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官旭东 《轧钢》2021,38(6):113-118
针对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大型轧钢厂钢轨下腭轧疤缺陷问题,对缺陷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形成钢轨下腭轧疤缺陷的主要原因是轧件轨头和轨底部位金属量不均衡,在万能U1EU2轧机第1、第2道次轧制过程中轨头部位的延伸大于轨底部位,U1E轧机第3道次轧出后轧件向轨底一侧偏斜且轨头部位前尖舌头较轨底部位长,咬入U2轧机时轨头前尖撞击水平辊孔型下腭部位而导致辊面粘钢; 辊面粘结物粘结力较弱时,会形成咬入端非周期性下腭轧疤缺陷;辊面粘结物粘结力较强时,则形成周期性下腭轧疤缺陷。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对轨形延伸孔轨底部位设计增加金属量约0.3%、轨形切深孔轨头部位设计减小金属量约0.1%、BD1轧机帽形孔轧件高度设计减小约2%的治理方案,平衡了轨头、轨底部位的金属变形量,改进了万能U1EU2轧机各道次轧件前尖舌头形状,改善了咬入状态,彻底解决了钢轨下腭轧疤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2.
陶功明 《轧钢》2009,26(6):63-66
针对攀钢100m长60kg/m重轨上腹腔轧疤缺陷严重的问题,统计分析了轧疤缺陷的分布规律,得出原除鳞装置设计造成重轨上腹腔存在除鳞盲区和死角是其主要原因。为此,对除鳞装置进行了改进,完全消除了轧件上腹腔的除鳞盲区。改进后,钢轨上腹腔轧疤缺陷下降了52.19%,产品一次合格率提高了13%以上,班产也在原基础上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3.
针对攀钢新钢钒轨梁厂万能线开发乙字钢初期存在端头尺寸波动及端头轧疤缺陷等复杂问题,分析了各孔型的断面延伸系数、断面压下系数,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孔型配置角度对出钢状态的影响,据此采用同时优化孔型配置角度及切深孔来料尺寸的方法,大幅降低了切深孔中轧件端头的弯曲度,消除端头轧疤缺陷的同时,端头尺寸不合格长度由7m左右降低到2m左右,乙字钢的成材率从优化前的73%提高到优化后的85%左右。  相似文献   

4.
刘国岐 《轧钢》1993,(6):26-28
1 前言 1989年,我厂调整产品结构,决定增产高产值、高效益的高工钢,不锈钢和轴承钢。高工钢、铬不锈钢历来采用锻造开坯,但是,我厂锻锤生产任务基本饱和,而φ750mm轧机任务不足。为此,我厂决定以轧代锻,用φ750mm轧机试轧高工钢。经本厂研究所和初轧分厂反复试轧,在φ750mm轧机上用580kg方锭生产出140mm方坯5597.7t,约占厂内高工钢用坯量的1/  相似文献   

5.
张青树  徐烨明 《轧钢》2023,(1):59-64
针对酸轧机组在IF钢轧制过程中出现轧制力波动及对应位置成品带钢减薄的问题,结合酸轧机组的设备及工艺特点,通过对比轧制力波动位置与对应热轧来料位置的厚度,分析了厚度与轧制力波动的关系;并通过常温酸洗和高温酸洗试验,研究了JM钢与IF钢氧化铁皮厚度对酸洗速度和酸洗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酸轧模型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IF钢轧制力波动与热轧来料厚度无关,主要是因为IF钢表面氧化铁皮厚度较大,酸洗时系统的酸轧模型不能调节酸洗工艺与轧制工艺的速度匹配造成的;将调节酸轧模型的变形阻抗和张力设定值的优化措施应用到现场生产实际,有效解决了酸轧机组出现的轧制力波动现象及成品带钢厚度减薄缺陷,提高了生产稳定性,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老轧机的缺点及其改造方法诺因基尔兴厂于1963年投产了一台连续式三线线材轧机,用来轧制直径为50~25mm的线材和棒材,方钢、六角钢和扁钢。扭转布置的2辊式25机架轧机(其中17个机架作为粗轧机和中间轧机,另8架为精轧机组),以及艾登博恩式、加雷特式卷取机和齿条冷床(如图1所示)均不再适应于当前技术发展水平和用户要求。原来采用的原料为85方坯,不能选用价格合理的连铸坯。因此,在改造方案中考虑采用125方钢。对于许多轧钢厂来说,最大卷重只有66D  相似文献   

7.
王代文  黄中伟  冷元平  赵文 《轧钢》2019,36(2):43-46
针对生产60TY1钢轨时UF轧机出钢扭转问题,采用仿真技术对扭转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和验证了相应解决措施。根据仿真结果,采用增加轧辊直径、增加轨头压下量和加长出口导卫长度等措施,成功解决了60TY1钢轨UF轧机出钢扭转问题,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信息报导     
高速线棒材轧机 1991年巴西贝尔戈厂的世界上最高速的线棒材轧机,其终轧速度为140.2m/s。它由16架粗轧和中轧机座组成,粗轧条钢出口后面跟着2架预精轧机和10架无扭转精轧机组。有一台计算机用于控温轧制和冷却,用于无张力轧制、最佳翦切、仪表控制和缺陷检测。钱大有摘自《I&S Engneer》 1992,(5)  相似文献   

9.
《钢管》1984,(2)
<正> 成都无缝钢管厂金堂分厂的 LG—200轧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冷轧管机,它主要生产一些国防和经济建设急需的大口径无缝钢管。过去由于轧机的关键部件——轧槽块的寿命低,平均每副只能轧5000米左右就因产生剥离、掉块或轧裂等缺陷而不能再用,这不仅大大增加成本,而且常常因轧槽块的供不应求而被迫停产。为解决 LG—200轧机轧槽块的问题,成都无缝钢管厂和冶金部攀枝花钢铁研究院子一九七八年十月签订了“LG—200轧机轧槽块的研究”的科学协议。该协议针对轧槽块存在的问题,要求该项研究最后达到的技术指标为:  相似文献   

10.
行业信息     
《轧钢》1992,(1)
我国第1台H型钢轧机试轧成功由第一重型机器厂设计、制造的我国第1台H型钢轧机,自1991年4月24日在马鞍山钢铁公司一次试轧成功以来,轧制出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10月11~14日,一次轧制500余吨质量较高的HZ200×100型钢,并全部试销香港,  相似文献   

11.
庞启航  唐荻  赵爱民  赵征志 《轧钢》2014,31(6):9-11
通过扫描电镜(SEM)和EDS能谱分析仪对IF钢热轧板的表面翘皮缺陷进行了分析,发现翘皮一侧明显与基体相连接,且沿轧制方向呈连续的直线分布;裂缝附近的微观组织具有明显的轧制组织特性,说明翘皮缺陷发生在轧制后半程。为此,结合工艺参数、设备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翘皮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板坯边角部与芯部温差过大,在热轧过程中发生不均匀变形而导致的,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丽娜  石雷  澎奎  李静  潘利 《轧钢》2021,38(3):118-120
针对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大H型钢分厂生产的Q345NQR2耐候H型钢圆角翘皮缺陷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缺陷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翘皮缺陷与基体存在明显分层,为热轧工序孔型不合理,万能轧制时轧辊圆角对轧件圆角切肉,轧制过程中把金属压入轧件所致.通过优化开坯机孔型、调整万能轧机水平度等措施,有效减...  相似文献   

13.
姜贵松  刘少先  葛志勇  杨波 《轧钢》2022,39(4):126-131
针对合金化热镀锌板表面常见的“边部不规则长条状”缺陷和“柳叶状”缺陷,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了分析。“边部不规则长条状”缺陷分布于带钢上下表面两边部,为不规则细长条,严重时可见缺陷整卷全长连续分布;“柳叶状”缺陷宏观形貌不规则,一端细尖一端较宽,形似“柳叶”。缺陷部位完全溶锌后观察到基板存在翘皮和还原铁,轻微抛光基板表面后发现未被完全还原的氧化铁皮,缺陷部位截面可见翘皮处同样存在氧化铁皮,未见炼钢保护渣、氧化铝夹杂、二次氧化颗粒等,可以确定两种缺陷均来自于热轧阶段。“边部不规则长条状”缺陷为热卷边部翘皮,即边线缺陷遗传导致,通过针对性调控炉内加热工艺、粗轧及除鳞等工艺,该类缺陷得到控制;“柳叶状”缺陷来源于由热轧通道线辊面粘铁导致中间坯表面损伤,虽经精轧轧合,但皮下存在氧化铁,冷轧后以及镀锌合金化时暴露出缺陷,通过定期检查热轧辊道、优化设备控制程序逻辑大幅降低了该类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铁素体区轧制条件下热轧带钢边部翘皮的宏观分布规律和微观缺陷形貌,分析了该工艺下缺陷形成的原因,粗轧段板坯边角部进入两相区,同时生产线的立辊和侧导板等接触设备的表面质量不良,造成了边角部变形不均,在精轧过程中最终形成边部翘皮。结合现场工艺,探讨了缺陷的改善措施,通过优化粗轧立辊辊型,提升轧制过程中坯料边角部温度,以及通过设备功能精度管理提升粗轧、精轧的侧导板和立辊辊面质量,最终消除了铁素体轧制超低碳钢的边部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畅  于洋  王林  陈瑾  徐海卫  焦会立 《轧钢》2016,33(1):37-40
对冷硬卷边部缺陷及其外观特征进行了描述,对3种典型边裂缺陷形貌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炼钢过程表面结疤缺陷、热轧板边部组织异常、冷轧轧制润滑不均是这3种典型边裂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为生产工艺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谭文  韩斌 《连铸》2010,(6):35-38
为了找出产生结疤缺陷的原因并为生产工艺改进提供指导,对CSP热轧成品表面结疤缺陷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F1道次轧制坯和成品进行低倍组织观察、金相观察等分析时发现,表面结疤缺陷与原铸坯中产生的细小孔洞和铸坯内部裂纹有关,近表面气孔在轧制前或轧制过程中暴露时,随着轧制的进行,气孔就在成品板表面表现出舌头状或指甲状的结疤缺陷。未暴露的气孔或内部裂纹在成品中被压合或沿轧制方向呈线状缺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含氮硼酸脂的摩擦学性能及轧制润滑性能。方法合成一种新型含氮硼酸酯挤压抗磨添加剂(NB)。将合成的含氮硼酸酯分别和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丁酯进行复配后加入铝材轧制基础油中,配制成多种铝材轧制润滑油。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多种铝材轧制润滑油摩擦学性能,利用轧制实验考察其轧制润滑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轧后表面形貌。对多组样品的磨斑直径、摩擦系数、最大无卡咬负荷、轧制压力、轧制摩擦系数、最小可轧厚度和轧后表面质量进行对比,探究含氮硼酸酯复配比例对铝材轧制润滑油摩擦学性能和轧制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当含氮硼酸酯和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丁酯的复配系数为0.5和0.25时,样品的摩擦系数分别降低了35.2%和18.4%,磨斑直径分别降低了48.4%和19%,表现出比单体添加剂更好的抗磨减摩效果。轧制实验也表明,添加含氮硼酸酯后,实验轧制压力降低到了164 MPa和160 MPa,轧制摩擦系数降低到了0.076和0.078,最小可轧厚度分别减少了23%和21%。轧后铝板表面平整,犁沟深浅均一,表面质量好。结论铝材轧制基础油中加入含氮硼酸酯后,改善了摩擦学性能和轧制润滑性能。含氮硼酸酯分别与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丁酯复配后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轧件表面质量好。  相似文献   

18.
高建红  杨军 《轧钢》2018,35(4):17-21
IF钢在热轧过程中容易产生边部金属溢出类毛刺,对冷轧生产及成材率有较大影响。介绍了IF钢热轧卷边部金属溢出类毛刺形貌,分析了其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对板坯加热制度、轧线用水制度、粗轧道次等进行了优化控制,取得了毛刺发生率显著减少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