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高效去除液体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为模板分子,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为辅助模板分子,二氧化硅改性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SiO2)为载体,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热引发聚合法制备吸附性能优于传统单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且能对两种目标物质同时进行吸附的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D-MIPs),并对其具体吸附性、选择性及再生性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辅助模板分子DNOP的引入对DEHP的吸附性能起到优化促进作用;D-MIPs对于10种不同浓度DEHP的单位吸附量为0.49~6.16 mg/g,其单位吸附量与吸附速率均优于其单模板印迹聚合物(DEHP-MIPs);两种模板分子均与所选单体之间存在多位点的协同作用;D-MIPs在30 min前可达到最佳吸附平衡状态;第5次的吸附容量为第1次的84.02%,且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静态吸附过程拟合表明,聚合物体系更加符合单层特异性吸附的Langmuir吸附模型,D-MIPs与DEHP-MIPs对目标分子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过程;FT-IR红外光谱对印迹聚合物进行官能团表征证实聚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酰基化的壳聚糖树脂为载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BSA)存在下,采用直接滴加成球法,制备出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特异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BSA的吸附过程进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蛋白的最大吸附量为11.1mg/g,Langmuir等温吸附平衡常数为8.19mL/mg.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紫杉醇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氯仿中制备了紫杉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法对紫杉醇和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模型评价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紫杉醇与2-VP在氯仿中形成了稳定的1∶2主客体配合物,该印迹聚合物对紫杉醇呈现出高特异性吸附。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一类等价的结合位点,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和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29.89 mg/L和5.66 mg/g。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紫杉醇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氯仿中制备了紫杉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法对紫杉醇和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模型评价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紫...  相似文献   

5.
3,4-二氯苯基乙酸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涂层纤维填充的针式萃取装置,将其用于工业废水中多氯联苯的分析检测。对分子印迹聚合物涂层的功能单体等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PCB28和PCB52在0.02~500 μg/L,PCB118、PCB153和PCB180在0.05~500 μg/L范围内呈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相关系数(r)在0.9912和0.9959之间,检出限为0.0045~0.014 μg/L。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针式萃取装置有较高的萃取效率,可以特异性吸附复杂样品中的多氯联苯,加标回收率为90.89%~98.93%,RSDs?9.3%。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工业上分离提纯天然维生素E的效率,以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维生素E(VE)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采用二步溶胀聚合法制备了VE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印迹聚合物的组成和微结构并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分析印迹聚合物对VE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球形度和吸附效果,对VE的吸附量达到了38.12 mg/g。采用Langmuir模型与Freundlich模型对等温吸附曲线进行拟合,发现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的拟合实验数据;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此方法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微球对VE有较好的结合性能,可应用于VE的工业分离提纯。  相似文献   

7.
以莠去津(atrazine)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ethyl 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Fe3O4磁性纳米微球为载体,制备了具有特异性识别莠去津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得莠去津分子印迹聚合物(atrazine-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AT-MMIPs)最大吸附量为84.34mg/g;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位点Scatchard方程对莠去津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吸附机理分析。对水库水样中存在的痕量莠去津进行了模拟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莠去津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检测水样中残存的痕量莠去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以微囊藻毒素MC-LR为模板,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制备过程.通过电子显微镜、孔隙度分析、红外吸收等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反应机理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单体∶模板∶交联剂配比为0.9×106∶1∶1.2×106,洗脱时间25 min时为优选条件,最大吸附量为153.7μg/g,此分子印迹聚合物对MC-LR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酞酸二丁酯(DBP)作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作为交联剂,在硅胶表面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通过红外、热重分析、比表面积测定等对聚合物进行分析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对水相中的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考察.红外结果表明硅胶表面存在对模板分子具有识别功能的官能团;热重分析证明其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测定计算印迹膜厚度;静态吸附实验说明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文中建立了-种新型的L-苯丙氨酸(L—Phe)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重结晶法制备功能化β-环糊精-L-苯丙氨酸包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等检测手段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首次在包合物研究基础上加入辅助功能单体、交联剂、复合光引发剂在混合有机相中制备了L-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且能够成功洗脱进行再吸附.结果表明,常温下每20mg包合印迹聚合物、未包合印迹聚合物以及非印迹聚合物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79.3μmol/g、146.36μmol/g和64.65μmol/g.  相似文献   

11.
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膜吸附性能的QCM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血红蛋白作为模板蛋白分子,在紫外光照射的条件下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光引发剂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上分别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EGDMA)、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合膜,利用石英微天平表征了不同分子印迹膜对模板蛋白的响应信号,并对两种不同聚合膜材料表面对牛血红蛋白的吸附能力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分子印迹技术构建的石英晶体微天平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识别血红蛋白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A molecularly imprinting polymer (MIP) was synthesized via bulk polymerizat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using anti-ague drug cinchonine (CN) as template. Infrared spectra (IR)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late CNand functional monomer α-methyl acrylic acid (MAA) formed complexes before polymeriz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complexes was simulated by Hyperch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hydrogen bond or ionic bond between functional monomer and template molecule in acetonitrile solution. The MIP made in cold-initiated photo-polymerization has higher separation performance than that in the therm-initiated polymerization. The separation of the isomers CN and cinchonidine (CD) can be successfully obtained when its separate factor α reaches 1.82. Scatchard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MIP recognizing CN with two classes of binding sites. 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 Kd, 1 and apparent maximum number nmax, 1 of binding sites with high affinity are 131.43 μmol/L and 58. 90 μmol/g, respectively,while Kd, 2 and nmax, 2 of binding sites with low affinity are 2.32 mmol/L and 169.08 mmol/g,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渍法制备改性分子筛,并用XRD、BET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间歇静态吸附法和连续动态吸附法考察吸附剂在模拟液态烃中对二甲基二硫醚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4A分子筛复载金属离子后脱硫效果顺序为4A〈Cu4A〈C04A〈Ag4A〈AgC04A,复配型AgC04A分子筛吸附剂在相同条件下脱硫效果最佳。当Ag’离子交换浓度为0.1mol/L时制备的复配型AgC04A分子筛具有最好的脱硫性能,在间歇静态脱硫实验中剂油比为O.02g/ml、吸附时间为1h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其饱和吸附硫容为3.76mgS/g,脱硫率高达95.74%;连续动态吸附实验中液态烃空速为0.5h。时可达到最佳吸附状态,脱硫率高达97.95%,饱和吸附硫容为5.71mgS/g。吸附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再生性,再生后的静态吸附脱硫率可达93.95%。  相似文献   

14.
以USY分子筛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对桦甸页岩柴油进行了吸附脱氮的研究。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剂油质量比对脱氮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30min、吸附温度为120℃、剂油质量比为0.03g/g时,脱氮率达到最高,为30.73%,静态平衡吸附量为27.2mg/g,经多次再生,脱氮率仍在25%以上。对吸附脱氮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Y分子筛吸附脱氮过程符合二级吸附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后合成法制备Nb-SBA-15分子筛吸附剂,经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测试手段表征,结果表明,Nb-SBA-15虽表面积、孔容、孔径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良好的介孔结构。以其为吸附剂,模拟油为原料,采用静态吸附法进行脱硫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脱硫条件为:铌酸与载体质量比1:10,吸附时间30min,吸附温度120℃,剂油质量比1:20。在此条件下,脱硫率达31.30%,饱和吸附量599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