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自重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产生自重湿陷,在工程实践中,有些工程采用预浸水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以消除其湿陷性。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青海、宁夏、河北、山东、新疆、内蒙和东北的一部分地区。其湿陷性具有自西向东和自北向南逐渐减弱的规律。 湿陷性黄土以粉粒为主,孔隙率较大,天然重度变化范围大,一般为13.3~18.1kN/m~3。根据黄土湿陷状况不同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在土自重压力作用下就产生湿陷)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才产生湿陷)。黄土的湿陷性与一般土浸水时压缩性稍有提高的现象是截然不同的,通过浸水试坑实验,自重湿陷特点是:浸水范围自试坑边缘开始,一般成40°~45°向  相似文献   

3.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一定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故在湿润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张旭强 《河南建材》2021,(10):163-166
湿陷性黄土地基在附加压力与土自重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在附加压力施加的区域产生湿陷.湿陷性黄土类型不同,浸水作用下地基变形的特点和程度也不同.通过工程实例,结合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探讨外力作用下湿陷性黄土的变形特点和形式.试验采用两组试样进行变含水量压缩试验,采用预湿的方法按照不同的含水量对土样进行预湿,然后在高压固结仪中进行压缩试验,绘制了黄土湿陷变形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经验证试验曲线的变化规律能很好地反映工程实例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5.
黄土湿陷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分为湿陷性黄土和非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非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无显著附加下沉。  相似文献   

6.
湿陷性黄土场地分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和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两种。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规定,当自重湿陷量的计标值Δ2S或实测值Δ’2S小于7cm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自重湿陷量的计标值Δ2S或实测值Δ’2S等于或大于7cm时,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在缺乏建筑经验的新建地区,为确定甲类建筑和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的乙类建筑的场地湿陷类型,通常在工程现场采用试坑浸水试验的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确定。浸水试验的试坑多为方形或圆形,试坑尺寸可按湿陷性黄土的厚度确定。试坑面积一般为100m2(10m×10m)~400m2(20m×20m),试坑深度为地面下50cm~80cm。为测量试坑内外在浸水过程中的沉降,浸水前在试坑底面和四周,可埋设若干不同深度的标点。试坑底面应铺设10cm~15cm的砂石。试坑自浸水开始之日起至浸水结束止,在浸水过程中每天应记录水表读数,不得停止浸水,试坑内水深约30cm。本试验包括1.试验场地工程地质概况;2.试坑浸水试验1试坑尺寸的确定;2标点的设置;3向试坑内浸水;3.试验结果1自重湿陷变形范围;2实测自重湿陷量与计算自重湿陷量的比较;3试坑浸水前、后土的含水量及饱和度的比较;4.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湿陷性黄土在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引起湿陷变形的特点,论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并结合建筑物的不同类别,提出了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和部分湿陷量的处理厚度以及局部处理和整片处理的宽度及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湿陷性黄土在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引起湿陷变形的特点,论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并结合建筑物的不同类别,提出了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和部分湿陷量的处理原度以及局部处理和整片处理的宽度及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湿陷性黄土在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引起湿陷变形的特点,论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并结合建筑物的不同类别,提出了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和部分湿陷量的处理厚度以及局部处理和整片处理的宽度及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四川建材》2016,(7):67-69
为保障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的工程质量,提出适合高速铁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依托西宝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区,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段的总湿陷量为234~325.5 mm,此时黄土并没有产生自重湿陷,试验段所在场地主要是非自重湿陷场地和黄土湿陷场地,湿陷厚度为4 m,湿陷等级为Ⅱ级。试验段地层所采用的改良方法对改善地层承载力、消除黄土湿陷性具有很好的效果,处理后黄土的湿陷性消除。  相似文献   

11.
依据现有规范及勘察工作操作规程,基于室内湿陷系数测试结果得到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判定测试区域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一步通过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确定场地类别,依据浸水试验得到的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判定测试区域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自重湿陷量计算值和实测值不一致的结果表明,自重湿陷量计算值存在失真情况,对大型工程应以实测值为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地基处理后的剩余湿陷量对建筑物的损坏情况。调查资料表明,在土性基本相同的场地, 剩余湿陷量的大小与地基处理厚度有关。地基处理厚度大,剩余湿陷量小,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产生湿陷的可能性也小;反之,则大。  相似文献   

13.
湿陷性黄土地基桩的负摩擦力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桩侧负摩擦力进行分析研究。叙述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与桩基负摩擦力的关系,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是否考虑桩基负摩擦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不同受水方式,提出计算“中性点”的近似方法。并根据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试验资料,认为在工程中应重视桩基出现第二次负摩擦力峰值问题。为了防止桩基因黄土地基湿陷而产生负摩擦力,介绍了克服桩基负摩擦力的措施。最后提出五点建议,供研究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桩基负摩擦力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重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受水浸湿后,易发生湿陷现象,会对其上建筑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沉降、开裂、倾斜,甚至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西安市新兴南路缆线管廊工程需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区域进行施工,介绍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地区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通过试验段实践,该处理方式不仅满足了设计及规范要求,还解决了翻浆和橡皮土等难题,提升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首先需要判明地基土的性质,是湿陷性黄土还是非湿陷性黄土;是自重湿陷性黄土还是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以及湿陷量和自重湿陷量的大小等。为了正确地判定黄土的湿陷性、建筑场地的湿陷类型和地基的湿陷等级,以便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设计、施工和防护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新修  相似文献   

16.
大厚度自重湿陷黄土湿陷变形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湿陷变形是地基工程的关键问题。依据大量的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和室内湿陷性试验结果,区分不同黄土地区,分析了场地浸水自重湿陷变形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关系,表明陇西地区、陇东—陕北—晋西地区、关中地区和其他地区自重湿陷变形计算值的修正系数分别为2.0,1.7,1.2,0.4。依据典型场地黄土自重湿陷系数、自重湿陷变形、地层结构随深度的变化特征,通过现场试验实测不同埋深黄土自重湿陷变形的平均自重湿陷系数与室内试验测试自重湿陷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之间的关系,揭示0~10 m,10~15 m,15~20 m不同埋深范围黄土原位浸水产生自重湿陷变形时,对应的室内试验自重湿陷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依次为0.015,0.020,0.025,确定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起始门槛值。关中地区不同场地Q2黄土的自重湿陷变形实测值一般小于7.0 cm。该地区不同场地Q2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的均值约为0.029,其自重湿陷系数的起始门槛值可取0.025。  相似文献   

17.
河津黄土地基湿陷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大量的室内外试验,包括三个大面积试坑浸水试验以及三个天然地基和强夯地基上的浸水载荷试验,详细讨论了黄土地基自重湿陷变形和外荷湿陷变形的规律;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78)》中有关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类型的评判方法;根据试坑浸水试验结果,认为原勘察报告对场地湿陷类型的判定有误,应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在按计算自重湿陷量评判时,应乘以调整系数m0;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自重湿陷敏感性进行了综合评判,并提出了评判指标β和分档标准,试验及计算简便,可靠度达90%以上;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湿陷量计算值与实测值还较接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兰州蓝星20万t/a甲醇项目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为案例,讨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后,场地的自重湿陷性消除而非自重湿陷性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按湿陷起始压力设计基础,从而可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工程造价,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相似文献   

19.
 隧道穿越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层时,可能遭受浸水作用下地基湿陷变形的附加作用而产生结构破坏。针对隧道衬砌结构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结合隧道围岩及地基的自重湿陷变形特征,首先,提出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衬砌结构自重荷载构成基底压力和隧道两侧基底面分布土层自重共同作用下地基土的附加应力计算方法,以及考虑地基土自重应力的湿陷压缩应力计算方法。其次,在基本物性与构度、构度与结构压缩屈服应力、孔隙比和初始孔隙比比值与压缩应力和结构压缩屈服应力比值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系数的计算方法。依据大厚度自重湿陷黄土场地不同埋深范围黄土具有不同自重湿陷系数门槛值的特征,得到了场地的自重湿陷变形和隧道地基的湿陷变形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模拟隧道地基湿陷变形不同沉降差作用下衬砌结构应力场和塑性域发展,随着不均匀湿陷变形的增加,隧道衬砌结构塑性区范围不断增大,并结合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标准,建议隧道地基湿陷变形0~5 cm为一级、5~10 cm为二级、大于10 cm为三级。  相似文献   

20.
杨增光 《山西建筑》2002,28(3):41-42
论述了黄土发生湿陷的外界条件及内在原因,具体分析了受水浸湿是黄土产生湿陷的外界条件,而黄土自身固有的工程属性和特点是黄土发生湿陷的内在原因,并介绍了湿陷量和天然孔隙比与含水量的关系,提出了在评价黄土湿陷性时应区分黄土的工程属性和固有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