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弋  曲晨  金伟良 《工业建筑》2005,35(1):62-64
建立了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弯扭性能的试验方法 ,介绍了试验过程及装置 ,通过 11根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弯扭试验 ,研究分析了不同弯扭加载路径下 ,影响构件受力及变形的主要因素及构件弯扭破坏的机理 ,构件弯扭联合作用下钢管壁应力试验值与Mises屈服准则吻合良好 ,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得出了该结构形式的弯扭承载力相关方程 ,为工程中弯扭联合作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17日北京奥运标志性建筑之的国家体育场——“鸟巢”,顺利拆除其钢架结构,进入了后期也是最关键的内部装饰、装修。“鸟巢”独特肩部弯扭构件的设计,在世界建筑史上是空前的;而另一个标志性建筑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其空间钢架结构独步建筑领域。外部架构完成之后,最令施工方头痛的是如何能够在保证工程进度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遵循奥组委“绿色环保”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弯扭箱形钢构件是指在箱形钢构件的基础上,2个端部绕构件轴线发生扭转、沿构件纵向发生弯曲的复杂构件。因优美的建筑造型,弯扭箱形钢构件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大跨度空间结构中逐步得到应用,然而目前对于弯扭箱形钢构件的受拉性能和破坏机理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利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受拉作用下弯扭箱形钢构件的数值分析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钢材强度、弯曲曲率、截面相对扭转角和钢板厚度等参数对弯扭箱形钢构件受拉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钢材强度和钢板厚度的增加,弯扭箱形钢构件的屈服受拉承载力明显提高;构件弯曲程度和截面相对扭转角的增大会明显降低其屈服受拉承载力。另外,还分析了弯扭箱形受拉钢构件的破坏模式和受力机理,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弯扭箱形钢构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的粘结滑移理论和无滑移理论,分析了冷轧钢筋等强度代换光圆钢筋的原则下,配冷轧扭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将成为裂缝敏感型构件的机理,认为冷轧扭钢筋应力及保护层厚度是决定裂缝宽度的最敏感因素。结合工程实例,对预防配冷轧扭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过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工程,构件弯扭,建筑造型复杂,加工制作难度非常大。本文通过对构件形成的原理与规律的研究,为工程加工制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开发了三维特形构件软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对弯扭构件的加工、制作全过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工程,构件弯扭,建筑造型复杂,加工制作难度非常大.本文通过对构件形成的原理与规律的研究,为工程加工制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开发了三维特形构件软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对弯扭构件的加工、制作全过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箱形弯扭构件的三维建模及壁板展平放样开发、弯扭板件的多点无模成形技术、弯扭板件的三辊卷板成形技术、弯扭板件及构件成形质量检查技术及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期望对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为今后有关规范标准的修订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凤凰卫视传媒中心大楼的外壳钢结构是继鸟巢之后国内建筑又一个大量使用空间弯扭箱型构件的结构。主肋为倒梯形的空间弯扭构件。建筑设计采用莫比乌斯环造型的钢结构外壳包裹主体结构,新颖别致,使几个孤立的单体混凝土建筑浑然形成富有韵律的整体曲面环形钢结构建筑。论述了如何将原设计的先进理念通过从深化设计到可用于工厂加工的施工图纸,再从施工图到实际加工成型、现场安装的监理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9.
深圳湾体育中心为单层空间变曲面弯扭斜交网格结构,其构件截面为箱型,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弯扭.对于弯扭构件的制作.迄今可供参考的经验极其缺乏,其加工制作成为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介绍弯扭构件制作工艺、弯扭板的成型和质量保证措施、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控制、构件的测量和检测等,以及弯扭构件的加工质量的保证.由于该技术的成熟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国家体育场工程是北京2008奥运会的主会场,其外观类似鸟巢,设计理念重要一条是建筑设计和结构追求完美统一,更多的建筑外观直接通过结构实现,因此,对结构施工提出极高的要求。斜(扭)柱是该工程的典型构件之一,斜(扭)柱模板方案的形成和实践过程,可为今后类似构件的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完成的有关钢压弯构件弯扭屈曲研究的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钢压弯构件设计承载力的典型截面选择;(2)考虑钢材屈服非连续性或焊接残余应力影响时构件的非弹性弯扭屈曲;(3)单轴对称截面压弯构件的弯扭屈曲分析和试验研究;(4)双轴和单轴对称截面构件弯扭屈曲的实用相关公式;(5)绕截面弱轴弯曲的压弯构件的弯扭屈曲分析和试验;(6)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的非弹性弯扭屈曲的分析和试验。  相似文献   

12.
钢管混凝土压扭,弯扭构件承载力相关方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钢管混凝土压扭、变扭构件进行全过程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推导了钢管混凝土压扭和变扭构件承载力相关方程。采用相关方程计算钢管混凝土压扭和弯扭构件的承载力,方法简便,符合实用原则,并且和轴压、纯弯及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相衔接。最后,本文提供了压扭和弯扭构件设计公式。  相似文献   

13.
钢管混凝土弯扭构件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考虑不同加载路径,对钢管混凝土弯扭构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12个弯扭构件的试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论最后还推导了钢管混凝土弯扭构件承载力相关方程,从而使钢管混凝土纯弯、纯扭和弯扭构件承载力设计计算公式相互衔接起来,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扭承载力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美国和欧洲规范中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的受扭承载力和最小配筋率要求进行了对比,并基于各国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受扭承载力的试验结果对受扭承载力进行可靠度分析,最后对各规范中弯剪扭共同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最小配箍率和截面限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纯扭构件,中国规范的受扭承载力由钢筋和混凝土受扭2个部分组成,美国和欧洲规范仅考虑钢筋受扭;对于纯扭构件的最小配箍率,美国规范最大,中国规范最小,欧洲规范居中;对于纯扭构件受扭时的可靠指标,在恒荷载与活荷载组合情况下,按中国规范计算的最大,欧洲规范居中,美国规范最小;在恒荷载与风荷载组合情况下,中国、美国和欧洲规范较为接近;对于弯剪扭共同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按美国和欧洲规范计算配筋要比中国规范保守,中国、美国和欧洲规范的剪扭相关曲线均接近1/4圆,中国和欧洲规范中的剪扭构件最小配箍率较为接近,大于美国规范。  相似文献   

15.
汪达尊  傅涛 《建筑工人》2001,(10):32-34
三、房屋结构构件应尽可能地多采用轴向受力构件,少用受弯构件、受扭构件和受剪构件。任何一个结构构件的受力状态不外乎是受拉、受压、受弯、受扭、受剪和它们间的组合形态。为了保证结构构件不受破坏,它的截面材料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使之拉不断、压不碎、弯不折、扭不曲、剪不断,这是从力学的观点来  相似文献   

16.
厦门东海火炬科技园S3#楼存在大量空间弯扭构件,结构的分析计算、图纸表达都非常复杂。针对等截面弯扭构件及变截面弯扭构件分别采用控制点坐标+截面方向向量表示法和控制点坐标表示法,实现了等截面弯扭构件及变截面弯扭构件的图纸表达。通过编制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及传递程序,实现了数据由建筑模型到结构分析计算模型及结构图纸表达模型的自动化传递,并通过多个数据检验环节,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基于板壳屈曲理论的有限元方法对楔形薄壁构件的弯扭屈曲进行了分析,对两种基于薄壁杆件理论的楔形工字钢梁弯扭屈曲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基于较精确的楔形薄壁构件屈曲理论,对承受线性变化端弯矩作用的楔形梁的弯扭屈曲进行了大量分析,并提出了新的楔形工字钢梁临界弯矩计算公式。该公式形式与等截面梁的相同,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钢结构》2016,(6)
某场馆工程采用大跨度空间异型弯扭结构体系,其外网格钢结构多为异型薄壁弯扭构件。通过大量数值模拟分析及方案论证,对其外网格钢结构采用"地面拼装、分片单元原位吊装、高空散件嵌补"的方法进行安装。由于外网格钢构件板厚较薄,弯扭度较大,构件焊接质量及焊接变形控制难度大。焊接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工艺及控制措施,保证了焊接质量,焊缝检测一次通过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9.
江梅 《建筑》2006,(13):10-11
2005年10月23日,北京城建四公司在所有参施“鸟巢”的队伍中,第一个实现了混凝土结构封顶,比预定工期提前了两个月。“鸟巢”在城建人手中由梦想逐步变为现实。辛勤而睿智的“筑巢人”用智慧和汗水,神奇般地完成“鸟巢”混凝土结构工程,赢得了“鸟巢”建设第一战役的胜利,创造了“鸟巢”速度、“鸟巢”精神,目前他们正进行紧张的钢结构施工……  相似文献   

20.
昆明新机场航站楼采用造型独特的钢彩带结构,部分为异常复杂的弯扭箱体构件,采用一般的深化设计手段和方法,满足不了弯扭构件的深化设计要求,给钢结构的深化设计带来了极大挑战。结合工程特点,采用自行开发的弯扭构件专用深化设计软件,解决此难题。同时,考虑到箱体内部焊接空间非常狭小,焊接困难,深化设计阶段采取了有效的组装和焊接工艺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满足工厂加工和现场安装的需要,并进行了焊接方法和焊接可行性的研究和优化,提出能适合本工程的最优焊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