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三段层序地层与成藏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以地层基准面原理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三段至沙二段下亚段中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LSC1和3个四级层序MSC1、MSC2和MSC3。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系统分析了沙三段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条件、运移条件和保存条件及其时空配置关系,并指出在平面上位于Lg1井以西、L494井以南及L110井以北区域为有利勘探区域,有利储集砂体位于MSC2和MSC3旋回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席状砂以及MSC3旋回发育的滨浅湖碳酸盐岩滩坝砂。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中部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储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理清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中部层序地层格架与有利储层分布,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基准面升降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将SQ3层序划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5),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沉积相构成与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SQ3层序有利储集区的分布受控于层序发育位置,MSC1旋回有利储层分布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部至湖盆边缘一带,靠近湖盆中心部位薄层透镜状油藏发育;MSC2—MSC4旋回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部至湖盆中心方向,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烃源岩呈指状交互接触,油气成藏条件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3.
在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红山地区下白垩统进行了层序划分,识别出了2个中期层序(MSC1、MSC2),在层序划分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沉积相分析认为,在红山构造带,MSC1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MSC2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坝;在红山凹陷,2个中期层序均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在2个中期层序中,上升半旋回底部和下降半旋回顶部为有利储集岩发育部位,最大湖泛期密集段泥岩可作为本区的盖层。同时指出油砂沟-红山参2井-东沟、科木尔、红山参1井以南一带为有利油气储集区带,为下一步的深入勘探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13  
通过以基准面旋回为参照格架的层序地层研究,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划分为3个中期地层旋回和11个短期地层旋回,中期地层旋回自上而下为MSC1、MSC2和MSC3,分别对应于石盒子组、山西组和本溪、太原组。在研究区目的层段识别出最三角洲、陆表海、三角洲、冲积扇和河流沉积体系,早期层序地层的发育具准平原基础上形成陆表海的沉积特征,二叠纪时海水退出,方开始了陆相盆地的发育阶段。预测认为,储层在MSC1、MSC2、MSC3三个旋回中均有分布,有利储层分布区为伊24-鄂9-伊14井区、伊三-伊6-伊13井区、伊15-召探1井区和伊9井区,起鸡哈浪-塔巴庙-陕196井区为最有利含气探区。  相似文献   

5.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指导下,通过对钻井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柴达木盆地西部乌南地区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E31)中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级层序)LSC1和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四级层序):MSC1、MSC2、MSC3和MSC4。识别出2种类型的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演化。综合分析认为:在垂向上.MSC2和MSC3上升半旋回前缘分流水道砂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乌8井东北的辨状河三角洲前缘桑叶体是目前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6.
针对东营凹陷民丰洼陷及其周缘地区发育的永安镇三角洲沉积,依据地震层序划分原理,结合测井和录井等资料,建立了永安镇三角洲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展布规律,并对层序控砂模式进行了探讨。将永安镇三角洲目的层位沙三段中、下亚段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沙三段中亚段内部划分出3 个四级层序(MSC1—MSC3)、8个五级层序(Z1—Z8),沙三段下亚段内部划分出2个四级层序(MSC4—MSC5)、2个五级层序(X1—X2)。在MSC5—MSC3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沉积规模较小;在MSC2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物源大量供给、强烈进积,并可推进到胜坨断层下降盘;在MSC1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物源持续供给,强度较大,但受到东营三角洲影响,逐渐向北发生迁移。对永安镇三角洲平面和剖面沉积体系演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各级旋回内部沉积趋势发生迁移,永安镇三角洲具有层序控砂的自相似性特点,三角洲进积砂体主要发育于各级旋回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且下降半旋回含砂率高于上升半旋回。  相似文献   

7.
苏6井区下石盒子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在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将该井区下石盒子组划分为2个长期、5个中期和14个短期旋回层序;并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各期旋回层序特征;建立了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为等时年代地层框架,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分析,认为下石盒子组盒8下段天然气储、盖条件最为有利;有利于储层发育的河道砂体主要出现在长、中期上升半旋回的中、下部,层序界面上相当短期旋回级别的单河道砂体是下石盒子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识别出2种层序界面类型——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在井一震精细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饶阳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东营组至沙三段发育9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和8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分析古近系不同层序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地层叠加样武及沉积相、沉积微相构成。确定沙一段是大王庄地区最重要的岩性油藏勘探目的层系,其储集层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和滩坝砂;有利储集相带主要分布于基准面上升期和下降期的早期。  相似文献   

9.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油气田花港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与录井资料,对平湖油气田花港组河流相地层进行了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识别出2个中期旋回(MSC1与MSC2)与20个短期旋回,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短期旋回分4种类型并以非对称旋回为主。两个中期旋回为非对称旋回,但MSC2对称性更大,反映了可容纳空间的持续增加。在基准面旋回的控制下,沉积相呈现有规律的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曲流河交替演化,在每个中期旋回均以辫状河开端,以曲河流结束,由于中期旋回在长期旋回中的位置不同,曲流河的特征也有所不同。位于中期旋回上升半旋回中部的曲流河及底部的辫状河是研究区的有利砂体,尤其是前者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根据基准面旋回理论,通过对研究区内4条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分析,建立起核桃园组三段1亚段至二段3亚段(C1)、核桃园组二段2亚段至1亚段(C2)两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其界限是基准面上升到基准面下降的转折点。C1旋回纵向上为一个水体由深变浅的序列,可进一步划分为MSC1和MSC2两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核桃园组三段1亚段和二段3亚段的沉积;每一个中期旋回当中可再细分为小的短期旋回。C2旋回纵向上不完整,仅由一个基准面下降的半旋回组成(相当于核桃园组二段2亚段到1亚段的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MSC3,MSC4,MSC5和MSC6中期基准面旋回。在已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进行精度更高的层序划分,将有助于泌阳凹陷白云岩区的微相研究,从而可预测与油气藏形成有紧密联系的裂缝和溶孔发育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1.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建立了欢喜岭油田南部坡洼过渡带沙一、二段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8个中期旋回和20个短期旋回。在此基础之上对各中期旋回的砂体、沉积相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层序、沉积发育特征预测了隐蔽油气藏有利发育区带,认为锦128以南架岭6以东及双203、锦110和锦310井之间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同时结合研究区的断裂与砂体发育特征,得出本区断裂下降盘构造岩性油气藏和低水位时期的砂岩尖灭油气藏应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2.
根据T.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对地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将研究区石炭系地层划分出2个长期地层旋回(相当于Ⅲ级层序),主要发育陆源碎屑岩层序。识别出了2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滨岸-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潮坪-泻湖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生、储、盖发育情况,指出垂向上LSC2下部为本区相对有利的储集层段;平面上,草1-草6井区附近的滨岸-扇三角洲砂体是本区相对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辽河西部凹陷曙一区杜84块兴Ⅰ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应用岩心和测井资料,通过层序界面的识别、取心井单井和两条连井(垂直物源和平行物源)剖面层序分析、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类型及特征剖析,建立了全区高分辨率层序等时地层格架。按照从大到小的原则,兴Ⅰ组通过不整合面、冲刷面和洪泛面识别出1个长期旋回(LSC1)、2个中期旋回(MSC1-MSC2),通过沉积环境转换面和韵律转换面细分为4个短期旋回(SSC1-SSC4)。按照不同级次旋回的叠加样式、沉积相平面及空间展布特征,短期基准面旋回细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B型)和对称型(C型)3个基本类型及7个亚类型,中期旋回发育以A型为主,C型在SSC2处发育,长期旋回为A型。全区地层发育体现湖盆扩张期退积型沉积序列的特点,具有多期旋回性、大多数仅发育上升半旋回、短期基准面旋回在平面上分布具有分带性的特征。在上升半旋回的下部(SSC1-SSC2)储集砂体最为发育,由不同期次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而成,储层物性较好,为今后剩余油挖潜的主要目的层段。  相似文献   

14.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一段中识别出2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5。研究区古近系沙一段发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和半深湖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分析了生油岩、储层、盖层及生储盖组合的发育和分布特征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沙一段隐蔽油藏勘探应以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单元,并采取相应的勘探对策;N50-L3-1444-1434井以西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发育区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5.
Melut盆地是在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构造应力场背景下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内裂谷含油气盆地。文中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指导下,利用测井INPEFA旋回分析技术,建立了Melut盆地G-H地区古近系主要目的层的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其进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研究,指出了研究区的有利储集相带,为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研究表明:1)Melut盆地G-H地区古近系A组、B组和C组可划分出1个长期旋回(二级层序)和3个中期旋回(三级层序),目的层B组从上到下又可划分为SQ1,SQ2,SQ3及SQ44个短期旋回。2)短期旋回SQ1主要发育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曲流河沉积,SQ2以三角洲沉积为主,SQ3和SQ4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3)研究区A组的湖相泥岩与下部的B组砂岩可以形成有利的储盖组合,B组的有利储集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曲流河道砂岩,研究区北部G井区和中部的H井区为有利的储集相带发育区。  相似文献   

16.
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阿尔善组层序地层与隐蔽油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油气勘探实践表明阿尔善组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文章运用以基准面旋回为基础的层序地层理论, 将该区的阿尔善组划分为3 个中期地层旋回(四级层序)M SC1、M SC2 和M SC3, 并将其归为1 个长期地层旋回L SC1 (三级层序)。在等时地层格架内, 分析了含油储集层、盖层的分布及储盖组合的发育特征, 指出阿尔善组发育M SC1+ M SC2 和M SC3 两套储盖组合, 其中M SC3 为最有利的含油储盖组合。通过隐蔽油藏勘探方向分析, 认为东南部缓坡带锡Ê 号断层下降盘和J 68 井区古鼻梁东北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发育, 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7.
根据T.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对地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将研究区石炭系地层划分出2个长期地层旋回(相当于Ⅲ级层序),主要发育陆源碎屑岩层序。识别出了2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滨岸-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潮坪-泻湖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生、储、盖发育情况,指出垂向上LSC2下部为本区相对有利的储集层段;平面上,草1-草6井区附近的滨岸-扇三角洲砂体是本区相对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 T.A.Cross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 ,运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 ,分析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性质、类型及沉积体系发育特征 ,在渤中凹陷及其周围东营组内划分出了长期、中期和短期 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 ,其中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 SA、SB、SC等 3个中期旋回 ,钻井上可划分出 MSC1~ MSC4等 4个中期旋回 ;建立了以中期地层旋回为骨架单元的东营组层序地层对比格架 ,分析了各旋回单元在不同 A/ S值 (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补给通量之比 )背景下的演化规律及各类沉积体系的发育特点 ,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初步探讨了区域上东营组有利储盖组合的平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5区块自2005年合作开发以来,目的层段的层位划分一直存有争议。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技术,对苏5区块盒7、盒8段进行了精细划分和对比,共识别出2个长期、5个中期和11个短期旋回层序,建立了区内高精度的地层对比格架。从划分结果来看,中、短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自下而上由A型向C型转化,并以相应层序基准面旋回上升期砂体发育程度为最好。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描述了层序格架内砂体的纵横向展布规律,并以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编图单元编制了各中期旋回的沉积微相和砂体分布图,预测了有利砂体的分布,为气田下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渤海中部馆陶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底部界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以岩电性、古生物、地震层序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结合区域研究资料,在馆陶组识别出低位、水进和高位三种体系域;利用基准面旋回技术识别出短期基准面旋回(SSC)、中期基准面旋回(MSC)和长期基准面旋回(LSC);馆陶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4,建立了渤海中部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D5-1井2 782~2 917 m井段确定为东一段地层,其顶界即为馆陶组的底界。通过对馆陶组底部界限的确定和区域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对比格架的建立,对该区馆陶组底部界限进行了重新厘定,以解决油气勘探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