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冬燕 《河北化工》2007,30(2):11-13,15
介绍了高压压缩储氢、深冷液化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碳纳米管吸附储氢及有机液体氢化物储氢等几种储氢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储氢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用于环烷烃脱氢单金属、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类型催化剂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发现铂基双金属催化剂性能较优,并展望了今后芳烃化学储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综述了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情况。详细介绍了目前世界上燃料电池用氢气的储存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说明开发氢气储存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化工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氢的廉价制取、安全储运以及高效应用是目前氢能研究领域的重点,而安全、高效的氢储运是实现氢能规模化应用的技术关键,因此高容量固态储氢材料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固体材料储氢因储氢密度大、安全系数高而成为最有前景的储氢技术,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固体储氢材料研究现状,论述了几种固体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吸附类储氢材料、金属基储氢材料、配位氢化物和水合物储氢材料。重点评述了固态储氢材料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镁基储氢材料,并阐述了合金化、纳米化、添加催化剂以及复合轻金属配位氢化物等几种改性方法对镁基储氢材料储氢机理、微观结构、热力学性能、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制氢-储氢-用氢一体集成化设计应是固态储氢尤其是镁基储氢产业化应用发展道路,而镁基固态储运氢技术的发展,将可能实现氢气安全高效及大规模储运。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各种不同储氢材料的分类、储氢机理、研究进展,指出未来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车用氢燃料电池中的储氢材料,最具发展潜力的是大容量储氢合金、锂-铝及锂-硼金属配位氢化物和有机液体储氢。  相似文献   

6.
李昊阳  张炜  李小森  徐纯刚 《化工进展》2022,41(12):6285-6294
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氢能利用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氢能的利用关键挑战在于氢气的储运,促进剂作用下氢气水合物可使氢气在相对温和的温压条件下安全、长期地储存,为储氢提供了一种选择。水合物储氢因其安全环保的特性具有巨大的工业化应用潜力,其目前工业化应用的两个关键问题即为储氢密度与储氢速率。本文首先回顾了氢气水合物的研究历程,阐述了几种常见氢气水合物的相平衡数据,然后归纳了不同晶型氢气水合物的储氢密度,最后总结了物理方法强化与化学方法强化对水合物储氢速率的影响,通过对近年来水合物储氢评估与总结,提出了当前水合物储氢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水合物储气的工业化应用和氢气水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碳纳米管的不同制备和提纯方法,重点对碳纳米管在储氢实验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今后碳纳米管储氢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储氢技术的发展是氢能系统得以实用化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氢的储存,尤其是移动式的随车储氢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围绕车载储氢技术,着重介绍了目前研究较多的金属氢化物储氢技术,并重点关注该储氢技术在系统设计、热质传递强化及效率提升方面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碳纳米管储氢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对氢气的吸附实验和模拟计算研究进展;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碳纳米管储氢性能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金属储氢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金属储氢原理、目前国内外金属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研究进展,对镁系、稀土系、Laves相系、钛系及金属配位氢化物等几个系列金属储氢材料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未来金属储氢材料在民品和军工方面的应用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氢能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清洁新能源正日益受到重视,氢的存储和运输是氢能发展的关键问题。氢能在汽车上的应用正在得到研究。笔者综述了高压气态储氢技术、金属氢化物储氢技术、物理吸附储氢技术、液态有机化合物储氢技术和低温液态储氢技术的原理,总结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其研究现状,并对车载储氢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稀土储氢合金是研究最早的储氢合金,也是目前仅有大规模产业化的储氢合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稀土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稀土储氢合金的主要制备方法,例如感应熔炼、电弧熔炼、真空磁悬浮熔炼等以及较为新颖的自燃燃烧法;总结了改性处理方法,如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分别讨论了AB5型、R-Mg-Ni系稀土储氢合金的元素组成变化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La-Mg-Ni系贮氢合金电极的研究进展,包括合金材料的组成、结构、制备方法及表面处理工艺等,着重介绍了AB3型和A2B7型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分析讨论了各种替代元素对合金性能影响的原因,提出了未来La-Mg-Ni系贮氢合金应用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大容量镁基储氢材料及其储氢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Mg-C纳米晶复合储氢材料的研究,对目前大容量镁基储氢材料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Mg纳米晶可提高其储氢密度、改善其动力学性能,但材料放氢温度一般较高。作者课题组将碳微晶与Mg复合,并引入金属催化剂,以降低MgH2分解温度。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表明Mg-C纳米晶复合储氢材料的初始放氢温度为201~240℃,降低了60~90℃,其热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The electrochemical compression of hydrogen is well known since years. But new developments of the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PEM) fuel cells make it possible to realize the electrochemical compression in a PEM-cell with high efficiency. A new cell design of PEM-cells for operation with a high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anode side and cathode side was developed. The purification of hydrogen from carbon monoxide of the reformer gas can be integrated in the hydrogen compressor cell. Operation parameter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碳基吸附储氢材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活性炭、活性碳纤维、碳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的结构与储氢性能.活性炭只是在低温下才有好的吸附储氢性能,碳纳米材料吸附储氢对于工业应用还不成熟.活性碳纤维是一种可大规模生产且成本较低的微孔吸附材料,其作为储氢材料具有一定的工业前景.  相似文献   

17.
赵东江  马松艳 《应用化工》2010,39(3):427-431
氢能作为资源丰富、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而被广泛研究,氢的贮存和运输是氢能应用的关键。金属络合氢化物、碳纳米管、沸石具有较高的贮氢容量,成为贮氢材料研究的热点。综述了金属络合氢化物、碳纳米管、沸石等新型贮氢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贮氢材料的特点与性能,对其实用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刘卅  贾德民 《弹性体》2004,14(5):47-50
研究了共轭二烯烃类聚合物在贮氢合金氢化物存在下双键加氢的情况。结果表明AB;型贮氢合金[包括LaNi5和MINi5-x(CoMnAl)8]可催化NBR、NR、BR、SBS等共轭二烯烃聚合物双键加氢,其氢化度分别可达33.5%、31.1%、45.8%、32.3%。采用IR、^1H NMR、碘量分析法等手段对加氢产物进行了分析,表明聚合物中双键加氢的同时,NBR中的-C≡N和SBS中的苯环不受影响。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合金组成、表面处理方式等对贮氢合金催化共轭二烯烃类聚合物双键加氢活性有影响。合金氢化物在共轭二烯烃类聚合物双键加氢过程中具有提供氢源与催化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9.
赵东江  马松艳 《应用化工》2007,36(2):150-152
研究了金属氧化物Cr2O3掺杂对MmNi3.5Mn0.4Co0.7A l0.4(Mm:混合稀土)贮氢电极的活化、放电容量、快速放电能力等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掺杂15%Cr2O3使电极的放电容量增大3.0%,充电效率提高2.7%,快速放电能力提高8.1%;同时,掺杂Cr2O3使电极循环充放性能有所提高,并对电极的活化次数、放电电位和过电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