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分析了热回收型冷水机组工作原理,结合福州某酒店空调冷热负荷、生活热水负荷及全年运行情况,介绍了酒店空调冷凝热回收系统设计。基于当地电价和燃气价格,对比采用冷凝热回收型冷水机组与燃气锅炉+常规冷水机组冷热源形式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结果表明,在酒店建筑中,热回收型冷水机组作为空调冷源和生活热水热源,有很好的节能性、经济性,是一项环保的能源方式。  相似文献   

2.
由于星级酒店建筑空调能耗巨大,为了降低能耗,需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根据分析,冷水机组冷凝热回收系统在保证机组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回收其冷凝热,免费获得生活热水,具有很大的节能性,值得推广应用。本文主要针对某星级酒店空调工程所采用的冷水机组冷凝热回收系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结合酒店的空调能耗状况及冷热负荷特点,对酒店空调采用冷水机组冷凝热回收系统的节能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以某五星级酒店空调工程为例,介绍了其空调热回收系统的优化设计。增大了热回收系统的供回水温差,同时采取热水罐串级连接,对水温进行分层,有效地实现了热水的梯级利用及顺序利用。经分析,该优化系统更加充分地利用了冷水机组的冷凝热,更加节能,而且供水温度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双热回收空调系统,系统集风冷热泵四管制冷热水机组、风冷热泵冷凝热全热回收机组及常规水冷冷水机组三种冷冻主机联合运行,运用冷冻机房群控技术实现多种运行模式的切换,从而实现全面精准的热回收。该空调系统节能效果显著,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企业纵横     
江森自控推出约克新空调全球建筑设备的供应商,江森自控致力于提供既能创造健康而舒适的内部环境,又能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的设备。8月30日,江森自控推出新型的约克品牌节能环保水系统家用和小型商用产品,即热回收冷水机YM A C/YH AC-H R,能充分利用资源回收空调冷凝热,为用户解决空调系统冷凝热浪费的难题,从而达到真正的节能。一般建筑物既需要加装空调系统供冷,也需要大量的生活热水。如何回收空调中的冷凝热,让其转化成生活热水,使它不白白散失,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技术难点。约克的热回收冷水机组是供冷、供热…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大型焓差实验室空调系统不能有效回收制冷机组的冷凝热,大量的热量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另外,电加热功率很大,造成实验室运行能耗较高。通过对300kW大型焓差实验室冷热源使用情况的分析,提出利用高温热泵回收冷凝热,以减小电加热功率。结合实验测试数据对该方案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型焓差实验室空调系统冷热源采用冷水机组+高温热泵+辅助电加热系统与传统冷水机组+电加热系统相比,配电容量减少约246.8kW,全年运行费用节省约22.36万元;额定工况下,减少冷却塔流量约41.0m~3/h,全年碳排放量减少约67.9t。  相似文献   

7.
星级酒店中央空调冷凝热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级宾馆、酒店都设有中央空调系统和2 4h热水供应,多数情况下冷、热源分别设置,用冷水机组提供冷源,用蒸汽或热水锅炉提供热源。众所周知,冷水机组在运行时要通过冷却水系统排出大量的冷凝热,在制冷工况下运行,冷凝热可达制冷量的1.15~1.3倍。利用高温水源热泵回收冷凝热输出6 5℃的热水作为生活热水,是一条节能途径。1 实施方案冷水机组在制冷工况下,冷却水设计温度为:出水37℃、回水32℃,属低品位热能,利用高温水源热泵可充分回收这部分热量。回收利用系统见图1。图1 中央空调冷凝热利用系统当液位开关W达到高位,T5达到6 5℃时热泵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冷水机组的热回收系统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将冷凝热回收用来加热生活热水的方法和装置,并对该系统使用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利用热回收系统可有效地利用能源。并以江苏省某洗浴中心改造项目为例,阐述了利用空调冷凝热加热生活热水的可行性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规空调系统冷凝热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冷凝热回收加热生活热水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常规家用空调系统改造为回收冷凝热的空调系统方案设计与实验,包括改造原理,改造设计方案,改造后的实验数据分析。主要结论有:改造后的空调-热水系统水温可以在1h内由常温加热至50摄氏度左右,无论是从"环保、节能"角度还是从使用性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传统空调机组的工作原理是将室内产生的热量通过热力循环转移到室外,这种方法虽然能满足室内的需求,但是造成了室外的热污染,同时在热力循环过程中产生的高位热能被白白浪费掉。复合冷凝技术通过改变传统的冷凝方式实现冷凝热回收,使空调系统在满足室内要求的同时又尽量利用高位冷凝热制取生活热水,同时在夏季可以停开热水锅炉,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总量。本文从火用的角度对复合冷凝方式进行了研究,验证了复合冷凝可以极大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且在离心式冷水机组上进行了节能改造。机组在改造后稳定制取热水的同时没有影响到机组的制冷效果,机组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1.
热电厂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存在大量的低位热能。热泵系统具有将低位热能提升为高位热能的能力。本文即是根据山西某热电厂的节能改造方案介绍了利用吸收式热泵系统回收电厂冷凝余热用于集中供热的新技术;并对新型供热系统做出能效和经济性评价,认为新技术应用具有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有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地源热泵联合毛细管网辐射末端应用于别墅中,能够结合二者的优点,充分利用低品位能源,节能效果显著。毛细管网辐射末端配合置换通风系统实现了温湿度的解耦,毛细管网承担几乎全部的显热负荷,新风系统承担潜热负荷,做到温湿度独立控制,能够创造超高的热舒适性和室内环境品质。防结露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的温湿度监测和流量调节,避免房间结露,保障了系统正常运行。热回收系统为别墅提供基本生活热水,不仅平衡了负荷,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类新型的热泵型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统,系统利用吸收式制冷机在冬季兼作热泵运行,提高了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除了增加一个回收冷凝热的换热器外,不会过多增加系统的额外初投资.通过对该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这类系统能充分利用天然气这种高品质能源,提高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青岛东方影都万达城项目为例,分析了冰场结露原理,梳理了冰场除湿空调系统的设计过程.归纳了冷凝热回收系统的应用条件,并对项目可采用的热回收方案进行了经济性分析.根据CFD模拟结果给出了高大及复杂空间水乐园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简要描述了利用冷凝热再生的复合除湿空调系统形式及其节能性特点;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分别以冷凝器和除湿转轮为控制体,建立了复合除湿空调的系统热力学模型,并给出模型求解框图,从而可以求得复合除湿空调系统的除湿量;最后,计算了在不同转轮效率和室内单位面积显热负荷下的系统单位面积除湿量,并讨论了新风量大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转轮效率和常见单位面积负荷指标下,转轮的除湿量小于新风湿负荷(1次/h),而降低新风量后(0.5次/h),当转轮效率较高和室内显热负荷较大时,转轮能够承担新风湿负荷。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利用集中式空调系统冷凝热制备生活热水的设计方案。对制备生活热水的冷凝热回收方案、天然气锅炉方案、电锅炉方案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利用集中式空调系统冷凝热制备生活热水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性,而且在节能的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热污染。  相似文献   

17.
空调冷凝热回收在南方地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基于广州某酒店全年逐月典型日冷负荷变化,以及酒店全年生活热水需求波动,对两种典型回收冷凝热方案和常规燃气锅炉热水方案进行全年能耗和技术经济比较,并作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采用水冷 水冷复合冷凝模式的水冷式冷水机组及采用水冷 风冷复合冷凝模式的风冷式热泵机组系统流程。试验分析表明,采用复合冷凝技术不仅能充分利用冷凝热加热生活热水,减少能量的浪费和热污染,而且冷热源机组在可靠稳定运行的同时,冷凝效果和能效比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火力发电厂冷凝热排向大气造成能量浪费的问题,国阳新能集中供热工程利用大型高温水源热泵回收热电厂冷凝热进行供热。介绍了热电厂冷凝热的特点和该工程的设计方案。分析表明,该方案能提高热电厂热效率,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国内外对LCNG冷能利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设计了一种LCNG加气站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该系统包括LCNG气化站系统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LCNG气化站系统包括LNG储罐、抽风机、LNG-冷媒换热器以及CNG压缩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包括冷媒-制冷剂换热器、冷媒储罐、发电机、废热回收装置、充电桩。LNG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抽风机、LNG-冷媒换热器、冷媒储罐、冷媒-制冷剂换热器,再通过制冷循环将冷量传递到室内。本系统的有益效果是:LCNG气化站系统耦合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实现能量梯级利用;天然气用于发电,产生的电能供充电桩使用,利用废热回收装置收集发电产生的热量,用于预热燃烧室入口端的天然气,提高发电效率;利用废热回收装置收集的热量加热LNG,使之转变为天然气,替代水浴式加热器的使用,起到节能的效果;本系统可以与传统的石化加油站结合,实现"油气电非"的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