65 U/g。  相似文献   

15.
脂肪酶在表面活性剂介质中的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三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AES,AOS)和两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AE09)进行了试验。表面活性剂与碱性脂肪酶相互作用的结果表明,对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而言,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激活了酶活,但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临界浓度时抑制了酶活;  相似文献   

16.
从土样中分离出34株脂肪酶产生菌,在维多利亚蓝培养基上初筛出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6株菌,复筛出产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FM-1,其所产脂肪酶主要为胞内酶,产脂肪酶活力为132 U/g cell。通过反复的驯化培养方式将菌株FM-1驯化成耐甲醇的优良菌株。在甲醇质量浓度为11 mg/L的培养基中驯化后的脂肪酶相对活力为35%,而出发菌株在此环境中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从土样中分离出34株脂肪酶产生菌,在维多利亚蓝培养基上初筛出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6株菌,复筛出产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FM-1,其所产脂肪酶主要为胞内酶,产脂肪酶活力为132 U/g cell。通过反复的驯化培养方式将菌株FM-1驯化成耐甲醇的优良菌株。在甲醇质量浓度为11 mg/L的培养基中驯化后的脂肪酶相对活力为35%,而出发菌株在此环境中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