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一颖  李勇 《山西建筑》2007,33(34):17-19
对建筑空间中人的视知觉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例、尺度、序列、图和底的关系,光影、色彩、材质、符号等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及其表达进行了分析介绍,指出建筑师是利用空间中视知觉的规律和特点,用空间形态的语言来表达其设计思想,从而在设计当中自然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
该文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视知觉,分析了视知觉的完形性、相似性、接近性这三大特性,并从这三大视知觉特性出发总结出设计方法,运用于凹舍建筑空间的解读,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在视知觉作用下建筑空间的形成,此时反映出来的是人们在不同空间里产生的丰富心理世界。通过此方法设计出来的建筑空间,理性又不失感性,能使人们对其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知。建筑师若能从心理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的建筑空间也将更容易被人们领悟及感知。  相似文献   

3.
从视知觉的角度看,人感知空间的基础在于眼睛接收到能产生视觉意义的信息,而非简单地看到空间实体。因此,建筑空间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其设计中需要基于视知觉特性对光和空间实体进行双向的互动考量,以进一步拓展建筑空间设计的视觉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日本福冈县的博多水城是由美国捷得事务所设计建造的商业建筑综合体。本文以建筑评析的方式,在方案总览的基础上,结合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视觉心理学原理,首先从建筑的方向与位置、路线、拱形和敞口的动力四个方面分析了该建筑给人们带来的视知觉和心理感受;然后从动力的表现、概念的获得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建筑设计中的造型方法。最后作者认为,该方案的设计是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视知觉和心理感受,塑造了人性化的内部商业空间,成功地用"弧形"的视觉元素表达了"水城"这一抽象的概念。本案在很多方面,尤其在建筑的空间和造型策略方面值得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住宅是最能体现人们生活及精神需求的场所。作为建构建筑空间的一大要素的光,借助住宅建筑空间形体的虚实,为空间赋予个性和生命。由此可见,光照不再仅仅为满足居住者视看的生理需要。本文尝试拓展视野,阐述视知觉理论的特性,研究在视知觉理论下光环境设计的目标要求,探讨如何应用视知觉理论对住宅室内人工光环境进行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幼儿园建筑空间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但目前很多幼儿园在建筑空间色彩设计中忽视了科学性的色彩选择。色彩作为幼儿园环境中重要的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感受,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文章先是介绍了视知觉理论的基本概念,再从幼儿视知觉的感知特性着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究视知觉效应在幼儿园建筑空间色彩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视知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儿童的色彩心理进行分析,总结不同色彩在小学建筑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小学建筑色彩的设计原则,为以后小学建筑在色彩方面的设计提供一些新思路与方向,使其能更适应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苏扬 《山西建筑》2010,36(17):23-24
从建筑设计中视知觉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儿童视知觉的特性,对幼儿园建筑设计中建筑色彩、建筑尺度、建筑形态要素等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建议,对视知觉理论与建筑设计两方面结合的意义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发育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形态和色彩都会对幼儿的心理感受产生影响。为探究科学合理的幼儿园设计策略,文章以视知觉理论为出发点,以合肥万科城市公馆幼儿园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幼儿园建筑的设计要点,得到基于视知觉理论的幼儿园设计策略:(1)营造活泼的视觉空间形态;(2)处理好不同颜色的搭配方案;(3)区分色彩识别性、增强色彩指示性,旨在为幼儿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的建筑美术教育,可以归纳为“传统技法训练”“结构素描训练”以及更符合当下趋势的“视知觉训练”三大体系。通过分析它们的发源和特点,对比不同学者的教学总结,可以归纳出现今国内建筑美术教育概况及其革新方向。同时,在深入分析“视知觉训练”体系之具体教学构架、特性及不足的基础上,针对地方院校建筑美术教育现状,从“在地性”“课程联动”“个人情感”等方面入手能够提出某种批判视角下的“视知觉训练”新构想,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教改实验。  相似文献   

11.
由于超高层项目的特殊性,超高层建筑高宽比尺寸受到多方因素限制.当有需求时,可以利用视知觉理论改变建筑视觉比例,以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文章针对国内已建成超高层建筑,对其比例尺寸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数据统计等工作,并基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的研究,总结改变建筑视觉比例的方法,希望能为聚焦建筑比例的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山地城市滨江建筑轮廓的特征,从视知觉理论发出,提出滨江建筑轮廓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并以评价原则为依据,认为空间节奏性、轮廓波动性、肌理层次性、形式趣味性是山地城市滨江建筑轮廓的评价要素,并对重庆嘉滨路建筑轮廓做出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3.
诞生于中世纪的哥特建筑以哥特大教堂为主要载体,融合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以冷峻尖削、庄严神秘展现给普罗大众,成为中世纪欧洲最大众化的文化宣传阵地。哥特大教堂所呈现的视知觉语法对哥特建筑走向平民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在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美学,深深的影响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对于借鉴与学习哥特建筑的视知觉语法,能有效的帮助设计师更好的把握设计的完形体验。  相似文献   

14.
吴伟  张伟 《中外建筑》2012,(11):29-31
针对当前城市建设背景下中千城一面、杂乱无章的城市面貌,该文提出以"建筑群体"思想作为连接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中间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筑群体表情"的概念,并根据视知觉完形理论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希望从新的角度思考其在塑造城市风貌方面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视知觉动力角度分析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美学呈现,本质上是一个外在异形形态的表达与内在心理认知的衡量这样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的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界事物通过视觉作用于心理,形成某种情绪特征,体现着人类的感情、思维以及各种社会现实和自然现象,并最终形成相应的审美衡量标准。这为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美学体验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审美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环境的构成分析入手,讨论了环境知觉与人行为的作用与反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对建筑空间的构成、形态的心理效应及建筑空间形态的涵义作了一定的分析,以期探索出一条体现空间的形态意义的设计道路。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已由过去的购物和通行发展到了融购物、通行、休息、游览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空间,是人们夜晚休闲、出游、购物的主要去处,良好的夜景观和舒适优美的灯光环境可以营造城市商业气氛、文化气氛和休闲气氛,并同时展示城市的形象。商业步行街的夜景照明除了满足基本的视看要求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创造一个更舒适、生动和充满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尝试用视知觉理论的研究成果,探讨商业步行街照明设计目标以及空间各要素的照明设计要求。简述了视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了基于视知觉的照明环境设计目标;明确了商业步行街夜景照明设计诸要素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在视知觉认知建筑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由于经验、背景、专业程度都不尽相同,在认知过程中会出现视认知差异,进而从视知觉的角度可以将主体分为“大众”与“精英”两类,并总结出各自在认知建筑客体过程中的不同视知觉特性。  相似文献   

19.
许婧  宋畅 《城市建筑》2022,(4):114-116,147
曲线是一种自然柔和的线形,它本身所具有的柔和性、自然性、复杂性促成了建筑的多样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众审美与心理需求.文章基于人的视知觉体验,从曲线元素在建筑中一些实际案例的运用来分析曲线在建筑中给予人的"艺术"或"情感"的语意表达,探讨曲线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贵谷名人堂为例,对名人堂的建筑群空间进行视知觉分析。首先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从封闭性和相似性的层面进行剖析,研究名人堂内部建筑的空间布局形式。并且将阿恩海姆的建筑空间观与《街道美学》的高宽比理论相结合,分析其空间视觉环境,试图探索建筑组群空间中,不同的视觉距离和空间尺度是如何影响着人们对于建筑组群空间的感知、认识。同时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出发,对建筑的形式和立面色彩进行分析,探寻和谐的空间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