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濮凹陷西斜坡油藏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濮凹陷西斜坡原油分为I类轻质稀油、Ⅱ类中质稀油和Ⅲ类中质稠油三种类型。Ⅰ类轻质稀油具有较高的成熟度,主要来自近洼柳屯、海通集洼陷沙三3。4亚段高成熟烃源岩;胡一庆主体油田的Ⅱ类中质稀油一方面来自柳屯、海通集洼陷。另一方面是本身源岩自生自储所致;胡19块、马寨油田Ⅲ类中质稠油来自马寨洼陷低熟烃源岩,柳屯洼陷高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对胡19块贡献不大。西斜坡油气以近距离、短距离运移为主。因此明确了下步勘探和挖潜的主要方向在生油气洼陷的周边、主断裂带两侧和柏措的二台阶.  相似文献   

2.
3.
文中采用生物标志物、链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天然气组成与碳同位素技术方法,研究了东濮凹陷南部油气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南部油气纵向上来自沙三中、沙三下亚段烃源岩。但是,平面上,桥口油田主要是来自前梨园洼陷Ⅱ型干酪根生成的油气,天然气以油型气为主,油气具有多期充注特征,属于深部超压油气藏;马厂与三春集油田主要是来自葛岗集洼陷Ⅱ2-Ⅲ型干酪根生成的油气,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充注时间单一,为常温常压油气藏。东濮凹陷南部油气藏普遍层薄、致密、低孔、低渗,具有重要的致密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东濮凹陷拉张构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东濮凹陷的拉张量是通过基底滑脱作用实现的,推断滑脱面深度在7-12km范围,滑脱受兰聊断裂正断与走滑双重构造性质控制。选取4条横贯东濮凹陷的地震反射剖面,用平衡横剖面原理计算验证了基底滑脱面深度,理论值与计算值较为符合,最后用平衡横剖面方法了这4条地震反射剖面的拉张量,凹陷中部拉张量最大,向北端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内幕逆断块——东濮凹陷可能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秋生 《石油学报》1989,10(4):12-18
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第三系大陆裂谷盆地的南端。通过地震反射时间剖面,在东濮凹陷边界的兰聊断层上升盘内幕之中,解释了一条规模较大的古老的逆冲断层系统——新罗逆断层。东倾的新罗逆断层与西倾的兰聊断层,在剖面上呈“人”字形交切,在空间上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屋脊状逆断块带。该断块带紧邻生油凹陷,具有独特而理想的石油地质条件,可能成为一个油气勘探新领域。罗1井钻遇一条逆断层得已验证。在传统的地台区发现这种逆断层不仅具有实际勘探意义,而且有一定理论和学术价值。本文阐述了逆断层及其所形成的逆断块带的地震反射模式,分析预测了它的圈闭条件和成油机制,并指出该逆断层地震资料解释和地质研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原油样和油砂样进行了族组分、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文留地区沙河街组原油与含油砂岩抽提物的饱和烃含量在38.3%-79.3%;原油碳同位素值分布于-27.0‰~-28.0‰,饱和烃碳同位素值在-27.4‰~-28.7‰,族组分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较小;多数样品Pr/Ph小于0.5,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αααC2920R/20(R+S),C29ββ/(αα+ββ)参数显示处于低熟状态;甾烷系列中C27含量略占优势,重排甾烷含量与成熟度相关,随样品成熟度增高,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增大,低熟油样品的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小于0.3。分布在中央隆起带文西断层与文东断层之间地区的样品,其γ-蜡烷含量较高,γ-蜡烷/C30藿烷分布于0.40~0.99,γ-蜡烷/H3122S.分布于2.11~4.15,反映了陆相咸水湖相原油特征。分布于文东断层以东的原油样品γ-蜡烷含量低,γ-蜡烷/C30藿烷分布于0.05~0.15,γ-蜡烷/H3122S分布于0.16~0.28,反映了低盐度的淡水—微咸水相原油特征。   相似文献   

7.
油源对比是追溯新的油层和指导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对文古2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方法,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了原油与潜在源岩的关系。研究表明,文古2井原油具有族组成中烃类组分含量高,极性组分含量低,组分和全烃碳同位素轻,主峰碳为nC17,呈前峰型单峰分布,伽马蜡烷和奥利烷生物标志物化合物含量丰富的特征。油源对比结果显示,文古2井潜山油藏属"新生古储"型,油源岩以下第三系泥岩为主。主要表现在文古2井原油和下第三系湖相暗色泥岩碳同位素值及曲线分布趋势非常相近,均含有高的伽马蜡烷和奥利烷化合物;煤系源岩抽提物和模拟油碳同位素重,伽马蜡烷含量低,无奥利烷,与文古2井原油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卫城-文明寨地区烃源岩样、原油样和油砂样进行了族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存在3类特征的原油:在沙一段及其下部沙二段、沙三段均分布有低熟油,甾烷系列中C27含量占优势,以水生生物输入为主,兼有陆源高等植物混合输入的特征,形成于沙三段-沙四段半咸水湖沉积环境;沙一段少数低熟油样品显示出其源岩母质为高等植物输入的特征,C29甾烷含量高,同时γ-蜡烷含量较低,其源岩母质形成于水体比较浅的淡水-微咸水的沉积环境;存在少量成熟度较高的原油,其γ-蜡烷含量高,甾烷C27占优势,其源岩母质来源于水生生物输入的盐湖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断裂系统构造格局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依据实际资料,采用地震与地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拼接并系统解释全区地震大剖面,从整体上把握住了东濮凹陷的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变化。分析研究了主要断裂的组合展布及其发育特征,提出了东濮凹陷断裂系统和断裂发育期次的概念,认为东濮凹陷存在6个期次、4个级别的断裂,不同期次、不同级别的断裂有序发育,并多呈NE、NNE向雁列方式展布。进行了二、三级构造的系统划分和构造格局分析,进而分析了断裂构造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指出了东濮凹陷潜在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调节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调节构造理论,以断层生长分析为基础,在东濮凹陷识别出3大类共13个调节构造。同向型调节构造主要分布于分段活动的兰聊断层各断层段连接处及雁列型排列的长垣断层系内各断层叠覆段,其几何形态分别表现为断鼻及与断层斜交的斜坡,起到分隔凹陷东部与西部洼陷带的作用;对向型调节构造主要由倾向相对的兰聊断层各断层段与长垣断层各断层(段)叠覆形成,表现为较为完整的背斜形态,是凹陷中央隆起带的组成部分;背向型调节构造发育于凹陷中央隆起带上倾向相反的断层叠覆带,表现为条形凸起,与对向平行型调节构造叠加在一起。该区调节构造主要与东西边界断层(系)在分段期的相互作用有关。调节构造作为凹陷中相对高地势带并分隔半地堑,从多个方向邻近烃源,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白庙构造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白庙构造位于东濮凹陷兰聊断裂带中部,现已发现7套含油气层系。根据自生伊利石测年法及流体包裹体法综合分析,白庙构造油气藏分为4期成藏:第一期约在38Ma,相当于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此期因构造活动强,油气藏难以保存,所以此期对成藏意义不大。第二期约在28~314Ma,相当于东营组沉积时期,此期类似于第一期。第三期在254~204Ma,相当于东营组沉积后的抬升剥蚀期,由于东营组沉积后的抬升剥蚀,压力下降,断裂活动强度变小,有利于油气成藏,所以,此期为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第四期为2Ma,为油气藏重新调整、分配时期。白庙构造油气藏的形成与兰聊断层的活动强度密切相关,随着活动强度的增加,流体压力不断加强,直至超过岩石的破裂强度,油、气、水以混相形式排出;当温度、压力下降时,油、气、水三相分离,于高压体系上部形成油气藏。这一过程周而复始,形成了白庙地区独特的三层式压力系统。  相似文献   

12.
南鄱阳坳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的区域油气勘探与新资料评价表明:南鄱阳坳陷具有“上张下逆”双层结构的叠合盆地构造背景,晚期伸展沉积的陆相白垩系区域盖层造就了二叠系、三叠系海相-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在喜马拉雅期的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条件;地处前白垩纪“南北对冲”前缘带的旧夏、二甲村凹陷,二叠系保存状况和白垩系盖层构筑的整体封闭保存条件较好,二叠系龙潭组树皮煤是该区已知的特征性优质煤成油烃源岩;“自生自储型”的龙潭组油气藏是该区其最有勘探前景的油气成藏类型,次为“下生上储型”的白垩系周家店组底部油气藏;而地处“凹中隆”的龙皮构造带则具有浅层油气勘探的现实性,可作为南鄱阳坳陷近期勘探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多期构造运动产生的多期地层不整合,是形成多种类型地层圈闭的地质基础。众多类型的地层圈闭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东濮凹陷白庙地区的热历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恢复东濮凹陷白庙的地区下第三系热演化史。10个岩心或岩屑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封闭么迹长度分布数据表明,该区的热历史为升温(早沉积期)-降温(抬升期)-再升温(再沉积期)。早期升高的古地温与今地温相差不大;沙一段内火成岩的入使围岩埋藏增温热作用外,还受岩浆侵入附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濮凹陷兰聊断裂带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东濮凹陷兰聊断裂带的形成演化可分为两个时期 5个阶段,即中生代、新生代时期和挤压、初裂、强裂、萎缩、余动阶段。兰聊断裂带油气圈闭类型多,根据油气地质特征、圈闭所处位置、遮挡条件和产状等,可分为鼻状构造和半背斜构造、上翘物性遮挡岩性圈闭、潜山圈闭、礁体圈闭、地层不整合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古河道岩性圈闭及推覆构造圈闭 8种类型,而油源丰富、油气运移条件好、通道多及水下扇砂体和构造控制则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东濮凹陷长垣断层的生长特征与半地堑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长垣断层不同地质时期垂直位移分布特征,反演了长垣断层的生长过程,发现长垣断层是由南北两个断层段逐渐生长连接形成的,不同地质时期长垣断层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征。沙四期长垣断层表现为两个独立的断层段,沙三期断层段连接起来,但各断层段仍表现出独立正断层的位移分布特征,即断层段中央附近垂直位移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断层段分别控制半地堑,它们连接处表现出断层位移亏损特征,并在其近旁发育横向突起,起到分隔半地堑的作用。沙二-东营期断层段连锁形成统一的断层系统,沉降中心向长垣断层中央迁移,横向突起沉降,长垣断层上盘形成统一的半地堑。  相似文献   

17.
库车坳陷中新生界天然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北部一近东西走向的狭长坳陷,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地层压实排出水离心流区位于拜城凹陷和阳霞凹陷,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东秋里塔克构造带和塔北前缘隆起带为越流泄水区。库车坳陷在早第三纪-库车早期主要为油藏、凝析油气藏形成时期;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是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天然气经短距离侧向汇聚,通过沟通源岩和圈闭的断裂垂向富集。在强烈的构造挤压和气体充注条件下,被具有很好封闭性的下第三系膏盐岩严密封闭,形成异常高压气藏。下伏三叠系-侏罗系源岩的沉积埋藏水、粘土矿物脱出水沿断裂带伴随天然气向浅部越流,在构造顶部形成相对低矿化度的地下水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与盐岩有关的油气藏类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地区一个典型的盐湖盆地,其古近系的两个沉积旋回沉积了两套盐岩。其中沙河街组第三段(Es3)的盐岩又可细分为第四亚段(Es34)、第三亚段(Es33)、第二亚段(Es32),主要分布在北部中央隆起带附近。盐岩层由于极为致密,其阻隔作用使其下部地层的地温、地层压力均较高,有利于下伏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盐岩又是良好的盖层,且在高温、高压下呈塑性状态。由于盐岩的遮挡和变形,形成多种与盐岩有关的油气藏,即盐岩上部堑式背斜油气藏、盐岩侧向封堵油气藏、盐下背斜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由于Es3段盐岩的沉积中心的不断转移使得Es34,Es33,Es32的盐层之下都有盐岩相变的砂岩而成为较佳的储盖组合,从而造成中央隆起带盐下油气异常富集。同时,虽然沙河街组一段(Es1)的盐岩较薄,但其分布范围大,对其下部沙河街组二段(Es2)的油气富集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经分析,本区下一步的勘探目标为文留东部Es34盐下深层地垒带、文东Es32盐间文93扇体、东部前梨园洼陷及西部海通集洼陷。  相似文献   

19.
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成藏样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藏主要发育于该凹陷东南部深凹区的核桃园组三段下亚段,其成藏样式可分为安棚-赵凹型和下二门型两种主要类型。安棚-赵凹型油气藏样式的最大特点是油气具3期充注过程,且以中、晚期为主成藏期。下二门型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形成→破坏→再形成的过程,核桃园组一段和廖庄组沉积时期形成早期背斜油气藏,但在廖庄组沉积末期,因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藏遭受改造或破坏,至上寺组沉积末期,形成现今油气藏格局。除上述两种主要样式外,该区还可能存在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和深盆油气藏。  相似文献   

20.
八面河地区为一受基底控制的继承性发育的单向斜坡,是在NNE-SSW向和NW-SE向区域引张作用及NE向的右旋走滑作用叠合背景下逐渐形成的, 具有NW-SE向和NNE向的双向伸展及右旋走滑变形的基本特点,东营运动基本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多期构造演变形成了构造、地层尖灭、岩性、古潜山等几种类型的圈闭,油气以断裂、不整合面为主要运移通道来自北部牛庄凹陷的Ek、Es4及AnE生油层,中央鼻状构造带及其北西地区成藏条件较好,是油气有利聚集区带,建议作为下一步重点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