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继舟 《城市建筑》2014,(6):238-238
在剧烈的城市化进程中,成都现存近代建筑以为数不多。许多知名的近代公共建筑由于处于城市中心,随着地块升值、商业开发城市建设等原因已被拆除。本文就以成都四圣祠北街街区教会建筑群为例,对成都近代建筑群体保护利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近代岭南大学核心校区最具代表性的一批教会建筑的建设背景,以及对结构材料及细部构造与建筑空间、立面形态的关系的深入研究,揭示蕴含于岭南大学近代教会建筑中精彩纷呈的结构艺术。指出中西合璧的结构艺术是近代优秀教会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青岛近代银行建筑是青岛近代历史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岛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在胶东半岛金融业乃至全国金融业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青岛近代银行建筑的历史沿革和现状进行了调研,从历史建筑再利用角度对青岛近代银行建筑保护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期望能为我国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徐杨 《华中建筑》2006,24(11):138-141
该文对汉口原租界内近代产业建筑的历史和一元片区近代产业建筑遗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以原日军汽船仓库的再利用为例.指出汉口原租界内近代产业建筑再利用存在的问题,试图唤起大家对武汉历史性产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重视.并对现状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吴尧  刘先觉 《华中建筑》2004,22(6):111-112
近代“文保”建筑主要是指从鸦片战争之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建造,未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遗产,确有保护利用价值的建筑。历经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许多近代历史建筑已是满目疮痍,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已开始重视近代历史建筑维修、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工作,但显而易见愈愈多的历史建筑正面临生存危机,必须进一步加大保护、科学利用的研究和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教会建筑的适应性策略是以西方建筑的空间模式、构图法则和建筑技术为基础,融合中国传统建筑语汇,使建筑形态呈现中西混合的特征。但在推广过程中,由于面向对象和拓展目标的不同,这些中国风格的教会建筑对于中国元素的选取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规划化和地方化的分歧,这一分歧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近代教会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发展。文章以岭南为中心考察中国近代教会建筑的适应性策略, 梳理教会建筑本土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探究教会建筑规范化或地方化建筑策略的形成和内涵。  相似文献   

7.
孙炜玮  张涛 《华中建筑》2010,28(9):97-99
文章针对新兴中小城市,以沿海城市威海为例,分析了与城市历史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并对于如何利用城市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契机,带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北京香山地区历史建筑的资料分析与现状调查,深入了解以慈幼院建筑为代表的北京香山地区近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类型、分布特征、使用及保护现状等情况。对其历史沿革进行梳理,阐述香山近代建筑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建筑类型,所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与保护意义。进而结合GIS地理信息分析,针对各类建筑的历史信息、风格特征、保护等级、环境条件等因素,提出以"点"成"线",延伸至"面"的香山近代建筑群保护规划构想与空间架构,为此项目的进一步保护修复与适应性利用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某近代历史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设计为教会活动场所,外观呈欧式风格,其建筑类型、结构布置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与人文价值。但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已远远超过设计基准期,结构安全须重新评估,为妥善地保护和利用该建筑,我院对该建筑结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的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4,(7)
当今世界人们非常重视对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亚洲的建筑遗产也受到了世界的高度关注,在中国长春,这座城市在近代建筑发展史上有着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阐述的是长春近代建筑相关理论和实例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春的建筑遗产进行各方面现状因素的评论和分析,来更好的了解及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近代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模式,以及提出具有深化和拓展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卫  王潇 《建筑与环境》2012,(6):110-112
本文分析了广西近代教堂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分布情况。从现存教堂的平面布局、立面风格、细部装饰、结构体系等几个方面入手,归纳总结出广西近代教堂建筑的三大风格形式,分别是:罗马式、哥特式和地方元素与西方样式融合的形式。从风格特征出发,系统探讨了遗留至今的广西主要近代教堂建筑实例,梳理教堂的建造背景、从多方面分析其艺术价值,肯定其在广西近代史上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为广西教堂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2.
赵晓星 《山西建筑》2012,(31):16-17
对德国的建筑与建筑设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介绍了多元化的德国传统建筑风格,并对德国古城及古建筑的傈护作了分析,经过实地考查,提出了一些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以期促进我国的建筑设计向世界近代建筑潮流看齐。  相似文献   

13.
赵彬  武艳红 《山西建筑》2008,34(18):7-8
通过对西方教会在武汉办学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西方教会学校对武汉近代教育建筑的影响及武汉近代教会学校建筑的特点,以揭示中西方文化交融过程中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近代基督教教会建筑遗产是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基督教伴随厦门与鼓浪屿的开放入岛并在此创办学校、创立医院、建设教堂,闽南近代教育、医疗始于此,鼓浪屿更是近代基督教在闽南传播的起点。目前鼓浪屿岛上留存大量教会建筑遗产,但往往将其视为西洋建筑的分支,事实上教会建筑的空间分布与发展演变自成系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西安的近代建筑虽然没有取得像古代那么辉煌的成就,也没有像其他沿海开埠城市那么典型,但它反映了内陆城市近代建筑的特点,见证了西安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受西方建筑风格影响的西安近代西式建筑是西安近代建筑走向"西化"的缩影.本文以对西安近代建筑的普查为基础,对西安近代受西方建筑风格影响的近代西式建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对其外来宗教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建筑类型的特征和典型实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西安近代西式建筑的特点与沿海开埠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总结出如何正确看待西安等内陆城市的近代建筑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内陆城市,西安近代建筑的发展比沿海开埠城市缓慢,表现也不够充分,因此关于西安近代建筑的研究一直非常稀少.本文作者在对相关的史志、文献进行收集、分析以及现存实例的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对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的几个典型实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西安公馆建筑在空间布局、造型形式、材料做法和设备装修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从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两个方面全面揭示了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的价值意义.论文希望能够对西安近代城市居住建筑,乃至`西安近代建筑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武汉由于独特地理位置在中国内地城市中开埠较早,近代建筑获得了长足发展。伴随西方传教士涌入武汉而产生的教堂建筑,与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中国古典建筑相比,几乎找不到任何传承的关系。但就是这些风格"迥异"的教堂建筑,逐渐冲击与促进了武汉近代本土建筑发展,并在当今成了这个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该文对武汉近代教堂建筑①的类型进行研究,希望对该类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规划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王萍 《山西建筑》2010,36(35):31-32
简单介绍了太原市近现代建筑的特点,针对太原市近现代建筑的分布状况,基本类型,保护措施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太原市近现代建筑的利用方式和功能转换方式,以期促进太原市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  相似文献   

19.
李敏 《重庆建筑》2014,(5):10-12
在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也逐渐纳入到法定保护的范畴。如何保护和利用优秀近现代建筑,是重庆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重要课题。该文旨在探讨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历史背景及重大意义,提出"保护、发展、创造"等理念,弘扬重庆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